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一百七十章 我要当宰相

唐宋传奇 第一百七十章 我要当宰相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仁宗登基以来,宋王朝内忧外患日渐严重。范仲淹像至庆历年间,北宋和西夏开始了全面的边境战争,北宋军队三战皆败,而国内又出现诸多起义、兵变和叛乱。这种情势迫使仁宗设法解决这些危机,以巩固赵宋王朝的统治。要巩固统治,必须要有人才。仁宗找到了贤臣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端拱二年(989)生,两岁时父亲便死了,其母改嫁。少年范仲淹虽身世不幸,但却胸怀大志。他曾经在一座神庙里询问神灵:“我将来能当宰相吗?”神说不能。仲淹便道:“不能当宰相,做个良医如何?”虽说这一记载不甚可信,但这正是范仲淹济世救人理想的自然流露。正因如此,早年学习条件艰苦,人所不堪,他却能刻苦攻读,力学不懈,甘之如饴。范仲淹后来回忆道:“年少时我和一位姓刘的同学在长白山读书,每天煮两升粟米粥,等它冷了切成四块,早晚吃两块。把蔬菜切碎,加半杯醋,少许盐,烧熟当菜,就这样过了三年。”大中祥符四年(1011),23岁的范仲淹告别母亲,来到了号称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书院。他在书院读书异常勤奋,寒冬腊月,读书困倦了,就用冷水浇浇脸,昼夜不停,整整5年就寝时未曾解衣。艰苦的求学生涯不仅使他掌握了丰富的学识,更重要的是磨练了他的意志品质。

范仲淹以推行新政而名满天下,他与仁宗的相识可追溯到天圣年间。当时,范仲淹初到京城任秘阁校理,就大胆上书给垂帘听政的刘太后,以为皇帝以九五之尊不应率百官行跪拜之礼为太后祝寿,而应由宰相代之。当时朝中大臣虽均知皇帝上寿行礼之事不妥,但无人敢言。同年,范仲淹又上书太后,请求还政于仁宗。太后未予理睬。范仲淹便愤然请求出外担任地方官。这给20岁的仁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第一次真正深切地感受到了臣僚的拥戴。

由于仁宗对范仲淹的人品已经有所了解,亲政后便将范仲淹召回京城,升任右司谏。此时,朝野上下直接或间接地攻击太后垂帘时政事的人越来越多。范仲淹此前虽然强烈要求太后还政,甚至因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却并未借机报复,反而劝仁宗说,太后受先帝遗命,保护您10多年,一些小小的过失,当遮掩的要遮掩,要保全太后的声名。仁宗听了很是感动,由此愈发敬重范仲淹,下令不许议论太后垂帘时的事情。也从那时起,范仲淹便成为仁宗心目中能进行全面改革的最佳人选。

吕夷简祖籍山东莱州,祖父在后唐出任安徽寿州知州,举家迁到寿州,伯父吕蒙正是宋太宗和宋真宗时期的宰相,父亲吕蒙亨官至光禄寺丞、大理寺丞。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给宋仁宗献一张《百官升序图》,弹劾吕夷简像蜘蛛一样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其实身在高位的绝大多数并不一定都是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小人,他们往往言传身教,把自己的经验,工作方法毫无保留地打包让后代学习揣摩,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古人说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是人生最快意的四件事,其实这四件事不一定是按顺序来的,吕夷简就是先成家,夫人是安徽老乡马良的女儿。

老马和老吕是同事,一天吕夷简放学后到爸爸单位去玩,老马一看小吕命里主贵,当时就和老吕约为儿女亲家。

老马定下乘龙快婿后回家急不可耐地说给老婆听:恭喜老婆,贺喜老婆,你女儿马上就成宰相夫人了。老婆知道事情的原委后皱着眉头说:你天天说女儿是当宰相夫人的命,今天定的却是你同事的儿子,你哪只眼看见他将来能够当宰相?马良叹了口气说:真是头发长见识短,你等着瞧好吧。

不得不说老丈人的眼光很毒,吕夷简翻山越岭一步一个脚印做到宰相,马小姐从小职员娘子,县官太太,市级领导乃至部级领导家属,最后的岗位是宰相夫人。

马小姐勤劳善良务实能干,一口气给吕夷简和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吕公绰、吕公弼、吕公著、吕公孺,老子英雄儿好汉,这四个孩子长大后都成了大宋的后备干部。

吕夷简希望四个儿子中能有一个接班,他笃信玄学,玄学就是感觉,跟着感觉走,紧拉着梦的手。吕夷简设计了一场测试,他对夫人说:四个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宰相设置一般只有二到三人,不可能都姓吕,夫人要配合我做个测试。

于是他在家里布置一番,然后把四个儿子叫到客厅闲聊,一家六口说东道西其乐融融,这时四个丫头捧着四个玉雕瓷盘进来,说是宫里的赏赐(其实是淘宝同款)让吕大人赏玩,说时迟那时快,四个丫头有意脚下一滑,四件宝贝同时落地,吕公绰、吕公弼、吕公孺一齐跳了起来,想把玉雕瓷盘恢复原样,只有吕公著一脸淡定,和父亲谈笑自若。后来吕夷简对吕公著重点培养加置顶关注,终于把他培养成了宰相接班人。

庆历二年的一天,吕夷简率领百官给宋仁宗行礼的时候脚下一软摔倒在地。殿前失仪是大不敬,但是宋仁宗不但没有治吕夷简的罪,还给卧病在家的吕夷简加官升职,听说龙须是药引,能够治高血压,宋仁宗果断剪下胡子,让小黄门快递到相府,立马煎药安排上。

可是无论大宋多么需要,老吕像一头老驴再也不能给宋仁宗拉套了。吕夷简去世的消息传到宫里,宋仁宗正在和同事商量工作,听闻吕夷简去世顿时心如刀割。宋仁宗下诏赐吕夷简谥号“文靖”,全国停止一切娱乐活动,红事缓办,白事正常办,就当和老吕家同悲。

宋仁宗他召开联席会议,心情沉重地问谁来给吕夷简写墓志铭。张安道说让我来。吕夷简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前半生写得顺风顺水,写到宋真宗驾崩,吕夷简正确处理刘太后和宋仁宗的两宫关系时,张安道问怎么写,宋仁宗面色一沉:爱卿你看,月亮的脸偷偷在改变。顾左右而言他。

吕夷简离去了,吕公著在书房里深情缅怀父亲。父亲的鼓励言犹在耳,他是父母最看好的孩子。

吕公著严于律己,参加科考初试通过后,按照大宋规定,吕公著穿着破衣服到考务中心递交个人资料,当他离开考务中心向主任和其他考生道别时。有人问: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不知道。他是当今宰相吕夷简的公子。真的吗?真的。看人家,明明有一个和比尔盖茨一样了不起的爸爸,还非要和我们一起过五关斩六将。这样的人以后不当宰相,也真是天理难容。

吕公著考中进士后,拒绝政府安排的工作继续深造,后来才接受到颍州当一名司法干事的安排。他的上级是文坛大佬欧阳修。相见本已恨晚,离别就在眼前,他们只能把彼此留在心间。

欧阳修奉命出使辽国,对方问大宋最有学问的人是谁?欧阳修回答辽国人:我们大宋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但学问最好内涵最丰富的人是吕公著。

吕公著不争,和谁都不争。有次他到宾馆接待辽国使团,使团里有个特别饶舌的家伙问他一些不便回答的问题。吕公著充耳不闻,打死不说。对方却厚着脸皮继续问他十万个为什么?吕公著灵机一动反问契丹人:你们契丹到底在边境线上布置了多少兵力?你说我也说。对方被他的硬核反击吓尿了。

却说钱惟演是吴越王钱俶的第七个儿子,成人后把当宰相作为人生的远大目标,并且朝着这个目标一路狂奔,不遗余力不择手段。刚入朝时,钱惟演一眼看到丁谓和宋真宗关系最好,丁谓当时还是副宰相,副宰相和宰相差一个台阶,可丁谓有时候就直接跨过那个台阶,和皇帝嘈嘈切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钱惟演的站位离那个台阶很远,但他的心里埋藏着一个小秘密,不能告诉你,只能写在日记里。听说丁谓有个女儿待嫁,钱惟演就请来官媒登堂入室为儿子求亲。丁谓很坦荡,告诉钱惟演他就是想一心一意干掉寇准,因为他不但是我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还当众让我难堪,节操和自尊都碎了一地。钱惟演理所当然地表示和丁谓同仇敌忾,丁谓趁寇准惹毛了皇后,以泄密治罪寇准,寇准在丁谓的关照下一去三千里。钱惟演整理文书,写到寇准时老钱把寇字去掉换成“逆”。也就是逆准。老钱的这个小动作让每一个路人都千万次拷问他的节操,谁给你自由发挥把人家定性为逆准了?不过跟车太近也违反道路交通处罚条例,不过三个月时间,丁谓也发配到海南。老钱不淡定了,他马上和丁谓一刀两断,极力撇清两人的关系。

不过宰相梦还是要做的。老钱的心情我也能理解,因为身为文秘,我也做过同样的梦,梦里在送审的文件后面签署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同意”。比写文件方便多了。

钱惟演又一番运作,把妹妹嫁给龚美。龚美就是那个把表妹送给赵恒的人。鬼知道他们是不是表亲,龚美后来怕说不清,又改名刘美。刘美和刘娥成了亲兄妹。刘娥一步一步走向金碧辉煌的人生,而刘美却是孤枕难眠。钱惟演十分体谅他的寂寞,把亲妹妹送了过去。国舅的舅子,也可以算是皇亲,他因此做到和宰相平级的大官。但平级不是宰相啊!钱惟演在梦里狂喊:让我当一天宰相,会死吗?

人定胜天!办法总是有的。后来钱惟演的次子娶了宋太宗长公主的女儿,孙子娶了宋仁宗的公主,这下坐实了皇亲的名头。可宰相冯拯很讨厌钱惟演,倒不是怕他抢了自己的工位,而是厌恶他趋炎附势没有下限的人品。皇太后刘娥驾崩之后,宋仁宗开始独立工作,冯拯说钱惟演把妹妹嫁给刘美,刘美是太后的哥哥,钱惟演也算外戚,外戚不能干政。另一个宰相范疯说钱惟演逾制上书,让赵祯的生母李宸妃和刘太后一起配享真庙,妄议朝廷。宋仁宗很不喜欢别人议论太后,说好说坏都不行!于是把钱惟演调离京城,办公地址在当时称为西京的洛阳。钱惟演一千个不愿意离开首都,可是圣命难违,他磨磨蹭蹭地到洛阳赴任去了。钱惟演人在洛阳心系开封,最美人间四月天,洛阳牡丹甲天下。钱惟演橙心优选挑挑拣拣,把最好的牡丹加急送到开封,专供皇宫的牡丹一路上快马加鞭,沿途官民纷纷侧目。送人牡丹,留有余庆。钱惟演很快回到京城,如愿以偿地做了平章(宰相级别)。

有一位文人名叫杜衍,浙江绍兴人,他还没出生父亲就去世了。孤儿寡母本就艰难,两个业已成人的同父异母哥哥还经常上门寻衅滋事,杜妈妈在杜家勉强维持到杜衍六、七岁,丢下杜衍另嫁他人。杜衍只好跟着年迈的祖父生活。祖父很疼爱杜衍,举全家之力供他读书。杜衍三更灯火五更鸡,发奋读书以报答祖父。

有年夏秋之际,绍兴阴雨连绵山洪暴发,祖父带着杜衍逃命。山洪穷追不舍,奔跑中祖父的帽子掉在地上,杜衍捡了起来。一个大浪紧跟着打了过来,杜衍顺手抓起一根竹竿将祖父的帽子挑起来。他游泳追上祖父,把帽子戴在祖父头上,帽子居然一点都没有湿。

祖父因为受了惊吓和劳累,不久撒手西去。

祖父死后,两个哥哥找上门来,讨要他们的母亲当年留下的嫁妆。杜衍说没有,两个哥哥忽然大打出手,还动起了刀。杜衍害怕极了,一路狂奔到姑姑家,两个哥哥也追到姑姑家,姑姑连忙把杜衍藏在墙壁的夹缝中,总算躲过一劫。姑姑心疼杜衍,为他疗伤。

杜衍养好伤后只好去投奔改嫁的母亲,可是继父容不下他,各种家暴、找茬,杜衍只好离开母亲流落街头,开始半工半读养活自己。

在杜衍给当地一个复姓相里的人家抄写文书时,相里先生看准杜衍绝非池中之物,他和家人商量,把女儿许配给杜衍。太太倒是没说什么,可是大儿子坚决反对,不过父亲最终还是把女儿嫁给了杜衍。

杜衍结婚之后更加勤奋上进,初试复试面试过五关斩六将,宋真宗特别喜欢这个年轻人,让他担任扬州观察推官、秘书省著作佐郎、平遥知县,此后在朝中任御史中丞、刑部侍郎、枢密使等职,总之干啥啥行,到哪里都是第一名。

吃水不忘挖井人,当年相里氏不顾反对,坚决把女儿嫁给杜衍,杜衍事业一帆风顺,有次和真宗聊天的时候,把自己的出身经历说了出来,顺便提出一个请求,能不能给自己的大舅哥找个工作,宋真宗恩准。给他的大舅哥找了份差事,级别自然比杜衍差很多,每次见到妹夫都毕恭毕敬。

杜衍当了宋仁宗的宰相后,积极倡导并且支持选拔人才必须逢进必考,坚决杜绝通过人情关系“恩荫”。可是杜衍似乎忘了他当年要求真宗“恩荫”大舅哥的事。他的人事改革制度一出台,大舅哥的事就被吃瓜群众扒出来,直接打脸,并不手软。

大臣们为了不让仁宗皇帝为难,联手罢免了杜衍,历史把他称作“百日宰相”。杜衍灰溜溜地结束了职场生涯。

杜衍辞官后回到老家,生活简简单单,常常“粟饭一盂,杂以饼饵”,丝毫没有玉食笙歌的做派。

杜衍为人低调,退休后的他更是朴实如田夫野老。他或出游,或读书,或吟诗,还开始练习草书,追求精神的丰富,不追求物质的奢华,过着清贫自乐的生活。

有一次杜衍应邀出席一场宴会。酒席筵前,有位本地的小官转运使走来,在座的宾客纷纷向他打招呼。而杜衍戴着居家巾帽,穿着深色便装,端坐一隅不作声响。

转运使看见这位老头既不打躬又不作揖,像钉子一样钉在凳子上不动,不禁火冒三丈,厉声问:“足下前任何处?”

杜衍头也不抬,轻声回道:“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转运使顿时面红耳赤呆若木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