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九十章 李存勖家破人亡

唐宋传奇 第九十章 李存勖家破人亡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却说李存勖回宫后,决定前往汜水关与李继岌会合,再联兵进剿李嗣源。他命扈从军兵候于宫门外,自己在内殿进食。这时伶官史彦琼慌忙跑进来失声哭道:“万岁危矣,郭从谦率禁军造反杀入内宫。”

庄宗惊道:“内庭可有护卫?”

陪在一侧的景进答道:“还有元行钦将军统领的三百黄甲军。”

庄宗道:“令元行钦速挡之!”

禁军统领元行钦率三百黄甲军冲入宫院,郭从谦拦住去路。元行钦怒喝道:“尔等受唐主厚恩,怎敢生此叛逆?”

郭从谦答道:“上柱国李嗣源替天行道,我等欲另立明主,元将军何不与我等共迎上柱国入城?”

元行钦答道:“万岁视我如肱股,元某可死不可降!”于是率三百黄甲军与三千禁军混杀起来。

禁军人多势众,黄甲军死伤已尽;元行钦杀兵无数,最后力竭而亡。

禁军攻入绛霄殿,李存勖一马当先,将叛军赶出门外,并且关上大门。郭从谦又重新组织人马,放火焚烧兴教门,趁火势又杀入门内。李存勖临危不惧,与侍卫拼死抵挡,杀死数百禁军。忽然飞来一箭,正中他的面门,痛得他几乎昏倒。鹰坊人(专事养鹰以供皇帝田猎的宫人)善友将他扶到绛霄殿廊房下,拔出箭矢,顿时血流如注。李存勖连叫口渴,宦官奉刘皇后之命奉上酪浆。李存勖一杯才下遽尔殒命。年仅四十二岁。符彦卿、何福进、王全斌见唐主已殂,皆恸哭而去。善友敛乐器覆尸,放起一把无名火,将乐器及唐主遗骸俱付灰烬,免得被乱兵蹂躏,然后遁去。

刘皇后听说李存勖死后,亟与唐主四弟申王李存渥,收拾金宝贮入行囊,然后焚去嘉庆殿,引七百骑出狮子门,向西遁走。

这时李嗣源已至罂子谷,听到唐主凶耗,泣语诸将道:“主上素得士心,只为群小所惑,惨遭此变,我今将何归呢?”【好去做皇帝了,李嗣源未免做作。】

诸将当然劝慰,李嗣源方才收泪。于是驰书远近报告主丧。

庄宗被诛,其宫室人等尽死于乱兵刀下,伶官阉党多备缉拿。郭从谦召集文武大臣,众人不知宫中有何变故,只听郭从谦厉声说道:“伶官作乱,皇帝无道,本官承天下大义诛杀昏君,欲另立明主!”百官听说庄宗驾崩伶党被缉,竟无人悲痛,反而各自窃喜。忽士卒来报:“李嗣源五万大军冒雨兼程,已临近洛阳二十里。”

郭从谦道:“上柱国乃圣上皇兄,贵为帝胄当承天命。”朝中文武连声赞许。

未几,李嗣源率兵摆阵洛阳城下。众人商议献降之人,太博学士冯道对张全义道:“张大人在百官之中老成持重,今日李嗣源兵马杀到,还请大人代为出使。”

张全义顿时恐惧地说:“老夫虽然有心献城,不过李嗣源一直忌恨前梁旧臣,对我可能不肯相容。”

冯道说:“李嗣源此番乃是为诛杀伶党而来,非是忌恨前梁旧臣,李嗣源必不会责怪大人。下官与大人同去,定保你我安然无恙。”

张全义道:“既然如此,可道与老夫同往敌营。”

洛阳城门大开,张全义、冯道二人各乘一马,带随从数人来到军前。冯道一看李从荣便拱手道:“劳请少将军通禀一声,张全义、冯道为洛阳百姓来军中求议。”

李从荣道:“先生稍等,我去禀告。”

片刻功夫,李从荣回马道:“上柱国有请二位大人中军帐说话。”二人进入帐中行礼,只见李嗣源端坐虎皮宝座横眉立目;两侧将官手扶剑柄威仪严肃。李嗣源问道:“二位大人来此何干?”

张全义道:“大将军神威将至,下官特为洛阳百姓向将军祈求太平。”

“哼!”李嗣源道:“若不是我举义兵讨伐伶党,今日绝不留汝狗命!”

张全义吓得连连称是,冯道道:“我等身为人臣,饱受伶官专权之苦,今日上柱国神兵天降匡扶正义,真乃社稷幸甚。臣等特来恭请大军入城。”

李嗣源道:“既然是二位大人来请,我肯定不负诸公所望。二位大人回城告知百姓及众臣公,我只问罪伶官男宠,其余人等一概免罪。”张全义、冯道连声称谢,遂引李嗣源大军入驻洛阳城。

统计唐主称帝仅及四年,先时承父遗志,灭伪燕,扫残梁,走契丹,三矢报恨,还告太庙,及家仇既雪,国祚中兴,几与夏少康、汉光武相似。偏后来妇寺擅权,优伶乱政,戮功臣,忌族戚,不恤军民,酿成祸患,就是作乱犯上的郭从谦,也是优人出身,平白地令典亲军,致为所弑。

一个曾威震中原的马上皇帝,最后死得如此凄凉,自然引起后世诸多的感慨与思考。欧阳修专门为此撰写了《伶官传序》:“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后人有诗叹道:

晋王临终三箭传,

中原四面扫敌番。

摔杯定计诛逆党,

北伐幽燕退契丹。

鏖战黄河灭朱梁,

迁都洛阳取蜀川。

少年得志老来哀,

不近贤能近伶官。

却说李嗣源率兵入洛阳,传令群臣于兴圣宫议事,左右众将皆劝其登基称帝,李嗣源把冯道叫到身旁问道:“众人欲保我即位,先生以为如何?”

冯道答曰:“庄宗诸子皆死于宫中乱兵刀下,惟魏王李继岌尚拥兵西蜀。若将军称帝,则魏王造反有名,陷公于不义。”

李嗣源问:“众人拥戴我,不知如何答复,望先生教我。”

冯道言道:“将军可以监国之名,代行君主理朝。”

过了少时,群臣会集兴圣宫,张全义道:“上柱国救社稷于危难,救万民于水火,功盖千秋。国不可一日无君,为臣斗胆奏请上柱国顺承天命,登基为君。”

李嗣源道:“本帅起兵乃是诛杀伶党,另立明君,魏王尚在西蜀,待其归朝当立储君。我暂以皇叔之身代为监国。”文武众臣又请李嗣源登基,李嗣源依旧辞而不受,仍自称监国。李嗣源令人寻到庄宗尸骨祭奠于西宫,并存庄宗灵柩,待魏王归朝送柩登基。

李从荣、李从珂、安重诲、石敬瑭、刘知远五人听说李嗣源有拥立魏王李继岌登基之意,连夜往兴圣宫求见李嗣源。李从荣道:“父亲千万不可待魏王归朝登基!”

李嗣源道:“魏王李继岌乃先皇长子,理当即位。”

安重诲道:“今日朝堂之上,群臣两请监国登基,监国虽辞而不受,但魏王若是得知此事,必要加害监国大人。”

李嗣源问:“何以见得?”

安重诲道:“魏王为人面善而心狠,郭崇韬总揽朝政,魏王杀其满门;如今主公已是监国,只恐魏王更不能容。”

李从珂也劝道:“父亲可曾记得,昔日您被王彦章打下沁水河。河水倒流将父亲冲进上游吞龙沟,那水沟吞龙不吞人,可见父亲确有真命在身,理当称帝。”其余众人也是连声规劝,李嗣源起身思虑再三,无奈叹道:“老夫一世忠烈,本欲另立明主,如今却进退两难。”

安重诲劝道:“康延孝将军举兵在汉州起义,可命其阻杀魏王。倘若纵虎归山,则后患无穷。”李嗣源叹道:“这一步之差,要让老夫背千古骂名。”

李从荣双膝跪倒劝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父亲不可再犹豫!”安重诲、石敬瑭等也接连跪倒苦劝:“监国不可犹豫。”李嗣源满怀焦虑咬牙捶案,对众将说道:“传令康延孝阻杀魏王!”正是:

半生忠烈成笑谈,

人随时势难上难。

从来忠奸只一步,

自古成败棋一盘。

欲迎和风陪春醉,

反遭冷霜伴秋寒。

西川断绝朱邪氏,

只教后唐另脉传。

却说同光四年(926年)正月二十七日,后唐大军东撤回朝,大军从成都出发,李继岌令康延孝以一万二千人为后军。二月六日,中军到达武连,朝中使者带诏书到,说西平王朱友谦有罪被处死,命李继岌杀掉他的儿子遂州节度使朱令德。康延孝闻讯大惊,对各位军校说:“西平王【朱友谦】背弃伪朝归顺国家,辅佐李存勖成就霸业,如今与郭公都以无罪而灭族,回朝廷后该轮到我了。”

康延孝部下都是后梁旧将,听说西平王惨遭祸害,李继岌又杀了他的儿子朱令德,于是哭着对康延孝说:“西平王无罪,家中二百人被杀,河中旧将没有不受牵连的,我们回去后也必死无疑。”

康延孝于是带领众兵往回走,自称西川节度使、三川制置使,用檄文向蜀人招兵,三天之内,人数达到五万。

李继岌闻讯下令停止班师,将军中精锐骑兵七千人全部拨给判官任圜,让他率领平叛,自己则驻军利州以待,此时东川节度使董璋也率兵二万来援,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命大将李仁罕、李延厚率兵四万二千人与任圜会合。

这时康延孝得到李嗣源命令,率三千精骑烧魏王粮队。军粮被烧传至魏王军中,五万将士人心惶惶。魏王退至渭南大军粮尽,五万大军溃散过半,逃兵难止。太监李从袭对李继岌说道:“大事已去,福不可再,请王早自为计。”

李继岌彷徨泣下,对手下李环说道:“我已道尽途穷,汝可杀我。”

李环迟疑多时,于是对李继岌乳母说道:“我不忍见王死,王若无路求生,当卧榻踣面,方可下手。”

乳母泣白李继岌,李继岌面榻偃卧。李环取帛套颈把他缢死。李从袭自往华州,也为都监李冲所杀。

李继岌死后,任圜与孟知祥奉命讨伐康延孝【康延孝阻杀魏王本是奉命行事,李嗣源却又杀人灭口】!

康延孝十分危急,带十几名骑兵逃奔到绵州,何建崇追上并抓住了他,任圜命用囚车运来。

孟知祥与任圜、董璋设酒宴聚会,令人把康延孝的囚车带到酒会上。孟知祥道:“您从梁朝脱身归顺,平定汴州节制陕郊,最近又领前锋平定剑门以外,回归朝廷后将授爵封勋巨镇尊官,谁能与您竞争!无奈您自己毁了功劳,成为三国时邓艾那样的人,我深深为您痛惜!”康延孝说“:我知道再大的富贵我也难以消受,郭崇韬是佐命元勋,辅助皇帝成就大业,不动干戈收获两川,特殊功业谁也比不上,他没有犯下什么罪行都全家被杀,我这类人又怎么能保住头颅呢?到了这个地步,也是命该如此,还有什么话说呢!”

听了康延孝的一番话,孟知祥陷入沉思:自己和郭崇韬交往莫逆,自己陛辞李存勖时,李存勖还以家人之礼招待自己,席间就提出让自己到成都后诛杀郭崇韬。念及与郭崇韬的多年交往,孟知祥没有答应,只说“等到了成都后观察一下,再做区处“,结果自己还没到成都,便与老友天人相隔。现在想来,在自己婉拒李存勖时,恐怕已经让皇帝生疑了。

想到这里,孟知祥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时朝中使者带来诏书,下令将康延孝就地处死!

魏王李继岌死后,军中尚有两万余人,任圜率领他们回到洛阳,李嗣源闻讯大喜,在兴圣宫大会群臣。安重诲劝道:“天不可无日,国不可无君。魏王命已归天,如今监国上逢天时,下得地利,中和人心,龙命当兴。臣等奏请监国登基。”

冯道也劝:“监国有尧舜之风,周公之德,功勋至极,贵为皇室,今承帝位上合天意,下应民心,如久旱得甘露,四海定神针,叩请吾主登基。”冯道伏地叩拜,殿上文武众臣纷纷跪倒,请李嗣源登基。

李嗣源面带苦色说道:“先帝尸骨未寒,魏王客死他乡,我当先祭庄宗,从简登基。”众人一听齐声高呼万岁。

公元926年四月丙午,文武百官随监国李嗣源身着白素祭奠庄宗灵柩。祭奠礼毕,李嗣源加冕受册,百官易朝服称贺。

李嗣源称帝时,霍彦威、孔循等人认为唐朝气数已尽,建议他更改国号。李嗣源道:“我十三岁便事奉献祖(李国昌),后来又追随武皇(李克用)近三十年,追随先帝(李存勖)近二十年,参与了几乎全部战争。武皇的基业就是我的基业,先帝的天下便是我的天下。世上岂有同宗异国的道理。”他命群臣再议。吏部尚书李琪奏称:“若更国号,则先帝便与国家没有了关系,那他的梓宫当如何安放。这不仅让殿下有负三世君恩,我们做大臣的心中也难以自安。”李嗣源遂不改国号,仍旧称“唐”。

李嗣源登基之年已是五十九岁,谥为明宗,改年号为天成元年。李嗣源颁诏降旨,废除伶官所担诸职,处死景进、史彦琼等伶党。裁革宫中宦官,遣散后宫嫔妃宫娥千余人。明宗李嗣源从俭治廉,丞相豆卢革身为首相勾结伶官荒废朝政,被贬辰州刺史;户部尚书孔谦贪赃枉法兼并民田,被斩首洛阳街市,抄没家产。又为郭崇韬、朱友谦二人平反昭雪,大赦天下。吴、越、荆南、楚、闽南方五侯皆遣使入朝称贺,向明宗称臣。

李嗣源降旨封长子李从荣为秦王;次子李从厚为宋王;养子李从珂为潞王,镇守重镇潞州。安重诲年轻有为封左丞相,冯道老成持重为右丞相,官拜枢密使执掌朝政;驸马石敬瑭官拜河东节度使;孟知祥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其余众臣都皆有封赏。

刘后与李存渥奔晋阳,途次昼行夜宿备历艰辛。刘后恐李存渥分离,索性相依为命献身报德。李存渥见嫂子艳丽多姿风韵不减,乐得将错就错,与刘后结成露水缘。及抵晋阳,李彦超不纳李存渥,李存渥走至凤谷被部下所杀。刘后无处存身,没奈何削发为尼,就把怀金取出筑一尼庵,权作羁栖。偏偏李嗣源不肯轻恕,竟遣人至晋阳刺死刘后。一代红颜到此收场。【刘后夫死子亡,既已出家,李嗣源又何必斩尽杀绝呢?】

李嗣源即位后励精图治,不事畋游,不耽货利,不任宦官,不喜兵革,志在与民更始,共享承平,所以四方无事,百谷用成。唐主与宰相等从容坐论,谈及乐岁,亦自觉有三分喜色。冯道在旁讽谏道:“臣昔日在先皇幕府奉使中山,道出井陉,路甚险阻。臣自忧马蹶,牢持马缰,幸不失坠。及行入坦途,放辔自逸,竟至颠陨。可见临危时未必果危,居安时未必果安,行路尚且如此,何况治国平天下呢!”听冯道语,唐主点头称善,又接口问道:“今岁虽是丰年,百姓家丰足否?”冯道曰:“凶年患饿毙,丰年伤谷贱,丰凶皆病,惟农家如是。臣尝记进士聂夷诗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语虽鄙俚,却曲尽田家情状。总之民业有四,农为最苦,人主最应体恤呢。”

唐主甚喜,命左右录聂夷诗,时常讽诵,差不多似座右铭,且因自己年逾花甲,料不能久,每夜在宫中沐手焚香,向天叩祝道:“某本胡人,因天下扰乱,为众所推,权居此位,自惭不德,未足安民,愿天早生圣人,为生民主,俾某早得息肩,乃是四海的幸福了!”或许老天真的被感动了,就在李嗣源当皇帝期间,赵匡胤出生了,后人有诗咏道:

敢将诚意告苍穹,

一片私心愿化公,

夹马营中征诞降,

果然天意与人同。

李嗣源对贪污非常痛恨,继位之后惩治贪腐毫不留情。汴州仓吏因贪赃被查处,其中涉案的还有史彦珣。史彦珣是功臣旧将之子,又是驸马石敬瑭的亲戚。王建立为其求情,希望能减轻处罚。李嗣源道:“王法无私,岂能因为是亲戚而徇情。”他下令将史彦珣在内的涉案官吏全部处斩。

供奉官丁延徽谄事权贵,因监仓自盗而下狱。侍卫使张从宾等朝中权贵多为他求情,皆被李嗣源拒绝。李嗣源对张从宾说:“丁延徽拿着我的俸禄,反而偷盗我的仓储财物,论罪当死!别说是你,就算是苏秦复生,也不能说服我给他减刑!”最终,丁延徽被处死。

朝廷易主,庶政维新。后人有诗叹曰:

得国非难保国难,

霸图才启即摧残;

沙陀派接虽犹旧,

毕竟雍陵骨早寒!

李嗣源即位以后,称明宗皇帝,改元天成元年,立淑妃曹氏为皇后,立子李从荣为太子,封冯道为平章事,封婿石敬瑭为六都卫副使,封郭从谦为景州刺史。郭从谦既至景州,唐主遣使诛之,夷其三族,以其叛庄宗之故也【郭从谦叛庄宗得死,保庄宗也得死,反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正如康延孝阻杀魏王一样】。

李嗣源不知书,四方奏事,统令安重诲旁读。安重诲亦不能尽通,因奏请选用文士,上供应对。乃命翰林学士冯道、赵凤,俱充端明殿学士。安重诲自恃功高,未免挟权专恣,盈廷大臣从此侧目【奈何不以郭崇韬为鉴!】。这且慢表。

再说契丹皇帝阿保机,自从在沙河败退后,一直不敢入侵中原,并且在同光年间和后唐通好。后唐自然冰释前嫌以礼相待。后来阿保机出征渤海,进攻扶余城,恰逢后唐使臣姚坤出使契丹,通知新皇帝即位。阿保机问姚坤:“我听说中原现在有两位天子,是真的吗?”姚坤回答说:“当初魏州发生军变,朝廷派李嗣源前去征讨,谁知洛阳突然发生变故,皇帝骤然驾崩,李嗣源率兵返回河北,因为众望所归,现在已经登基很久了。”

阿保机闻言色变,突然起座仰天大哭道:“晋王和我是结义兄弟,河南天子是我兄弟的儿子,也是我的侄儿,我听说中国发生了暴乱,正准备去帮助侄儿,谁知他竟然去世了!”说完又哭,哭完又说:“既然侄儿去世,你们应当派人和我商量,怎么能擅自称帝呢?”

姚坤说:“新天子统兵二十年,顺应天命,哪里还能拖延呢?”

阿保机还没有说话,大儿子突欲冲进来准备驳斥姚坤,姚坤正色说:“既然是顺应天命,就顾不上小节。你自称天皇,难道也是巧取豪夺得来的吗?”

突欲默不作声,阿保机这才和颜悦色地对姚坤说:“你说得有道理。不过我听说我那个侄儿斗鸡走狗,嗜酒好色,任用奸臣小人,不爱惜人民,应该遭到报应,看来我得警醒了。”

过了一会儿阿保机又说:“我和你们的新天子并没有夙怨,不妨和你们修好,只要你们将河北等地割让给我,我便不再南下侵略!”

姚坤说:“这件事我做不了主!”

阿保机说:“如果不肯割让河北,就割让镇、定、幽三州也行。”说完便从案上取过纸笔,让姚坤写下协议。

姚坤大声说:“我是来报丧的,不是来割地的。”说完后便将纸笔掷在地下,不肯书写。

阿保机将他拘住,不使南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