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湖南巡视团(下)

明末美僮传奇 第一百一十一章 湖南巡视团(下)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49 来源:笔趣阁

八月底,巡视团回到了九江。

在原来的总督衙门议事厅里,袁继咸等人忐忑不安地坐在椅子上。

总督衙门的议事厅两侧各摆有十六把椅子,每侧两排,每把椅子上都用红纸写着各人的姓名。

左侧居首的椅子写着袁继咸的姓名,接下来依次是杨廷麟、郭维经、揭重熙、傅鼎铨、刘季矿、邝昭、钱嘉起、……,右侧居首的椅子写着张勇的姓名,接下来依次是尹先民、谢志良等人,连王进宝也给了一个位子,还在右侧第一排第八位。

王进宝的箭伤已经好了,不过他的双手、双脚都带上了铁链,并且固定在椅子上,想要突然发难也不容易。

看着大厅正中那把椅子,袁继咸不禁感慨万千,不久前这把椅子的主人还是自己,没想到短短一个多月便换了人间。

众人既惴惴不安,也隐隐有些兴奋,近来声名鹊起、从无败绩的“献贼美僮”终于要露面了。

众人以前仅仅知道安**的首领叫李安国,“安**”便是用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以前传闻是张献忠的**,武艺高强,曾单人匹马击败过大名鼎鼎的黄靖南、黄得功,后来被黄得功俘虏后,竟不屈绝食而死。

没想到此人还真是命大,都被埋到土里去了,硬是活过来了,听说黄得功得知此事后,大怒之下将负责埋葬李安国的两名家丁全部斩首。

死过一次的李安国已经不是以前的李安国了,招募、训练新兵,步步为营,先后击败左良玉、刘承胤、袁继咸、邝昭、高杰、方国泰、黄蜚等人,将吕大器布置在铜鼓营的姜维歼灭,不到十日功夫连下南昌、九江,最后几乎将整个江西纳入囊中。

由于李自成兵败山海关,一路从北京逃到了西安,张献忠远在四川,这李安国的安**反而成了偏隅于江左朝廷的头号心腹大患。

此人不仅兵事了得,在民事一途也不遑多让,如今的武昌府、湖南省两地民心大安,各有所从、各安其业,竟有大明洪武初年的景象,更兼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比洪武初年还要强上几分。

正中摆着三把椅子,也丝毫不避讳地写了三人的名字,当中的自然是李安国,居左的是周文江,居右的是贺小石。

甫一见到周文江的名字,袁继咸精神一振,根据明军细作的消息,安**政事方面居首的是一个李安国在麻城收拢的诸生叫周文江的,据说此人还是伪兵部尚书兼刑部尚书,另有谢凤洲、奚鼎铉等人,都是黄州、武昌一带的斯文败类。

看来这安**能有今日的规制,多半出自这周文江之手,可惜啊,如此大才,以前怎地没有丝毫发现?他问过自己幕府里籍贯麻城的人,有人倒认识周文江,不过评价也就尔尔。

最有可能的便是那四部尚书李长庚了,听闻其侄如今是伪南昌知府兼南昌营的监军,多半是此人在幕后出谋划策,辅佐这李安国成就今日之局面……

对!一定是这样!

李长庚做过一省布政使、巡抚,还历任刑、户、工、吏四部尚书,既有地方的经验,又有部堂的历练,有这样一位人物在幕后操控,难怪安**能在短时间里崛起。

可李安国的左侧没有他的名字,对了,一定是此人无颜面见我等同僚,便将周文江推出来装点门面。

哼,皓首匹夫!就算你躲在幕后,昭昭史籍上也少不了你的骂名!

袁继咸浮想联翩,一旁的杨廷麟却波澜不惊,他唯一有些奇怪的是为何将他的名字放在仅次于袁继咸的下首,论理,他只是一个五品的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论品级应该在曾担任过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郭维经之下才对,莫非这李安国不熟知朝廷规制,胡乱排坐?

至于邝昭、钱嘉起等人,彼等论品级也在他之上或与他平齐,不过这些人是放弃南昌逃到九江被袁继咸扣押的,与揭重熙等人自不可同日而语,看来这李安国也是知晓三六九等的。

武官首位的张勇却是异常笃定,他已经打定主意加入安**了,前有徐勇、马武的榜样,后有湖南之行的见闻,他确定这安**在如今群雄并起的天下有一席之地,没准还能走得更远。

不过他也有些忧虑,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了与他亲若父子的王进宝,可惜他是降将,而李安国绝对不会为了一个刚刚投降的将领放弃他自己的想法。

……

诸人各怀心思,不知这安**大都督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或惴惴不安,或兴奋四顾,或心如止水,不一而足。

“大都督到!”,随着侍立在一旁的小凳子一声尖叫,诸人都站了起来——除了王进宝。

袁继咸犹豫了一下,还是跟着站起来了。

议事厅的里间出来了三人,居中一位身材修长挺拔,面容异常清秀、俊逸,戴着黑色的唐巾,身上却穿着一身红色云纹的衮龙袍。

左侧一位约莫三十多岁,一身二品文官的打扮,山羊胡子,神色似笑非笑。

右侧那位自然是众人都认识的贺小石了。

诸人一见心里都是一惊,中间那没有蓄须的肯定是大名鼎鼎的李安国了,没想到一直跟着他们到湖南的贺小石竟然是安**武官之首!

“都坐下吧”

袁继咸坐下来后心里既羞赧,又失望。

羞赧的是自己若干人竟然败在这样一个年轻组合手里,失望的是如果对方有老成持重的人在,没准自己还有可能投靠于他,可这三人论年龄都是自己的子侄辈,自己无论如何拉不下脸在他们手下做事。

“诸位”,李安国从椅子上走了下来,他的声音圆润、悦耳,令人陡生亲近之感。

“你等最大的是总督,最小也是知县、千总,做官做到如此地步都不易,故此,你等不幸沦为我的阶下之囚后,我并没有过多难为你等,而是让你等去安**辖下走一走、看一看”

“走了一个月的时间,我想你等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作为安**的大都督,我重申一次,愿意走的我不会为难,会奉上盘缠,用战船送到东流,不愿意走的我也不一定会留,你等要说明留下的理由……”

众人听了心里皆是一凛,这主动凑上来的人家还不一定留你,还不如走了的好。

“李安国!可敢与我决一死战?!”

没想到先开口的是绑在椅子上的王进宝,他看见李安国比他大不了几岁便统领大军、占领两省,心里又嫉又恨,情急之下便脱口而出。

“哈哈哈”,李安国放声大笑,他走到王进宝面前,“敢问小兄弟的志向?”

王进宝咬牙切齿地骂道:“自然是成为万人敬仰的大将军,外服蛮夷,内平诸贼”

“哦?”,李安国在两侧椅子之间来回走了起来,“本督虽然刚刚及冠,不过却也晓畅史书,古往今来,秦之白起、王翦,赵之廉颇、李牧,汉之韩信、周亚夫,有唐一代,名将辈出,以我观之,当以李靖、苏烈二人为首,宋代文弱,不过却出了个岳飞岳武穆,有明一代,当以徐达、戚继光二人为首”

“本人最推崇者,就是岳武穆、戚少保二人,请问王千总,上述诸人算不算名将,其中又有何人只靠匹夫之勇而获得偌大的名声?”

王进宝双目赤红,他读书不多,肚子装的多半是如今风行天下柳麻子的评话,“哼,你说的那些我都不知晓,为何没有三国里的人物,蜀国五虎上将,魏国五子良将难道都不是名将吗?”

“哈哈哈”,李安国不禁莞尔,“三国一代,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张郃、张辽、于禁、李典、徐晃,这些人也称得上名将?这些人里面,张郃、张辽、徐晃勉强称得上上将,其他人皆是勇将而已,离名将还差得远”

“以我观之,三国一代,称得上名将的,也就三个”

“那两个?”,王进宝急急地问道。

“呵呵,一个自然是那曹操、曹阿瞒,另外一个便是东吴的陆逊陆伯言,另外两个合起来算一个,半个自然是那窃取了曹魏江山的司马懿司马仲达,另外半个便是蜀汉丞相诸葛亮诸葛孔明了”

说完不等王进宝反驳,率先问他:“刘邦、项羽,此二人你认识不?”

王进宝懵懵懂懂摇摇头,“不认识”

“哈哈哈”,此时不仅李安国,一旁的诸人都大笑起来。

“你自然不认识,刘邦,乃大汉开国之祖,我等今日自称汉人,满奴对投降于他的官军称为汉军,此人于其中居功甚伟,而项羽,号称西楚霸王,力能扛鼎,勇冠三军,当时区区江东五千子弟大破秦军二十万,打遍诸侯无敌手”

“可惜他最终还是摆在刘邦手里,何也?”

他将目光投向在座的诸位,杨廷麟心里若有所动,起身答道:“汉高祖自己曾经说过,其关键在于识人之能”

“杨大人所言甚是,不过除此之外,当还有用人不疑,赏罚分明,故此,有识人之能,用人不疑,有功必赏,有过则罚,大势定矣”

“不过其中也需要一些运气,有秦一代,识人、用人、赏罚都泾渭分明,井然有序,为何二世而亡?”

“此间只能用运气一词以蔽之了,如果始皇帝没有死在路途,而是在咸阳宫寿终正寝,扶苏继位,李斯为相,这以后哪儿有什么大汉帝国,我等汉人也无从谈起,没准都以秦人自居也说不定”

李安国回到座位上,“扯远了,不过大明有一人本督不得不多说几句,那便是歼灭倭寇于东海,大破鞑子于漠北的戚继光,此人文武双全,为大明肃清海域,安定北疆居功至伟,还留下兵法两部,如今大明的军将如果有三成戚少保的能力,无论是满奴,还是我等流贼早就肃清了,何至于沦落到今日的境地!”

“好了,你等是去是留,可一言而决,不愿意留的,今日便可携带家眷坐船去东流”

袁继咸站起来说道:“大都督,在我等申明去留之前,敢问大都督对当今天下之局势有何看法?大都督之志如何?”

李安国笑道:“好吧,这些话我本来准备对留下来的人说的,既然袁大人提及,不妨先说为快,此乃一家之言,你等姑妄听之”

“当今天下,大明已沉疴难起、积重难返了,闯营虽攻占了北京,可惜山海关之败后,闻奴则惧,若我所料不错的话,彼等连西安也守不住,今年年底前后便会大举南下”

见众人都有些不敢相信的模样,他继续说道:“闯营虽惧怕满奴,不过却不怕官军,其最终目的自然是攻下南京,凭据江南一带,隔着大江与满奴抗衡,届时不但你等不保,我安**也首当其冲”

“满奴打败闯营之后,兵锋必定直指江东,席卷天下,取代大明才是彼等所想的,故此,你等想借虏平寇实在是痴心妄想,贻笑大方”

“满奴以区区小族,何以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挡者披靡?我可是听说了,这满奴屡次破边墙而入,在京畿、宣大、山东、山西一带若处无人之境,予取予夺,很是酣畅淋漓,听说前宣大总督卢象升便是死在其中一次满奴入关肆掠的当口”

说到这里,他瞟了一下杨廷麟,只见他神色黯然,低头不语。

“这里便要提到另外一事,有宋一代,西边有党项,北边有契丹,虽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仍能大致维持疆域不变,为何金人一南下,就只能偏安于临安?”

“金人与党项人、契丹人都不同,其更为悍勇,更为坚韧,又重甲胄,党项人、契丹人死伤三成便撤军了,而金人死伤一半仍然死战不退,让宋人的强弓重弩无法尽情施展”

“满奴,或称建奴,与金人都是女真人,身处高寒之地,其勇悍、坚韧与其先祖相比还有过之,其统领识人、用人、赏罚也远远超过大明,迫降了吴三桂、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等人后,又加上了火器、水师之利”

“满奴强于金人,而大明远逊于大宋,大宋还有岳飞、韩世忠、刘錡、吴麟兄弟力挽狂澜,大明有谁?江北四镇?”

“刘泽清骄奢淫逸、滥杀无数,指望他来拯救大明?”

“刘良佐的兄弟刘良臣是满奴的降将,二人早已暗中沟通声息,我敢肯定,满奴大军一到,刘良佐必定第一个投降”

“高杰你等就不要指望了,大败于我军之后,能固守城池自保就不错了”

“你等能指望的也就是黄闯子黄得功了,此人勇猛善战,统兵有方,对治下小民也宽宥有加,算是不可多得的良将,可惜指望他区区几万人马就能挡得住满奴几十万大军?”

话说到这里的时候,包括袁继咸在内都陷入了沉思。

其实这也是李安国有意为之,今天他这些话一定会传到南京,届时若能起到让朝廷能提前提防刘泽清、刘良佐等人,便收到效果了。

杨廷麟此时说道:“大都督似乎言之未尽”

李安国笑道:“然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能抵挡满奴者,舍我安**其谁?”

袁继咸急急地说道:“大都督如此人物,何不投效朝廷,老夫情愿让出这四地总督一职,届时封王封候都不在话下”

“先不谈这些,朝廷已经派人过来了,本督心里已有定计,先说说你等吧”

张勇第一个来到李安国面前单膝跪下道:“若大都督不嫌弃,末将愿追随左右!”

“好!”,李安国微笑着将他扶起来。

“学生也愿意加入安**”,杨廷麟起身说道,本来他还有些犹豫,不过刚才李安国那一番话,特别是针对满奴的一番话触动了他,使得他最终下定了决心。

张勇、杨廷麟是李安国最在意的两人,其他人能加入更好,不加入也无所谓了。

最终,又有揭重熙、傅鼎铨、刘季矿加入了安**,邝昭、钱嘉起倒也想加入,可惜被李安国拒绝了,剩下的人都是愿意走的。

“来人!”

人数确定后,李安国一声大喝,那些愿意走的吓了一跳,还以为眼前这位大都督出尔反尔,要置他们于死地。

没想到李安国指着王进宝说:“你等去湖南之前我就说过,去留自便,此人竟然打伤我士卒,夺我马匹,实在罪不容赦,拖下去斩了!”

李安国此时也想清楚了,什么河西四汉将,与历史上的名将相比就差得太远了,有了徐勇、张勇也就够了,不差一个王进宝。

何况刚才他显示了宽仁的一面,有这么多愿意留下来的人,也需要显示威严的一面,王进宝正好拿来立威。

恩威并施,才是大道!

最后他对郭维经说:“郭大人,你是江西人,就不用坐船去南京了,就留在当地吧,当然了,你如果要去南京亦可”

郭维经有些感动,他向李安国施了一礼,“多谢大都督体谅”

袁继咸最终还是走了,李安国也不以为意,亲自将这些人及家眷送到码头才返回城里,一同离开的还有封在饶州的淮王朱常清一家,李安国占领饶州后,只封存了淮王的财产,对他及其家人却没有丝毫为难,此时正好跟着袁继咸等人去南京。

宁王事变后,大明在江西一地仅有封在建昌的益王以及封在饶州的淮王,查封淮王府后,安**自然大赚了一笔,此处不必细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