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十章 玄宗与贵妃

唐宋传奇 第十章 玄宗与贵妃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李隆基统治前期,重视地方官的选拔,曾亲自考核县令,把不称职的人斥退。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璟做宰相,因此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开创了盛世之后,李隆基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这时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最善于揣测李隆基的意思。开元二十四年,李隆基想从洛阳回京长安,但张九龄等人说秋收还没有结束,这样上路会骚扰百姓,影响生产。李林甫在张九龄走后却对李隆基说,长安和洛阳是陛下的东宫和西宫,陛下愿意什么时候来往就什么时候来往,不必再等以后。至于妨碍了农民秋收,免了他们的税收也就行了。

开元二十五年,李隆基因为听信武惠妃的谗言,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杀害。同年十二月,武惠妃病死。次年,改立三子李亨为太子。

武惠妃死后,唐玄宗郁郁寡欢,宦官高力士建议在全国选美。高力士来到福建,见到江采萍后惊为天人。于是把她带回宫,献给了唐玄宗。

江采萍不仅容貌美丽,而且温柔典雅,很快便掳获了玄宗的心。江采萍自小喜爱淡雅,也喜欢同样淡雅的梅花。唐玄宗便将她封为梅妃,还特地在后宫为她栽种了一片梅林。每当梅花盛开之时,玄宗便携梅妃来到这里,赏花吟诗,恩爱无比。

太子李亨的长子李豫出生的第三天,唐玄宗来到东宫赐给吴皇后一个金盆,叫她用金盆给李豫洗澡。这时吴皇后身体很弱,而李豫的身体还没有舒展开,负责侍奉孩子的老婆婆十分惊慌,就把宫中一位与李豫同一天出生的宝宝抱来献给玄宗。玄宗一看生气地说:“这不是我的孙子,快把我的孙子抱来。”老婆婆只好把李豫抱来给玄宗。玄宗一看特别高兴,用手托着李豫笑着说:“这个孩子的福禄远远超过他的父亲。”玄宗回到宫里对高力士说:“现在殿里有三个天子,真是高兴啊!我可以跟太子一起喝酒了。”

公元719年农历六月初一,杨玉环出生于宦门世家,高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亲杨玄琰担任过蜀州司户,杨玉环的童年在蜀州度过。

开元十七年,因父亲杨玄琰去世,杨玉环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她性格婉顺,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说她: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应邀参加。咸宜公主的胞弟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个人十分恩爱。

这时有人在玄宗面前说他的儿媳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玄宗于是召杨玉环进宫。

高力士来到寿王府传旨,杨妃道:“圣上宣我何干?”力士道:“奴婢不知,娘娘见驾自有分晓。”杨妃惨然来见寿王道:“妾事殿下祈订白头,谁知圣上着高力士宣妾入朝,料想此去必与殿下永诀矣!”寿王执杨妃之手大哭道:“势已如此,料不可违。倘若此去不中上意,或者相逢有日。”力士催促不过,杨妃只得拜别寿王流泪出宫。

玄宗见高力士回来复旨,当即传令杨妃觐见。杨妃轻移莲步来到座前参拜。玄宗命令宫中的婢女将她搀起来。这时已是黄昏时分,宫中烛影摇动,阶下月光明亮,玄宗就在灯月下仔细打量杨妃,只见她春山脉脉,依稀似越国西施;婉转轻盈,绝胜那赵家合德。玄宗当即让她侍宴。杨妃不敢怠慢,谢过了恩坐在玄宗身旁。玄宗问她擅长什么技艺,杨妃说她懂得点音律,玄宗就命高力士取来玉笛给她吹。

杨妃一吹玉笛,玄宗只觉得清音曼妙音韵铿锵,玄宗一边打拍子一边赞不绝口,又亲手写了一篇《霓裳羽衣曲》教她唱。这首曲子是玄宗登女儿山时有感而作,杨妃看过曲子立即心领神会,依着曲子唱起来,真的是字字清楚声声宛转,玄宗欣喜若狂,亲自斟了三杯美酒赐给杨妃。杨妃连饮连干,喝完后脸若桃花更加明艳。玄宗又赐给她金钗等物,杨妃含羞接受。玄宗命侍女撤去筵席,整顿床褥。杨妃当晚就留在宫里,与玄宗上演了一出鱼水同欢的好戏。

第二天玄宗命杨妃写一份奏折,请求当女道士,玄宗让她住进南宫,赐号太真,改称南宫为太真宫,名为修道,实际上是寻欢作乐。不久唐玄宗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正式册封她为贵妃。

唐玄宗极其宠爱杨贵妃,将所有的恩惠都施加到她身上,连她的亲戚朋友都提拔为重要官员,由朝廷俸禄包养起来,甚至于民间都有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风气。

杨贵妃有一个堂兄叫杨钊,本来是武则天面首张易之的儿子,张易之被杀后妻子改嫁杨家,他也随母亲过去成了杨家的儿子。杨钊长大后不学无术,家里人都瞧不起他,只好去四川从军,后来当了个都尉。杨玄琰在四川病故后,杨钊就近往来,名义上照顾后事,暗中和杨玄琰的几个女儿通奸,大女儿嫁给崔氏,二女儿嫁给裴氏,三女儿嫁给柳氏,杨玉环最小,杨钊本来就不姓杨,也不能说他**。杨玉环怀念三个姐姐,就要求玄宗把她们迎进京城,并赐给府第。

杨钊听说杨玉环得宠后,昼夜兼程从蜀地赶到长安,并把所带的特产分给了杨家姐妹,杨玄琰的二女儿丧夫守寡,杨钊就留在她家里重叙旧情。杨玉环在玄宗面前说杨钊善于“樗蒱”(一种棋类游戏)。玄宗于是召见杨钊。杨钊一表人才,言辞也很机敏,奏对时颇会讨好玄宗,玄宗便在宫中给他安排了一个职位。玄宗与杨氏姐妹赌博时,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

却说安禄山乃是营州夷种,本姓康氏,初名阿落山,因其母再适安氏,遂冒姓安,改名禄山。

安禄山长大成人后,通晓六国语言,当了个为买卖人协议物价的牙郎。

开元二十年(732年),张守珪任幽州节度使,安禄山偷羊被抓住,张守珪准备乱棍打死他;安禄山高声叫道:“大人难道不想消灭蕃族吗?为什么要打死我!”张守珪见他长得白白胖胖,就把安禄山提拔为偏将。张守珪老是嫌安禄山过于肥胖,安禄山就不敢多吃食物。安禄山以骁勇出名,张守珪把他收为义子,出入随侍。

一日张守珪洗足,安禄山侍侧。见张守珪左脚底有黑痣五个,便注视而笑。张守珪道:“我这五枚黑痣,识者以为贵相,你笑什么?”安禄山道:“儿乃贱人,不料两脚底却有黑痣七枚,今见恩相脚下也有黑痣,所以窃笑。”张守珪闻言令他脱足来看,果见他两脚底俱有七痣,状如七星,比自己脚上的更黑更大,因此愈加亲爱。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安禄山任平卢兵马使。朝廷又授予他营州都督、平卢军使等官衔。他用厚礼贿赂往来官员,要求他们在朝廷为他多说好话。

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任命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复兼范阳节度使,此后可以到朝廷上奏议事,唐玄宗十分宠信他。

玄宗一日召见安禄山,慰劳有加。安禄山奏道:“臣生长蕃戎,仰蒙皇上恩典,得极宠荣,自愧愚蠢,不足胜任,只有以身许国,聊报皇恩。”玄宗喜道:“卿能委身报国,还有何言?”时太子侍侧,玄宗令与禄山相见,安禄山故意不拜,殿前侍监等喝问道:“安禄山见了殿下何故不拜?”安禄山佯惊道:“殿下何称?”玄宗微哂道:“殿下就是皇太子。”安禄山复道:“臣不识朝廷礼仪,皇太子究是何官?”所谓大奸若愚。玄宗道:“朕百年后,当将帝位付托,所以叫作太子。”安禄山方谢道:“愚臣只知有陛下,不知有皇太子,罪该万死。”说毕乃向太子拜了数拜。玄宗以为朴诚,反加赞美。

唐玄宗非常喜欢从西域传来的“胡旋舞”。跳这种舞时,舞者需要在鼓乐的伴奏下,飞速地旋转,而且旋转得越快,效果越好。安禄山膀大腰圆,走起路来都不太方便,根本不适合跳这种舞蹈。但是为了能让唐玄宗高兴,他竟然勤学苦练,成为跳“胡旋舞”的高手。每次唐玄宗来了兴致,让他跳“胡旋舞”时,他都会非常自如地表演,而且旋转如风。有一次唐玄宗让安禄山拜杨贵妃为母,当时安禄山四十五岁,而杨贵妃只有三十多岁,安禄山竟然欣然应允。从此安禄山朝见唐玄宗时,如果杨贵妃也在场,那他就会先拜见杨贵妃,之后再向唐玄宗行礼。唐玄宗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安禄山回答说:“按照我们胡人的礼节,要先拜母亲,之后再拜父亲。”唐玄宗一听非常高兴,命令杨家兄妹们与他结为兄弟姐妹。

一日安禄山生辰,唐玄宗及杨贵妃赏赉甚厚。过了三日贵妃召禄山入禁中,用锦绣为大襁褓裹着禄儿,令宫人十六人用舆抬着游行宫中,说是为大儿洗澡,玄宗亲自往观,果然见大腹胡儿裹着绣褓,坐着大舆在宫禁中盘绕转来,玄宗不觉好笑,即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且厚赏禄山。自此禄山出入宫掖毫无禁忌,或与贵妃对食,或与贵妃联榻,通宵不出,玄宗并未过问。看官看到此不免疑问:玄宗见到贵妃后几乎寝食不离,难道贵妃与安禄山真的是母子关系吗?

安禄山与贵妃鬼混了一年,有次甚至将贵妃的胸乳抓伤。贵妃恐玄宗瞧破,遂作出一个诃子来笼罩胸前。宫中以为她不肯露乳,从此以后也多半仿效。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兼左右相,独掌朝权擅作威福,内外各官莫不震慑,惟有安禄山不肯相下。他因李林甫狡猾胜于自己,故心怀畏忌;那杨国忠是平日所狎,今虽专权用事,安禄山却全不在意。听说杨国忠为相,各藩镇都遣人往贺,安禄山独不贺。杨国忠大怒,密奏玄宗道:“安禄山本系番人,今雄据三大镇殊非所宜,当有以防之。”玄宗不以为然。

后来皇太子也上奏玄宗,称安禄山企图谋反。唐玄宗开始担心起来。他知道安禄山手里拥有十几万精兵,如果真的谋反,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听从杨国忠的建议,召安禄山入朝进行试探。

安禄山猜到唐玄宗的用意,所以即日骑马入朝面圣。玄宗大喜道:“人说你未必来,朕独信你肯定来,今果然。”于是命他行家人礼,赐宴于内殿。安禄山涕泣道:“臣本番人,蒙陛下宠擢至此,粉身莫报。杨国忠想要把我害死,为臣的死期快到了。”玄宗抚慰道:“朕自知,汝无虑也。”是夜留宿内殿。

安禄山次日入见杨妃,杨妃赐宴深叙。安禄山道:“儿非不恋母,但势不可久留,明日便须辞行。”杨妃道:“我也不敢留你,明日辞朝后速走勿迟。”安禄山点头会意。次日奏称边镇重任,不敢旷职,告辞回镇。玄宗允奏,亲解御衣赐之。禄山涕泣拜受,即日星飞出京,不日到镇。

从此唐玄宗对安禄山深信不疑,凡是有说安禄山谋反的人,唐玄宗就命人将他缚送范阳,听其究治;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向唐玄宗奏报安禄山谋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