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月出祁连 > 20、冶铁工坊

明月出祁连 20、冶铁工坊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7:48 来源:笔趣阁

冬天里第一场大雪下了之后,李岘一直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西夏人想要找死才敢在雪地里越过黄河,长途奔袭一百五十余里,偷袭他的马场。

这里可不是平原地区。

李岘抽空去了趟位于清水县水洛城南的红沟铁矿,这里现在也成了他名下的产业。

大宋国允许民间采矿,但几乎所有冶金产品销售却必须交由官营,所得基本上是二八分成,也就是说要缴纳二成的税赋。由于各地冶监的压榨和产品的售价不能自己控制,这也极大地妨碍着国内采矿和冶金业的发展。

这座铁矿名义上归太平监管辖。

后世有人在鼓吹宋代冶金业很发达,但实际上到了北宋时期,中国的冶金业特别是钢铁行业似乎已经有些落后于整个世界了,甚至远不如盛唐时期。

这主要是因为从唐末到五代长达一百四、五十年的战乱,让许多前代积累下来的工艺和技术都失传了。当然,这也和大多数读书人都瞧不起匠人,不肯为著述工匠技艺方面的专业书籍让这些技艺流传下来也有关系,只是偶尔会有一些农桑类的书籍会涉及部分冶金或是机械制造方面的内容。

李岘有把从西域胡商那里得到的大食长刀,其的用的大马士革钢材质应当要优于国内的所用的百炼钢,连他的铁匠工头李和也不得不表示叹服。不仅如此,即使是禁军装备的武器盔甲,在品质也普遍也比西夏要差,也就是说宋国的冶铁水平甚至是落后于西夏的。

李家的铁矿和冶铁工坊就在水洛城南不到三十里的山沟里。在几处矿洞的外面,有一处黄土围墙的大院,里面盖有几排土坯平房,另外还有一座两层楼高的冶铁高炉和两处工棚。这里就是李家的冶铁工坊。

秦州的太平冶监在这里派驻有一个小吏,专门记录和查验李家工坊的产出,不过这家伙早已经被收买了,李岘来到工坊后,李和告诉他那个小吏早有事回秦州了,就没怎么来过。

虽然是在冬天,铁工坊里还是正常开工着,从工房里传出嘈杂的金属敲击声。

李家的工坊当然不会批量打造兵器,而且李岘也不会现在就冒险,没有自保能力之前,他是不会干那种蠢事的。

这里制作的当然都是一些机器零件。

李岘最初修建这座冶铁工坊最主要的目的是实验和改进目前的炼钢技术。

冶金和化学一样,工艺方法和结果都是从不断的试验中总结出来的。

李岘脑子里的学问大部分都用不上,主要是目前的技术水平与后世简直有云壤之别,缺少很多必要的基本条件,那些来自于后世的东西即使懂得也搞不出来。况且他脑子的大多数知识也只是不求甚解,略知一些皮毛而已。

所以,他所搞出来的绝大多数东西,还主要是依靠工匠们的实践。

很快他就钻进了炼钢的工坊,从早晨入炉开始烧结的铁料,已经在炼钢炉里熔化成了铁水,工匠们正在根据李岘的要求,往里面添加着石灰粉,还需要忍受着高温,用耐火粘土烧成的瓷棒不停地在钢炉里搅拌着。

让李岘感到郁闷的是,经过多次试验,他发现大宋国采用的炼钢法比唐代不是进步而是退步了,所谓的灌钢法和锻钢法完全是个坑,都是那些无聊的文人给吹出来的残次品。采用这两种方法所炼出来的钢材含碳量根本就不均匀,就相当于是铸铁、钢和熟铁的混合物。

我勒个去!

他们现在又回到了传统的搅钢法的老路上去了。

比过去稍微好一些的是,李岘知道国内的铁矿大都富含磷、硫等有害物质,要求炼钢炉内套要用石膏矿里的白云石烧砖砌成,而且炼钢过程中还要添加生石灰来进行脱磷和脱硫。虽然目前的工艺水平还远达不到要求,不过工坊里所炼制出来的钢坯在性能上已经远要比国内官营铁监卖出的所谓百炼钢都要好上一些。

这也是刘锜在发现李家居然用“百炼钢”来打造钢锯、斧头、锄头、铁锹等工具后感觉是莫大的浪费的主要原因。

大宋朝的匠户在主家一般来说也是最低一等的仆役,被当做牛马一般来使唤,拿到的工钱也是最低的。但在李家,匠户的待遇却很好,收入基本上是普通庄户的两倍以上,而且如有新的发明或是工艺上的改进,李岘肯定还会有所奖励。

最主要的是,李岘还鼓励工匠们进行新的尝试,为此并不怕浪费材料。

所以在工坊的院子里,已经堆积了不少的废料,足有两千多斤。

这让管理整个铁坊的匠头李和心疼得不行。

他告诉李岘这些废料的质量也远比外面官家太平监冶铁作坊出来的灌钢也要好,可以卖给官家的铁监。

但李岘却是不同意,要求他们回炉重炼。

这主要是不想让匠人们养成偷奸耍滑的习惯。

人都是有惰性的,一但放松格要求,就会把自己的标准降得越来越低,到最后,这一批人就完全废了。

作为工头的李和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只是心疼钱。大宋国铁是很贵的,若是放在模具里浇铸出来,那就是铁钱。

李岘却对国内的铁钱质量嗤之以鼻,你们好歹也要弄出点锻造的钱币出来吧,弄这些铸铁钱进行交易,这么不要脸地糊弄百姓,实在是有些丢人。

工坊最大的问题还是在燃料的消耗上。

“这座按照官人的吩咐,所建的大炼铁炉要比别人家省三分之一的木炭呢,现在出产每斤铁水所需木炭只有不到十斤。”李和洋洋得意地向李岘报告说。

听到他的话李岘脸上阴晴不定,嘴角有些抽抽。

我去,你这种这还叫节省,那后世的钢铁厂每生产一吨生铁只需要不到五百公斤焦炭那叫什么?

一比十到十比五,足足差了二十多倍啊。

在这个把铁当钱使的时代,如果提高了冶铁炼钢的效率,这基本上就是在捡钱啊!

为了这个理想,李岘也算是拼了。

这个年代,晚上的灯光对眼睛的伤害很大,不是因为亮,而是实在太暗了。

李岘现在就伏在桌案上,奋愤疾书……哦疾画,炼铁高炉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就有了,但却一直改进不大。

后世的炼铁高炉的构造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是让他感到头疼的地方。

知道大概的结构,可是具体该怎么做,李岘终于在疲累不堪的躺到炕上之后才想到,这玩意闭门造车是搞不出来的,还需要集思广益,和所有的工匠们商量着来。

“官人还要建更大的冶铁炉?”李和问道。

“怎么,有什么问题?”李岘看着他说。

“有,风箱送的风力不够,火烧不旺。”李和说,他实际的意思是供氧量不够,“若想建更大的冶铁炉,就需要造水排。”

“什么是水排?”

“就是水力推动的风箱,和官人家的水磨坊一般。”

“好吧,我知道了。”李岘捂着额头,看样子自己的铁厂还需要建到河边,这红沟本就缺水,自己仍然要忍受着巨大的能源消耗。由于大宋国缺少足够的木材,许多冶铁工坊都选择用石炭也就是煤来作为燃料,而煤里面所含的磷硫更是加剧了大宋国铁器品质的恶化。

农耕民族的战斗力本来就相对较弱,如果在冶金技术上不能领先,遭受草原民族的入侵那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西方文明的飞跃式发展是以什么带动的?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还是工业革命开始后钢铁工业技术的进步?亦或是兼而有之?

李岘搞不太清楚这个,不过,他还是决定先从钢铁开始。

北宋时代的读书人还学点历史、地理和算术,可是是到了南宋中期之后,就几乎完全摒弃了其他杂说,埋首于儒家所谓的“经典”里去了。儒家不可怕,但这种把儒家学说念歪了的理学是真的可怕,整个汉族文明的衰落就是从所谓的理学兴趣而开始的,这玩意彻底禁锢了天下读书人的思想和创造性。

稍稍值得庆幸的是,他应该有一大把的机会把朱熹这个后来吹捧为“半圣”,但现在还没出生的小娃娃给抹掉,这个年头的儿童很容易夭折,长不大也很正常。

站在维护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高度上来看,做起这件很邪恶的事情就会变得无比高尚。

很神奇是不是?

这就是以后所谓的儒家子弟们惯用的手段,先把自己置于道德的至高点上,然后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凡是与我们作对的人和事物,都是邪恶的,就应该被人们唾弃和消灭。中国人就这让被他们教导着留起了小辫子,彻底地放弃了这个民族最引以为傲的文明。

于是等到国门再次被人家用大炮轰开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成了野蛮人。

确实我们已经被改造成了一个野蛮而且愚昧的民族。

这都是所谓的儒家替异族的教化之功啊!

好吧,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需要找到一处适合大规模生产方式的铁矿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