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四十五章 咸宁

明末美僮传奇 第四十五章 咸宁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49 来源:笔趣阁

其实这些事完全应该等到李安国回来后在统一安排,不过现在李安国的紧迫感很强,他这一次出去不仅仅是驱赶金声恒部,还想将咸宁、蒲圻、嘉鱼、大冶以及山区三县仔细探查一番,为今后的战守事宜摸摸底细。

张献忠离开武昌赴湘后,除了新任命的武黄巡抚谢凤洲由于生病留在武昌府,原本在武昌府任命的一大批文武官员也跟着南下了,不过还是留下了不少地方官员。

比如武昌府(张献忠将武昌府改为天授府,以下为行文方便,仍称武昌府)知府周综文、咸宁知县白云飞(历史上的黄安知县,由于李安国的介入,改任咸宁知县)、大冶知县奚鼎轩、蒲圻知县凃良极、兴国州知州黄元凯(原黄州知州,由于李安国的介入改任兴国州知州)。

这些人不是提前投靠西营的读书人,便是张献忠在武昌开科取士后荣登“进士”的读书人(张献忠在武昌府开科取士,共录取进士二十名,秀才四十八名)。

周综文,武昌人,三十多岁了还是一个童生,平生以李白自诩,仗剑游历湖广江西一带,明朝风雨飘摇时也联络了一大批与他一样“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张献忠进攻武昌府时出力不少。

这次李安国南下名义上追击金声恒,实则借此机会巡视各州县,便将熟悉武昌府情况的周综文带上了。

三千骑只带了十日的干粮,加上一些银钱,目前还是中秋前夕,马匹可以就地吃野草。

武昌城的官道经咸宁、蒲圻、岳州、长沙、衡阳一直到广州,与后世的省道差不多,武昌府境内,武昌城至咸宁县的官道两侧,湖泊的面积几乎占了一半,湖泊附近则是大片的稻田,过了中秋节就可以收获了。

张献忠将武昌府的农田分给穷苦人家后,老百姓的积极性非常高,看到打着西营旗帜的人马也不畏惧,自顾自的在田里忙着。

李安国一见心里却有些不安,在原本的历史上,张献忠退出武昌府、黄州府后,左良玉部很轻松地就占领了两府,分了田地的老百姓就遭了殃,大部分粮食都被左良玉的大军抢走了,剩下的也被当地的士绅掠夺了,弄得明明是一个丰收年,老百姓的境遇反而更惨。

如果自己也退出武昌府,他们的下场不会比历史上强多少。

抵近咸宁附近时,李安国询问了一个在田里干活的老汉,得知金声恒的大军确实往咸宁去了,估计是走的急切,沿途也没有肆扰。

中午时分抵达咸宁,李安国还以为城池没有防守,没想到城上的人见到大西的旗号后便打开城门出来迎接了。

李安国见出来的人以两人为首,一位年近五十,穿着文官袍服,一位三十余岁,黑黝黝的,身材矮壮,也是一副士子打扮,穿着灰色的棉袍,不过腰间的袍肚(护腰的甲胄,一般用牛皮、布料制作)却显示了他武将的身份。

“都督,那文官便是西王新任命的咸宁知县白云飞,黄安童生,前次开科时得了生员的身份,那武将便是咸宁守备宋江,原本是咸宁以北斧头湖等几个大湖的水匪,西王大军到武昌后,此人便带着手下的几千人降了……”

周综文在一旁介绍道。

李安国见周综文欲言又止,便问道:“此人以前名声如何?”

周综文撇撇嘴:“此人是武昌府一带的悍匪,危害武昌府多年,左良玉都耐活他不得”

李安国却不想听周综文的一面之词,他毕竟是后世的人,决定眼见为实。

“大西咸宁县令白云飞(守备宋江)见过都督大人”

白云飞向李安国鞠了一躬,宋江却单膝跪下行了一礼。

李安国先将宋江扶起来,又虚扶了一下白云飞。

只见白云飞头发花白,老态龙钟,双眼却炯炯有神,宋江生着一对三角眼,眼神凌厉,不过看着李安国却柔和许多,胡须浓密,倒颇有威势。

“二位,昨晚可见到金声恒的大军从咸宁路过?”

白云飞正欲作答,宋江抢先说道:“都督,今天早晨,城上的儿郎们远远地看到金营的大军后便立即关闭城门,由于敌军势大,我等便以城池为要,并未追击”

李安国点点头,“金声恒部往哪个方向走了?”

“如果职部所料不错的话,应该往通山方向去了”

李安国心想果然如此,正想再问一些具体情况,那白云飞说道:“都督亲领大军至此,莫非武昌的战事……”

李安国看了周综文一眼,心想后营在武昌府的几场战事让他这个当地人来说更有效果。

周综文会意,朗声说道:“伪明左良玉部麾下总兵郝效忠起三万大军进攻武昌县,被都督麾下的后营击败,毙俘敌军两万余人,郝效忠也做了刀下之鬼……”

“啊?!”

白云飞、宋江两人一听吃了一惊,特别是宋江,以前左良玉在武昌时,不要说郝效忠了,就是他麾下一些小的营头出兵进剿,他也是有多远跑多远,从来不敢正面对敌,刚才宋江见到李安国如此年轻面上虽恭恭敬敬,心里却有些怠慢,一听此战后赶紧打消了轻慢之心。

“都督大人亲领前营在富池口迎战徐勇、张应元两路人马共四万大军,大破之,尽歼两路人马,左营骁将徐勇投降我军,现为都督麾下中右营总管”

李安国在此,周综文自然要吹捧一番,所谓四万人,实则两万余人,李安国也不点破,任凭他瞎吹。

宋江大惊失色,以前徐勇的营头就驻扎在咸宁,宋江与他对战过,人家用一千步军就杀得他几千人溃不成军,最后躲进了大山才侥幸逃生,没想到如此悍勇的徐勇部也不是后营的对手,宋江此时不仅收起了轻慢之心,眼神还颇有些敬畏。

“就在昨夜,都督亲领一万大军,大破金声恒最精锐的中营,全歼中营万人,其麾下的黄人龙营、金成勋营吓得连夜逃走,楚国佐营万人倾巢出降”

这时宋江站不住了,他又单膝跪下道:“都督天威,我等不及,职部为都督贺!”

白云飞也赶紧施礼道:“下官为都督贺!”

李安国虚扶一下,笑道:“此几战过后,左营实力大减,再也不敢觊觎武昌了,你等大可安心抚民施政”

白云飞、宋江两人赶紧点头称是,白云飞又问道:“都督,眼看就要秋收了,不知这田赋……”

这正是李安国此次巡视各州县的目的之一,听到白云飞此话便将目光投向周综文,武黄巡抚谢凤洲一直抱病在身,李安国还没有见到他,眼下身为武昌府知府的周综文便是最高的文官了。

“都督,以往伪明正赋不多,加上近些年增加的辽饷、剿饷、练饷,折合银两还不到两成,不过官府残暴,加上损耗便接近三成了,再加上地方上各种杂项、徭役,又接近五六成”

李安国心想还剩下三四成也勉强果腹了。

“这些还不算,如果摊上送粮、出具车马牛骡,粮食就只能吃上半年了”

“那另外半年如何熬过?”

“都督,幸亏这武昌府素来为鱼米之乡,水产丰富,包括鱼虾莲藕等,加上野菜,勉强能熬过一年,不过……”

“不过什么?”,李安国有些不满,这些读书人怎么说话都是吞吞吐吐的?

只见周综文瞥了宋江一眼,“都督,这武昌府一带,小的堰塘多为地方士绅所占,大的湖泊要收获鱼虾,还得给官府和湖霸上税……”

李安国一看就明白了,这大湖里的鱼也不是想打就打的,除了给官府上税,宋江等人多半也横插一手。

他心念转动,半晌才说道:“我大西军既然要经营武昌府,自然也要收税,不过……”,他一看天色尚早,便命王二喜带一千骑继续向山上追击,“进到山口附近就可以了,到山口后再派少量侦骑继续向通山方向侦查,我就在咸宁城等你的回音”

又转头向白云飞、宋江二位说道:“两位父母官不请我进城一叙?”

两人赶紧告罪,李安国让张啸虎带着一千骑在城外,自己带着张六虎一千骑进城——县城的校场已经被宋江占了,太多的人马也驻扎不下。

来到县衙后院,李安国、张六虎、周综文、白云飞、宋江五人就在后院吃了午饭,饭后李安国让白云飞将桌子搬到院子里,几人一边喝茶一边叙话。

“咸宁县如今有多少人口,多少田地,多少正常开垦的,多少抛荒的?”

白云飞道:“回禀都督,咸宁、蒲圻二城新近才被西营占领,西王并没有在两地大量征兵,人丁减少的不多”

“按照黄册来看,尚有户口两万八千五百九十一,还是万历年间张太岳在政是编造的,下官到此地不到十日,尚未清算实际人口,不过武昌府不比河南、陕西,还算富庶,逃荒的不多,估计两万户还是有的,一家按五口计,就是十万人了”

“以前咸宁的好地多半在楚王以及地方豪绅手里,按照鱼鳞册的记载,咸宁境内有田地近五十万亩,小民手里田地不多,有一些也多是旱地,大多数都是佃户,刚才周大人所说的都是有田地正常纳赋的”

“佃户虽然没有田地,不过只要黄册还在,杂项、徭役一样也不少,除了这些,尚要将收获的六七成作为租子上缴,这些人实在是生不如死”

说到这里,白云飞站了起来,面向西边拱了拱手,“幸亏西王驾到,将田地分给了穷苦百姓,不然小民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李安国见了便知晓这白云飞以前估计也是一个穷书生。

“以县尊之见,这田赋如何收缴?”

“都督,咸宁抛荒的田地下官尚不知晓,不过在耕的四十万亩还是有的,按照一亩一石半计,加起来就是六十万石,上次分地时平均每户大概分了二十亩,可获粮三十石,去壳后也就是二十五石左右,也就是两千五百斤”

“按一家五口一天五斤粮计,一年就是两千斤,也就是二十石,剩余的便可上缴国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