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三百三十六章 西北风云之七:中华帝国近况

阶州之争以一场意外而落幕。

孙可望死后,在大西军威望排名第二的李定国当上了首领,李定国接任后一方面宣布要为孙可望报仇,一方面立即同意了李安国的建议,以阶州换回了大量的物资。

不过李定国并没有立即投到安**的怀抱,这也是无论各方面都很诧异的。

至于那名行凶的“鞑子”,西营发动了大规模的搜山,结果却一无所获,最后便不了了之。

先不说这些了,自从收回阶州后,临洮府、洮州、巩昌府、岷州全部落入到安**手里,安**随即在四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招兵,等春暖花开时已经招够了一万五千人,若是安**老西营的人就会发现,新招的人员中似乎有很多以前是西营的人,他们怎么会在这四地?

难道是以前张献忠在这四地流窜时留下来的?

无论如何,能在短时间里照足一万五千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其中与四地的民户多会养马、骑马大有关系,招募的人中就有不少羌人、藏人及其它夷人。

收复四地后,李安国将办事能力极强的严书勤调到此处当布政使,又开始了新一轮轰轰烈烈的农事方面的事务,按照皇上的意见,陇右不缺水,但是极为缺乏灌溉,修堤铸坝便是除了清丈田亩以外的另一件大事。

也许有人要说,四地还未站稳脚跟就开始进行大规模农事建设似乎有些不妥。

不过这也是帝国想要给当地的民众表达的东西——信心。

但李安国却没有这么信心十足。

时间已经到四月份了,在河州吃了大亏的固始汗、满清似乎都没有动静,这太异常了。

陇右到关中,中间隔着大小陇山,最直接的通道便是沿着渭水河谷的官道,一出陇山便是一马平川,如此重要的地方鞑子如何能甘心让给安**?

再说了,如今河湟谷地还在固始汗手里,其如果要攻打兰州的话沿着湟水进军就行了,彼等却与满清一样依旧按兵不动。

越是没有动静就越有可能在酝酿更大的动静!

李安国对此深信不疑。

日前,他正在南京听取奚鼎铉、贺小石、燕厥中等人的汇报。

“陛下,后装隧发铳已经弄出来了,正在进行小批量试制,预计等到下半年就可以大规模打造了,另外您一早提的骑兵用的佛朗机短铳也弄出来了”

奚鼎铉递给李安国一把短铳,只见此铳与之前的短铳大致相同,不过在装填弹药的地方有一个类似后世轮盘手枪似的东西,有三个子铳堆在一起,预先装填好弹药,并有机关将弹药堵着,使用时打开机关,弹药便处于击发状态。

扣下扳机,另一个装填好的子铳便转到击发位置,这样的话短铳便可以在无须装填的情况下击发三次,当然了,这种短铳射击距离就不能要求太多了。

新的后装隧发铳也采取了了这类的机关设计,不过不是佛朗机铳,如此一来,在突然遇敌的情况下也能在不装填的情形下打出一枪,加上刺刀的作用,完全能应付任何突发状况。

但是一旦加上了机关设计,其密闭性便会大打折扣,这也是当今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帝国还不能有效解决的。

不过发展到今天,由于钢铁的大规模生产,以及国外机床的引入,帝国麾下的工坊已经大量采用了钢制的机床,虽然密闭性还是不足,却比当下西夷的火绳枪差不多了。

这已经很理想了。

李安国仔细观察了一下这柄短铳,试了试,随即点点头,“连带那新式隧发铳一起,四月份没有大的问题便开始在下月大规模制造,如今是安排那个作坊专门试制该铳?”

“回禀陛下,之前便考虑到这两年要北伐,如今太平、大冶、萍乡、麻涌、琼州、普安六大作坊都参与了试制,在今年八月份以前可满足所有骑兵和五万步军的换装”

“嗯,铁料够吗?”

“陛下,这六处都是煤铁集中之地,又都新建了多座高炉,如今一个月的产量便抵得上前明一年的产量,完全没有问题”

奚鼎铉口中的这六处,太平便是后世的马鞍山、普安是后世六盘水,都是煤铁集中之地,其中太平冶坊、工坊所出能满足江南、浙江一带的需要,萍乡大冶能满足湖南、江西的需要,麻涌、琼州两地能满足广东、广西、福建的需要,而普安一地则能满足西南三省的需要。

当然了,六地的作坊全部用来制作武器也是不可能的,会有专门的作坊进行民用物件儿的打造。

“这样,普安、大冶、太平三地的作坊全部用来打造此两物,全力满足五万骑兵、五万步军的需要,另外应天府的近卫军、陇右的步军从现在开始便要将长枪兵的大部分改成火铳兵,只留下大铳兵,现在就开始练习”

“是,陛下”,贺小石、奚鼎铉与此同时应道,他们都清楚,这样的换装绝对不是大规模北伐的前奏,而是局部的战役需要,至于这战役的地方在哪里在座的都门清。

“陛下,尚有一件喜事”

“哦?”

“工部下面的研究局终于将您说的那甚蒸汽机捣鼓出来了,目前已经在洞庭湖的水师船只上安装了三台不同型号的在调试,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下半年便可批量制造,不过此物对铁料的要求甚高,恐怕不能大规模制造”

“那就让琼州的工坊专门制造此物,首先满足海船的需要!”

李安国得知此事后心头大喜,自己八年的功夫终究没有白费,占据半壁江山后,他又在南京、广州两地设置了两座“高等”学校,其中广州的学校便是类似于后世的大专、中专,专司培养高级技术人员、技工人员,学制三年,头两年都是理论课程,第三年则是在各大工坊实习。

其实,这个时代的工匠非常聪明,你只要给他一个想法,他很快便能制作出精巧的东西出来,以前由于这些工匠大多不识字,完全是口口相授,好的技艺一旦在某人手里中断了想重新捡起来是很困难的,现在的帝国就不同了,好的东西都有工部驻各作坊的书吏及时记载,每年还重新编撰一次,好的技艺想要失传也不容易。

在南京新设的学校则是专门培养财经、贸易、律法等学员的,学制也是三年,第三年在各相关衙门、国有公司实习。

每座学校都是每年招收一千人,总计三千人。

原来方以智兼任山长的衡山大学依旧存在,学制还是四年,不过是以纯理论兼带技术的研究为主,就好似后世的本科。

衡山大学、广州高等工业学校、南京高等财贸学校,便是中华帝国境内仅有的三座“大学”。

有了新的“利器”,李安国心情大好,便与三人讨论起敌人的动向来。

“陛下,微臣先讲”,燕厥中先开口了。

“鞑子在京畿附近尚有四万左右的真满洲骑兵,加上汉军旗,总兵力不下八万,关外应该还有一两万真鞑子”

“满清直接控制的东部蒙古骑兵若是充分动员的话也能弄来四五万骑,不过彼等经过与我军多次大战后知晓普通骑兵已经不管用了,精锐的话察哈尔部最多两万”

“经过去过西域的商队接触,占据天山南北的准格尔部实力倒是异常强横,充分动员的话,总兵力不下十万,不过彼等尚要对付西域的哈萨克部、罗斯人,听说与占据青藏的和硕特部也不大合得来,也要抽出部分兵力防备昆仑山一带”

“如此一来,彼等能出动的骑兵不会太多,最少三万,最多五万,不过彼等想要来到陇右,必须穿越河西几千里荒滩戈壁,根据按察司的消息在河西、哈密一带依旧没有彼等大规模集结的迹象”

“至于固始汗,河州一战,其元气大伤,就算倾巢出动,精锐也就两万左右,还要遮护这偌大的藏地,以职部来看不足为虑”

“那你等说说他们为何至今没有动静?”

贺小石说道:“以微臣来看,如今想要击败我军,非得在大平原上以众多精锐骑兵不可,否则便是以卵击石,陇右大多是山地、河谷,以我来看,满清是不会将此地作为大战的战场的”

“何况,马匹刚刚在冬季里掉膘厉害,需要经过春夏两季的休养才行,若微臣所猜不错的话,彼等一定是在等待秋高气爽的时候,那时候一来天气凉爽,二来战马膘肥体壮,三来正好是秋粮入库,粮秣丰富之时,正是用兵的时候”

“这么说你等都认为鞑子正在摩拳擦掌,准备在秋季与我军决战?”

“陛下,微臣也是这么认为,如今中华帝国势大,无论是在湖北还是在江淮,都是河网纵横之地,彼等骑兵就算去了那里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而我军在冬季占据陇右之后便不同了,此处虽然多山,不过都是干旱之地,又多牧场,更是骑兵大展身手的地方”

“那你等看鞑子希望在那里与我军决战呢?”

“陛下”,贺小石站了起来,面向李安国身后挂着的大地图。

“陇右山地虽然也可以作为主战场,不过终究没有平地来的畅快,还很有可能被我军伏击,以微臣度之,彼等多半不会出此下策,陇右附近,一是关中大平原,二是河套一带,三是甘凉一带,都有大面积的平地,在这些地方就算你有火器之利,不过彼等若是拼掉上万的骑兵,一旦与我军短兵相接便是彼等快意之时”

“那如实我军按兵不动呢?”

“彼等一定会想出办法让我军出动的”

“.…..”

“.…..”

“下面的话你等三个一定要牢记在心,要暗自行事,既要瞒过敌人的探子,又不能在我军内部造成轩然大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