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三百二十一章 由进出口货物的结构的变化产生的新想法

李安国最终还是忍不住想去南洋看一看。

按说帝国初创,他应该老老实实待在南京统御全局才是,不过自从上次在金兰大战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去过南洋了,对于这片热土,自己不亲眼看一看实在是有些不妥。

何况他最近从商部收到了一个新的消息。

至明末时,西洋人运到欧洲的大宗货物主要是三类:香料、丝绸、瓷器。其中香料占据了一半的舱位,丝绸、瓷器占据了剩余舱位的六成,锡锭、硫磺、硝石等物占据了剩余的舱位。

香料中,胡椒占据的舱位最多,仅产于摩鹿加群岛、班达群岛的丁香、肉豆蔻次之,由于荷兰人目前占据了两处群岛,往来东南亚贸易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装载货物的大宗还是以胡椒为主。

亚洲胡椒的产地主要在两处,一是印度,另一处便是苏门答腊岛。

不过在安**横空出世后,由于李安国的渲染,有两物的出口量突然突飞猛进。

此时欧洲人的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经好望角通过东海岸来到印度、东南亚,船上的商人、士兵、水手都是九死一生,其中除了在风云变幻莫测的大海上由于风暴船毁人亡以外,这些人普遍面临两大天敌——败血症和痢疾。

前者自然是船上缺少蔬菜、水果所致,后者则是因为船上的卫生条件极其恶劣所致。

从欧洲到东南亚,旅途非常漫长,最短的要一年半,最长的超过两年,由于风暴、败血症、痢疾死亡的人数高达六成,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好的办法对付这三大顽疾,无非是在船上拼命塞人,打的是以数量战胜死亡的主意。

作为后世来的李安国自然知晓这些,故此,在安**的船队里,无论是商船还是军舰,都配备了大量的茶叶和黄连,加上严格的卫生条例,死亡人数比例远远低于欧洲的船只。

慢慢地,欧洲人也发现了这一点,一开始是半信半疑,不过在使用了茶叶和黄连后船上的死亡人数却是有明显的改观——依旧有三到四成左右的人员死亡,不过与以前高达六成的死亡人数相比就就好多了,如果他们能改善卫生条件,比如不再睡在自己的粪便附近,估计死亡的人数还能进一步下降。

于是“东方灵药”的神奇在欧洲船只上传开了,与历史相比,茶叶也在更早的时代传到了欧洲,茶叶、黄连更是成了欧洲船只上必备的物品。

饶是如此,作为这个时代欧洲厨房里最重要的调味品,价值堪比黄金白银的胡椒依旧是货物的大宗,无论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人还是英国人,船上的水手顺利回到欧洲后,对他们的酬劳往往不是金币,而是胡椒。

作为船长,可以得到两到三担的胡椒(英担,约一百二十斤),普通水手也有一担的酬劳,一担胡椒,足以让他们舒舒服服过一辈子了,此时的胡椒除了厨房里的调味品,还是欧洲人用于药物的重要材料。

得知这些消息后,李安国便产生了新的想法。

位于苏门答腊岛最北端的亚齐港此时被称为“胡椒港”,来此贸易的西洋人、阿拉伯人、印度人、中国人云集,与马来半岛、爪哇岛相比,由于亚齐王国依旧保持了相对强大的实力,荷兰人并没有在胡椒贸易里占据垄断地位,彼等想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等到十七世纪末期。

不过到那时,英国人也崛起了。

按照在麻涌岛贸易的荷兰人的说法,每年欧洲胡椒的需求量在六百万磅左右,总价值在千万两白银左右,按照安**5%的出口税,这一宗便是五十万两的收入。

于是李安国心里便起了将荷兰人赶走,独霸胡椒贸易的念头,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在南洋一带有强大的实力。

目前在南洋一带,抛开越南不说,真腊人、暹罗人、缅甸人、亚齐人、马打兰人都有五万以上的常规兵力,其中中南半岛的真腊、暹罗、缅甸三国中,暹罗基本处于时常欺负真腊,而缅甸时常欺负暹罗的阶段,北边的南掌、清迈则是左右逢源。

徐勇现在的三万多精锐实力虽然首屈一指,不过在真腊、暹罗、缅甸几百万人口,十几万军队面前还不够看,何况你就算占据了一地,当地人无孔不入的游击战也会使你痛不欲生。

这也是李安国拼命向南安移民的重要原因。

李安国将目光盯向了马来半岛。

此时的马来半岛所有人口加起来也不到百万,其中当地的土人占据了一半的数量,华人约莫三十万,剩下来的便是占城人、暹罗人、亚齐人、爪哇人。

之前李安国倒是想把马来半岛的华人全部迁到湄公河流域,可惜当地的华人都是落地生根上百年了,或是当地的大商人,或是大地主,一般的也多少有稳定的生计,加上此时南边的柔佛苏丹、北边的霹雳苏丹在亚齐、葡萄牙、荷兰人的轮番打击下实力大减,正是借重华人的时候,对华人也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

故此,这些华人就更不想轻离“故土”了,蔡九仪在南洋一带动员去南安的,多半是在各地郁郁不得志、挣扎求生的少数人,在南洋一带,若是没有西洋人的挑唆,华人与当地土人还是能相安无事的。

不过想要拿下马来半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南边的柔佛苏丹手下也有万人左右的军队,虽然战力堪忧,不过彼等在葡萄牙人占据马六甲王城后频繁发动的游击战令葡萄牙人叫苦不迭,荷兰人取代葡萄牙人后也吸取了葡萄牙人的教训,而是利用霹雳苏丹、柔佛苏丹、亚齐之间的矛盾上下其手,反正是哪家强大便帮着剩下的两家,还帮着两家苏丹将亚齐的势力赶出了马来半岛。

于是荷兰人在两家苏丹便获取了不错的名声,不过荷兰人也不是白给的,他们占据满喇甲之后绝对不会让两家合为一家的,于是不断在两家之间挑拨离间,结果弄得两家亲兄弟还不是不断发生摩擦,甚至兵戈相见。

李安国若是出手的话,也只能是向位居南部的柔佛苏丹下手,此时柔佛与淡马锡一海之隔,至于淡马锡就是后世的新加坡,荷兰人在淡马锡只是设置了一处简要的补给码头而已,并没有意识到此处的重要性,他们看中的还是满喇甲港万商云集的盛况。

一旦向柔佛下手,必定会引起荷兰人的警觉,荷兰人此时在巴达维亚虽然只有不到两千人的陆军,不过常备的武装商船却有二十多艘,以安**的实力击败彼等自然不在话下,不过将彼等惹毛了,从阿姆斯特丹尽起大军过来,若是有上百艘的盖伦武装商船,也不是安**海军能轻易对付的。

何去何从?

李安国不禁陷入了沉思。

想来想去也没有一个好主意,最终他还是决定先结交好柔佛苏丹,在他手里或租借,或购买,若是能拿下柔佛港抑或淡马锡,或者淡马锡南边的巴淡岛、宾坦岛也行。

接下来便以此为基地,逐渐向亚齐渗透。

为了预防荷兰人中途生事,李安国此次南下,还带了广东级大船两艘、武昌级的大船十艘、江海两用船二十艘,加上运送杨天星部三千人的三十艘战舰,以及对南安特别府提供的火炮、弹药、武器等补给的十艘大运输船,八艘往来交通的小船,一共八十艘船只南下了。

李安国的亲卫都在那两艘广东级的大船上,每艘装载五百人,一共一千亲卫。

此时东北季风开始吹起了,船队一个月后便抵达了金兰港。

与之前相比,金兰湾北侧的城池早已经竣工了,目前金兰港除了是安**在南洋一带最大的海军基地,还是柚木、檀木、大米、硝石等重要物资的中转基地,林春等豪商的船队从南洋一带采购的上述诸物多半在此港交割,最后由安**自己的船队运到帝国各大港口。

久而久之,此港已经成了华商以及南洋商人云集的重要港口,除了西夷船只以外,暹罗、缅甸、真腊、占城、亚齐、马打兰、印度、阿拉伯、波斯的商人都在此地交易,到龙兴元年的时候,此港隐隐有与麻涌岛分庭抗礼的苗头。

城里有陈课的两千海军陆战队镇守,加上海军将士的家属以及众多商馆,城池人丁最多的时候几乎达到五万,与此城的最大容纳量也相差无几了。

目前金兰港有三位官员打理,政务是由陈上川负责,海军陆战队是陈课,舰队则是由李常荣负责,三人都是广东人,日常倒是相处融洽。

在金兰港盘桓三日后,李安国便率舰队继续向南,没几日便抵达了头顿港,与金兰港相比,此处的城堡就小一些,此处有两千海军陆战队镇守,加上头顿县的县衙,加起来也不过万人,港口有杨彦迪的一支舰队。

来到这里,李安国的庞大舰队就不能继续向前,于是他将徐勇、张家玉、王兴、吴之藩、张国祚几人分别从新安、隆庆、南靖、永隆四地叫到了此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