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江海潮 > 第一百二十七章 脱贫路上

江海潮 第一百二十七章 脱贫路上

作者:辉荣珍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15 来源:笔趣阁

一芳终于办完了小队、大队、公社同意使用农船外出营运的三级证明,她乘坐着队里那原来闲置的水泥船,陪着三个小叔子,来到海通市高墩圩桥堆场。在李大爷的鉴证下,三位小叔子与堆场签订了营运协议,开始了水路运输。

俗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三个小叔子囿在生产队,除了有力气能干活外,其它看不出他们有什么能力。然而,外出搞运输后,挣钱快不说,对外交往还挺有能耐,他们很快认识了不少人,并建立了联系。除了堆场的任务,其他还掌握了一些客户,活儿做不完,钱挣不完。

他们把所挣的钱都集中到一芳那里,让嫂子张罗着盖房子。他们还利用运输的便利,为家里组织了不少免费和廉价的建筑材料。也就一年多功夫,他们就分户盖起了同样的瓦房,各自都找到了心仪的女娘。

对老任家新娶回的三位女娘,一芳可没有让她们闲着,个个都干起了绣花的活儿。

老任家脱贫了,正在往致富的路上走。可是,一芳瞅着生产队的人们,仍然按照队长的要求,在农田精耕细作挣工分,过着贫困的生活,心里不是滋味。她想为大伙寻找一条脱贫的路,于是就找队长汇报自己的想法。

队长说:“吴一芳,我知道你文化高,脑子好用。你自己绣花也就算了,念你男人不回家而独守空房,让你消磨消磨夜里的时光;你说要让三个小叔子去运输也依了你。你可不能再给我出难题,如果把其他劳力鼓动起来,到时候农活谁来干?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队长,这个不矛盾,田肯定是要种的,要不然吃什么?但是大家都围着一亩三分地转,分配水平怎么能提高?群众一年能吃上几次肉?”一芳据理力争的说。

“你年纪小不懂,二十多年了,大家就是这么过来的。”队长用长者的口吻说。

一芳无语,再和队长谈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她又想找大队书记谈谈,左思右想觉得也不妥,他是个雁过拔毛的人,哪可能主动为群众想?唉,这类人只唯上只唯己,想让他们带领群众致富难呐。

不多想了,没有组织的力量,一芳也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女人们学习绣花技术,这还是能做到的。但是,大家都绣起来了,销路怎么办?社员们是赚得起赔不起的。想到这里,她犹豫起来,还是去韩桥市场考察并向秀珍请教一下吧。

秀珍告诉她:“应声在白龙港当书记,带了一批干部来参观,把所有女人都组织起来,让我去培训,现在他们的绣品和我们的一起出口。这个应声真厉害,白龙港是个远近闻名的光棍大队,这顶不光彩的帽子被他摘掉了。”

应声振作有为,让一芳很心慰。

她对他的能力和魄力钦佩不已。他应声能带领一个大队的人脱贫致富,我吴一芳连一个生产队的事也办不了吗?在她的心中,又与应声较起劲来。

通过考察,她得到了一条重要信息,韩桥市场以及外贸公司,对绣品和床上用品的需求量很大,供不应求,这是一个极好的商机,机不可失啊!

她的三个小叔子自己挣钱了,但是没有忘记嫂子一芳的话:“你们用的是队里的船,自己挣了钱可不能忘记乡亲们,也要为他们挣钱找路子。”他们利用朋友的关系,抽时间走访了不少企业,为生产队的男劳力找到了不少赚钱的活儿。

这两个方面信息,在一芳脑海中撞出了火花。我们生产队离韩桥、距海通仅有十五公里,又有运河和国道的交通便利,只要肯吃苦,让队里的人富起来真不是难事。

她就想召集相关的人碰碰头,商量商量队长和大队书记不想考虑的事。说白了,这是一个非组织的秘密活动,所谓非组织,就是不是小队和大队以组织名义召开的会议。所谓秘密,就是他们暂时不想让生产队和大队干部知道,担心会坏了群众脱贫的好事。

碰头会在新贤家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一芳、纪英和一芳的三个小叔子五个人。

一芳说:“今天把大家拢到一起,是商量解决我们生产队的贫困问题,照理说这是队长和大队干部考虑的事,实际情况大家都知道,他们还是老思想,不可能挑起带领群众致富的担子。”

新贤在房间里做作业,听了一芳的话后抢着说:“三中全会都召开了,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一芳姐我支持你,那些干部还是老玩固。”

“哈哈哈,我闺女都明白的道理,可干部们怎么想不通呢?我受到一芳的启发,也想过群众穷的事,但是我没有挣钱的路子,当时连自己家里也穷得叮当响。本来,新贤初中毕业就不再让她读书了,多亏了一芳的帮助。后来她又带着我绣花,我的家境才好起来的。现在自己的日子好过了,也不能忘记了乡亲们。怎么干?我听一芳的。”纪英说。

“我们出去做运输,不光挣了钱,还开了眼界,建立了关系,掌握了不少来钱的路数。这些都是嫂子的功劳,我们自己日子确实好过多了,过去和我们一起干农活的乡邻们太苦。我表个态,我们兄弟三个听嫂子的。”老二代表三个兄弟说。

“你们都给我戴高帽子,表扬我,我倒感到了压力。既然信任我我就胡言乱语了。我们五个人分成三个组:你们兄弟三个一组,老二当组长。你们的任务就是,发挥运河、国道和离海通城近的条件,千方百计的为队里男劳力介绍活儿干,让他们走出去挣钱。我们妯娌四个一组,负责绣品培训、加工和销售。第三个组是婶婶,可能的话新贤也让她参与,她学政治,对上面的政策懂得多,正好也让她锻炼锻炼。婶婶在队里时间长,有威信,负责组织发动群众,把挣钱的活儿,都尽量落实到户到人。”一芳说。

“现在婶婶大张旗鼓的去宣传,肯定会遭到队长和大队书记的反对,会适得其反。”一芳又担心起来。

“那怎么办?”大家都盯着一芳。

“我们韩桥做猫匾那会儿,是学童书记家先带头,他儿子朱众辉一边在公社放电影一边推销猫匾。社员们马上就跟着做。我们生产队队长的女娘心灵手巧,婶婶把她工作做通,让她学绣花,等她挣到了第一笔钱就好办了。书记的两个弟弟,虽然与书记分了家,但是他们的影响力还在。把他的一个弟弟介绍到电厂拉煤灰,苦脏累挣钱多;另一个弟弟种养是把好手,把他带到海通港农贸市场看看,我相信他会成为种植养殖专业户。把领导的家属带头致富的事,悄悄的挨家挨户的一说,群众致富的热情谁也挡不住。”

这一着还真灵,整个生产队乃至于全大队,群众脱贫致富的热情迸发来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纪英倒成了解决群众和干部之间矛盾的协调人。

一芳三个小叔子为男劳力介绍了船运、打工和长途贩运等好多活儿,人们欣喜的看到,农村劳动力正在向城市转移。

一芳可忙乎起来了,全大队的女人都来找她培训绣花技术,她还专门把秀珍请过来做了几次辅导。全大队机绣和手绣的家庭手工业蓬勃发展,产品出口供不应求。一芳自从换亲嫁到新良家这么多年,终于第一次绽放出了灿烂的微笑。

后来,大队书记被海潮县授予“脱贫致富带头人”称号,他从县里领奖一回到大队,就召开了支委会,他指着铜牌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深刻反思。第二天,一芳家里家外人头攒动,锣鼓喧天,大队书记带领大家把海潮县政府颁发给他的“脱贫致富带头人”的铜牌挂在了一芳家的堂屋。书记诚恳的说:“吴一芳同志才是真正的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