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月出祁连 > 22、过年(二)

明月出祁连 22、过年(二)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7:48 来源:笔趣阁

李岘来到前厅,大哥一家人已经来了,大嫂去帮着母亲在偏院里准备年饭,而父亲正和大哥两人坐在里面说话。他从后门进来,先给父亲行礼,再对李峦行礼说道:“大哥过来啦,怎么没见并儿和营儿他们?”

“他们出去玩了,颖儿正在偏房里睡着。”李峦笑呵呵地说道,他今年才二十四岁,已经有了三个孩子,这一点上李岘确实佩服自己的大哥。

只听李峦继续说道:“你来的正好,咱家东京布庄隔壁的店铺想要转让,我正和老爹商量着怎么给买下来。另外在东京城西有座几十顷地的庄园要转手,原是前工部尚书范镗家的产业,现在老尚书过逝,他家的儿子想要回南边的老家。你也来参谋一下,看看合不合适。”

李岘想了一下说道:“东京的布庄怎么也要扩大,这店铺肯定是要买下来的,不过城外的庄园,我想还是不要买吧。”

“怎么,你是嫌太贵?”李峦说道,“连庄园一共是一千五百贯,这每亩地才合三贯,并不算贵。”

李岘摇头:“我只是觉得不太安全。”

李振吓了一跳:“怎么可能,那可是京城?!”

李岘淡淡地说道:“就是前几天做了个梦,梦到整个卞京城四周都是异族的骑兵。”

“可是契丹人,二弟有些担心过了。”李峦笑道。

“你愿买就买,反正也没多少钱。”李岘说道,“但是别想着把家搬过去。”他走过去坐到了父亲的身边,然后看着李振道:“我倒是觉得可以在蜀地和荆襄一带买些庄园,咱们现在家业大了,家里的产业都放在陇右也不是个事。”

李振倒是点点头:“我倒是听说过去关中的那些世家都是这么做的,自唐末以降,关中的这些世家门阀十不存一,反倒是那些散落在江南的那些偏房得以保全,现在开枝展叶,又重新回到朝堂上来了。”

李岘笑着说道:“正是这么个理,反正不能把鸡蛋全装到一个篮子里,否则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李峦打断他的话头说道:“大过年的,说那么丧气的话干什么,这事等过了族祭后咱们再慢慢说吧,我也觉的老二说的这事可以去做。”

爷仨于是把话头转到了目前的生意上,李家的主要生意是毛呢布和棉布,经营平稳,无非是扩大工坊规模,增加产量和销售。李岘提出想往蜀地发展,主要是进行茶马交易,也就是进行茶叶与畜产品之间的交易。

李振和李峦也都认为这种生意确实能做,如此也正好能打开李家棉布在蜀中的市场,不过主持的人选还需要李振在家族中挑选可靠的族人。家族的生意是不可能完全交给外人去打理的,必须要有几个可靠的族人坐镇,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亲戚族人们也许会贪污,但却不敢做的太过分,否则遭致家族惩处的话,就等于会被整个社会所唾弃。

正在说话间,赵氏从外面进来,张罗着说道:“你们爷仨,还说什么闲话,马上要吃午饭了,赶快摆上祭品,上完香也好开饭。”

于是爷仨都站了起来,我过年时吃饭要先祭祀祖先,李家族堂在靠近城中心的地方,只不过是初五族祭时才能用到。寻常只是在自己家里摆上供桌和祖先牌位,这叫家祭。家祭一般只摆放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三人的牌位,只有在族祭时才会上溯九代,祭奠至鼻祖。

家祭也要有酒粮荤素这几样东西,至于祭品多少,也看各家情况,象李家现在这样不缺钱粮的,就会摆上鸡鱼肉肘和两样素菜,另外还要摆上一些水果、点心和干果。一般供粮都选择用蒸熟的一大碗粟米,可能是为了照顾祖上们的生活习惯吧。

水果、点心的摆放数量有规定,俗话说是“鬼三神四”,就是做过官,有功名的人摆四个,而一辈子平民只能摆放三个,但一般人家都不管这个,全都是一上三下,祖上就是生前没当过官,难道你还知道他死后当没当过?

每个家族中只有正房家才设有专门的祭堂,而李岘的祖父是庶出,这祭祀就是在家里正堂中间摆上一张供案,案上摆着高父、曾祖和祖父三人的牌位,摆好祭品后,家里的男人们依次上香,就算是仪式结束。

不过这祭品要一直摆到正月十五上元节中午才能撤除,中间还需要经常更换,香火也要保持不灭。这也就是大户人家有专门的仆人时时操心这事才能保持香火不绝,而寻常人家,也就是在吃饭前点上一柱香意思一下。

一般家里的女人是不祭拜的,但如果是嫁出去的姑娘在过节回娘家时却一定要带上丰厚的祭品,李岘仔细琢磨过这项传统的由来,好象其主要的意思就是要求出嫁的闺女多往娘家带些好吃的东西回来,就是不知道到一个提出这条规矩的人是自家兄长还是恶嫂。

老三和两个小侄子都被从外面喊了回来,一一上香磕头。

在看到全家人都上完香之后,李振这才大手一挥,摆出一家之主的派头:“好了,咱们开始吃饭!”

他话音刚落,小妹李容和李岘的两个侄儿李并与李营便一下扑到了正堂已经摆好的饭桌上,显然是已经等得饿了,一人先夹了一筷子菜吃了起来。

大嫂刘氏过去给了自家俩小家伙一人一筷子:“一点规矩都不懂,耶耶还没吃呢,你们怎可以先动筷子!”

李振一边坐下,一边笑道:“无妨,咱家可没那么些个规矩,峦儿,把酒满上,咱们爷仨先喝几杯。”然后他看向正眼巴巴瞅着他的李岩说道:“好吧,小三儿过了年也十六了,破例允许你喝上三杯。”

李岩满脸欢喜,赶紧拿起面前的酒杯给大哥递了过去。

李振端起酒杯,开口说道:“承蒙祖上庇佑,咱家这几年生意做得红火,这里面大家也都付出了辛苦,有现在这份家业,我看着也已经很满足了。但人不可忘本,当牢记着勤俭持家的祖训。来,趁着今天高兴,咱们爷几个先喝一杯,祝来年生意兴隆,大家也都平平安安,心想事成!”

下首坐着的兄弟仨人赶紧站了起来,跟老爹说着没营养的恭维话,然后一起把酒干了。其后大哥带头,轮流向爹娘敬酒。李振酒量浅,喝了几杯后脸就红了,赵氏见状就把他的酒杯夺了去,不许他再喝。

剩下的一小坛酒,倒是李峦和李岘兄弟俩给分了。

一家子其乐融融,不知不觉间,李岘喝得也有些头晕了。

这过年实际上麻烦得很,初一早晨五更天就得起床,吃了早饭就要出门挨家开始拜年。初一是本家,晚上则不知道安排在哪个兄弟家聚餐,大家每年轮流着来。初二则是去姥爷家,这到了娘舅家中午是一定要喝酒的,如果遇到表兄弟中有喝酒厉害的,基本上晚上都是被横着送回家的。初三是姑表亲,初四是姑娘回娘家,这天天迎来送往,几乎没有清闲的时候。到了初五,是族中大祭,全族之人在族堂祭拜完祖宗后,几百号人在一起聚一回餐,这才算是差不多年过完了。

初六衙门里基本上就开门了,也有时天子开恩,允许放假到正月十五,这个没准,得看皇上的心情。

至于庄户仆役,这年月可没有年假的概念,还该干吗干吗,唯有主家会赏下些钱粮吃食之类的下来。

李岘有军职在身,这也是因为离家近,才能请下年假来,所以祖祭一结束,就连夜要赶回会川城的军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