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三百一十五章 江南风云(10)全面进攻之四:大战溧水②

溧水,包在秦淮河与其支流之间,西面、东面、南面又是连绵不断的横山余脉,历来是进出南京的重镇。

安**对横溪的方元可、石湫的李明钧展开攻势的第一时间,身在溧水县城的方国安便知晓了。

在得知消息的一刹那,方国安便起了立即催动大军前往横溪救援的心思,离溧水最近的石湫他没怎么放在心上,不过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方元可他是不想轻易放弃的。

就在麾下整备军马准备出发营救方元可时,他又得到了禄口的清军按兵不动的消息,这下他不禁有些踌躇了。

安**围城打援的厉害,如今这大明地界稍微有些心思的军将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方国安自然也不例外,如今溧水县城只有区区一万五千人,虽然多是精锐,不过都是方国安最近几年新练的兵卒。

他真正的“精锐”,一部分已经随着方国泰消失在饶州,一部分与左梦庚消失在与闯营交战的安庆附近,真正剩下来的已经不多了,其中,跟着方元可的有一部分,如今溧水城中加起来也就三千人。

他刚才就是想带着这三千人前去营救方元可,不过这也有个前提,那就是禄口的清军能与他同时出动,清军不动的话,他这三千人无论如何是不能动的。

开什么玩笑?方国泰上万人马都不敌以前尚处于初建阶段的安**,何况如今的三千人?

可一想到方元可、李明钧两人在安**的攻击下多半不能幸免的模样,方国安这心里终究是不得劲。

如今他的上策自然是投降安**,不过自家兄弟死在彼等手里,自己就算不能报仇,也不能舔着脸凑上去吧。

至于南京城里的明军,他根本指望不上,彼等能守好城池就不错了。

彷徨之下,他没有像历史上一样仓皇之下投降了清军,而是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喝酒,不多久便醉眼朦胧。

朦胧中,他似乎感觉到有人进来了,还不止一人。

……

李安国等人还在紧张兮兮地等待方国安的援兵,不过一直到天色大亮也没有等到,反而在上午等来了一人。

方国安的幕僚。

原来城里的明军得知清兵在秣陵关大败之后心知大势已去,一个个便起了异样的心思,跟着方国安守城的总兵、参将加上方国安的幕僚等人一起商议过后便定下了绑了方国安投降安**的计划。

由于方国安正在借酒消愁,一行人的计划很快便实现了。

李安国得知之后自是大喜过望,能不费一兵一卒拿下溧水当真太好了。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下午,得知溧水的方国安部投降后,驻守禄口的清兵在一个千总的带领下杀了连得成的亲信,也向安**投降了,接下来便是镇守方山的清军。

一时,秦淮河以西,除了班志福还在江边江宁镇、大胜关、板桥镇狭小地带负隅顽抗之外,其以东、以西、以南的大片土地都落到了安**手里。

准备在南京附近大量杀伤安**,甚至击败安**,从而为江北的清军创造机会的尚可喜、耿忠明两人的梦想在几天之内便落空了。

安**立即将这个消息散播到了到了江宁镇-大胜关-板桥镇以及镇守南京外城的卜从善那里。

甫一得知此消息,身在大胜关的班志福当即晕了过去。

不过等他醒来时,大胜关西边的江宁镇已经落到了原本在镇子西边虎视眈眈的李振国部下、带着另外万人进攻的胡一鸣手里,板桥镇也落到了正在将军山上驻扎的、带着另外五千山地营的贺锦龙手里。

于是,身处大胜关的班志富手里便只有区区五千人了!

不过这五千人可不会轻易投降。

在大胜关的关城里有班志福亲自率领的三千辽东老兵,关城外则是尚可喜在京畿、宣大一带搜罗的明军降卒,其家属都在北京附近,想要他们投降几乎不太可能。

不过在江宁镇、板桥镇新降的清军以及方山、禄口新降的连得成部的猛烈攻击下,三日后,几部新降的清军在损失了三成人马后,方国安部新降的军卒终于攻上了大胜关的关城。

最终,方国安部降卒也在损失了三成的兵马之后全歼了班志富部。

说来也奇怪,按说方国安的降卒战斗力应该远远低于班志福的辽东老兵,进入关城的只有五千人,按说还不是班志福三千老兵的对手,可是不知怎地,这五千人竟然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损失两千人便全歼了此股敌军。

联想到历史上那些投降清军之后南下福建、两广、四川战斗力惊人的李成栋部、马得功部、田雄部、吴国英部,李安国便释然了。

原本做了艰苦作战准备的安**没想到事情竟这样顺利,拿下班志福、连得成部后,李安国将二将麾下的辽东老兵全部杀掉了,这些人以前虽说在辽东也曾为抵抗清军清军立下了不少功劳,不过与其进入关内后对汉族同胞犯下的滔天罪行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至于二将在京畿、宣大招募的降卒,李安国还是接受了他们的投降,跟着连得成、班志福的辽东老兵多半都入了旗,享受到了跟着“我大清”作威作福的快意,而在京畿、宣大一带的这些降兵多半没有享受到,彼等最终入旗还要等到多年以后跟着尚可喜、耿忠明进入广东、福建之后。

李安国在南京附近大胜之时,从江西、福建进入浙江攻击前进的邱福、杨文、花小山、靳统武四人也没有闲着,彼等一路驱赶明军前进,最终在金华合兵一处。

此时的金华城还有浙江巡抚朱大典的一万新兵,加上马进忠、惠登相等逃窜到此地的溃兵,总兵力还不下三万,与进攻的安**几路人马的总兵力相差仿佛。

不过一方是势如破竹、士气正旺,一方则是新败之军、惶惶如丧家之犬,虽然朱大典号令严明、身先士卒,准备在金华附近与安**决一死战,不过其手下的军将们却不这么看。

一开始,朱大典见到围城的安**不多,便勒逼马进忠、惠登相两部出城邀战,马、惠两部以前都是左良玉的手下,手里还有不少骑兵,而对面的安**只有靳统武、黄惟明的三千骑。

马、惠两人无奈,只得各自带了万人出战,两人的骑兵加起来也有五千之数,加上步军,声势一点也不比安**弱。

不过俗话说得好,兵败如山倒,两人麾下虽然还有些兵马,不过一路被安**驱赶着奔逃,这士气却是一落千丈,加上朱大典虽然号称知兵,不过却是一个守财奴,其府里多年宦途积累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却舍不得发放一些给出城的士兵以振奋士气。

结局是注定的,一战之下,马、惠两人大败,惠登相当场战死,最终只有马进忠一人带着五千残兵顺利退回到金华城。

此战过后,安**便将金华城团团围住,这一围便是十日。

十日过后,南京附近战事的消息也传到了这里,得知此消息之后,金华大震!

朱大典当即宣布全城戒严。

马进忠这时的心思却活泛起来。

历史上他与王允成两人是左良玉手下唯二没有在九江投降阿济格的明军将领,得知安**在南京附近大破连得成、班志福两部后,他心知大明已经完了。

他自己以前便是响当当的一股义军,诨号“混十万”,还是荥阳三十六家之一。

后来在河南不敌左良玉,便投降了,左良玉明面上很器重他,不过对于义军出身的多少还是防着,除了从小与他相识的金声恒以外,其他诸如马进忠、马士秀、惠登相等人受到的器重远不如原本就是明军的李国英、徐勇、王允成等人。

若不是这些投降的义军实在是人多势众,按照左良玉的心思,一早就把彼等吞了。

金华城里还有朱大典的中军一万人,这一万人却是乏善可陈,其中只有少量正规明军,多半是金华、处州、衢州等地的团练新近提拔上来的,而马进忠虽然只剩下五千人,不过在收拢了惠登相的残部之后,这五千人多半是以前义军中的骁勇之士,相比之下,战斗力却比朱大典的“中军”强多了。

危难之际,朱大典终于拿出了自己一小部分钱财,并购买了大量的肉食、蔬菜,对退回城池的马进忠余部进行犒劳,并亲自给这些人每人发了一两银子。

若是在平素,马进忠等人自是感激不尽,不过朱大典的贪酷在大明是有名的,身为大明高级将领的马进忠自然熟知。

于是同样的一幕在金华上演了,马进忠当即扣住了朱大典,朱大典被拘之后,他的中军标营群龙无首,只得推举马进忠为首领。

马进忠投降了,金华不战而下。

由于贺云龙一早就攻占了湖州,最近身在崇明的彭家声也攻占了宁波,如此一来,江南明军还有一定实力的便只有南京的卜从善、马士秀、左梦庚,杭州、绍兴的王之仁。

偌大的江南,便只有孤零零的南京、杭州、绍兴三地。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明的江山已经岌岌可危,离覆亡已经不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