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三百二十二章 头顿定计

明末美僮传奇 第三百二十二章 头顿定计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49 来源:笔趣阁

“吾皇万岁万万岁”

看着几人跪在地上向自己干干净净磕头,李安国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不过当下的情势便是如此,如果此时他还坚持与臣下打成一片,他倒是没什么,不过这些军将绝对会惊骇莫名,于是只得随他们了,自己也估摸着,再过几年自己也就习惯了。

他仔细地打量着诸人,由于要在头顿议事,金兰的陈上川、李常荣、陈课,满喇甲的蔡九仪,龙海岛的陈奇策也过来了。

只见徐勇明显比以前胖了一些,他原本的身形就很粗壮,如今更是显得壮硕无比,肤色倒是还黑了一些,再看看其他人,都晒得黑黝黝的,想想也是,在这个地方,除非你整日养尊处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否则就会被烈日晒得黝黑。

想到这里,这些人总算还是勤于事务,自己这心里也略略宽慰了一些。

几人中,徐勇年纪最大,已经接近四十岁,其余各人都是三十左右。

“诸位爱卿请起”,虽不乐意,李安国还是说出了此话。

李安国今年快二十六岁,一抹短须也有模有样,加上他常年坚持锻炼,身材一丝也没有走样,长期久居上位,不厉而威自然也是有的。

一番久别叙话之后,李安国便让各人汇报各自的情况,徐勇身为南安提督,又是侯爵的身份,自然最后才说,他之前已经从燕厥中口里得知李安国此来的目的,便将柴棍城的情形一一说出了。

“陛下,柴棍城不大,方园才五六里,且南洋这些蛮夷行事与我中华颇有不同,其城池都是大石块垒成城墙,高才一丈多,城里的建筑也多是以木、石为主,城池里只有居住在此的真腊副王以及他的卫队,加起来也就不到三千人”

“城池外面则是散落的民居,这些民居与城池一起组成了副王城,城外还有四处军营,各有两三千人不等,拱卫着王城,城里城外的军卒加起来不到万人”

“我军若是想要攻打此城,实在太过容易,兵分几路,先灭了城外的军营,然后围了王城,我军重炮轰击之下,王城很快就会化为齑粉……”

“且慢”,李安国挥手打断他,“城里城外军卒战力如何?装备如何?”

“陛下,此事微臣已经摸得清清楚楚,城里的那三千人都是长期跟随副王的真腊人,装备略好,每人有一件牛皮甲,还有一面用檀木打制的盾牌,大部分人都是用此地惯有的短刀,比我等之腰刀还短一些,不过份量却差不多,刀身弧形略大,适宜于砍砸”

“有约莫三百人配有火铳,都是从西夷、倭寇那里淘换过来的”

“倭寇?”

这时张家玉说话了。

“陛下,这南洋一带从日本过来的倭人着实不少,听说都是由于信教的缘故被日本官府驱逐到了此地,不光是真腊国,暹罗、满喇甲更多,前暹罗大城府国王的亲卫首领便是一个倭人”

见李安国没什么话,徐勇接着说道:“城外的军卒却大半不是真腊人,其北边的军营以广南、南掌人为主,战力最强,配有刀盾、长矛、火器,战力估计还超过了城里”

“西边军营以暹罗人、北大年人为主……”

“北大年?”

这时蔡九仪解释道:“北大年位居霹雳与暹罗之间,两者长期征战不休,造成不少北大年当地的土人跨海逃到了真腊,最后被真腊国国王安置到了柴棍”

“此部战力中等,武器也以刀盾为主,不过有战象二十头”

“东边以广南人、占城人为主,战力也一般,不过多为被我国占了土地的土人,对我军最是敌视,此部人数最多,有两千人左右”

“南边都是占城人,人手一根长矛,一半连铁制的矛头也没有,战力最差,操练也少,除去东边的两千人,其北、西、南三面都是一千五百人左右”

“城外的居民是何构成?总数如何?”

张家玉答道:“柴棍城外自发形成了几处街市,人员构成与徐侯刚才所说大致相仿,不过还是以真腊人为主,剩余的人多半与附近军营的人沾亲带故,加起来约莫两三万人”

“那柴棍南边、西边、北边的情形如何?”

“禀陛下,柴棍以北是是真腊的东安府,居民都在大湖的周围,人丁约莫五万”

“南边已经被我军蚕食得差不多了,不过尚有万余农户”

“西边地域广阔,有三座市镇,都在大河边上,一曰柴祯、一曰红玉、一曰猪肚,附近人烟不多,还多是荒滩野地,三座市镇以西便是真腊国人烟繁密之地”

“柴祯、红玉、猪肚?”,李安国略一错愕,脑海里立即浮现出后世越南在湄公河临近柬埔寨的地方设置的三座城市,一座还是柴祯,在最北面的瓦克河附近,一座名叫鸿御,在湄公河的中游,最南边的那座叫朱笃,位居后江之上。

“此三处人丁多在五千人左右,市镇上的军民多以深入到湄公河的深处进行大鳄、大蟒、野猪、水獭捕捞为业,以获取皮肉”

李安国点点头,“你等的意思呢”

张家玉说道:“陛下,南安以南、以西地域广阔,虽多是大平原,也不虞雨水缺乏,不过地广人稀,没有大量人丁垦殖的话占下来也无用”

张家玉说到这里心里一凛,皇上不远万里来到此地,肯定不仅仅是为了区区一个柴棍,自己这样一说岂不是逆了他的意思?想到这里他赶紧继续说到:“不过既然多是无主之地我军也不妨先占下来,等到新的移民到了便可开始大规模拓荒垦殖”

“新移民安置点准备得如何?”

“陛下,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新建新安、永隆、南靖三城,都是按照容纳五万人的规模来建造的,如今除了新安城已经入住了一半的人,其它两城都还是驻军在使用,闲置房舍还很多,均可当做安置点来使用”

“粮食呢?”

“陛下,目前南安特别府辖内有居民六十万,其中移民近四十万,近八万户,其中三万户安置在头顿、罗夷、隆庆三县,每县一万户,剩余五万户全部安置在同奈江、湄公河、后江之间,其中同奈江与湄公河之间最多,有三万户,近十五万丁口,按照大都督之前的想法,按照千人一处,设置了近两百处大的村落”

“湄公河与后江之间安置了两万户,丁口近十万,大小村落近百处”

“所有村落都建造了土坯墙,村长也多由退伍的军士担任,隔三差五也操练不辍,加上我军在同奈江的新城堡、湄公河的永隆、后江的南靖都驻有重兵,三江之间的安全不成问题”

“八万户,加上占城土著四万户,累计发放了田契近六百万亩,每亩可收三季,此地水稻产量惊人,不用悉心打理都有两石以上的收获,六百万亩中有四百万是粮田,这便是两千四百万石,今年刚好到了其中两百万亩的征收田赋的时间,已经收了两季,有八十万石进入了设在隆庆、新安的大仓”

“等到年底,应该还有四十万石入库”

“目前在南安特别府需要国家供应的军卒、官员、工匠加起来也就六万余人,合计需要粮食二十多万石,此地再加上几万大军也绰绰有余”

李安国一边听着,一边也在想着,“这还是后江以北的部分土地,其中后江与湄公河之间的的土地还没有进入收取田赋的时间(三年免赋),若是将刚才所说三座市镇以东、后江以南的土地全部拿下来,所产的大米供养现在所有的安**士兵都没有问题,若是将来统一了北方,一旦发生天灾,也可以从这里大量调拨”

想到这里,他不禁两眼放光,随即正了正身体,大声说道:“众人听令!”

一帮人赶紧站起来弯腰等着。

“其一,由徐勇部万人、杨天星部三千人立即出动,占了柴棍,记住了,对于广南人、暹罗人、真腊人以武力打击为主,彼等尚不知晓我安**的厉害,就是要打服他们,对于占城人、南掌人以劝降为主,武力打击为辅,攻占柴棍后立即在原地建造城池,以安置十万人的规模来规划,占据后,当地的各族民户,愿意留下来的尽量安抚,不愿意的驱赶到刚才所说的三座市镇以西的地方”

“其二,王兴部出动六千人马北上,占了大湖边上的东安府,东安府多山,是柴棍北面的屏障,不拿下此地柴棍也不得安宁”

“其三,占据柴棍之后,徐勇部西进,进占柴祯,张国祚部西进,占据鸿御,吴之藩部西进,占据朱笃,城池便由团练镇守”

“其四,拿下上述诸地后,成立南安省,下面设立府县多处,具体如何设置由张家钰在我离开之前议定”

“等新移民一到,即可在其中招收新兵一万,以增加此地的防御,这次来带来了大量的陆师用的火炮、火铳以及其它物资,你等可放心招募”

“南安省的提督、布政使每年需到南京述职一次,具体时间你等与政务院、枢密院商议过后再施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