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三百三十五章 西北风云之六:孙可望之死

大西军余部自从退入汉中后日子过得并不舒坦。

汉中自从在明末各路“义军”大起后被高英祥、李自成、张献忠反复蹂躏过多次,受害程度甚至还超过四川。

于是,汉中的老百姓大部分逃散,一部分随着义军逃到了河南、南直隶,一部分逃到了四川,还有一部分不甘心的分别进入到了北边的秦岭以及南边的大巴山、米仓山。

最终,逃到河南、南直隶、四川的人下场可想而知,逃到米仓山、大巴山的也被李、张两部留在那里的“残部”,也就是后来的姚黄余部祸害的不浅,只有北边秦岭一带受到的损失较小。

不过在大顺军失败后,随着贺珍、李过、清兵、李自成再一次的过境,返回汉中的民众又一次遭到了劫难,到孙可望再次入境时,汉中的的户口加起来只有不到四千户,丁口不到两万人。

这也是清兵在孙可望进来之前很“配合”地撤走的原因——此地长期支援四川作战,早已耗尽粮秣,无法支撑下去了。

跟着孙可望进入汉中的军卒便有两万人,家属有四万多,纯粹依靠当地的农户自然是不行的,于是孙可望便在汉中施行屯田,如今屯田才两年,想要大发展是不可能的,勉强能养活这两万士卒而已。

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孙可望今年还利用陇右的复杂局势攻占了阶州,阶州是巩昌府最南面的州府,孙可望在兵力如此单薄的情形下还分兵拿下阶州,打的也是马匹的主意。

自从在凤凰山大败之后,大西军在四川搜刮的十几万匹骡马几乎丧失殆尽,本来还有两万骑兵的他们此后几乎完全变成了步兵,这是历来以骑战闻名的大西军不能忍受的。

不过刘文秀占据阶州后便遇上大雪天气,也没在阶州搜刮到多少马匹。

阶州,便是后世武都县所在。

对于李安国所说的事刘文秀自然禀告了孙可望,李安国提到的条件里面便包含了三千战马,刘文秀认为在整个阶州搜刮赶紧也不可能得到三千匹战马,能得到千匹就不错了,这还是没有驯化的马匹。

陇右出产马匹较多的地方主要就是临洮府、岷州、洮州三地,此三地都有连片的大草场,加上历来是汉夷杂居之地,也是汉地不可多得产马的地方。

故此,得到李安国用三千匹战马以及其它物资交换阶州时,他好不犹豫便同意了,此时,安**已经占据了巩昌府的中部、位居渭河上游最大的县城伏羌,刘文秀就是在阶州待到明年春天不会有大的收获。

没想到如此好的条件竟被孙可望一口否决了。

众人都非常不解,在李安国的承诺里,除了三千匹战马,还有粮草十万石、军械三千套,这可都是大西军急需之物啊。

在如今被李安国带偏了的大西军中,隐隐分成了几派。

孙可望自然是最大的一派,张献忠在生前便指定他当自己的继承人,无论是威望还是资历都无人可比,由于此,像艾能奇、王尚礼、冯双礼都围在他身边,算是他的嫡系。

李定国自然自成一派,一来他长期带兵,战绩突出,二来他与对面的安**交情匪浅,自然而然被其他人疏远,不过还是有人愿意跟他在一起,那就是大西军有名的骑将白文选。

原本大西军的水师都督王自奇也是孙可望的死忠,不过由于王自羽如今可是安**长江上的提督,随着孙可望的戒备,其他人也有意无意地与他拉开了距离,最终他不得已加入了李定国的阵营。

刘文秀在大西军中是一个另类,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他都与孙可望相似,都是文武双全的典范,又“善抚诸将”,不过在大西军中他的威望远不如孙可望,究其原因,此人“善抚诸将”不假,可惜失之于懦弱。

与心狠手辣、在李自成最后一次从商洛山复起,独自一人前往谷城向张献忠借兵时力主杀了他、号称“一堵墙”的孙可望相比就是云泥之别。

这一点,刘文秀倒是与大顺军中的田见秀相仿,倒是凑巧了,两人名字中都有一个“秀”字。

孙可望拒接李安国的好意很快传遍了大西军,一时军心有些不稳了。

孙可望为何拒绝李安国这明显好得多的条件?占据阶州对他没有半点好处,阶州多是山地,占住了也没有多少粮秣和丁口的回报,反而由于分兵导致了汉中的空虚。

你孙可望不是想要战马吗?这不就是你让刘文秀西进的缘故吗?如今除了大量的战马还有其它一些重要物资不费自己一兵一卒便唾手可得,你为何一口拒绝了?

孙可望自然有自己的想法。

自从安**在川东大战鞑子,已经在大西军众人中造成了挥之不去的印象,实际上那一次安**就有大恩于大西军——当然了,安**不许大西军过江也算结下了梁子,这也是众人也愿意追随孙可望去汉中的原因。

不过安**那“豪华”的装备、不俗的战力、优厚的薪饷终究是在大西军中留下了印记。

与张献忠一样,孙可望也自视甚高,张献忠在兵败南直隶,仓皇败退湖北时李自成正如日中天,可张献忠并没有想到去投靠,孙可望也是一样,总以为自己也是天纵之才,他难道没想到此时与西营仓皇败退湖北已经大相径庭了吗?

当时的李自成虽然号称拥众“百万”,占据了陕西、河南以及大半个湖北,不过怎能与如今已有半个中国的安**相比?安**占据的可多是富庶之地。

不过孙可望可并不这么看,他如今念念不忘的是三国演义中的那句话。

“汉中,帝王之基,高祖以此鼎定天下”

汉中粮秣缺乏,肉食更是缺乏,不过汉中却是夹在两山之间的盆地,海拔比陇右低多了,又由于北边的秦岭挡住了北来的寒风,这气候可比陇右舒服多了,入冬之后,汉中只下了一场小雪,孙可望眼见众人士气低落,便决定亲自带队出去狩猎,也好让士卒在过年时能大吃一顿肉食提振士气。

如今的秦岭、大巴山、米仓山野兽遍地,猛虎、黑熊也到处可见,否则在四川人丁剧减之时也不会闹“虎灾”。

孙可望让王尚礼镇守汉中府城,自己带着艾能奇、张六虎以及中营三百亲卫越过汉水,上了南边的米仓山。

孙可望不去北边的秦岭,而是去南边的米仓山,一来是因为米仓山更近,二来嘛自然是因为南边的安**的头领李安国他自认为很熟悉,此人英勇善战,不过失之于软,而北边的鞑子却狠辣得多,那里自然更安全一些。

以他的才智并没有想到若是李安国“失之于软”,又如何能取得半壁江山?

何况他带上了西营中最勇猛的两人——艾能奇、张六虎,当然了此话让白文选听到了肯定不服气,不过孙可望向来以中营为重,自己就是这么认为的。

带上“力能伏虎”的两人,加上如今大西军中仅有的三百骑,孙可望自认为就算遇到敌人,自己也能全身而退。

这一趟果然不虚此行,几日下来,大的野兽便打了几十头,野兔、山鸡等小的不计其数,孙可望大喜,不顾众人的劝阻,硬是要继续打下去,于是一行人越来越向丛林深处迈进。

这日正值中午,孙可望决定再在周边寻摸一个时辰便下山,再打下去,猎物多的已经带不动了。

很快亲卫在密林中发现了一头野猪,众人自然将猎物驱赶到孙可望面前由他射击,孙可望也不客气,一石的硬弓直接射中了野猪的左眼,野猪剧痛之下不禁满山瞎转起来,孙可望大怒,立即催马跟上。

在跟着野猪满山转悠的时候,孙可望又射中了野猪的后退,此时野猪由于流血过多,加上腿部中箭已经跑不动了,孙可望在一处山坳追上了他。

孙可望在追逐野猪的时候,只有艾能奇紧紧跟着他,他俩的战马都来自陇右,爬山涉水是一把好手,其他人的马匹就没有这个能耐了,多是四川当地的马匹,稍微高一点的山坡就有些吃力了。

孙可望冷冷地盯着那头躺在地上的野猪,只见那头野猪躺在一块大石头下面,估计是仓皇逃窜中不幸撞上了石头所致,不过此时那野猪的腹部还在一动一动的,孙可望不敢大意,张弓搭箭就准备再给它补一箭。

就在这时,一旁的树林里突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孙可望神色一凛,赶紧扭转马头,箭只也对向了前方。

“咻!”,一支劲箭射中了孙可望的胸口,此时艾能奇已经策马冲了出去。

“四弟……”

孙可望喊了一声,艾能奇记挂孙可望的安危,只得又回来将孙可望扶了起来。

“是鞑子……”

孙可望一生小心谨慎,出去打猎时里面也穿着锁子甲,这一箭正中他的心口,不过由于甲胄的阻隔,虽然刺穿了胸膛,不过离心脏还有微弱的距离,这也是孙可望还能喊得出来的原因。

艾能奇点点头,刚才他也瞧见了,一个身穿黑衣的人在发完弩箭之后便迅速逃离,仓皇奔逃中头上的帽子掉落了,露出了里面那难看的发型。

“不过鞑子怎会在南山出现?”,一边的孙可望还在自言自语,这时远处传来了“大王”、“大王”的喊声,估计是张六虎他们找过来了。

听到喊声,艾能奇心念转动,眼下他是右手扶着孙可望,左手却抚摸着他的胸口,此时却突然握住了箭杆。

“四弟,不要鲁莽,扶我回去之后让医师拔取”

艾能奇心脏“砰砰”直跳,脸上的汗珠子也落了下来,他点点头,不过同时也闭上了眼睛,握着箭杆用力向里一捅。

任何武器,直接命中心脏会让你来不及发出惨叫便一命呜呼,孙可望也是如此。

“大哥……”

等张六虎等人赶到此处,只见艾能奇正跪在躺在地上的孙可望面前大声痛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