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月出祁连 > 21、过年(一)

明月出祁连 21、过年(一)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7:48 来源:笔趣阁

秦凤路第三将的训练已经走上了正规,李岘对他们的要求只有两点,第一每天都要练习爬山和跑步,反正静胜堡城就在山边,咱打不过人家,再不能跑就死定了,第二就是轮流到巩州马场练习骑马。至于军阵之类的东西,他现在根本没那个想法,估计凭他手下的这些人,就是到了战场上列阵,也抵挡不住西夏人的冲击。

至于那些少年部曲们的训练,以武技为主,也不能太辛苦,这些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否则太过了容易在身体上留下暗伤。

进入十二月之后,李岘很忙碌,不仅要打点秦州的上官,甚至连巩州、岷州等地方都要去,谁让他的庄园在陇右弄得到处都是呢。

中国人重视礼节,但若不带上礼物去拜访就是失礼了。

这一圈转下来,李岘的花费实在不少。

八十头肥猪从李家庄园赶进了静胜堡城的军营,每个军户过年前能分到五斤猪肉和五斤面粉,大家都知道这些劳军之物是长官的犒赏。但李岘却不会无原则地去帮助那些穷困的军户,大宋国发下来的粮饷虽然不多,但节省着点总能让家人吃上饭,如果不够,那肯定是那人在胡作。不管家人的死活而自己在外面吃喝嫖赌,这样的人李岘是不会管的。

如果在训练时表现比较好的话,李岘有时会发些钱粮奖赏,但绝不会太多。

做什么事都有一定的规矩,赏赐过厚,一但把下属养出这样的毛病后,当你赏无可赏时,反而会引起这些人的仇恨。

料理完这一切之后,当李岘赶回秦州城时,已经是大年二十九,明天就是除夕了。

李岘的母亲赵氏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李振一年到头基本上都在关中忙生意,大哥李峦也已经分家出去单过,他的宅子离老宅隔着有两条街,不过他也是常年不在家。寻常这个家就是靠着老夫人在掌管着。

赵氏说是老夫人,其实今年才刚过四十岁,正是风韵犹存的年纪,李岘回家在正堂拜见了母亲,却没有看到老爹。

“父亲呢?”李岘问道,实际上他与家人之间还是有些隔阂,敬而不亲,说的可能是他这种状态,有许多心事是绝对不能和家里人倾述的。

李振和赵氏夫人都知道他的这个毛病,可是也没有办法,只能由着他去了。

“岘儿回来了,让娘看看,这又黑了许多,不过我儿却又壮实了许多。”赵氏伸出抚着李岘的脸盘,这种亲密的举动令他感到很不自在,身体顿时僵硬。

这气得赵氏顿时将抚摸变成了轻轻的一巴掌,“你这孩子,心事就是重,跟娘还显生分!”赵氏气鼓地说道。

“这不是在兵营里常跟些粗人打交道,不太习惯么。”李岘只好又哄母亲开心。

“你爹去你外公家啦,说是寻个合适的日子,让你把亲给结了。”赵氏坐下之后,这才对李岘说道。

李岘一听顿时满脸的郁闷,哥还小啊,可不愿那么早成亲!

他对古代爱情的憧憬早就破灭了,早在五年前,家里为了庆祝他穿越成功,早就为他定下了一门亲事,是母亲赵氏的亲族。古人婚姻讲究的是同族不婚,但却一直喜欢姑舅联姻,什么‘姑表亲,辈辈亲’,这表兄娶表妹,表姐嫁表弟是常有的事,也不怕近亲结婚的恶果,难怪时不时地就会出些傻子。

李岘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吓了一跳,卧槽,这是要绝后的节奏呀!

不过在打听到那姑娘只是姥爷家的一门远房之后,才放心了一些。那没过门的媳妇自然姓赵,说是书香门第,也就是说是地主出身,与现今熙河路副招抚使赵隆是本家,只不过长得什么样李岘却从没见过。

这成纪县的赵李刘张四姓大户人家,世代联姻,随便找出两个人来,准能扯上狗连蛋的亲戚关系。

这就是封建时代,这些乡绅豪族们抱团取暖,就连朝廷派下来的官员们也轻易不敢触动。

“我估计没空,明年与西夏人还有大战。”李岘淡淡地说道。

“还要打仗啊,那你会不会有危险,不行咱就别当这官了。”赵氏听后顿时紧张起来,她倒不关心战争的结果,只是担心自家儿子的安危。

“娘,没事的,我只是带着人在后头送送粮草,又不是真的上战场去冲锋,没啥危险。”李岘劝慰她说道。

“这就好,你可别学那些个楞头青们,什么功劳不功劳的,要是看到有危险可得快点跑,躲得远远的看着,不得凑上去看热闹。”得,赵氏这是把打群架当成了打仗。

李岘无语,只得点头称是。

随即赵氏就安排下人们赶紧烧水,让两个丫环侍候着自家少爷沐浴更衣。

这年前该走动的亲戚都已经走过了,倒不用李岘去操心,回到家后,他倒是难得睡了回好觉,甚至连早饭都没有起来吃。

第二天一大早,赵氏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厨房里准备年饭,还有上供的祭品,都得要她亲自支使,一般来说,过年时都是家里的女人最操心的时候。

老三李岩早就从州学放了寒假,一直在家里读书,不过总是找借口出门,说是以文会友,李岘估计他有九成是跑出去玩了。

李家对他能考中个功名也不抱什么太大的希望,顶多也就是个秀才。陇右这地方,几百年处于羌人和土蕃人的威胁之下,大家基本上没什么读书的习惯,历年来武将出得不少,可是有宋一朝就没几个能中进士的。

在大宋朝,不中进士就算不得士大夫,不象是到了明朝,举人就能免了税赋。

在西北,大家对通过读书得到功名的渴望可没那么强烈,有那闲功夫,还不如练好弓马,到战场上去搏取一场富贵呢。

李岘起床洗潄完后,已经是半晌午了。

丫环小菊过来问他想吃点什么,李岘摆了摆手说:“给我倒碗奶茶来就行。”

茶一直在外屋的炉子上熬着,实际上只需要加上小半碗牛奶一兑就行,秦州人喝奶茶和土蕃人差不多,都是在熬茶时放上一些盐,里面还要放入葱姜等物。李岘并不太习惯这种用绿茶熬制的奶茶,一直琢磨着什么时候把红茶给搞出来。

真正分解动物脂肪的效果,红茶确实要比绿茶要好一些。

李家的宅院是两进的青砖瓦房,前后两座个套院,而且位城内西南一角。秦州城虽然雄阔,但是城内人口众多,能拥有这么一处宅院已经算是不错的人家了。由于周边吐蕃、胡人和羌人一直觊觎汉民的财富,从中唐一直延续到如今的不安全感让秦州几乎所有的大户都挤进州城里来居住,形成一种畸形的繁华。

这些秦陇世家之间的关系很奇怪,即相互联姻合作,抱团取暖,又明争暗斗,在背地里使阴招,下黑手,想法去占对方的便宜。

秦州城里实在是太挤了,而大家都想让自家住的地方宽敞一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