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七二零章 大族来访

晋颜血 第七二零章 大族来访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第三日清晨,杨彦领着众人登上了长安西北角的雍门,下方是近六万原赵国适龄权贵、禁军、以及各自的家眷,有两万全副武装的明军看护,将打散入梁州各地居住。

由于大部分的财产已经奉献给了杨彦,因此行装以衣物和粮食为主,或许还有一点点私藏下来的金财钱财。

近六万人中,女子寥寥可数,对于女性,杨彦采用自愿原则,任何人不得强迫迁往梁州,故大部分婢女、侍妾、歌舞姬、妾氏、甚至有些人的正妻都留了下来,毕竟谁愿意跑去深山疙瘩窝里受苦啊,而且迁去梁州,形同于囚徒,跟着也没前途,不如留在长安,或能攀上明军将士的高枝呢。

“启行!”

随着一声喝,车队缓缓开拨,很多人满面不舍,回头看着那高耸的长安城,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再忆及往昔于关中建国时的志得意满,与如今的处境相互对比,恍如大梦一场。

车队渐行渐远,将走武关道去往江陵,渡江南下,把匈奴人安置在山区里,与巴氐为伍。

可是又能如何呢?

匈奴人已被明军打断了脊梁骨,再也做不成狼了。

梁州山连着山,望山跑死马,相当多的山头乍一看只隔着里许,但是要想走过去,恐怕一天一夜都未必能到,甚至有些就是绝路,此去梁州,很多人一辈子都出不了山了。

荀灌叹了口气:“匈奴人走了,城中也空了下来,是否该把百姓们放入城了?”

杨彦摇了摇头:“目前还不行,长安又脏又乱,须趁着人口不多,好好清理一下,该修补的屋舍要修补,该清除的瓦砾要清除,该疏通的水沟要疏通,粪便垃圾也要运走,沿街的门面亦要整缮一新,另建章宫遍地腐尸,臭气熏天,先组织民夫清运,争取一个月内初步见效。

有时候,人多不是好事,此时不抓紧些,百姓们大量涌入那可就麻烦了。”

“嗯!”

荀灌点了点头,随即美眸便望向了远处,下方有数十人自西向东而来,大多数是四五十岁的老家伙,不由心头一动,捅了捅杨彦。

一名千牛卫也赶来汇报:“禀大王,长安以东各大族推举代表特来向大王答谢,并有要事相商。”

“哦?”

杨彦眉头一皱,无事不登三宝殿的道理他还是懂的,他可不认为所谓的要事会是什么好事,目中也本能的射出了警惕之色,接着就挥挥手道:“请上来!”

“诺!”

千牛卫施礼离去。

荀灌亦是心有同感,提醒道:“恐怕来者不善!”

杨彦随意的笑了笑:“管他是何来意?咱们候着便是。”

没多久,数十人被引领上了城头,满面笑容,整整齐齐施礼:“我等恭贺大王击溃羯贼,生擒石虎,保我关中百姓免受浩劫,也感谢大王近半年来的照料,令我数百族免于奔波之苦,是以特来表达感激之情。”

杨彦伸手虚扶,呵呵笑道:“诸位言重了,关中乃大明之关中,保土护民天经地义,来,快快请起!”

众人连声称善,依言起身。

一名五十余岁的白发老者拱了拱手:“老夫乃京兆杜綝,世居霸城,其余诸人皆是京兆、冯翊两郡望族,今大王尽复关中,我等思念故土,欲迁回故居,特来请求大王恩准!”

杨彦有些摸不着头绪,这算什么要求?关东的土地比关西肥沃,又因躲避战乱,空无一人,前两日他就下文给雍州刺史梁志,命其务必于冬小麦播种之前,完成难民回迁,这些关东大族找不找上门,早晚也要回归故土,于是无所谓的摆了摆手:“此乃人之常情,孤已安排梁刺史主持此事,你等安心候着便是。”

一群老家伙捋须笑了一阵子,杜綝又吞吞吐吐道:“听闻大王无意于关中强推占田制,不知是否属实?”

杨彦眼神一眯,他看出来这帮子老家伙的来意了,经梁志之手安置,是难民的身份,以前的一切全部归零,按人头分田授地,试问从豪强大族跌入平民行列,有哪个愿意?

“此事不可一概而论,关西未受兵祸,各家大多保全,孤总不能强夺人田地丁口,而关东么,请恕孤直言,各家均已失去了田地人口,理当重新分配。“

杨彦摆了摆手。

”大王,这不公平啊!”

杜綝急忙拱手:”我等遭了兵祸,本已不幸,正须领回旧有土地丁口,为重建关中尽绵薄之力啊,我东部数百族经商议,愿从关西,拆除坞堡,这是我等各族的田册,请大王过目。”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份簿册,恭恭敬敬的奉了上来。

杨彦接过,随手翻阅起来,自大到小,近两百户的土地详列于上,多的有数万顷,少的也有数百顷,大略一估,约有近三十万顷土地!

东部大族与西部大族不同,东部大族受石虎兵锋所迫,要么被杀被俘,要么及时逃亡,他们的坞堡土地,也相应的废弃,等于是没了,地契也形同于废纸一张,毫无价值可言,现在拿一张废纸向自己讨还土地,哪有这么好的事?

杨彦把清单递还,微笑道:“此册已无用,请收回罢,还望你等尽快回归故土,配合当地官吏重建家园,如今百废待兴,孤亦是杂事繁多,暂时不招待各位了,他日有暇,孤再摆酒设宴,与诸公把酒言欢,请罢,孤先行一步!”

说着,就与荀灌作势欲走。

荀灌掩嘴一笑,她感觉杨彦就象是欠钱碰上了债主,匆匆走避仿如赖帐一般,事实上杨彦也是如此,问题在于这数十号全是老家伙,骂又骂不得,赶又不能赶,只能自己遁走。

“大王,请留步!”

杜綝连忙唤道。

杨彦嘴角略一抽搐,这话怎么听怎么刺耳啊,按常理来说,听得这话应加速离去,不过他还是回身,不解道:“杜公还有何事?”

杜綝与老家伙们相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读出了焦急之色。

他们这次前来,的确是打算向杨彦讨还土地,丁口也是尽量讨,毕竟石虎入关,对于东部大族来说,是一场天大的浩劫,不仅丢失了庄园坞堡,除了极个别忠心的老仆,部曲、佃户、婢仆杂役大半逃散,随身所携者,无非布帛与黄白之物罢了,而土地是家族生存的根本,讨回土地,可以再招纳佃户,没有土地,立将被打落九重天下。

却没料到,最坏的局面出现了,杨彦根本不认帐。

杜綝咬了咬牙,拱手道:“大王,我等诸族自武皇帝起便聚居于此,这是我等祖祖辈辈传下的土地啊。”

杨彦眉头一皱,为难道:“杜公,你这是为难孤啊,长安以东至潼关数百里土地,数日之前属羯赵所有,孤于生擒石虎之后,由羯赵手里取得,虽说你等有地契,但既已逃亡,应视为主动弃之。

正如士人南渡,遗下大片家业,虽孤取了青兖中原,却从未见江东有哪族向孤讨还土地,换言之,土地坞堡不再属于你等,而是我军将士浴血奋战得来的战利品,对于你等不幸,孤深表同情,可是国有国法,孤也不能肆意纵行啊!”

“大王何出此言!”

一名老者急道:“大王既然抬出国法,那请恕老夫冒犯,我等持有地契受历代皇帝承认,而大王虽建号明国,细细究之,却仍是晋臣,岂能置晋律而不顾?又岂能一推了之?”

“不错,大王未称帝,就是晋臣,当遵晋律!”

“咱们出逃也是无奈之举,怎么说都好过降了石虎吧!”

“我等皆为地方郡望,是士族啊,依占田令,有权占有土地,晋律写的分分明明!”

几十个老家伙口沫横飞,纷纷劝说,看这架式,是想仗着人多的优势,一涌而上,说的杨彦哑口无言!

“哈!”

杨彦给气笑了,哈的一笑:“诸公安静,占田令有规定,第一品占五十顷,至第九品占十顷,每品之间递减五顷,诸公都说说看,自家是晋室的几品官?占了多少土地?向孤索要非法圈占的土地,究竟是谁置晋律而不顾?”

见杨彦有了发怒的迹象,场中顿时一清,毕竟他们除了自认为占有舆论上,道德上的优势,实则一无所有,没人愿意轻易与杨彦翻脸。

好半天,杜綝讪讪道:“请大王息怒,我等此来,正是与大王商量此事,想那占田令屡作突破,只能约束庶民,却约束不得我等士人。

如江东,孝元皇帝曾强夺钟山脚下五十顷良田赐予王导,他琅琊王氏除于侨立琅琊群占良田数万顷,又于钱塘圈占山林湖泽,加起来怕已不下十万顷,再如颍川庾氏、荀氏,也于钱塘广置庄园,不比王氏差了太多,而吴姓本土士族更是山泽连野,如此比较,我等祖先传下的这点土地,实是不算什么,大王可莫令天下士人心寒啊!”

“呵呵~~”

杨彦呵呵一笑:“你既拿士人说话,也罢,诸公请稍待。”说着,转头吩咐:“把《百谱》拿来!”

“诺!”

两名千牛卫领命离开。

“百谱?”

一群人茫然不解,荀灌却似笑非笑,一副看好戏的模样,北地士人不清楚百谱,她哪能不明白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