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九十一章 花见羞入宫受宠

唐宋传奇 第九十一章 花见羞入宫受宠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却说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姐姐即李克宁之妻,被赐死,妻子却是唐庄宗从姊【辈分有点乱,孟知祥既是庄宗的舅舅又是姐夫】。925年,后唐灭掉前蜀后,李存勖安排孟知祥担任西川节度使。

同年四月,后唐内乱升级,李存勖被杀,李嗣源称帝。此时孟知祥逐渐萌生了据蜀称帝的念头。他训练兵甲扩充实力,先后增设了义胜、定远、骁锐、义宁、飞棹等军,分别由李仁罕、赵廷隐、张知业等亲信将领统率。

却说李继岌率军回朝时,孟知祥曾征收六百万缗用于劳军。不过那会儿时间仓促,只解送了四百万缗,还剩下二百缗未曾交付。要是换作别人,就变成一笔糊涂账了。李存勖死后,明宗李嗣源继位。李嗣源对百姓好,但作为皇帝也不能过苦日子,就找土豪孟知祥要钱。孟知祥哪里舍得?他上书给李嗣源说:“臣是个穷光蛋,天天喝稀饭,最多给您五十万,再多拿不出了。”孟知祥的隔壁东川节度使董璋跟他一般心思,不过董璋做得比孟知祥更绝,只答应给十万。

得到如此答复,李嗣源气得大骂:“四川天府之国,你们都喊没钱,天下哪个还敢说有钱,你们把朕当做乞丐打发么?”

孟知祥内恃帝戚外拥强兵,权势日盛,唐廷颇加疑忌。客省使李严自请为西川监军,严母面谕道:“上次你倡谋伐蜀侥幸成功。今日还好再去么?”

李严谓食君禄当尽君事,竟不遵母教请令即行。

孟知祥听说来了监军,亲率大军到边境迎接,希望能吓退李严。但李严神情自若,与孟知祥同至成都。孟知祥设宴招待。李严在席间出示诏书,要求孟知祥诛杀仍留在蜀地的前任监军焦彦宾。孟知祥不满地对李严说道:“公公前次奉使王衍,回朝后即请庄宗伐蜀;庄宗信用公言,遂致两川俱亡。如今各地藩镇都已废除监军,你凭什么到我这里来?”

李严方欲答辩,孟知祥命令部将王彦铢动手。王彦铢不由分说便将李严拉下餐座,一刀砍作两段。

孟知祥上表唐廷,诬李严他罪。唐主李嗣源再遣客省使李仁矩赴蜀慰谕,乘便将孟知祥地妻子琼华公主及儿子孟昶送去。孟知祥总算厚待李仁矩,遣归洛阳申表称谢,但心中不免藐视唐廷。

明宗为人宽厚温和,但有时也带有沙陀人的遗风,杀人轻率不顾后果。马牧军使田令方所养之马瘦弱且死亡率高,论罪应处斩。安重海劝道:“使天下闻以马故杀一军使,是谓贵畜而贱人。”明宗认为他说得有理,就将田令方赦免了。明宗曾派回纥人侯三衔命回国。侯三到达甘肃醴泉县时,因该地僻狭,平素未备驿马,县令刘知章外出打猎,未能将马匹及时给侯三以致误事。侯三返回京城后告知明宗,明宗大怒,令人将刘知章锁拿至京城问罪。安重诲认为诛杀刘知章不妥,力陈斩刘之害处,刘知章才得以幸免。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势力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一大祸害。安重诲深感藩镇林立有碍集权,试图在削夺藩镇实权问题上能有所作为。

安重诲控制朝政,威慑百官,欺上瞒下,甚至明宗本人也畏他三分。夏州(今陕西靖边县)李仁福得知明宗喜好鹰鹞,便派人送来白鹰,安重诲拒绝纳之。待他一离开,明宗心痒难挠,急忙派人将白鹰悄悄带回宫中,然后弄到京城西郊嬉戏,一边玩,一边仍心有余悸地对随从说:“不要让安重诲知道。”

唐主正室是曹氏,只生一女,封永宁公主;次为夏氏,生子从荣、从厚;妾为魏氏,就是李从珂生母。

曹氏年老色衰,李嗣源欲求别氏,却无中意女子,常常迁怒于宫中彩娥。这天安重诲在相府廊下散步,只见管家领来一位女子。安重诲问道:“管家身后所领何人?”

管家答道:“回禀相爷,这女子自愿到相府为奴。”

“哦。”安重诲打量女子一番,只见她光景惨淡,用草枝束发,身上破衣烂裙多有补丁,安重诲用手托住女子下巴,但见她柳眉杏眼翘鼻朱唇,丰乳细腰饶有姿色。

安重诲对管家道:“先带她梳洗一番,然后带到书房来见我。”

“是,相爷。”管家微施一礼,便令此女子去洗漱更衣。

过了少时,管家把女子领进安重诲书房,安重诲再观此女不禁暗暗叫绝,只见她眉似远山目如秋水,鼻似琼瑶齿似瓠犀。

安重诲问道:“丫头,汝姓甚名谁,年方几何,是何出身?”

女子答道:“小女本姓王,年方十九岁,家住邠州,五年前卖到大梁旧臣刘鄩府上为姬,赐名花见羞,后刘鄩纳我为妾,家夫死后夫人扫我出门,方才流落到此。”

“好个花见羞,可惜红颜薄命。”安重诲问道:“你在刘鄩府上可学得琴曲?”

花见羞答道:“琴筝琵琶略通一二。”

“妙!”安重诲叹道:“花见羞呀花见羞,观你姿色,方知世间真有一笑倾城、再笑倾国之人。”

次日安重诲前往兴圣宫求见明宗道:“陛下戎马半生,久为国事操劳,恩泽千里德被四海,身侧却无朝夕相伴之人,做臣子的内疚万分。”

李嗣源道:“朕已年迈气衰,哪里还有少年之心。”

安重诲道:“陛下老当益壮雄风依旧!为臣府上新得一婢,有倾国倾城之貌,**夺魄之眸。陛下若不嫌其出身卑微,臣愿引此女子到宫中御览。”

李嗣源笑道:“后宫佳丽尚有数百,朕且不动色心。一落破女奴焉能使朕动心?”

安重诲道:“宫娥虽美但拘礼宫墙,野花虽轻却别有芬芳。”

“哦!”李嗣源笑道:“爱卿既然一片美意,朕今晚宴请众宫娥,若此女子艳压群芳,朕当立其为妃,且厚报爱卿。”安重诲大喜,于是告退回府去领花见羞。

天色稍晚月已映空,李嗣源在绛霄殿大摆筵宴。宴过少时,明宗传旨召见佳人,花见羞颔首上殿缓缓下拜道:“奴婢花见羞拜见吾皇,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嗣源道:“花见羞,汝抬起头来。”花见羞把头一抬,眉目纯情气出蕊香,李嗣源神情专注暗自叫绝。

李嗣源与花见羞相视良久,安重诲道:“陛下,何不让花见羞扶筝献曲以助酒兴。”

“如此甚好!”李嗣源道:“就令花见羞为朕演曲。”安重诲对花见羞挥手示意,花见羞跪坐筝前拨弦而唱道:

“日暮送晚霞,

飘离落京华。

青山纳顽石,

黄河眷流沙。

颠沛寻一径,

生身付天涯。

薄衣犹未补,

寒风送雪花。

朱门若惜蝼蚁命,

只求掩身三尺麻。”

筝曲唱完,明宗沉醉其中,当夜即令花见羞侍寝。

自从得了花见羞,李嗣源如获至宝爱不择手,老夫少妻相亲相爱。王氏性情和婉应酬周到,每当嗣源早起,盥栉服御统由她在旁侍奉,就是待遇曹淑妃亦必恭必敬不敢少忤。及曹淑妃册封皇后,乃密语王氏道:“我素来多病不耐烦劳,妹可代我正位中宫。”

王氏慌忙拜辞道:“后为帝匹,即天下母,妾怎敢当此尊位呢?”

既而六宫定位,曹氏总掌内权如同虚设,一切处置多出王氏主张。

王氏既已得志,倒也顾念恩人,如遇安重诲请托,无不代为周旋。安重诲有数女,经王氏代为介绍,欲令皇子李从厚娶重诲女为妇,唐主恰也应允。偏偏安重诲入朝固辞。安重诲为什么不愿和天子结作亲家呢?原来他受了孔循的愚弄。孔循也有一女,正运动作皇子妃,听说安重诲行了先着不禁着急起来,他本来是个刁猾绝顶的人,便对安重诲说:“公职居近密,不应再与皇子为婚,否则转滋主忌反将外调呢。”

安重诲喜内恶外,又与孔循为莫逆交,总道是好言进谏,定无歹意,因此力辞婚议。后来听说孔循将自己的女儿运动做了皇子妃,安重诲不觉大怒,于是奏调孔循出外,充忠武军节度使,兼东都留守,唐主勉从所请。

安重诲因功获宠,成为权倾天下的人物。朝廷中军政要务均予裁决。一次安重诲外出,路经御史台门口,殿直马延无意冒犯了他,他当即拔剑将马延斩杀。宰相任圜府中有一歌妓能歌善舞,生得温柔俏丽,安重诲欲纳之为妾,遭到任圜拒绝,二人关系更趋恶化。后来朱守殷谋反,安重诲诬任圜与朱守殷合谋,派兵假传圣旨到任家,逼他“聚族酣饮而死。”

成德节度使王建立也与安重诲有隙,安重诲说他阴怀异志。王建立也奏重诲专权。唐主召令入都,王建立奉诏驰入朝堂,极言安重诲植党营私,且说枢密副使张延朗以女嫁重诲子,两人互相援引互作威福。唐主便召安重诲入殿语道:“朕拟付卿一镇暂俾休息,权令王建立代卿,张延朗亦除授外官。”

安重诲不待唐主说毕厉声答道:“臣随陛下数十年,值陛下龙飞九重,承乏机密又阅三载,天下幸得无事,今日将臣摈弃移徙外镇,臣罪在何处敢乞明示!”

唐主拂袖遽起退入内廷。

却说李从珂屡立战功,唐主得国也亏他引兵先至。李从珂未免自恃,与安重诲势不相下。一日与安重诲宴饮,彼此争夸功绩。李从珂毕竟是武夫,数语不合欲殴安重诲。安重诲自知不敌急忙走匿。越宿李从珂酒醒自悔卤莽,至安重诲处谢过。重诲虽然接待,但不免怀恨在心。

却说王德妃为了婚议渐疏重诲。是时德妃已进位淑妃,取外库美锦造作地毯。安重诲上书切谏,引刘后事为戒。美人嗔怒,与安重诲两不相容。安重诲欲害李从珂,王德妃偏阴护李从珂,究竟枢密权威不及帷房气焰,安重诲计不得逞,只好付诸缓图。

长兴元年早春,文武百官上殿早朝,百官伏地高呼万岁。平身之后安重诲奏道:“臣近日理政有三件大事,请陛下圣裁。”

明宗道:“爱卿将三件大事奏来。”

安重诲道:“吴王杨溥自称皇帝,国号为吴。荆南王高季兴暗自向吴称臣,对大唐不忠,臣请陛下出兵讨伐,此一事也。西蜀离京千里,臣请陛下效仿旧唐制,划阆州,遂州为东川,东、西两川分割而治,以免西蜀权势过大,此二事也。潞王李从珂屯兵潞州,实乃一镇藩王,乃是皇权所忌,请陛下罢免李从珂河中节度使一职。”安重诲奏完三事,满朝文武交头接耳一片哗然。

明宗左右为难地说:“爱卿所奏三事,讨伐荆南王高季兴准奏,其余二事待朕三思而定。”

数日之后,安重诲往宫中求见明宗再奏三事,明宗问道:“那日爱卿朝堂上所奏三事,荆南王高季兴一贯反复,出兵讨伐理所应当;蜀分两川也可朝议;唯潞王李从珂无有过失,为何要罢免节度使之职?”

安重诲道:“李从珂身为陛下养子,却有谋取正位之心,请陛下三思。”

唐主怫然道:“朕昔日被王彦章打落沁水河,赖他母子相救才得活命;朕今日贵为天子,难道不能庇护一儿吗?以爱卿之见,潞王当如何处置?”

安重诲道:“若是强取,李从珂必反。陛下可削去封地置于京师。”

唐主道:“令他闲居私第也是重处了,爱卿不必再说!”

“臣遵旨!”安重诲辞别皇上回转府中。

安重诲刚回相府,管家来报郓州大将安休休求见。这安休休与安重诲之父安福迁乃是堂兄弟,安重诲对安休休也是恭敬有加。

安休休一见安重诲赶忙屈身行礼:“郓州防御使安休休拜见丞相大人。”安重诲赶忙扶起道:“叔父行此大礼,小侄怎受得起?快快请起。”安重诲把安休休让到上座后问道:“叔父远道而来,不知所为何事?”

安休休道:“敢问丞相,满朝文武都说你奏请皇上讨伐荆南,分治西蜀,削藩潞王,可是真事。”

安重诲道:“叔父所言句句是实。”

安休休双眉紧锁叹道:“贤侄,你好糊涂呀!”

“叔父何出此言?”安重诲问。

安休休道:“荆南王高季兴人称‘高赖子’,乃见利忘义之人,若以金帛诱之必然归顺,你却穷兵黩武劳民伤财;西蜀孟知祥拥兵过重,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单这两件事也就罢了,偏偏还要夺潞王兵权,李从珂乃万岁养子本无过失,又风传什么养子夺嫡,唯恐天下不乱。”

“侄儿乃一国之相,思君王之患,解君王之忧。庄宗皇帝乃武皇李克用嫡子,而当今万岁乃武皇李克用麾下太保,圣上以养子之身夺嫡子之位;而李从珂也是万岁养子,难免他将来不效仿圣上。潞王虽与本官有少年交情,但侄儿万不敢因私废公。”

安休休道:“治大国若烹小鲜。圣上休生养息,冯道无为而治,偏偏你杞人忧天以己度人!你担心李从珂效仿万岁,不等于是说圣上得位不正吗?”

安重诲道:“男儿在世岂可无所作为明哲保身?侄儿所奏三事都是为了大唐千秋万代基业,叔父且勿再劝。”

“哼!”安休休气愤地说:“安福迁三兄弟为国尽忠,却留下你这么一个败种,真乃家门不幸。”言罢甩袖而去。

安休休离开相府便奏请皇上告老还乡,从此再也不问朝政国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