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四十六章 田赋

明末美僮传奇 第四十六章 田赋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49 来源:笔趣阁

李安国心里默默一算,这也就是五石,占总收成的两成,全部加起来咸宁一地可获粮六万石,咸宁只是武昌府靠近山区的一县,其它的比如武昌府直属的地盘以及嘉鱼县、武昌县、兴国州等地的田地加起来只怕不下几百万亩,就算三百万亩就是四百五十万石,按照两成的田赋就有九十万石。

后营在麻城、罗田、黄安、黄陂四地收缴豪绅的粮食不下六十万石,虽然也消耗了不少,目前四十万石还是有的。

加上这九十万石就是一百三十万石,也就够后营十几万军卒、家属一年所需。

不过如果在武昌府长驻的话就不行了,这些家属一定要安排去种地,否则粮食就不够吃了。

“就按两成收取,不过我大西营可不要弄那什么踢斛淋尖等一些不法之举,届时我会派人下来巡视,有违法乱纪,刻薄小民的,杀无赦!“

“是,都督”,白云飞又向李安国施了一礼,他刚才算得还是保守的,小民一家有两千斤粮食,加上鱼虾之类,小康谈不上,温饱总算解决了。

“今后鱼获等一律不准收税,民间可自由捕捞、买卖,徭役一律取消,农田水利、道路需要的,由官府组织,管饭!”

“这……”,白云飞与周综文二人对望一眼,这样的话对小民好是好,不过官府就惨了。

“你等无需烦忧,今后各县有驻军的,留下驻军的粮食,其余的一律解到武昌府,至于大小官员的薪饷……”,李安国看了一眼周综文,他接管武昌府后一直忙于战事,这张献忠给官员定的薪饷他还不知晓。

“禀都督,按照西王定下的规制,巡抚一年一千石,知府五百石,知州四百石,知县三百石,其他几十到两百石不等”,周综文赶紧答道。

李安国心想这薪饷可不低啊,比大明的官员强多了,当时也是张献忠抢的东西多,在汪兆龄等人的撺掇下定的,原本他就没准备长驻。

“这样吧,官员一律发现银,县尊,你可知如今粮价几何?”

“都督,武昌府一带还好,战时二两银子一石,平时一两银子也就够了,以前按照张太岳的一条鞭法,大小赋税都用银两缴纳,每当缴纳赋税时节,粮价便低很多,平时又涨上来,按照都督的办法,这粮价就平稳了”

“那就按照一两一石发放,这只是基本薪饷,官员凡是下去巡视、办事的可将适当开支一些,就叫补贴吧,综文回去后与文江等人商议后拿出一个具体办法来”

“一个大的原则,我大西营的官员千万莫要扰民,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虽然他还没最后决定要不要守武昌,不过既然在一地就要治理一地,想张献忠那样打土豪分田地,几个月后又跑了,留下一地鸡毛,实在不是他想干的。

不过他也要尽快决定今后的去想了。

按照他以前的设想,作为右营副都督跟着李定国征讨湖南西部一带,在接近广西、广东、贵州地界时与李定国讲好,或进入两广,或进入贵州,让李定国带着右营大部跟随张献忠去四川。

届时匆匆忙忙的,自己一个副都督张献忠不一定留意到,凡事由李定国出面就行了,至于李定国会不会同意他这样做,以自己和他的交情,应该问题不大,最多他回去之后被张献忠斥责一番。

届时张献忠的大军在常德一带,而自己却已南下广东,张献忠就是想把自己追回来也不大可能了。

不过一个后营都督打破了他的梦想,现在想偷偷地走掉就不可能了,只能跟张献忠对着来,这实在不是他所想要的,也不是张安国想要的。

但如果自己以后营的名义接管武昌府、湖南呢?

按照张献忠惯常的做法,这不是没有可能,历史上张献忠进发四川后便是令前营都督张其在镇守常德、岳州一带,以防左良玉大军的袭扰,现在自己是正大光明的后营都督,接管整个湖南地问题不大吧,届时以一省(湖南)、一府之地,能否硬抗李自成、阿济格的大军?

李自成作为大顺皇帝,完全没可能向西营屈膝讲和,按照他兵败山海关之后的刚愎易怒的模样,绝对会猛攻武昌府,在刘宗敏等人的打击下自己也不敢保证能取胜,就算取胜了,也是两败俱伤,最终还是便宜了清军。

这肯定不是李安国所想要的。

于是就只剩下两条路,一是去江西,从江西赣州去广东,这样的话就要舍弃整个湖南和武昌府了。

在江西扎根也不太现实,江西紧靠南直隶,明军必守之地,就算他侥幸拿下南昌、赣州,吕大器、左良玉、黄得功等人必定会蜂拥而至。

现在还是十六年,虽然不到一年大明就要完了,但吕大器等人肯定不知晓啊,自己届时说什么民族大义彼等也不会听,只会以流贼、“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来处置。

第二便是以湖南为内地,武昌府作为前线,李自成来了之后退入湖南,清军来了之后以湖南为依托与清军决一死战。

不过这样的话,自己不仅面临清军的打击,还要面临两广、贵州、江西明军的打击。

还有二十个月就要面临李自成的十几万大军以阿济格的十万大军了,何去何从,实在煞费思量。

跟着张献忠去四川倒没有问题,不过无论是张献忠还是孙可望,自己始终是寄人篱下,连在大西营威名赫赫的李定国也受掣肘,何况名不见经传的李安国?

唉,委实决策不下,干脆不想了。

李安国现在手头缴获的银两,加上张献忠给他留下来的,不下百万两,加上近期战事俘获的,近一年就算不收取田赋,银两、粮食也够这三四万大军开销了。

说完税赋的事,李安国将目光转向宋江。

“宋守备,听说你的人以前都是在水上讨生活的?”

“是的,都督,我等以前都是湖边的渔民,实在活不下去了才铤而走险……”

李安国却不是这么想,如今民、匪的界限就在一念之间,表面上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内里也做一些打家劫舍勾当的土匪这个世上也不少见,何况他们这些水匪?

“哦?大江上也去过吗?”

“去过,都督,不瞒您说,末将以前还是洞庭湖十八营之一,这洞庭湖的风浪可比长江上大多了,操帆、水战都不在话下”

“嗯,那就好,你手下还有多少人?”

“回都督,尚有两千余人,都是水里的一把好手……”

“好,你等既然擅长水战,也不可荒废了,干脆去武昌,我等最近缴获左营大小船只两三百,正缺人手呢,如今王自羽是后营副都督,你要不去他手下吧,我准备正式成立水师,王自羽是总管,你去了之后做一个副总管吧”

宋江眼睛转了转,心里实在有些不乐意,在水上干哪儿有在陆地上踏实,不过既然都督大人发话了他也不敢随便敷衍。

见他半天没反应,李安国不禁冷哼了一声,宋江吓了一跳,心里暗暗告诫自己,千万莫要被他的外表迷惑了,自己应对稍微不慎没准就会落到郝效忠的下场。

“大人,末将自是愿意,不过这粮饷……”

“你找王副都督不久知晓了?算了,跟你明说吧,我后营水营士卒与马队是一样的待遇,不过家属都要放到中营!”

“那是,那是”

“你收拾一下这两日就去武昌,自有人与你接洽”

“是,都督”

……

安排好田赋和宋江的事后,李安国决定在没有被张献忠大肆征兵的咸宁、蒲圻两县各征兵三千,一营长枪兵,一营火铳兵,火铳现在不够,只能跟着前营或后营的士兵先练着。

张献忠的大军打下湖南后必定会搜罗不少火铳、火炮,届时再向他讨一些便是了。

再多的人马李安国就不再想要了,最多打下山里三县后再招募一些,届时视情形再定。

当晚时分,王二喜传来了消息,金声恒部果然想打下通山,不过通山县却众志成城,王二喜的探子来到附近后金声恒还以为李安国的大军肯定就在左近,惊恐之下便撤走了。

第二日下午,花小山也传来消息,金声恒部已经经武宁回到九江了,李安国得知后如释重负,他倒是不怕与金声恒打仗,而是怕金部祸害了山区三县。

一定要占了通山县!

通山县在三县的最东边,左营可从武宁一带随时过来骚扰,另外张献忠部从咸宁直接去了岳州,并没有打三县的主意,三县的人口、粮食完整地回到后营手里正是李安国所想要的。

再者,一旦将来在武昌的战事不利,又被敌军提前攻占了岳阳,他还可以从山区三县撤走,否则一旦水师也打不过清军,就会憋死在武昌府了,拿下三县后就不一样了,届时是在山区打游击,还是去江西、湖南都可以。

张献忠有大军在手,自然看不上这三县,湘江沿岸的平原就够他忙一阵子了,不过在李安国心里,这三县的地位可不小。

不过现在前营扼控富池口、兴国州一带,后营镇守武昌县,中左营、中右营还在组建之中,最快也要一个月才能成型,打通山只能等到九月份了。

目前也只能安排花小山的山地营密切注意通山县的动向再做下一步的决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