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七一九章 不详之物

晋颜血 第七一九章 不详之物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刘曜当堂书写,一丝不苟,这副字将来多半会悬在洛阳太极殿上,形同于杨彦打发他去守陵的补偿,有这副字在,他刘家,不,是屠氏,未必就没有显达的一天。

刘曜世子刘熙也捧了本书册上前,恭恭敬敬道:”大王,此乃我屠氏宗族与长安原官吏大族的资财清单,此钱财取自于晋,得之不义,不敢据为私有,愿悉数献与大王。“

“哦?”

杨彦微微一怔,他还打算学李自成拷饷呢,却没料到,刘曜如此的知情识趣,于是接来大致翻看。

长安城内,近百户权贵的财产历历在目,包括金、银、布帛以及府宅,都以蝇头小楷记的清清楚楚,其中最多的是他老刘家,共有黄金近五千金,白银以一斤铸成银饼,有近两万锭,各类布帛超过了万匹,另有珠宝首饰十余箱,占了大约一成,其他各户的资财瓜分了剩下的九成。

刘曜暗中打量杨彦,他让刘熙向杨彦献财,是存有嫡子在杨彦跟前露个脸的心思,想那李骧何德何能,都被任为尚书左仆射,如果刘熙被杨彦看顺眼了,未必就没有出仕的可能。

想到这,他不由暗恨自己没有适龄的女儿,李雄、姚弋仲与蒲洪都向杨彦献了女,效果还不错,可惜他待字闺中的女儿里,年龄最长的安定公主也才十岁,要是十三四岁倒也罢了,哪有把十岁女儿献上去的道理?

只能再等几年。

刘曜暗叹一声。

杨彦倒没注意到刘曜,只是暗暗计算着收获,从这份清单来看,破关中的收获比攻灭成国更加丰盛,毕竟成国的财富只来自于蜀中一地,而刘曜的财富是多年东征西讨而来,就这还只是私产,没算上赵国的府库。

即便有人偷偷漏了点下来,又能有多少呢?杨彦不准备计较,刘曜既然识趣,他也不会把事情做绝。

杨彦又看了眼刘曜,刘曜有些紧张,也带着期待,这让他理解了刘曜的心态。

匈奴人自从东汉中叶南迁内附以来。逐渐接受了华夏文明,甚至如刘渊、刘聪、刘曜等佼佼者,经学造诣不逊于江东大豪,这三人如专心于著书立学,或能为一代大儒,可惜走上了争霸之路。

虽说匈奴人深受华夏文明影响,却向来恃强凌弱,内附两百年从未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仍是大草原上赤果果的丛林法则,臣服强者,欺凌弱者,曹魏、司马氏强大之时,卑躬屈膝,伏低做小,甘为爪牙,可一旦天下有变,就会由狗变成狼!

而杨彦的强势有目共睹,是匈奴人心目中不折不扣的强者,他们也不傻,仰人鼻息,却占有令人垂涎的巨额财富,这是自取灭亡之道,与其等着杨彦巧取豪夺,倒不如乖乖奉上,作为买命钱,赎买曾经犯下的滔天杀孽,以待天下再次有变,奋发雄起!

杨彦嘴角微撇,匈奴人落他手上,别想再摇着尾巴摆出一副狼狗的伪装了,他就不信驯不成毛茸茸的泰迪,至不济也是萌萌的哈士奇!

于是点头笑道:“既如此,孤不与你客套,收下便是!”说着,把簿册递给了身后的柳兰子,荀灌好奇的凑上了脑袋。

见杨彦收了钱,刘曜心头大定,巨额财富拱手相让,不心疼根本不可能,但身为枭雄人物,自有取舍之道,不至于抱着钱财死不放手,保存族群,缓缓恢复元气,才是最主要的。

殿内的气氛还算融洽,自始至终一直小心谨慎的小刘后也难得的现出了笑容,如她这类士家女郎,其实是不愿入宫为后,宫中规矩大,哪有嫁得如意郎君逍遥自在?

更何况天下时局不稳,国破家未必亡,在家比在国安全,现今国破了,她担心的被乱兵凌辱没有发生,又见杨彦对自家夫郎还算和善,倒也放下了心。

这时,一名女千牛卫寻来,捧着个普普通通的木匣,奉上道:“大王,此物为传国玺!”

“哦?”

众人动容,这可是个宝贝啊!

杨彦接过木匣,打开一看,一方青白色,背螭钮玉玺赫然呈现。

传国玺自宋朝崖山战后失去了踪迹,世人猜测毁于蒙元之手,因蒙元曾收缴各国历代印玺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传国玺很可能就此遭了不测,及至明清,假玺层出不穷。

但杨彦认为手中的玺为真玺,约方圆四寸,晶亮透彻,散发出莹莹幽光,神秘而又庄重,边角镶了一小块黄金,因王莽向姑母孝元太后强索,太后不从,怒摔于地,缺了一角,莽以黄金镶补。

荀灌拿了过来,把玩了片刻,瞥了眼刘曜,轻笑一声:“没想到这方宝玺竟在护陵候手里,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刘曜顿时出了一头一脸的冷汗,暗骂自己该死,竟忘了这茬。

杨彦摆摆手道:“在永明手里才正常,当年怀帝被俘,与传国玺一道被押向平阳,玺归刘聪,靳准作乱,曾命胡嵩将玺归还建康,胡嵩宁死不敢受,此事作罢,后靳准被杀,其弟靳明降了永明,传国玺便为永明所有。

小刘后连忙施了一礼:“大王所言甚是,夫郎得了传国玺,藏于府库,从未用过,夫郎毕竟不是华夏正朔,不明白传国玺的意义,请大王勿要见怪,夫郎并非有意不献,实是没放在心上。”

杨彦淡淡道:“此物前身为和氏壁,卞和得之,失双腿,后入赵惠文王之手,虽有蔺相如完壁归赵之美谈,但长平战败,赵国危矣,不得不向秦国奉上,徒令人感慨。

及秦王政九年,以和氏壁制玺,书受命于天,即寿永昌,可惜啊,天不容秦,二世而亡,既便是始皇本人,亦算不得高寿,再及王莽夺玺,一世即终,往后玺归孙坚,死于黄祖之手,又归袁术,术呕血而死,曹魏所得,司马篡之,太康之治余韵未消,八王之乱接踵而至,江山半倾。

后玺归刘聪,盛年暴毙,身后族灭,再归永明,呵呵~~“

杨彦看了眼刘曜,摇摇头道:”除两汉外,得此玺者,皆不得好死,可见传国玺乃一不详之物。”

众人均是心头凛然,本没想这么多,但听杨彦一说,真是细极思恐,甚至刘曜的眼里都有了些神色荡漾。

偏偏传国玺是正统王朝的象征,与王朝气运相联,毁又毁不得。

刘岳却是拱手道:“大王,社稷重器,有德者居之,汉高帝得玺,国祚五百,德不配位者,则必遭横祸,大王自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兴农耕,施仁政,天下士庶皆诵之,功超汉高,岂是魑魅魍魉所能相比,大王得此玺,必国祚绵长。”

“哈哈~~”

杨彦哈哈大笑起来:“说的也是,欲戴王冠,先承其重,想孤自郯城起兵,南征北战,灭苏峻刘遐、破曹嶷,大败王敦,两败石虎,收蜀中,得陇右,今又得关中,若说孤配不上传国玺,天下何人可持?”

这刻,杨彦虎视端倪,豪气四溢,荀灌美眸中异芒连闪,刘曜、刘岳、游子远、李骧等人也暗暗叹了口气,不管他们如何看待杨彦,但心里还是钦佩的,一时之间,不免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感慨。

好一会儿,杨彦收了笑声,向刘岳道:“你两次与孤作战,皆得以逃脱,也算老成持重,今孤任你为未央宫监,替孤打理好宫室。”

刘岳一震,未央宫监品秩不高,形同于管家,可这个管家,是杨彦的管家啊,现今的大王,将来的皇帝,试问天下有几人能给皇帝当管家?

这是求都求不来的福份啊。

而且身为皇帝管家,哪怕是雍州刺史当面都要客客气气,是典型的职卑位尊。

“臣屠岳多谢大王!”

刘岳深施一礼,还不望瞥了眼刘曜。

刘曜暗中气结,可如今的他,还得看刘岳眼色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