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南风云(9)全面进攻之三:大战溧水①

太平府到南京城有四条路可通。

其一,自然是沿着长江南岸,经江宁镇、大胜关、板桥镇,过秦淮河。

其二,可从太平府径直向东,经丹阳镇、横溪镇直达禄口,然后沿着秦淮河直下。

其三,便是从太平府出发,经新市镇、石湫镇进抵秦淮河边,北可抵禄口,南可通溧水。

其四,便是沿着丹阳湖、石臼湖北岸直通溧水了。

长江到溧水之间有许多断断续续的山体,丹阳到溧水之间的山体当地人称之为横山,其中大的山体有两座,呈西北-东南走向屹立在丹阳、横溪之间,方国安部麾下有三万劲旅,自然不能全部放置在小小的溧水县城,其中的一万便放置在刚才所提到的第二条路,也就是横山之间的横溪镇上。

方国安在此处官道上设置有大营一座,由其麾下的大将方元可镇守,牢牢地扼住了通往禄口的通道,另外连得成还有七千五百人在禄口,可与方元可守望相助。

石湫镇也有五千精锐驻扎,由方国安手下另一大将李明钧统领。

至于方国安自己,则带着一万五千精锐驻扎在溧水县城。

由于此时方国安已经封侯,方元可、李明钧都挂着总兵衔。

而此时的安**,李振国亲率的一万劲旅以及黄得功部的五千精骑却还在丹阳镇蹉跎,丹阳镇与溧水、石湫镇、横溪镇的距离都不超过五十里,不过前面却有三路大军挡路,这便是李振国、黄得功二人许久无从下手、蹉跎至今的原因。

你攻击一路,另外便有两路敌军随时向你侧击,安**虽然骁勇,也是血肉之躯,他们在此地踌躇盘桓也情有可原。

当然了,像他们这样按兵不动实非上策。

十日后,等何万盛、凌风占领秣陵关后,丹阳镇又到来了一支大军,这支大军却是原本镇守岳州一带的李三才的岳州营,同时抵达的还有李安国。

原来他们在等援兵。

“大都督,若是攻击横溪镇,则鞑子随时可过来支援,若是攻击石湫镇,横溪镇、溧水的敌军也可随时过来支援,攻击溧水的话,石湫镇、禄口的鞑子随时可过来支援”

李振国正在汇报军情,李安国闭着眼睛听着。

“凌风他们占领秣陵关后,鞑子有何动静?”

“凌风占领关城后,只留两千人在关城里面,剩余八千人分别布置在关城南北,南边对着方山的鞑子,北边对着禄口的鞑子,鞑子得知关城失陷后攻击过两次,不过都被凌风他们击退了”

“鞑子的统领不在了,彼等就没有露出半点慌乱的情形?”

“自然,不过听说方山、禄口的鞑子退回去后便紧守大营,没有丝毫继续出动的迹象”

“嗯,那以你来看,我等该如何行事?”

“大都督,原本只有我与黄将军的一万五千人马,还要攻打三地,确实力有未逮,不过三才过来后就不一样了,攻击任何一处都可,按照大都督常用的围城打援的战法,攻击石湫、横溪两地均可,攻打溧水的话恐怕另外两处不会轻易出动,因为溧水是南京城西南部的屏障,城池坚固,不可骤下”

“嗯,那攻打石湫还是横溪?”

“大都督,横溪兵力众多,由于禄口的鞑子水师可支援,攻打的话不太适宜,攻打石湫的话,横溪、溧水的明军肯定会过来支援,故此,职部建议攻打石湫”

“不!”,这时李安国突然睁开了眼睛。

“你等可想到此战的关键在哪里?”

李振国、黄得功两人两人面面相觑,半晌李振国才答道:“自然是溧水城的方国安部了,只要击溃该部,溧水、禄口、横溪、石湫的菱形防线便瓦解了”

“错!”,李安国却摇摇头,“方国安是我军手下败将,其战力虽比寻常明军强一些,不过也强不到哪儿去,何况此人军纪松弛,民间颇有怨言,实在是不足为惧”

“鞑子则不然,这几路鞑子虽然多半是江北的明军降将、降兵组成,不过按照鞑子制军的严苛,必定有能约束彼等之处,凡制军者,令行禁止乃是首选,此一点鞑子便远远强过明军”

“故此,此役胜败的关键不在方国安,而在鞑子!”

李振国与黄得功对望一眼,后者笑道:“大都督,鞑子也是新败之军,何况彼等带兵大将也没了,何来关键?”

“呵呵”,李安国淡淡一笑,“本督所说的关键并不是各方的战力,而是在赌心理”

“心里?”

“我赌我军无论攻往何处,禄口的鞑子都不会过来支援,而是坐观成败,一旦我军获胜,鞑子有很大的可能会投降我军,若是我军失败,彼等方有可能趁火打劫”

“何也?彼等虽然号称鞑子,几年前还是中华的兵卒,先前有连得成压着彼等自然唯唯诺诺,如今连得成死了,方山、禄口的鞑子统领多半也是连得成的辽东亲信,只能勉强压着,此时以静制动方为上策,否则一旦内部出了乱子,来自辽东的将领及亲信便是灭顶之灾”

“所以,我军同时进攻,听我命令”

“其一,李三才部进攻横溪大营,不必顾忌禄口、石湫的援兵,禄口的鞑子绝对不会过来,石湫兵少,也不会过来”

“其二,李振国部攻击石湫大营,注意,是围而不打,黄得功部负责打援,援兵只能来自溧水”

“其三,击破两路敌军后便会攻溧水,溧水一下,连得成部在禄口的鞑子绝对会投降”

……

“轰!!!”

横溪镇,李三才部对方元可大营的攻击开始了,与他部不同,李三才部还是五百、八百、千斤的红夷炮配置,方元可的大营则是以镇子为依托,中军放在镇子上,南北两侧则是新立的木制大寨,为了建好这处大寨,彼等几乎将横山上的大木砍伐一空。

方元可倒是方国安军中少有的机警之人,他连续派人到禄口、石湫求援未果后知道在敌军有大量火炮的前提下紧守大营只有死路一条,一开始也派了三千最精锐的甲兵出战,不过却大败亏输,最后只得缩回大营紧守。

方元可的大营周围都是密密匝匝的木墙,想用千斤的火炮轰垮也不是一日之功,不过李三才在得到李安国“不惜弹药”的命令后便好整以暇地对南大营展开了轰击。

因为他知道,身后的太平府便是安**在江左省设立的工坊中心,炮弹、火药会源源不绝地从那里送过来。

火炮不断抵近大寨,轮番轰击半天之后,一面寨墙终于不支轰然倒塌,李三才又下令对着大寨的缺口轰击两轮后,便对着已经排的整整齐齐的攻寨队伍大手一挥。

还是熟悉的套路,刀盾兵在前面遮护,后面是火铳兵,两侧是长枪兵,李三才一下便投入了三千人,另外北边、东边、西边各有两千人围住大寨,他自己身边还有一千人。

方元可一开始还亲自在南营附近坐镇指挥,不过在安**火铳兵、长枪兵的轮番打击之下他安排在此地的军卒很快便溃不成军了,他无奈之下只得带着残兵败将退到了镇子中营所在,那里在官道的两侧都是民房,镇子两端的出口又被石块封死,安**想要攻破此处也不容易。

不过世事难料,南大营失陷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北大营,北大营的将领却是一名从以前逃到南直隶的蓟州游击,后来被方国安收到麾下,眼见得南大营半日功夫便陷落了,四面八方又都是安**,这名游击、现在的参将干脆打开大门,迎接安**进来了。

这下方元可的中营便牢牢困在横溪镇上。

不过区区千斤红夷炮的炮弹对镇子两端的石墙却力有未逮,最终李三才让人用火铳掩护,用火药包炸塌了石墙才从缺口处一拥而入。

方元可却顽固得很,他是方国安的亲族,与方国安、方国泰兄弟从小一起长大,心里根本没有投降安**的念头,于是一场巷战便在横溪镇展开了。

在太阳落山时,方元可期盼的援军依然没有踪影,而他自己也只能带着几百亲卫被包围在一处大宅里。

结局是注定的,最终方元可自杀,手下的人弃械投降。

横溪镇一日便下,不过在白天的巷战里李三才部也牺牲了上千人。

另一路的围困石湫镇之战却不像横溪之役这样顺利,李振国的大军包围李明钧的大营后并没有发动攻击,不过大军围了一整天,期盼中的援军并没有到来。

晚上,李安国大营。

“大都督,方国安只怕不会来了”

“不,他一定会来的,如今溧水南边的溧阳已经被我军占据,往东是秦淮河,往西是太平府,他想要扭转占据,只有在溧水附近拼死一搏才有胜利的可能,,否则便是瓮中之鳖,活活待在溧水县城被动挨打”

“那……”

“地图”

等亲卫摊开了地图,李安国问李振国:“从溧水到石湫有几条道路可走?”

“大的道路有两条,一条在横山北面,一条在南边,远近差不多”

“嗯,也不知他会从哪里过来,不管了,今晚黄得功的骑兵加大巡视范围,大队也时刻保持警醒,一旦发现敌踪,立即出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