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匮之盟

唐宋传奇 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匮之盟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却说太宗自幼卓尔不群,与其他小孩游戏玩耍,大家都害怕地服从他。长大后,高高鼻梁有真龙之象,一看就知道是大人物,一副庄重威严的样子。天性喜欢学习,他父亲宣祖统兵淮南,攻破州县,财物全不取,只是搜求古书给太宗,并且经常告诫、勉励他,太宗因此学问精深,多才多艺。

后周时官至供奉官都知。太祖赵匡撤建立宋朝,任命太宗为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太祖亲征泽州、潞州,太宗以大内点检的身份留守东京,不久领任泰宁军节度使。太祖亲征李重进,太宗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使开封尹的职权,又加官兼中书令。太祖亲征太原,太宗改为东都留守,另外赐给他府第,门前可列仪仗,封为晋王,位次排在宰相之上。

赵匡胤死后,留下皇后宋氏,宋氏的出身相当显赫,生母是后汉的永宁公主,父亲是左卫大将军宋偓,宋氏从小便知书达理,进退有度,因为无后;宋氏对于赵匡胤的两个儿子都颇为照顾。

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四月,宋皇后去世。按照国家礼制,前朝皇后去世,应该举行盛大葬礼。然而,当朝皇帝宋太宗不仅不为皇嫂“成服”,即穿戴丧服,还不许群臣“临丧”,到现场吊唁,没有即时安葬宋皇后,让其入土为安,而是将其灵柩寄存在开封普济寺的“佛舍”,甚至拒绝让宋皇后的神主“祔庙”,即将宋皇后的灵牌放入祖庙;有关部门为宋皇后上谥号“孝章皇后”,宋太宗却因为宋皇后在开宝元年入宫,改“赐”为“开宝皇后”,否定了“孝章”这样的“美谥”。

宋太宗的做法遭到了人们的非议,翰林学士王禹偁对客人说:“宋皇后曾经母仪天下,应该遵用旧礼。”宋太宗得知后,给王禹偁定了“谤讪”之罪,将他赶出朝堂,贬往地方,任滁州(今安徽滁州)知州。

公元981年3月,赵匡胤次子赵德芳又像他的父亲一样暴病而亡,时年二十三岁。赵光义显然脱不了干系。

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在“烛影斧声“中死去的种种存疑,所以在大宋臣民的眼中,赵光义的上台是颇不光彩的。为了证明自己登基的合法性,赵光义必须寻求一个继统合法的法律依据,才能取得天下臣民的信任。

据宋史记载,公元961年,杜氏患病,宋太祖服侍杜氏用药不离左右。病情加重时,召丞相赵普来听取遗命。杜氏问宋太祖说:“你知道你得到天下的原因吗?”宋太祖呜咽着不能回答。杜氏再次问他,宋太祖说:“我所以能得天下,完全是父母积德所致!”杜氏说:“不是这样的,只是由于周世宗让小孩子主宰天下之故!如果周氏有年长的皇帝,天下还会成为你的吗?你去世后应把皇位传给你的弟弟光义,光义再传给三弟廷美,最后由廷美传回给你的长子德昭。天下太大,头绪太多,如能立长者为君,这是国家的福气啊!”宋太祖叩头悲泣说:”敢不从命。”杜氏对赵普说:“你记住我的话,不可违背。”命赵普在床榻前写下誓书,赵普在纸尾写上“臣普书”。把它藏在金匣里,命令谨慎小心的宫人掌管。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赵匡胤就把皇位传给了赵光义。

听起来有理,事实上狗屁不通!为什么呢?

一是柴荣英年早逝,死时38岁,孩子7岁。杜太后说这话时宋太祖只有三十五岁,赵光义二十三岁,而太祖长子赵德昭已经十多岁了;当时太祖身体健康,杜太后凭什么认为赵匡胤早死,幼子继位会重蹈柴荣的覆辙呢?黄泉路上无老少,弟弟、儿子比哥哥、父亲先死都有可能,三十五岁时就写下誓书传位给弟弟岂不荒唐?

二是如果真有遗诏,杜太后选定了储君,赵匡胤生前为何不公布?及早立储不是更能让天下安定吗?即使是突然死亡,宋皇后也应该知道此事,掌管金匮的宫人同样也知道此事。如果他想违背杜太后的命令,最后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那么,他就应该特别照顾知道这个“秘密”的人赵普。要么特别重用,要么杀人灭口。他为何两者都不选择,而是因为赵普贪贿,只把他罢相呢?他不怕罢相后赵普随便乱说吗?

三是既然杜太后有这个“传约”,赵匡胤去世后,赵普当时为什么不把这个秘密说出来,让赵光义名正言顺地坐稳天下?为什么要在太平兴国六年,也就是赵光义当皇帝五年后才拿出来。而那时候,赵匡胤的儿子及弟弟先后去世,赵光义正遭遇天下人私议。如果当时就拿出来,这样的私议不就不存在了吗?

赵普拿出“金匮之盟”的时候,他在政治斗争中正被政敌卢多逊死死压制,几乎看不到翻身的希望。于是他找到赵光义,说:“其实当年你妈留下过遗嘱,就是要你哥把皇位传给你。我有件东西可以证明这一点。”

久旱逢甘霖啊!正苦于没有继承合法性的宋太宗欣喜不已。【太宗肯定知道是假的!如果真有,赵普五年后才说,岂不是找死?】

赵普拿出的正是由他自己记载、赵匡胤亲手放在金匮中的杜老太太的遗嘱。

当然这一切都是赵普自己说的。

按照赵普的说法,当时有三个人在场:杜老太太、宋太祖赵匡胤、赵普。赵普很有些象现在的遗嘱执行律师。可是前两个人都死了,还不是随便律师怎么说。

至于遗嘱,伪造一份很难吗?

因此这个所谓的“金匮之盟”,是赵光义在遭遇天下人对他的信任危机以后,由他与赵普合伙炮制的。此处有“金匮之盟”与“此地无银三百两”其实是一样的自欺欺人!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不知道赵普是傻子,还是赵光义是傻子?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相信有“金匮之盟”的人肯定是傻子。

那么,赵光义为什么要编造这样一个子虚乌有的故事呢?

因为有了“金匮之盟”,赵光义的皇位是因为杜太后的临终遗嘱才确定下来,所以他勉为其难地接了哥哥的班,他完全是身不由己,一如他哥哥在陈桥兵变时一样身不由己。不过别人给你什么你就要什么吗?如果给你一口棺材你也躺进去吗?

所以赵光义你就不要再装了,抢的就是抢的,何况抢皇位一点都不丢人。你哥哥也是抢的,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去偷去抢却不必愧疚的东西就是——皇位。

而且人类有史以来,欢呼声都送给了那些不择手段摄取皇位的人。唐太宗光天化日之下公开杀了他的大哥和三弟,天可汗可以永享英明;那么赵光义抢了哥哥皇位,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

退一万步说,杜太后真有什么临终遗嘱,赵氏兄弟当皇帝也不见得就合理合法。皇位是从柴氏孤儿那里抢的,不能让别人抢去你就有理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在民间是笑话,在皇帝那里就是金科玉律。皇帝可以做,但你不能做。他做是天经地义,你做就是天诛地灭!

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偷了人家的东西,妈妈很高兴,小孩又去偷,后来成了大盗,被斩首。大家都认为妈妈很坏。赵匡胤抢了柴宗训的皇位,杜太后很高兴,吩咐他百年之后传位给弟弟,怎么就成了英明伟大的好妈妈呢?

当然,世事无绝对,数千年勾心斗角的皇位争夺战中,却出现了一大“异类“,此人就是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

身为皇长子,赵元佐自幼聪明机警,文武兼备,十三岁即练就一身百步穿杨的本领,某次打猎时露过一手,把一旁的契丹使者吓个半死。赵元佐不只出类拔萃,长相气质也与老爹十分契合,因此宋太宗喜爱有加,很早便将其视作大宋朝的接班人。

如果一直风平浪静下去,赵元佐基本就是未来的大宋皇帝了,但很不巧,所谓“金匮之盟”的兄终弟及继承方式,注定了不会太平。

所谓金匮之盟,其实是把双刃剑,按照杜太后与太祖拟定的接班顺位:赵匡胤传位给二弟赵光义,赵光义再传给三弟赵廷美,最后由赵廷美传回给赵匡胤长子赵德昭。

如果赵光义认定金匮之盟合理合法,则他死后必须传位给三弟赵廷美;如果他认为不合法,那他自己就不该继承皇位。所以赵光义既希望它是合法的,又希望它是不合法的!

人定胜天,天命不可违,但人力可以改变它。

首先是太祖长子赵德昭,被叔叔赵光义骂了一顿后,很识相地自刎而死;其次是太祖次子赵德芳,在二十三岁的年纪里,很自觉地一病不起,直接挂了。

太平兴国七年三月,金明池水殿落成,太宗将泛舟。有人告发廷美“欲以此时窃发”作乱。罢廷美开封府尹调西京留守,一批文武臣僚因“交通秦王”而贬官流放。不久,接替卢多逊入相的赵普告发卢多逊与秦王勾结事。卢全家流贬崖州,廷美被勒令归私第,子女取消皇室待遇。五月,继廷美出知开封府的李符上奏,说廷美“衔恨怨望,乞徙远郡”,降廷美为涪陵县公,房州安置。

太平兴国九年年初,廷美忧悸成疾,死于房州,年三十八岁。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诡异的现象,从太平兴国六年三月到九年年初,把廷美从准皇储一步步搞到最后贬死房州,太宗花了差不多三年时间。他采用的是钝刀子割肉的方法,慢条斯理,不慌不忙,一边又有足够的机会表演自己的假仁假义。这期间,廷美接连遭到告发,但告发者其实一点实实在在的证据都拿不出手,所依据的都是自己的想象和虚构。第一次柴禹锡告发的罪名是“将有”阴谋,第二次太宗游幸金明池前,告发的罪名是“欲以”窃发作乱,第三次李符告发的罪名是“衔恨怨望”。“将有”者,凭空捏造也;“欲以”者,信口开河也;“衔恨怨望”者,主观臆断也。三者相加,等于一句源于宋代而遗臭于青史的俗语——莫须有。莫须有在当时是什么意思?不需要有,或许有,一定有,说法各异,反正全是那种专横霸道而又挤眉弄眼的流氓腔调。官家有什么心事,那些整天揣摩圣意的臣子最清楚。因此,官家要做的事,很多时候其实用不着自己授意的,自会有人帮他搞定。所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就是这样教导的,不能为人主排忧解难,那是做臣子的奇耻大辱,连死都来不及。

赵廷美突然去世,赵光义非常悲痛。有一天他突然对宰相说“廷美小时候就很刚愎,长大了更凶恶。我因是他哥哥,一直都容忍他。把他迁到房州,也只是想让他静下心来想想过错。刚想推恩起复,可他竟然死了。我悲伤啊!但无可奈何。”于是他追封赵廷美为涪陵王,亲自为他发丧。但不久后,赵光义就对宰相们说了另一番话“你们知道吗?其实廷美并不是我的同母弟弟,他妈妈是己故的陈国夫人耿氏、也就是我奶娘…后来陈氏离开我家,又嫁了家姓赵的,生了另一个儿子赵廷俊。因廷美之故,我对廷俊也非常好。可他们兄弟却里外勾结,要在金明池行刺我。这种事如果交有关衙门深究处理,廷美断然罪不容诛。可我只是让他去西京洛阳好好反醒。可廷美却变本加厉出言不逊,所以我才把他迁到房州。那也是为了保全他。至于廷俊,我也只是贬黜而已。朕对廷美,没有亏负啊。”

面对赵光义的如此做作,宰相李昉回答说“涪陵悖逆,天下共闻。而宫禁中事,若非陛下委曲宣示,臣等何由知之。”一切都是你自己说的,让我们怎么答?但不管话里有多少刺,赵光义目的都已达到——那不是我同母弟弟,出身卑贱,所以我怎样对他都无所谓。

种种这一切,赵元佐都看在眼里,虽然此时还十分天真。在赵廷美被陷害时,赵元佐据理力争为叔叔求情,不想被宋太宗劈头盖脸一顿臭骂,这才醒过味来,幕后黑手原来就是自己老爹。心灰意冷下,赵元佐自此闭门不出。

赵廷美死后,一向聪明机警的赵元佐竟然“疯“了,且不是一般的疯,动不动持刀伤人。不久后,更索性放了一把火,把自己的府邸烧个精光。宋太宗大怒,将赵元佐废为庶人,自此与皇位毫无瓜葛。

奇怪的是,成为庶人的赵元佐“疯病“立即就痊愈了,除了依旧深居简出不见人外,一切如常。

显而易见,赵元佐不过是在装疯,之所以出此下策,只是对老爹为权势刻薄残忍、六亲不认的一种反抗。你越想将皇位传给我,我越嗤之以鼻。一件沾满鲜血的黄袍,赵元佐实在鄙视。这一点宋太宗了如指掌,所以父子二人最终闹翻。没办法,一个心中满怀道义,另一个却是黑暗无比,可堪一叹。

赵元佐,你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当你父亲费尽心机,在血泊里把大宋皇冠捧到你面前,以为你会欣喜若狂时,却不料你冷冷地说不要。因为那上面沾满了你伯父、你叔父、你堂兄的血!

赵元佐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来抱复自己的父亲——你是伟大的帝王,我是卑贱的疯子。这就是你希望的!

在充斥着厚黑精神的天朝权谋史上,赵光义无疑是胜利者,但看似愚蠢的赵元佐,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后人有诗叹曰:

生者为过客,

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

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

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

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

浮荣安足珍?

元佐被废,元佑的机会来了。不久,太宗让他领开封府尹兼侍中,这是准皇储的标志。太宗还为他改名元僖,这个“僖”的字形和字义都嵌合在同一点上:人逢喜事。看来,元僖可以放宽心思吟一阕《好事近》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一句俗语,但元僖的私生活并不很爽。不很爽的原因就在于他宠爱侍妾张氏,冷漠正室李夫人。对于男人来说,这似乎很常见,但元僖的偏爱却送了自己的命。张氏恃宠骄横,这并不奇怪。但这个愚蠢的女人居然想毒杀李夫人以上位,结果误毒第三者,元僖暴死。

到了这时候,属于三皇子的大剧才真正拉开帷幕。

运气这东西你不能不服。运气好的人,其实用不着上蹿下跳拳打脚踢,当别人蹿跳打踢时,他只需耐住性子慢慢等。等别人一个个都落荒而去,空下来的舞台便是属于他的。

元僖暴死是太宗淳化三年年底,两年后,一直在立储问题上首鼠两端的太宗正式下诏,立三皇子元侃为皇太子,并改名赵恒。

赵恒真是太幸运了。第二年太宗驾崩,三十岁的赵恒入承大统,是为真宗。

宋真宗是宋朝第三位皇帝。但是这位皇帝一辈子子嗣稀少,有且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赵祯,就是民间盛传“狸猫换太子”的那位!

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同时,也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四十二年。

比他爹更狠,宋仁宗一辈子竟然一个儿子也没有!没有办法,只能将哥哥濮王的儿子赵宗实过继给自己为嗣,待宋仁宗死后,赵宗实继位,改名赵曙,即英宗。

宋英宗儿子倒是不少,长子赵顼。一生下来就被立为太子。宋英宗死后继位,即为宋神宗。

宋神宗死后传位给第六子赵煦,宋朝第七位宋哲宗皇帝。

到了宋哲宗这儿又没儿子了!没办法,只能再从宋神宗子嗣里挑选,最终挑中第十一子赵佶,就是北宋赫赫有名的昏君宋徽宗。后边的大家都知道了:靖康年间金兵南下,昏庸的宋徽宗只得禅位给儿子宋钦宗,但最终没能躲过金兵。汴梁城破,北宋皇族上百口人全部被金兵掳走,康王赵构继位皇帝!

但是,后来爆发苗刘兵变,哗变的士兵逼迫宋高宗禅位给儿子赵旉,做太上皇。熟料赵构这个仅有的亲生儿子赵旉却因惊吓而夭亡,时年3岁。而且因为苗刘兵变,赵构受惊吓,从此丧失生育能力!

三代无后(皇位从宋太宗开始往下传,正常父死子继最多不超过三代) 最终皇统无后(赵构没有把皇位传给赵光义子孙)。

这是为什么?老百姓回答:报应!

按理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美女佳人更是无数,皇子皇孙应该成千上万才对。可是纵观五代历史上当皇帝的,到头来都是家破人亡断子绝孙!当皇帝的本意除了自己纵情享乐之外,就是希望子子孙孙世代为王,永远凌驾于人民之上。可皇帝也不想想:自己到底有多大功劳,可以世世代代称王称霸?若真有苍天神灵,他凭什么要保护你的子孙后代呢?正是:

善恶终有报,

天道好轮回。

不信抬头看,

苍天饶过谁。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