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九十二章 安重诲弄巧成拙

唐宋传奇 第九十二章 安重诲弄巧成拙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却说安重诲不听安休休劝诫,命枢密院拟诏将西蜀分为东、西两川。剑南节度使孟知祥听后大怒,召集幕僚商议对策。军师赵季良道:“主公勿虑,安重诲划割两川只能自取其辱。”

“何以见得?”孟知祥问道。

赵季良道:“安重诲治国三大事,划分两川,铲除潞王,出兵荆南。划分两川乃是为削弱主公权势,而主公忠心保唐并无过错,反使安重诲不得人心;潞王李从珂乃万岁养子,安重诲力主削藩,以疏间亲必定大失道义;荆南王高季兴贪财小人,略施恩惠必定归顺,安重诲穷兵黩武,定会激起诸侯不服。”

孟知祥问:“军师言之有理,不知有何良策?”

赵季良道:“主公可差人联合李从珂、高季兴。潞王由北,荆王由南,主公由西三面威逼京师,请诛安重诲。万岁必定迫于时局诛杀安重诲,如此西川依旧属主公麾下。”孟知祥大喜,即刻遣使联兵李从珂、高季兴。

数日之后,三路兵马问罪京师。李嗣源急召百官商议,文武众臣无人敢言。李嗣源道:“诸位爱卿随朕久经沙场,如今诸侯哗变,尔等装聋作哑岂是为臣之道?”

冯道奏道:“臣启陛下,分治两川、削藩潞王、讨伐荆南皆是安丞相治国大政。如今三路乱兵说要诛杀丞相,此事还需安丞相定夺。”

安重诲道:“陛下,孟知祥、李从珂反叛之心都已应验,晚反不如早反。陛下可命大将军索自通、药彦稠率兵讨伐潞州,石敬瑭率河东兵马西征两川,襄州兵马抵御荆南,如此一来三路叛军必败。”李嗣源一一应允降旨发兵。

却说索自通、药彦稠二将出兵潞州,六万精兵杀到城下。潞王李从珂率两万人马出城迎战。索自通一见李从珂抱拳说道:“潞王千岁在上,末将甲胄在身不能下拜,还望恕罪。”

李从珂道:“将军不必客套。孤且问你,来此何干?”

索自通答道:“奉安丞相之命收复潞州,将千岁押回京师问罪。”

李从珂问道:“敢问索将军我有什么罪?”

索自通道:“丞相说你勾结高季兴、孟知祥谋反。”

“一派胡言!”李从珂一磕马镫举双锤杀来,索自通举刀相迎。二人打马回头,李从珂双锤抡下,索自通横刀相挡。二人较劲之时,索自通轻声说道:“殿下随我来。”索自通挡开双锤诈败而逃,李从珂假装追杀跟随而去。

二人跑出四五里地,索自通勒住战马对李从珂说:“安重诲自持才高独断专权,我等皆出于无奈。”

李从珂道:“西蜀孟知祥的确遣使来访,皆因安重诲无事生非。其实我等并无造反之心,还望将军详察。”

索自通道:“末将既已出兵,不得不战。请殿下先收兵回城,末将扎营拖延战机。若是石敬瑭讨蜀失利,我亦诈败无功而返;若是驸马得胜,就请殿下早早逃走以避大祸。”

“唉!”李从珂叹道:“多谢索将军暗中搭救,从珂若有出头之日,定不忘将军大恩。”说完拍马而回,索自通等到天黑返回营寨。从此李从珂闭门免战,索自通扎营不攻。

却说李嗣源调夏鲁奇出任武信军节度使,镇守遂州;又将东川果、阆二州分割开来创立保宁军,封李仁矩为节度使。任命武虔裕为绵州刺史。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防备东西两川发生叛乱。

却说东川节度使董璋,年幼时和高季兴、孔循一起为汴州富豪李让家奴,李让与当时任宣武节度使的朱温关系很好,经常往来饮宴,李让后来成了朱温的义子,改名朱友让。董璋长大后,颇有勇力,在朱温军中作战,以功升迁为列校。

后梁龙德末年(923),潞州李继韬降于后梁,但大将裴约不服,据泽州叛乱。梁末帝派遣董璋攻克泽州,因功授泽州刺史。同年,后唐灭后梁,后唐庄宗李存勖入主汴京,董璋来朝,李存勖因其素有勇名,优以待之。不久令他仍赴任以前官职。这时郭崇韬当权,对待董璋尤其优厚。

同光三年,董璋随郭崇韬大举伐蜀,凡有军机皆与参决。平蜀后,董璋因功封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不久升为节度使。

李仁矩曾经到东川公干,董璋设宴招待,一直等到中午都没有李仁矩的影子。董璋非常生气,带兵闯进驿站,只见李仁矩和几个妓女在一起喝酒。董璋大怒,杀死妓女后欲杀仁矩。李仁矩跪下求情,众人劝解后才免于一死。李仁矩回朝后,极言董璋不法情事。于是安重诲命李仁矩、武虔裕遥相呼应控制东川。武虔裕是安重诲的表兄,安重诲视他为心腹。

董璋和孟知祥一直不和,这次形势急迫,不得不去求助孟知祥,愿意和他结为儿女亲家。孟知祥答应将董璋的儿子招赘上门,并派副使赵季良前去下聘。赵季良回来后对孟知祥说:“董璋贪财好胜志大才疏,将来必定危害西川,不可不防!”孟知祥一时不好翻脸,姑且和董璋周旋,且联名上书朝廷请求收回成命,朝廷方面却没有动静。

董璋用计将武虔裕幽禁起来,又派兵到剑门修筑营寨。李嗣源见董璋已露反心,又派指挥使姚洪率兵帮助李仁矩镇守阆州。董璋有个儿子名叫光业,在都为宫苑使。董璋致书嘱子道:“朝廷割我支郡分建节镇,又屡次拨兵戍守,分明是想杀我。你为我转白枢要,若朝廷再发一骑入斜谷,我不得不反,当与汝永诀呢。”光业得书取示枢密院,安重诲怒道:“他敢阻我增兵,我偏要增兵,看他如何区处!”随即派别将荀咸再率千人西行。果然荀咸未到阆州,董璋已经造反了。

阆州镇将李仁矩、遂州镇将夏鲁奇以及利州镇将李彦琦三人急忙上书朝廷。皇帝马上召集群臣开会,勒令利、遂、阆三州联兵讨伐。三镇还没出师,东川兵马已经杀了过来。

阆州镇帅李仁矩是个糊涂虫,听说东川兵到来马上出城迎战,结果被董璋打得大败;幸亏部将姚洪抵挡才收兵回城。

董璋曾为梁将,姚洪尝隶于麾下,于是用密书招洪,诱令内应。姚洪将信投于厕中。董璋昼夜攻城,城中除姚洪外都不肯为李仁矩效力。李仁矩立被杀毙,家属尽死。姚洪巷战被执,董璋向他面责道:“我曾经从行伍间提拔你,今日如何相负!”姚洪瞋目道:“老贼!汝昔为李氏奴,扫除马粪得一残炙感恩无穷【董璋年幼时和高季兴、孔循一起为汴州富豪李让家奴,李让后来成了朱温的义子,改名朱友让。董璋长大后在朱温军中作战,以功升迁为列校】。今天子用你为节度使,有何负你,乃竟尔造反呢?你负天子,我受汝何恩,反云相负!我宁为天子死,不愿与人奴并生!”董璋闻言大怒,令壮士扛镬至前,刲姚洪肉入镬烹食,姚洪至死骂不绝口。

唐廷闻阆州失守,乃下诏削董璋官爵,诛董璋儿子光业,命天雄军节度使石敬瑭为招讨使,刘知远为先锋,率兵征蜀。孟知祥立即增兵围攻遂州,董璋则率五千兵马驻守剑门关。

却说夏鲁奇镇守遂州,发现遂州城周边地势平坦开阔,虽出入方便,但作为军事重镇似乎无险可守。于是,他根据遂州丘陵起伏、溪沟纵横的地貌特征,大胆提出“规方为城”的设想,并组织军民取外壕之土筑城墙,并在外面深掘护城河,重新建构金城壁垒。

经过一年多的修建,遂州城面貌一新,城内房屋建筑排列有序,城外周长达10里,环绕又深又宽的护城河,上面都架有桥梁,为出入的必经之道,其东西北三面为石桥,只有南面是木板桥,同时,四门均设有供瞭望用的月城,分别叫“望鹤”“登龙”“金马”“玉堂”。修葺一新后的遂州城雄伟壮观,全城地势南北长而东西窄,形如古代的方形酒器——斗,加之商贸繁荣,复取“金满斗”之意,故称“斗城”,这也成为今天遂宁市的别称。

930年,面对中央政府的压迫,董璋和孟知祥决定抱团取暖。他们探知朝廷任命石敬瑭和夏鲁奇为正副招讨使准备进军两川的消息后,决定趁中央军队尚未集结完毕之机先发制人,派李仁罕率军三万进攻遂州,试图拔除锲入四川的眼中钉。

面对优势敌军,夏鲁奇一面登城固守,一面命部将康文通迎战蜀军。哪知康文通在进军途中听说阆州陷落,出城不久就率部投降了李仁罕。这下本就兵力不足的遂州更加捉襟见肘了。更加不幸的是,石敬瑭闻讯后带着夏鲁奇的两个儿子一道出兵援救遂州,可是却被占了先机的叛军扼守住剑阁,虽经苦战仍无法前进。

接到噩耗的夏鲁奇没有气馁,他已经抱定了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在外无援军,内无粮草的情况下,夏鲁奇仍凭借坚城苦守遂州四个月,终因兵尽粮绝,未能挡住如狼似虎的叛军。

第二年正月,遂州城破之日,夏鲁奇自刎殉国,时年49岁,其夫人也投井殉夫。孟知祥命人将夏鲁奇的首级宣示唐军。李嗣源痛失良将恸哭不止,追赠夏鲁奇为太师、齐国公。

却说石敬瑭出兵讨蜀,一路之上西蜀守军望风归降,转眼间大军兵临剑门关,守将董璋闭关不战。石敬瑭问众将道:“剑门天险谁敢出战?”

先锋官刘知远道:“请驸马爷给末将三千人马,半日之内便可夺取天险。”

“刘将军不可出战。”谋士桑维翰出言劝阻。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氏。他劝道:“蜀道狭长,倘若有失,将军进退两难。”

这桑维翰面目丑陋,刘知远冷嘲道:“军师五尺之身却有一尺之面,何虑这小小的剑门关。末将愿立军令状,不破剑门甘当军法。”

石敬瑭大喜,遂令先锋官刘知远率兵攻城。董璋早已备下箭弩等候。顷刻间雕翎如雨。蜀道狭窄唐兵大乱,相互拥挤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首战失利,石敬瑭气得连砸桌案,军师桑维翰道:“驸马息怒,当初史建瑭连克蜀道六关尚且命断剑门。驸马爷此战必定无功而返。索自通六万大军久战潞州不胜。驸马虽有重兵在握,却有天险相阻。万岁早晚必拿安重诲人头安抚诸侯。”

石敬瑭止步不前。孟知祥闻讯大喜:“如果唐军急速赶赴东川,一定能解遂州之围,到时两川必然形势危急。如今却不再进军,不足为虑也。”十二月,石敬瑭在剑门与赵廷隐交战,大败而回。

这天石敬瑭正与众人商议军事,粮官来报军粮将尽难以维济。桑维翰道:“王师跋涉蜀道,辎重粮草运送艰辛。自潼关以西,空乏民力步履维艰,费一石粮却不能运至一斗米。民夫脚力怨言横生,迫于生灵之苦,驸马班师回朝,陛下定然不会怪罪。”

“国侨之言甚合我意,本帅即刻拟章请旨回朝。”石敬瑭道。

当下飞使至洛,极言蜀道险阻未易进兵,关右人民转饷多劳,窜匿山谷聚为盗贼,情势可忧务乞睿断。

唐主接得军报,愀然语左右道:“何人办得了蜀事?看来朕当自行呢。”安重诲道:“臣职忝机密,军威不振由臣负责,臣愿自往督战!”

唐主道:“卿愿西行,尚有何言!”

安重诲拜命即行,西方藩镇听说安重诲西来无不惶骇,急将钱帛刍粮运往利州。天寒道阻,人畜毙踣不可胜计。石敬瑭怕他立功更怕他夺权,连忙拜表唐廷,但言安重诲远来转惑军心,乞召安重诲东归。

唐主早就不喜欢安重诲,即召安重诲还都,安重诲接到诏敕不得不马首东瞻。

石敬瑭听说安重诲东还即生退志,越日毁去营寨班师北归,董璋亦收兵还东川。

唐主听说石敬瑭奔还并不加谴,但欲归罪安重诲。

第二天早朝,明宗降旨赦免三路诸侯,加封孟知祥为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封爵蜀王;封潞王李从珂为凤翔节度使迁往汉中。

安重诲道:“臣罪该万死!可孟知祥、李从珂反相已出,陛下倘若安抚,待其羽翼丰满必定再反,请陛下三思。”明宗大怒,立即罢免安重诲丞相之职,安重诲伏地而泣。

潞王李从珂得到明宗赦令大喜,遂邀城外索自通大军入城庆贺。潞王府中张灯结彩大摆筵宴。李从珂率左右副将与索自通、药彦稠举杯畅饮。李从珂道:“小王今日得父皇赦免,全赖二位将军拖延战机,小王尚有一事相求二位将军。”索自通道:“殿下待我等不薄,有何难事尽管讲来。”

李从珂道:“有仇不报非君子!小王刚得父皇赦免,不便亲自除掉安重诲,欲借索兄之刀杀死安重诲。”

索自通道:“这有何难?安重诲失义于天下,理当除之。”李从珂大喜,即刻令人呈上黄金千两赠与索自通、药彦稠。

安重诲被削职为民,欲回应州老家养老,家眷行至陕州,半路上闪出一彪人马,为首一员大将乃是药彦稠。药彦稠略施一礼说道:“安丞相别来无恙?”

安重诲问道:“药将军为何拦我去路?”

药彦稠答道:“奉潞王之命,来取安丞相首级!”

安重诲叹道:“我固当死,其死无恨,但恨不能为主上除去潞王,他日必为朝廷之患。药将军今日负我,他日潞王造反,望将军勿负国家!”

药彦稠道:“我也知道安丞相忠心耿耿,奈何我身不由己奉命行事,丞相认命吧!”说完令士卒将安重诲一门拿下尽皆处死。正是:

江河经年逐浩淼,

流尽才杰志气高。

黑发官居宰相位,

华年加身紫带袍。

呈献红颜讨君心,

一人之下冠百僚。

疏不间亲误一步,

杞人忧天输一招。

安重诲满门被诛,诸侯之乱平息,李嗣源减税安民天下太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