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二百六十九章 张杰绪来访

明末美僮传奇 第二百六十九章 张杰绪来访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49 来源:笔趣阁

李安国很快便见到了张杰绪,只见他约莫三十左右,生的短小精悍,皮肤黝黑,不过一身大明武官服饰还是彰显了他明人的身份。

“小民张杰绪拜见安**大都督”

张杰绪见了李安国后便单膝跪下行礼,李安国上前将他扶起来。

看着眼前此人,他不由感慨万千,历史上此人是由于满清占了广东才带着部下及家属扬帆南下的,不过安**占了广东也起到了同样的效果,张杰绪还早了几年南下。

张杰绪来到广州之后,听说李安国已经去云贵一带了,便在广州等候,期间他四处寻访,亲戚、旧友、同僚也见到了一些,还到其它城池以及乡间探查,一个月下来他完全被安**慑服了,不禁感叹其水陆兵马的强壮,还对广东境内的富足、祥和感叹不已。

又听说安**打败广南国后,已经往以往荒无人烟的柴棍南部地区安排了两万多户移民,更是由衷的佩服,他这次来之前还去柴棍、头顿、金兰等地考察了一番,对安**的所作所为更是叹为观止。

一番茶叙之后,张杰绪忍不住先问道:“大都督,您为何要在南圻地大批移民?”

南圻地,是此时中国人对湄公河三角洲的称呼。

“以你之见呢?”

“这个小的确实不知”

“呵呵,不妨实话告诉你,安**将来是要一统中国的,如今大江以南占了大半,三五年之内就要北伐了,一统天下也是迟早的事”

“中国人有一个传统,一旦安稳下来,便会大量生育,如今的长江以北地区,特别是中原以北的地区天气寒冷,旱灾、蝗灾频仍,粮食单产又不高,无法养活大量的人口”

“不过南圻地就不同了,此地水量充足,种植水稻的话,完全可以一年三熟,勤快一些的话,一年四熟也不成问题,同时此地的土地肥沃,若是大量种植占城人那种对水土要求不高的稻子,一年三熟的话一亩地可出产稻子六石以上”

“南圻地地域广袤,不算湄公河以南的地方,柴棍与湄公河之间可开垦的土地就有几百万亩,可笑的是无论是真腊人,还是占城人、广南人,有如此宝地却不知晓开发”

“大明的百姓都是心志坚韧、吃苦耐劳之辈,过去之后,先是烧荒,将杂草、灌木去除,将大鳄、巨蟒、毒蛇等杀死,然后修葺水利,开垦田地,如今的两万余户,平均每户已经开垦了五十亩上好的水田,这就是一百万亩了,按照一年三熟计算,每年可出产六百万石粮食”

“南圻地,最多能容纳五万户就差不多了,出产的粮食彼等自己肯定用不了这许多,每年可多出来几百万石,等到有五万户之时,恐怕可多出来上千万石粮食”

“等我安**一统天下后,北方、南方一旦有水旱灾害发生,这千万石粮食便是赈灾的宝库……”

张杰绪一听不禁热泪盈眶,“大都督筹划如此深远,杰绪五体投地,不过想要牢牢掌握南圻地,尚需提防真腊人、占城人、广南人”

“无妨”,李安国笑道,“你一路过来,也了解了安**的实力,如今南洋的徐勇将军那里有水陆兵马两万多,大船几十艘,这份实力,除非南洋诸国万众一心,团结一致来对付我等,你想这可能吗?”

“占城国与广南国是世仇,真腊国与广南国也不对付,流落在真腊国的占城人也在时不时闹腾,西边的暹罗国与真腊国也是仇敌,更南方的南洋诸岛都是一个个的小国家,估计连国家也算不上,更是不用担心”

“唯一可虑者,便是盘踞在巴达维亚一带的荷兰夷了,不过以徐将军手下四十条大船的规模,荷兰夷就算有觊觎之心也无可奈何,再说了,彼等盘踞南洋,看中的是是贸易以及香料群岛特产的香料,短时间来看应该对南圻地不会动心”

“我中国之地丁口众多,在南洋一地也有不少人,若是能占据一块大的地盘,繁衍生息之后有百万丁口,在如今的南洋地就完全没有对手了,何况背后还有强大的安**支持”

张杰绪叹服,“大都督如此深谋远虑,小的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在下愿率安不纳群岛的三千户军民归附安**,还望大都督允可”

李安国点点头,“安不纳群岛本督也听说过,以本督来看,此地可为往来海上之中转地,耕作的话还是南圻地好,你不妨让家属都迁到南圻地,安不纳只驻扎军队,我会让徐勇派遣一些水陆军官去你那里帮着训练,嗯,你若是愿意的话就任安不纳的总管,驻军多少,船只多少,你回去之后与徐将军商议就行了”

“多谢大都督!”

张杰绪赶紧起身施礼,他以前只是大明的一个水师把总,这安**的总管至少是一个游击将军的地位,他自然感激不尽。

“对了,你在安不纳群岛也有几年的时间了,对南洋诸岛华人的状况应该熟识,能否与我说说”

“是,大都督,职部将所知的全部禀报”

“大都督,南洋诸岛华人众多,尤以爪哇岛、亚齐岛最多,因为此两地以前是三宝太监下西洋多次停驻之地,两岛中,亚齐岛的旧港有一半是华人,附近约莫上万户,爪哇岛的三宝垄、图班是以前三宝太监下西洋时,其副手王景弘生病暂时驻扎的地方,三宝垄中的三宝两字便是为了纪念三宝太监郑和郑大人的”

“此两地华人众多,只怕有几万户,在两地是最大的部族,不过最近有不少迁到了荷兰夷建造的巴达维亚城,如今无论是东边的马打兰国,还是西边的荷兰夷,都对华人异常倚重”

“另外旧港、楠榜、满喇甲、槟榔屿、吕宋等地也有不少华人,加起来十万户还是有的,不过分散各处,在与当地土人的对比中还是不占优势,若是都集中在南圻一带就好了,不过彼等有的历经几百年,已经在当地落地生根了,有的家资也很丰厚,估计不大愿意脱离旧土”

“不过大多数以耕种为业的小民小户应该还是愿意过来了,就是缺乏统一的筹划”

“哦?无妨,这安不纳群岛正好位于南洋的中间位置,组织各地的小民去南圻地已经有人了,我正挠头缺乏一个转运之地,正好建在安不纳”

“你这次回去我会安排一些建造的物资以及工匠跟着,就在安不纳岛上择一处适合建造城池的地方,按照能够驻扎两万人的规模来兴建,届时此处便是南洋诸岛移民南圻的转运之所,此事你便担负起来,如何?”

“职部敢不尽心尽力完成”

“对了,听说南洋诸岛海盗众多,这方面你可……”

张杰绪的脸上微微一红,“大都督,不瞒您说,职部刚刚抵达安不纳群岛时,干的就是这个买卖,不过对大明的商船从未动过手,如今职部只控制了安不纳群岛中北方的大岛,南方的小一些的岛屿是在另外的海盗手里”

“此部的实力亚于我部,以占城人为主,还有不少华人、马打兰人、倭人,有大小船只几十艘”

“满喇甲大岛与亚齐大岛之间的淡马锡群岛也有不少海盗,不过都是小股海盗,加起来也就与我部差不多”

“最大的一股海盗是盘踞在巴拉望岛南部与苏禄群岛的海盗,此处的海盗大多是大股的,每一股估计都与职部差不多,还有几处是西夷的首领,不过最近听说巴拉望岛北部又崛起了一股大海盗,首领也是华人,手下有大船七八艘,火力强横,已经渐渐打败、收服了巴拉望岛附近的海盗”

“哦?”,李安国心里一动,“知晓此股海盗的首领叫什么名字?”

“不知,不过彼等有一个诨号,叫甚东江军,还将巴拉望岛改成了南皮岛”

“啊?”

李安国一听便知晓此人肯定是以前东江镇手下的军卒,否则不会起这么一个名字,东江镇解散后,流落到两广一带的水兵很多,被郑芝龙吸收的也不少,部分人南下做了海盗也不稀奇。

如果能将这股海盗收复,对于安**将来经营吕宋倒是一个大的助力,不过眼下还是将南圻地建设好再说。

张杰绪回去之后,李安国又会见了毕方济,经过一番商谈之后,毕方济代表罗马教皇与安**达成了如下协议:

一、安**与罗马教廷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可互派使节。

二、罗马教廷可在安**境内传教,可在省城以上城池修建教堂,不过教堂

的规模、教士的人数、大的活动都需要经安**礼部的批准。

三、安**境内施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天主教不得对境内的道教、佛教、

儒学随意诽谤、指责。

四、作为对安**开放境内传教的回报,罗马教廷以五年为期,每年需向安

**输入一百名特殊人才,这一百人中,精通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自然学科知识的占一半,出身各国海军的占剩下的一半,最后是优秀的工匠。

达成此此协议之后,李安国决定暂时不向罗马教廷派遣使节,等一统全国后再说。

如今的教皇是亚历山大七世,在天主教在日本传教失败后,在中国大陆发展的也不尽人意,如今北美洲的新大陆基本上是新教的天下,教皇可不想再失去远东了,故此,在听说安**的事情后便同意了毕方济的意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