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三百三十七章 西北风云之八:戏码来了

时间很快来到了九月份。

西安,陕西三边总督府,有几人正在高谈阔论。

一人自然是当今的三边总督孟乔芳,一位则是吴三桂,两人都坐在主位,下手左侧也坐着一人,只见那人约莫五十余岁,一身武将打扮,正是目前的凤翔总兵,原河南总兵陈永福。

陈永福先是在河南降了李自成,后来镇守太原时又降了满清,如今陇右危急,又被调到关中任凤翔总兵——凤翔,正好是从陇右出了陇山后的第一站。

“王爷,您看对面的安国贼军到底是何算盘?如今除了在陇右招兵买马,兴修水利,并没有加强与河套、关中、河西一带的防御,好似门户大开似的”

吴三桂摇摇头,“没这么简单,李安国此贼一向狡猾异常,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安排,多半是彼等诱敌之计”

“诱敌?按照我军探子的消息,彼等也就是接收了闯贼的一万骑兵,加上彼等自己的以及招募的,也就三万骑兵,其中一半都是新手哪有什么战力?还有三万步军,三万人看似很多,不过铺到这偌大的陇右我看也力有未逮,想要伏击我军也太异想天开了吧”

吴三桂继续摇着头,“本王总觉得李安国在耍什么滑头,孟大人,您掌管着陕西、河南两地的军情司,最近江南的贼军有什么异常没有?”

孟乔芳想了想,“大的没有,不过李安国这厮一向对营伍不大信任,军伍每隔一年便会调动,不过都是省内的调动,很是劳民伤财,前不久彼等大江上船只往来频繁,估计是那调动之事”

“哦?”,吴三桂眼睛一亮,“可有船只从江南、湖南、江西等地调到四川?”

孟乔芳摇摇头,“倒是有船只从四川顺江抵达武昌,您也知晓,贼军在大江上划分了管辖范围,贼将王自羽掌管南京附近,贼将汤志掌管武昌附近,贼将宋江掌管岳州附近,贼将杜虎掌管四川江面,根据军情司的消息,按照旗号来看,太半是在省内往来”

“也有可能鱼目混珠”,吴三桂说道,“陆上呢?”

“自然也有调动,不过按照军情司的观察,多半也在省内调动”

“嘉陵江上呢?”

“也有,不过听说是驻扎重庆的兵马与驻扎广元的兵马换防”

吴三桂闭着眼睛想了许久也没个头绪,最后问孟乔芳:“汉中的西贼有何动静?”

“彼等以阶州为筹码从贼军那里换来了一些马匹和辎重,如今仍是两万左右的规模,不过骑兵只有两三千左右,还是贼军给他们的”

吴三桂说道:“本王一直想不明白,那西贼余部为何不直接投靠李安国,如此一来不是轻松许多?”

孟乔芳眼睛也是一亮:“王爷的意思是……”

吴三桂说道:“虽然彼等内部有纷争,但还没有到互相厮杀的地步,为何彼等将孙可望的死按在我两人头上?孟大人,您确实没做过吧”

孟乔芳撇撇嘴,“本督自然没做过,就连河南的续顺公也没做过,此事发生后我还问过朝廷,那里回复也没做过,估计是彼等内部起了纷争,多半是那李定国所为”

吴三桂点点头,嘴里也带着不屑,“区区残部还斗争不休,真是取死之道,不过本王还是不大明白,以李安国的实力,拿下汉中绰绰有余,为何还容忍彼等存在?”

“本督也有些想不明白,或许是那李安国出身西营,不好意思对彼等下手吧”

“不好意思,能打下半个中国之人会有不好意思的?”

“王爷的意思是……”

吴三桂冷笑道:“本王终于有些明白了,此事多半是贼军所为!”

“啊?那他为何如此行事?”

“您想啊,新上台的李定国与李安国是堂兄弟,孟大人,汉中防线也不可大意啊”

孟乔芳想了想,脑门上不禁渗出细密的汗珠。

“来人!”

吴三桂忙拦住他,“大人也不用担忧,贼军若是想从汉中方向进到关中,不是正和你我之意吗?”

孟乔芳明白过来了:“这倒也是……不过李安国这厮端地好算计!”

一旁的陈永福一声不吭地坐在一旁,听两人说了半天也没插半句,听着听着有些困乏了,双眼不禁有些不听使唤地开始关上了。

“陈大人!”

孟乔芳的一声大喝将他从摇摇欲坠中惊醒过来。

“你靠近一些”

“.…..”

……

巩昌府所在的陇西县。

原县衙后院的客厅里,只见座上赫然坐着几人,一人竟然是当今皇上李安国,另外贺小石、贺云龙、张啸虎、黄得功、李过、陈友龙、堵正明都赫然在座!

原来,在四月份的时候,李安国已经偷偷安排人手炸掉了合州附近的礁石,当然了,在没有电钻的前提下,安**全靠人工潜下水,花了一个月的功夫才将河州附近的礁石全部炸掉,如此一来,从长江到嘉陵江便一路畅通。

黄得功的部队是从陆路过来的,而贺小石、贺云龙两部四万人却是趁着东风盛行的时候坐船过来了,当然了,军卒在两省交界的地方下船,然后趁着夜色在另外的码头偷偷上船,竟瞒过了鞑子的细作。

如今整个陇右有黄得功麾下的两万骑兵,分别由黄惟明、徐成、党守素、郝永忠、贺珍等人统领,张啸虎麾下的三万骑兵,分别由牛成虎、刘体纯、塔天宝、李过、李来亨等人统领。

这五万骑兵,大部分都是轻骑,所有人配备一件轻甲,也就是在布面缝制了一块薄铁片,护住前胸后背,总重十斤,武器也是新出的可三连击的隧发短铳加标准制式的马刀。

不过却还有一支三千人的重甲骑兵,战马全部是由高头大马组成,骑兵都是全身的板甲,马匹也有半身锁子甲,武器也是标准的重型骑枪,这支骑兵队伍自然不是用来与敌骑在战场厮杀、混战的,主要用于冲击敌军步军大阵。

贺小石、贺云龙两支近卫军也都配备了新出的隧发铳,每军都配备了万人,剩余万人中,还是四千刀盾兵、四千长枪兵、两千炮兵的配置。

炮兵还多是千斤以上的大炮,每军共有一百门。

陈友龙部的两万人由于山地营的特殊性,除了一万人的的新式火铳配置外,有五千人也进行了三连击的隧发短铳加上双手长刀的配置,另外三千人则是传统的刀盾兵配置,剩下的则是两千人的炮兵部队,不过多是三百、五百、八百斤的佛朗机炮。

堵正明部一万五千人加上左光先的万人还是传统的配置。

也就是说,目前在陇右一带安**便聚起了骑兵五万、步军八万五千人的配置,总计十三万兵马,这可是安**自成军以来最强大的一次配置。

当然了,这中间还没有算上李安国自己身边的三千亲卫,也都是骑兵,不过却是板甲、短铳、马刀的混合配置。

“陛下,河西方向依然没有准格尔部的踪迹”

听到燕厥中的话,李安国走到大地图面前。

河西之地,除了中间一道狭长的走廊之外,北面是大沙漠,南面是祁连山,若是大军通过的话只有走河西走廊一途。

“陛下,以职部愚见,莫非彼等是要走青海这一带?”

“不可能”,李安国摆摆手,“准格尔部、和硕特部虽都是蒙古部落,不过固始汗不可能让准格尔部从他的辖地大摇大摆地过来”

李安国信誓旦旦,别人都有些疑惑,但熟知历史的李安国却知晓固始汗能轻易取得青藏地却是准格尔部故意网开一面的,因为彼等要集中精力统一天山南北,后来准格尔部还是灭掉了和硕特部。

“那这帮二鞑子会从何处过来?若是彼等要与我等为敌的话,最佳的时机便是九、十月份,等到十一月份,天寒地冻的,他的骑兵就过不来了”

当李安国看到河西走廊北面标注的居延海和白亭海时,心里不禁一凛,心里有些明白了,不过准格尔部就算能从轮台出发,一路沿着荒漠行走,在途中的湖泊进行补给,也有可能直抵河套地,然后沿着黄河南下,便可直抵直抵兰州!

不过这一路也太荒芜了,虽然二鞑子都是吃苦耐劳、忍饥挨饿非同寻常之辈,不过从天山北麓到兰州附近接近三千五百里,就算彼等再能忍饥挨饿,途中必须得有大的补给点。

第一处自然在轮台东面约千里的巴里坤湖,第二处则是居延海,届时在居延海南下可直抵甘州,到了甘州便可进行大的休整和补给,而且抵达甘州之后可以进兵的路线就多了,向东可以沿着官道直达黄河岸边,向南这可沿着沿着庄浪河直抵兰州。

居延海,一定是居延海!

等李安国将自己的想法向众人一说,大家都是半信半疑,李安国便向燕厥中说道:“立即出动按察司潜伏在甘州的人,北上军沿海去探查!”

至于另一路满洲鞑子,彼等若是隐藏行踪的话,多半会从陕北南下,那里人烟稀少,又是按察司探子很少涉及的地方(按察司密探探查的范围肯定是以大的城池为中心),然后突然抵达渭河边上。

当然了,也有可能去西边与准格尔部汇合从宁夏南下,不过若是敌人打定主意一定要在陇右附近消灭安**的话,那肯定是兵分两路!

若是这样的话,敌人一定会从延安府南下,经甘泉、宜君抵达渭河平原。

众人正在仔细思索、讨论,秦峰过来对李安国耳语了几声。

李安国一听此话便笑道:“好了,戏码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