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十一章 安史之乱

唐宋传奇 第十一章 安史之乱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当时奏事官正好从长安回到范阳,于是安禄山伪造了一份唐玄宗的诏书,拿给手下的将领看,并对他们说:“皇上颁布密旨,让我入朝讨伐杨国忠,各位将领需要听从我的调遣。”众将士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惊讶,但是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反对。

当时中原地区一直处于太平盛世,很久没有经历过战争了,当听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后,很多官吏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弃城逃命。叛军非常顺利地前进,只用了三十五天时间便进入河南境内,并很快就攻占了洛阳,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

第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消息传入长安后,唐玄宗大吃一惊,他很清楚叛军很快就要攻入长安了,而长安兵力不足,根本无法与叛军对抗,如果从外地调遣兵马,一时也无法赶到。唐玄宗心急如焚,第二天一早便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没有一个能够提出应对的办法。最后宰相杨国忠提议去成都避难。唐玄宗犹豫很久拿不定主意。杨国忠又派秦国夫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进宫去劝说唐玄宗和杨贵妃去成都避难。

唐玄宗考虑之后,决定接受杨国忠的建议。他把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召入宫中,命令陈玄礼悄悄地把士兵集合起来,同时再准备九百多匹良马。陈玄礼是唐玄宗的心腹,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第二天一大早,唐太宗就带领着杨贵妃、秦国夫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及部分皇子皇孙、后宫嫔妃,还有杨国忠和陈玄礼等大臣乘车出皇宫西门向西逃去。逃出长安后,唐玄宗命人去通知沿途郡县,让他们做好接驾的准备。可是很多郡县的官吏已经逃走了。

由于跑得太急,唐玄宗一行人也没准备太多的粮食,到了咸阳,连饭都没得吃,宦官在街上征召老百姓接待皇帝,结果没人鸟他。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杨国忠亲自去菜市场买了几个烧饼送给玄宗。一些百姓听说玄宗就是那个当了四十多年大唐天子的人,于是献上了一些麦饭。

唐玄宗吃着烧饼和麦饭,想着自己的处境,忍不住泪如雨下。有个老人走到唐玄宗面前说道:“早在几年前,安禄山造反的野心就非常明显了。很多人向朝廷告发,可朝廷不但不调查,还把告发的人关起来或者杀死。陛下周围的大臣,除了阿谀奉承之外,什么本事也没有。有他们这群人在身边,陛下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我们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可是知道又有什么用呢?要不是陛下逃到这里,我们又怎么能够见到陛下呢?”唐玄宗非常沮丧地说:“今天这种局面,全是朕一手造成的,朕现在真是追悔莫及啊!”

唐玄宗一行人又一路奔波来到了马嵬驿。随行将士们走了很长的路,已经非常疲惫了,而且很久没有吃东西了,所以非常气愤。心想唐玄宗不好好待在长安,非要到处流亡,害得他们也跟着受苦。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奸相杨国忠造成的,所以决定杀死杨国忠泄愤。

这时二十多个吐蕃使者正将杨国忠围起来要粮。一些士兵看到后立即大喊道:“杨国忠与胡人勾结在一起,他要造反了!”其他士兵一听就向杨国忠射箭。杨国忠赶紧骑马向西逃跑。士兵们穷追不舍,很快就把他围住。士兵们不由分说,拿着手中的长枪便向杨国忠刺去,杨国忠一命呜呼。其子户部侍郎杨暄也被杀死。

这时韩国夫人乘车而至。众军一齐上前将她砍死。虢国夫人与儿子裴徽逃至陈仓,也被县令薛景仙率吏民杀死。

唐玄宗听到外面混乱的声音,就派人出去查看。一个宦官回来对他说:“士兵们杀死了杨国忠父子,并且围在驿馆外不肯离开。”唐玄宗拄着拐杖慢慢地走出驿馆,劝说将士们回营休息。将士们情绪激动,根本不理会玄宗的话。玄宗派人把陈玄礼找来,问他将士们为什么不肯散去。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与胡人勾结打算造反,将士们已经将他杀死。杨贵妃是他的堂妹,所以要求陛下也将她处死。”玄宗大惊失色地说:“贵妃深居宫中,即使杨国忠谋反,她也没有罪啊。”高力士奏道:“贵妃诚无罪,但众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犹在帝左右,将士岂能自安?愿皇爷审思之,将士安则圣躬安。”玄宗乃步入行宫见贵妃,可他一个字也说不出口。这时门外哗声愈甚,高力士道:“事宜速决。”玄宗携贵妃出至驿道北墙口,大哭道:“杨妃,我和你从此永别矣!”杨妃也涕泣呜咽道:“陛下保重。妾负罪良多,死无所恨,乞容礼佛而死。”唐玄宗哭道:“愿仗佛力,使妃子善地受生。”于是回顾高力士说道:“你可引贵妃至佛堂善处之。”说罢大哭而入。杨贵妃至佛堂礼佛毕,高力士奉上罗巾,促令她自缢于佛堂前面的梨树之上。时年三十有八。

杨妃既死,高力士即出驿门对众宣言道:“杨妃已被皇上赐死了!”众军不肯相信,高力士将杨妃之尸置于驿庭中,陈玄礼揭其半衾,抬其首以示众人。众人知其果死,激动的情绪才平静下来,大家都返回到军营之中。

其实杀死杨国忠父子,都是太子李亨出的主意,他的矛头就是指向唐玄宗,希望他能禅位于自己。如果玄宗当时禅位,军士们也就没有必要逼死杨贵妃了。

玄宗避乱出逃时,全部队伍约有3000余人,而太子李亨的殿后人马就有2000人,这给李亨发动政变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派心腹宦官李辅国去拉拢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策划以非常手段对付唐玄宗,陈玄礼不敢不听。

不过唐玄宗赐死杨贵妃之后,陈玄礼不好再逼他禅位,只能向玄宗表示效忠。这时李亨不可能再随父皇西行入蜀,万一被他赐死呢?所以只能分兵另谋发展。

李亨仓皇颠沛,直到抵达朔方军治所灵武后才得以喘息。经过一番筹划,李亨在灵武登基,改年号为至德。李亨尊玄宗为太上皇。然后派使者去全国各地呼吁勤王。

李隆基从长安逃奔四川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失去了天下民心。

如何应对李亨的崛起?这是摆在唐玄宗面前的棘手问题,现在李隆基手上仅有永王李璘、盛王李琦、丰王李珙。

李隆基任命儿子李璘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

盛王和丰王虽有任命,但年纪尚轻,没有实际赴任。

所以李隆基现在要做的便是激发李璘的斗志,让他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南方,稳住李隆基的南方大本营。

李璘一刻也不停留,7月份奔赴襄阳。九月份便到了江陵。李磷有恃无恐地扩充武装力量,很快就募集了数万将士。

按理说李璘代表李隆基,他的所有工作都是为大唐服务的,程序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李璘手握四道重兵后,便想效仿东晋司马睿“衣冠南渡”,分割江山占据南方。

李亨隐隐约约感觉到了李璘有取而代之的野心,便下诏要求弟弟回蜀中老巢侍奉老爹。

李璘对哥哥自然不理不睬,而老爹李隆基也暗暗地给他加油打气。

12月,李璘擅自率领水军“东巡”,沿着长江而下直奔广陵,声势浩大。

李璘派部将浑惟明袭击吴郡太守李希言,又派部将季广琛在广陵袭击长史李成式。

当李璘率兵进至当涂时,直接把丹徒太守阎敬之杀了。李希言的部将元景曜,李成式的部将李神庆则投降了李璘。

李亨得知李璘在南方的所作所为后十分震惊,派高适去平叛。

李璘父子以为为朝廷的大部队到了,于是硬着头皮朝江西方向逃亡。

最后江西采访使皇甫侁追上李璘,在大庾岭小战一场,李璘中箭被杀。“永王之乱”结束。

外敌未除而同室操戈,李亨为顾忌形象,宣布从此不再重用皇甫侁,并重赏了李璘子女爵位。

李隆基听说李璘被杀,与李亨的父子关系降到了冰点。

却说安禄山听说杨国忠被杀死后,心里十分高兴;可听说杨妃及韩、虢二夫人也被赐死、杀死后,不由得放声大哭道:“杨国忠原是该杀,却如何害我母后?我此来正欲与他们欢聚,今绝望矣!此恨怎消?”于是命部将大索在京宗室皇亲,无论男女老少都全部杀死。

九月十七日,李亨任命广平王李豫为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率领朔方军及回纥、西域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大军,从凤翔出发东讨叛军。李亨让李豫与回纥太子叶护结为兄弟,叶护大喜,称李豫为兄。官军进至长安西,于香积寺北大败叛军,斩敌六万人,叛将张通儒弃城逃走,官军一战收复长安。回纥军想进长安抢掠。李豫对叶护太子说:“现在刚刚克复京师,如果大肆进行抢掠,那么东京的人就会死守,以后就很难攻取了,希望克复东京后再履行约定。”原来肃宗急于收复京师,答应回纥“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归回纥。”叶护太子吃惊地跳下马来捧着李豫的脚说:“我当立刻率军为殿下前往东京。”于是率领军队从长安城南经过。李豫整军进入京城,城中百姓不分男女老幼夹道欢呼。李豫镇守安抚了三天后,又率领大军向东去收复洛阳。

安禄山到东京后,两目俱盲,不见一物,心中焦躁,性情愈加暴厉,左右供役之人稍不如意,即痛加鞭挞,有时竟杀死。他有个贴身内监名叫李猪儿,日夕不离左右,所以受挞最多。还有严庄本来是他的亲信大臣,一言不合也被鞭挞,因此内外诸人都怀怨恨。

安禄山深居宫禁,文武将官罕得见面。他原来立安庆绪为太子,后来爱妾段氏又生一子,名叫庆恩。安禄山因爱其母并爱其子,意欲废庆绪而立庆恩为嗣。

安庆绪因为失爱于父,时遭鞭挞,心中惊惧,计无所出。乃私召严庄入宫,屏退左右密与商议。严庄也常受安禄山鞭挞之苦,心中忿恨不过。今日见他来求计,就故意沉吟不语。庆绪再三请问,严庄慨然发叹道:“主上既然宠爱段氏,自然偏爱段氏之子了。殿下别说承继大位,恐怕性命也难保呢。”庆绪大惊道:“我是嫡出之子,不能承袭大位已是可恨,怎能并丧其身呢!”严庄道:“殿下若束手,则必至于死;若欲不死,就束不得手了。”庆绪低头一想便道:“先生深为我谋,敢不敬从。”

于是严庄置酒于密室,邀李猪儿过来小饮。严庄笑问道:“足下近日又领过多少鞭子了?”李猪儿忿然道:“不要说起!我前后所受鞭子无数,也不知道何日是了?”严庄道:“莫说足下,即如大臣、太子,也屡被鞭挞。主上恁般作为,岂是待臣之道?如今天下未定,万一内外人心离散,大事去矣!”李猪儿道:“太子还不知道哩!今主上已怀废立之意,将来还有不可知之事。”严庄道:“太子岂不知之,日间正与我共虑此事。我想太子为人仁厚,若得他早袭大位,我和你都有好处。”李猪儿摇手道:“主上如此暴厉,谁敢进言让他禅位?”严庄道:“我是大臣,或者不至于被害死。足下屈为内侍,将来不止于鞭挞,说不定会送了性命。”李猪儿听后不觉攘臂拍胸道:“人生在世总是一死,与其无罪被戮,不如拼个你死我活,也还留名于世!”严庄引他说出此言,不由抚掌而起说道:“足下果能行此大事,不仅不至于死,还有可能做个佐命功臣哩!只是你主意已定否?”李猪儿道:“我意已决,但恐非太子之意。”严庄道:“不瞒你说,我已问过太子了。太子因为失爱于父怕有祸患,和我说过:‘凡事任你们去做罢。’我想足下必与我同心,所以特地约你来相商。”李猪儿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明夜我便动手。”言毕作别而去。

次日黄昏时候。庆绪与严庄各带短刀托言奏事,直入便殿门来。值殿官不敢阻挡。安禄山此时安寝于帏帐之内,不防李猪儿持刀突入。安禄山方欲问时,李猪儿已经揭去其被。说时迟,那时快,李猪儿把刀直砍他的肚腹,那肠子已经流出数斗,安禄山大叫一声而亡。

安禄山被杀,左右侍者正在惊骇,严庄喝叫不许声张。接着令人就床下掘地数尺,以毡裹其尸而埋之,戒宫中不要泄漏。次早宣言安禄山病危,遗命传位于庆绪。段氏与庆恩赐死。于是安庆绪即位,伪尊安禄山为太上皇。

不久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死安庆绪,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来史思明又被他的儿子史朝义杀害。唐朝再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自杀,“安史之乱”才告结束。

至德二年(757年),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长安,居兴庆宫。

玄宗不再过问政事,侍候他的仍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与内侍监高力士,另外还有玄宗的亲妹妹玉真公主与旧时宫女陪他娱乐。玄宗对杨贵妃之死耿耿于怀,他从成都回来后就派人去祭悼她;后来又想改葬,遭到宦官李辅国的反对。

上元元年(760年),李辅国为了立功以固其宠,上奏肃宗说:“上皇居兴庆宫,日与陈玄礼高力士等人交通,今六军将士都是灵武勋臣,心里惴惴不安,臣晓喻不能解,不敢不以闻。”肃宗无言以对。

这年七月,李辅国乘肃宗患病之机,矫诏强行把玄宗迁居到甘露殿。事后肃宗不但没有责怪李辅国,反而安慰了他几句。

不几天,高力士以“潜通逆党”的罪名被流放于巫州;陈玄礼也被勒令致仕;玉真公主出居玉真观。肃宗另选百余人到西内服侍玄宗。后人说玄宗晚年凄凉无比,可是与平民百姓相比,不知道要快乐多少倍了。

宝应元年农历四月五日,李隆基驾崩,终年78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