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十二章 功臣与太监

唐宋传奇 第十二章 功臣与太监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却说平定安史之乱时,郭子仪指挥或参与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要战役,他的儿子郭旰也英勇战死;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说服回纥,威服叛将,平定河东,简直就是唐王朝的“救火队长”。唐肃宗曾经拉着他的手说:“国家再造,卿力也。”

由于皇帝逃离长安,一名小官吏王甫竟然自称京兆尹,聚众二千多人在都城为所欲为。郭子仪仅带几名亲兵进入城内,他派人传唤王甫,王甫过来后来爬在地上磕头。郭子仪二话不说就将他斩首,然后遣散了那些乌合之众,京城很快安定下来。

像历代的名将一样,郭子仪也遭到来自朝廷权臣的猜忌和谗言,大太监程元振忌惮他功高任重,整天在皇帝身边说三道四。唐肃宗几次急诏他回京述职,郭子仪只要一得到诏书,当天就移交兵权,随后就跟来使启程回京。有一次他干脆上表,自请解除“天下兵马副元帅”和节度使的职务,要求留在京城任职。

如此这般几次后,唐肃宗彻底打消了对郭子仪的疑虑,放手让他统领军队;而郭子仪也跟皇帝畅开心扉,好几次二人谈话时都激动得“涕泗交流”。

李亨在灵武称帝时,李豫被任命为“兵马大元帅”,负责将长安、洛阳抢回来。李豫在郭子仪等将领的努力下,还真收复了长安、洛阳,以此功劳和长子名分,李豫被李亨立为皇太子。

自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兄弟之后,没有几个皇太子能够正常继任;而李亨治国又有特殊的理念,就是只相信太监和老婆。

于是宦官李辅国操纵军政大权,势力嚣张;皇后张良娣任意干预政事。李辅国和张皇后又合又斗,把朝政玩得不亦乐乎,皇太子李豫根本就没有说话的空间。

终于李亨皇帝病重,张良娣认为这是大权独揽的机会,可以借机把李辅国宰了,于是召来李豫商量道:“李辅国久典禁兵,制敕皆从彼出,且擅自逼迁上皇,为罪尤大。今主上弥留。李辅国连结程元振等阴谋作乱,不可不诛。”李豫虽然无权,但不傻,李辅国当时是掌握兵权的元帅府行军司马,禁军都是他的人,杀他的风险太大;其次张良娣又不是李豫亲妈,帮她壮大势力后随时都可以把自己废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李亨差不多要见祖宗了,自己身为太子无须多此一举。所以李豫借口不愿惊吓父亲,拒绝了张良娣的站队邀请。

太子走后,张良娣又召越王李系入议,且对他说:“太子仁弱,不能诛贼臣,汝能行否?”李系是肃宗次子,本来就痛恨李辅国;现在一听有机会当皇帝,立即一口应允。

不过张良娣的谋略还在商量阶段,李辅国就出手了。趁李豫入宫的时候,李辅国派兵迎接李豫,把皇太子控制在手后,李辅国率兵冲进皇宫,张良娣闻变急忙奔至肃宗寝室以避兵锋。不料李辅国胆大妄为,竟然带领数十人突入皇帝寝室,逼张良娣出来。张良娣自然不肯,哀乞肃宗救命。肃宗经此一急,顿时气壅说不出话来。李辅国目无君上,将张良娣两手扯住拖出寝门,比曹阿瞒还要厉害。肃宗皇帝又惊又骇,喘急多时无人顾问,就这样死了。

李辅国见肃宗已死,便叫党徒勒毙张皇后,越王李系也被牵出斩首。张皇后有个儿子年仅三岁,取名李侗已封定王。李辅国亲往搜捕,哪知道小儿身在襁褓无人照管,这时候已经吓死了。

李豫坐上了皇位,也就是唐代宗。李豫明白能够当上皇帝全靠李辅国,所以尊他为“尚父”。

李辅国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一称呼,为了让李豫做个无忧无虑的皇帝,李辅国决定把脏活累活都往自己身上扛:“大家但坐宫中,外事听老奴处决。”这话把李豫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我都三十好几的人了,你还让我呆在宫中玩游戏!”当然这话只能在心里说,这气也只能回宫里发,毕竟李辅国重兵在手啊。李豫不但要感谢李辅国的贴心照顾,还要升他的官——司空兼中书令。中书令也就是唐朝的宰相。

这段时间李辅国得意洋洋,日子过得很滋润。李豫的日子却过得很紧凑。他找来统领禁军的宦官程元振,商量解决李辅国的办法。

在程元振的支持下,李豫先把李辅国的兵权去掉,然后再把李辅国的中书令职务去掉,改封博陆郡王,仍为司空、尚父。这一次李辅国得意不起来了,因为代宗把他的实权都拿走了。

不久有个武林高手,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李辅国的卧室,然后把他的脑袋砍了下来。李豫听到噩耗后放声大哭:“我的那个干爹啊!”诏令追赠李辅国为太傅,并亲切慰问受害者家属,给予李辅国国家级葬礼。为了稳定受害者家属的情绪,李豫还特地下令各地严拿凶手。

遗憾的是凶手一直没有抓到,这个事件成了一桩官方悬案。

郭子仪一度被罢免了军权,由部将仆固怀恩代理节度使。由于遭人陷害,仆固怀恩举兵造反。为了取得士兵们的支持,他谎称“郭子仪已被奸臣所杀”,因而叛军攻势凌厉直扑长安。

唐代宗愁得睡不着,这时从叛军中跑回来的李抱真对皇帝说:只要陛下重用郭子仪,让他重新去当朔方节度使,那些将士就会不招自来。

果然郭子仪一到汾州,数万叛军立即跑过来向他投降,他们欢欣鼓舞地说:“喜其来而悲其晚也”。

李灵曜在汴州作乱,不管公私物品从他这儿路过,他都要截留一些,节度使改行当强盗了。但郭子仪的物资经过时他却从来不敢打主意,还派兵护送出境。他怕万一在他的境内被人劫了,到时候说不清楚。

御史中丞卢杞长相奇丑,肤色发蓝心肠狠毒。郭子仪平常会客姬妾不离左右,卢杞来访时他却让侍女退下。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卢杞这个人面丑心险,女人见了他肯定会发笑;如果卢杞他日得志,我们家族就要毁灭了!

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娶了升平公主,小两口一日拌嘴,小郭扬言:你爹当皇帝了不起啊?告诉你,我爹都不稀罕当!公主一听气疯了,立即回到宫里告状。唐代宗听后平静地说:他说的一点不错啊,他爹要是想当天子,这天下还能是我的吗?说完安慰了公主两句,然后打发她赶块回家。

郭子仪知道后,马上将郭暧囚禁起来,自己一路小跑到宫中请罪。代宗毫不在意地说:俗话说的好,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小两口闺房里说的话,哪能当真呢!

郭子仪回家后狠狠地打了郭暧数十大板。后人根据升平公主与郭暧之间的故事,还编了一出《打金枝》的戏剧,流传很广。

鱼朝恩祖籍四川泸州,玄宗天宝年间入宫做了个小黄门。“安史之乱”后,鉴于“枪杆子”难于控制,朝廷实行了“监军”制度,就是让太监到各路军队中监督将帅,然后再给皇帝打小报告。这些小报告十分有效,直接左右着将领们的升降甚至生死。于是许多将帅把太监当着亲爹一样供奉,甚至行军打仗都要向他们请示。

鱼朝恩是监军制度最大的受益者,负责监督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个节度使,这几乎是当时朝廷能凑出的全部家当。皇帝甚至专门为他设置了一个新的称呼:观军容使。

安史之乱平定后,吐蕃乘机骚扰长安,唐代宗一路东逃。当时各镇兵马都躲在一边瞧热闹,忙着拍照片发朋友圈,唯独鱼朝恩带着部下风风火火赶到华阴伸出援手。

这次行动为鱼朝恩赢得了人生最有价值的政治筹码。代宗皇帝认为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信赖的人,激动地加封他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专领神策军”,相当于全军的总政委兼首都卫戍司令。

就军中地位而言,鱼朝恩现在仅次于“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如何拱倒老郭,成为鱼公公最感兴趣的事情。

相州兵败,根源是缺乏统一指挥。郭子仪做了背锅侠,鱼朝恩并不领情,反过来拿这件事诋毁他,最终让老郭解除兵权滞留京师。但吐蕃攻陷长安后,朝廷被迫重新起用郭子仪,局面才安定下来。代宗皇帝还跟老郭攀起了亲家,这让鱼公公十分恼火,他暗中派人掘了郭家的祖坟,想让郭子仪失去理智,进而找机会一举拱翻他。

但对方的反应令他一点脾气也没有,郭子仪面对皇帝和众人的关切,淡淡说道:我一生征战杀人无数,盗贼掘坟大概是上天的报应,没啥好说的。

鱼朝恩多次在皇帝面前说郭子仪的坏话。有次郭子仪进京,鱼朝恩想缓和一下关系,就邀请他同游章敬寺。宰相元载怕他搞小动作,就派人对郭子仪说:鱼朝恩想谋害您。郭子仪淡定地说:我是国家大臣,没有天子命令,他怎么敢害我!如果是皇命叫他这么做的,我不死还想造反不成?

最后他带着几个家僮如约而至。鱼朝恩惊讶地问他为何就带这几个人,郭子仪笑着调侃道:怕你杀我太麻烦了(恐烦公经营耳)!鱼朝恩立即握着郭子仪的手说:要不是您是忠厚长者,咱俩的梁子就结死了!

鱼朝恩却没有郭子仪的涵养,他恃宠怙贵四处摆谱,在朝堂议事,连宰相们都不敢坐在他的上位。

不仅如此,鱼朝恩还处处给宰相们找碴,诸如水旱灾荒、物价上涨等事。王缙常常气得大怒,元载却跟没事人一样嬉皮笑脸。

鱼朝恩看到这种情况,说出了他这辈子最有水平的一句话:

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

他的感觉没错。元载最大的爱好就是整人。之前唐代宗谋刺李辅国就有他的热情参与,现在他的眼光又盯紧了鱼朝恩。他表面上嬉笑自若,心里却咽不下这口鸟气。一个死太监,看我怎么弄死你!

不用元载劳神,机会很快来了。为了捞钱方便,有人给鱼朝恩出了个馊主意,就是在神策军中设置监狱,然后将那些富家大户弄进去敲诈钱财。人们畏惧鱼朝恩的权势,敢怒而不敢言,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代宗的耳朵里隐隐约约地有了些传言。

这些传言里有一句话尤其让皇帝难于容忍。朝廷议事裁决时,有时候不需要鱼朝恩参加,鱼朝恩听说后怒道:天下事有不由我乎!

从这句大逆不道的话传到皇帝耳朵里那一刻起,鱼朝恩的好日子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

太监无法生育,但不妨碍他们传宗接代的热情,许多太监都有养子,如曹操父亲曹嵩就是东汉名监曹腾的养子。鱼朝恩发达后也养了个干儿子叫鱼令徽,年纪尚小官阶较低,只能穿绿色朝服。

小鱼儿年纪小,心气儿却不小,他觉得穿绿衣服太掉价太受气,回来就跟他的干爹撒娇。第二天一早老鱼儿就去见皇帝说:我儿子职位太低,请允许他穿紫服,佩金绶带,位次提高些。

皇帝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老鱼手一挥,相关部门便将提前准备好的紫色朝服捧到小鱼儿面前,当堂宽衣解带。代宗皇帝只好讪笑道:这孩子穿上这身衣服,真不赖!

皇帝眼中一闪而过的怨毒,被一旁的元载及时捕捉到了。退朝后他没回家,而是扭头找到代宗皇帝,热心地建议除掉鱼朝恩。代宗担心鱼朝恩手握禁军势力太大,弄不好会引火烧身,元载拍着胸脯保证:我办事您放心!

元载敢拍胸脯是有底气的。他早已重金收买了鱼朝恩的两大干将皇甫温、周皓。当时皇甫温领兵在外,周皓负责长安及皇宫的安全。元载下令将皇甫温换防到离长安最近的凤翔,鱼朝恩以为自己多了一层保险,孰不知这是元载安排用来接应周皓的外援。

安排好这一切,元载与唐代宗细化了行动方案,明确了各自分工。这天是寒食节,白天不动烟火,天黑后宫中宴饮群臣。宴会结束后,皇帝传令鱼朝恩进内殿议事,毫无防备的鱼朝恩带着周皓等人大大咧咧进入内宫。

一向和蔼可亲的皇帝露出了狰狞的獠牙,一见面就指责他图谋不轨。鱼朝恩仗着周皓在旁边,梗着脖子跟皇帝争吵起来。代宗向周皓使了个眼色,周皓立即将鱼朝恩扑倒在地,当场就用白绫勒死了。

因为担心鱼朝恩党羽众多,唐代宗将鱼朝恩的死讯隐藏起来,下诏罢免他的观军容使职务,但增加他的封地六百户。后来宣称鱼朝恩听到任免通知后,没能正确理解领导的良苦用心,竟然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第二天,唐代宗让人隆重地将鱼朝恩的尸体送回家,还赐钱六百万贯用于办丧事。

鱼朝恩死后,宦官不再掌握兵权,唐代宗将神策军全部交给白志贞统领。谁知道这个白志贞把禁军当做生财门路,富家子弟只要交了钱,就可以挂名入职神策军吃俸禄,而本人却不用住在军营里受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