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一百一十二章 花见羞以柔克刚

唐宋传奇 第一百一十二章 花见羞以柔克刚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却说石重贵继位之后耻于向契丹称臣,要换回中原王朝的尊严。他在诏书上曾说过“先取瀛莫,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尽管他很有骨气,但身边却没有为他效力的忠臣干将。

公元946年,耶律德光对后晋发动战争,石重贵匆忙命杜重威统领大军北上抗击。

杜重威是石敬瑭的妹夫,也就是石重贵的姑父。他认为出兵抗辽,必须要有强大的兵力才能保证成功。石重贵只好给他增兵,所有禁军皆归其麾下。杜重威一共统领30万大军。可他到前线后,每日置酒作乐不议军事,且一味要求晋廷增兵运粮。

耶律德光听说杜重威领军北上后,立即命大将军萧翰率五万铁骑袭击晋军饷道。

萧翰率军绕过浮沱河,有向导官告知栾城乃晋军补给咽喉。萧翰令将士休息半日后便往峦城进发。栾城粮道设有一寨,晋将王清率两千人马在此调运军粮。探马急报王清,王清便派人往浮沱大营向杜重威求援。

杜重威本无将才,手握三十万大军如同三十万元宝,用兵吝啬,舍不得分兵去救栾城。大将李守贞、安审琦连声劝道:“栾城之急,如同乌巢要害,都督务必救援。”

杜重威道:“王清若是效仿杨光远阵前倒戈,我军岂不是腹背受敌?”

李守贞道:“三十万大军还怕二千人倒戈?见死不救倒是逼人投向对方。”

王清不曾盼来援兵,却盼来五万铁鹞骑兵,王清率两千士卒死战辽兵,结果全军覆没。

栾城失守,后晋粮道断绝,三十万人陷入重围。杜重威向众将询问突围之策,李守贞道:“栾城告急之时,都督拒不发救兵;如今将士饥饿难耐哪有拼死之心?”

杜重威失声哭道:“天欲亡我,为之奈何?”左右副将个个哀声叹气长吁短叹,苦于无计。这时一名士卒入营来报:“启禀都督,有一人自称赵延寿,在辕门外求见。”

杜重威如获救命稻草,忙道:“快到别帐相见。”

杜重威来到别帐,一见赵延寿便说:“赵先生来得正是时候,本帅已是大难临头。”

赵延寿面带奸笑问道:“都督所言大难,莫非是辽兵掐断粮道?”

杜重威道:“先生果然见识过人,三十万大军如同笼中饿虎,如何解救呀?”

赵延寿道:“我劝都督率兵降辽,辽主定然不会加害于你。辽晋之争都是景延广拒不称臣,所以两国才交兵,该杀者乃是景延广。”

重威道:“倘若降辽又待怎样?”

赵延寿道:“辽主礼贤下士,必然将大晋江山托付于都督,都督既可保命又不失富贵。”

杜重威闻言大喜,能做儿皇帝自然强过都督,乃曰:“如此良策我自然愿降,还望赵先生代为引荐。”

赵延寿道:“我等皆为社稷着想,鄙人定当暗中相助。”

原来耶律德光虽然包围了晋军,但晋军毕竟人多势众,且战斗力较强,德光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当他得知杜重威愿意投降后,大喜过望,马上许愿事成后立他为帝。于是杜重威招集诸将,宣布投降契丹。将士们全军恸哭,震天动地。

一日之后,杜重威大开辕门献降,耶律德光率兵渡过浮沱河,不料三十万俘虏三日之内便吃掉辽兵半月军粮,耶律德光视如负担,密令萧翰坑杀二十五万降兵,仅留五万壮卒充为军奴。

耶律德光对赵延寿说:“以后汉人士兵归你统领,你去安抚他们吧!”赵延寿领命去了。杜重威和李守贞等降将纷纷跪拜行礼,赵延寿似乎看到自己做了皇帝的样子。

杜重威投降后,耶律德光让他和赵延寿一起穿上赭黄袍,将两个卖国贼玩弄于股掌之上;其实他根本无意让他们两人中的一个人当皇帝。而是他本人要过过当中原皇帝的瘾。

前敌大败,后晋朝中闹得不可开交。桑维翰力主求和,景延广力主再战,两派分庭抗礼争执不休。石重贵毫无主见又无力募兵,只得任由辽兵践踏中原。

这时中原百姓揭竿而起,数支义军自发抗辽。耶律德光挥师南进剿杀义军,沿途劫掠百姓烧杀奸淫,中原州郡尸横千里,鸡犬不宁。

数日后契丹大军兵临开封,石重贵急召景延广、桑维翰、冯道三位太宰商议。桑维翰奏道:“臣启陛下,辽兵兵临城下,还是早纳降表求和为上。”

景延广道:“陛下万万不能投降,辽兵入城百姓遭殃。应当倾全力挫败辽兵士气,再召天下勤王之师合围辽兵。”

桑维翰怒道:“若非你力主抗辽挑起祸端。三十万大军岂能殆尽!”

景延广道:“你与杜重威都是降辽国贼,有何颜面斥责忠良?”

二人你争我吵互相斥责,石重贵望着一言不发的冯道问道:“二位爱卿住口,且听冯爱卿有何高见?”

冯道说:“二位大人所言都有道理,还是由皇上定夺。”

“废话!”石重贵道:“朕能定夺何必问你?爱卿倒是给朕出个主意,只要能保全朕命,称臣称孙都行!”

冯道一捻须髯答道:“现在称臣已经迟了!只有美人降辽才能保全陛下性命。”

石重贵道:“你说的莫非是冯皇后。朕准奏!”只要能保全性命,皇后也不要了,可见石重贵也是混账!

冯道言道:“非也!臣闻昔日先帝引辽主灭李从珂时,耶律德光不贪珠宝美女,唯独爱恋王太妃,对她毕恭毕敬。陛下若请太妃代为献降,便可以君无性命之危,民无乱兵之灾。”

重贵问:“哪个王太妃?”

冯道答:“花见羞是也。”

景延广、桑维翰一听都很惊讶,石重贵叹道:“也罢,朕欲请太妃出面,只是朕不善言语,还请冯爱卿同往。”

却说石敬瑭称帝之后,花见羞倒也过了数年安宁日子。母子俩相依为命不问政事,在后宫中深居简出。

这天花见羞正与宫女在宫中下棋,丫鬟翠玉来报:“太妃娘娘,万岁驾到。”花见羞心中纳闷,石重贵登基后从来不曾来看望,今日来见必有大事。花见羞道:“速与我出宫迎驾。”

花见羞与翠玉来至门口,正巧石重贵与冯道进来。花见羞赶忙行万福道:“陛下驾临,妾妃有失远迎。”

石重贵道:“太妃不必多礼,朕有急事相商。”

花见羞将石重贵、冯道请入前厅,主宾落座,丫环翠玉奉上香茶。花见羞问:“敢问陛下有何要事?”

石重贵双膝跪倒哭道:“请太妃救朕性命。”花见羞赶忙来扶。石重贵道:“太妃若是不应,朕就永跪不起。”

花见羞问道:“是何大事,陛下竟长跪不起。”

冯道说:“辽主耶律德光率十万大军南下,沿途烧杀州县无恶不作。如今兵临城下,皇上举目无援,朝廷有累卵之急,百姓有倒悬之危,请太妃救京城百姓于水火。”

花见羞问道:“我乃女流怎可救京师百姓?”

石重贵道:“朕欲投降契丹,唯恐契丹伤朕性命。久闻耶律德光爱恋太妃,太妃若愿献媚辽主,朕命可保也。”冯道念的是百姓,石重贵只是考虑自己性命。

花见羞闻言面如青铁,柳眉倒立厉声怒道:“妾乃明宗皇帝爱妃,明宗去世本该殉节,因从益年幼苟活至今,陛下怎可说此不伦不类的语?”

石重贵道:“太妃息怒,此计乃冯道所献,并非朕意。”

冯道赶忙跪倒在地叩首言道:“为臣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冯可道!”花见羞怒问:“令我献媚番贼,这是你的臣子之礼么?”

冯道言道:“太妃息怒,老臣年过半百死不足惜,只是许王李从益若遇乱兵,太妃孤儿寡母岂有活口?老臣出此卑鄙之策,也是为留明宗唯一血脉,不得已而为之。”

一席话说到花见羞的担心之处,冯道见她犹豫又说:“老臣项上人头随时可砍。辽兵凶残,太妃若不顺从,不仅自己贞洁性命难保,还要连累孩子百姓,孰轻孰重,还望太妃三思。”

花见羞为难了半天后才勉强说道:“冯大人勿再言,本宫答应就是。”

石重贵闻言心中窃喜,冯道更是伏地高呼:“太妃娘娘凤鸾降世两朝国母,社稷幸甚!”花见羞却是泪如雨下屈辱难当。

两日之后,契丹十万大军列阵开封城下,战旗数千遮天蔽日,耶律德光头戴狐锦腾龙盔,身着龙鳞黄金甲,外罩绣龙战袍,腰挎乌龙剑,跨下一匹千里追风白龙马,昂立正中。德光左右依次是萧翰,杜重威等将官,身后马步军一望无边。

这时开封城头白旗高挑城门大开,一位中年女子率领二十名朝官走来。此人正是花见羞,她身后跟随两位朝臣,左边是冯道,右边是桑维翰,其余文武朝臣不过二十人。耶律德光定睛细看,只见花见羞依旧风韵犹存娇娆妩媚。耶律德光看得两眼发直,花见羞走道近前缓缓拜礼道:“王氏拜见大辽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耶律德光慌忙说道:“太妃免礼,为何叫你到阵前迎驾?”

花见羞道:“我主听说天兵南下问罪,自愧不敢来见陛下,特遣臣妾恭迎万岁。”

耶律德光道:“石重贵背信弃义拒不称臣,朕岂能饶他。”

花见羞道:“妾在此接驾,一来替石重贵讨得性命,望陛下莫计小人之过,从轻发落重贵;二来替开封百姓祈求免受乱兵之灾,莫使将士铁蹄践踏。”

耶律德光笑道:“太妃乃朕皇嫂,嫂嫂既然有训,朕今日就依了太妃。太妃方才所言二事朕皆准奏,不过朕若有求太妃,太妃可要依我?”

花见羞见耶律德光两眼生光,知道他没安好心,于是轻声答道:“妾代开封百姓谢过陛下。”

辽主素闻冯道名,见他拜谒如仪,于是戏问道:“你是何等老子?”

冯道答道:“无才无德,痴顽老子。”

辽主不禁微笑,又问道:“汝看天下百姓,如何救得?”

冯道应声道:“此时即使一佛出世,恐怕也救不得百姓;惟皇帝陛下尚可救得。”

辽主甚喜,仍令冯道守官太傅,充枢密顾问。随即传下诏令:十万大军不许入城扰民,自带五千亲兵入宫缉拿石重贵。

德光率兵闯入晋宫,石重贵率领百官在午门跪候辽主。耶律德光令人拿下石重贵后问道:“朕与你叔父石敬瑭对天盟誓,晋国向辽称子称臣,你为何背弃旧盟乱起刀兵?”

石重贵哆哩哆嗦地指着景延广说道:“全是此人劝我出兵抗辽,孙儿不过是受人指使。”

耶律德光怒道:“来人,将景延广双脚砍掉!”左右刀斧手拖走景延广。景延广高声对石重贵喊道:“陛下宁可尽节而死,不可屈膝苟安!”

帐外两声惨叫,景延广被砍掉双脚抛弃血泊之中。景延广拖着残躯蠕动几下,然后扯下身上一缕布条对天言道:“双脚虽断,双手尚存,我当自缢以谢天下!”说完便用布条将自己勒死了。

石重贵吓得魂不附体苦苦哀告:“皇爷爷饶命,孙儿年少无知,还望皇爷爷饶我性命。”正是:

父子皇帝荒唐谋,

埋下后世永结仇。

一朝忘国万念灭,

虎威鼠胆自蒙羞。

耶律德光心想如此胆怯之人为帝,大晋岂能长久,于是羞辱道:“你真是阿斗也!你叔父英雄盖世,见了我都称子称臣!你算什么东西?就看太妃面上,姑且饶你一死。”石重贵听说免得一死,赶忙磕头谢恩,辽国将官无不哈哈大笑。

耶律德光拘禁了石重贵,将朝中百官封了辽国官号,又招榜安民,自在开封作了皇帝,改年号大同元年。随即遣使四出颁诏各镇。诸藩争先恐后上表称臣。唯彰义节度使史匡威,据住泾州不受辽命。雄武节度使何重建手刃辽使,举秦、成、阶三州降蜀。

杜重威降辽后,率部众屯驻陈桥。辽主恐他兵变,令其缴出铠仗数百万,搬贮恒州;战马数万,驱归北庭。辽主对他仍不放心,所以供给不时,累得陈桥戍卒昼饿夜冻,怨骂杜重威。

杜重威不得已上表传达军情,辽主怕后晋将士兵变,就有了斩除后患的念头。赵延寿听说后赶忙去见耶律德光说道:“陛下百战之后才得到晋的国土,不知您是自己统辖呢,还是让它将来被别人夺走呢?”

德光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朕因为石重贵忘恩负义才发兵征讨,前后五年厮杀,几乎耗尽国力,刚得到中原,怎么不想自己统辖呢?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赵延寿说:“中原南边和吴国相临,西边又和蜀国接壤,边境长达几千里。不久之后陛下北归,如果吴和蜀发兵中原,那这几千里的边界谁去守卫呢?如果不派兵把守,恐怕要被他人夺取。”

耶律德光问道:“朕还没有想到这些,那你说该怎么办呢?”

赵延寿说:“臣知道契丹兵马善战,但不习惯南方的暑热气候,所以不能让他们去驻守西边和南边。我看不如把降卒全部改编,然后派他们到这些地区守卫。”

耶律德光一听便同意了。

不管赵延寿动机如何,但他毕竟将几万降卒的生命保存下来,所以后人说赵延寿免掉了又一次的长平惨祸。

耶律德光虽然答应赵延寿保留几万降卒的生命,但对当初让他当中原皇帝的诺言却不见兑现。赵延寿心里郁闷异常,左思右想才得一策,越日进谒辽主乞为皇太子。

耶律德光说道:“对于燕王我没有什么舍不得送的,就是割我的皮肉也行,更何况其他的事。但我听说太子要由皇帝的儿子来做,燕王怎么能做呢?”

为了安慰这个卖力的赵延寿,耶律德光封他为中京【恒州】留守兼枢密使,其实赵延寿很难得到德光重用,最多是利用而已。

耶律德光封了石重贵一个负义侯,然后敕命石重贵一家迁往黄龙府,石重贵不敢不行。除重贵外,如皇太后李氏,皇太妃安氏,皇后冯氏,皇弟重睿,皇子延煦、延宝相偕随往。还有宫嫔五十人,内官三十人,东西班五十人,医官一人,控鹤官四人,御厨七人,茶酒三人,仪銮司三人,亲军二十人一同从行。辽主又派晋相赵莹,枢密使冯玉,都指挥使李彦韬伴送重贵。沿途所经,州郡长吏不敢迎奉。就使有人供馈,也被辽骑攫去。可怜重贵以下诸人得了早餐,没有晚餐,得了晚餐,又没有早餐,更且山川艰险,风雨凄清,触目皆愁,噬脐何及!回忆在大内时与冯后**作乐,恍如隔世。

石重贵行至中渡桥,见杜重威寨址,慨然愤叹道:“我家何负此贼,竟然被他破坏!天乎天乎!”

说到此不禁大恸。左右勉强劝慰,才越河北趋。到了幽州,阖城士庶统来迎观。父老或牵羊持酒愿为献纳,都为卫兵叱去,不令与重贵相见。重贵当然悲惨,州民无不唏嘘。至重贵入城驻留旬余,州将承辽主之命犒赏酒肉。赵延寿母亲也具食馔来献,石重贵诸人才得一饱。

又走了十多日,过海北州。境内有东丹王墓,特遣石延煦瞻拜。迤逦至黄龙府,说不尽的苦楚,话不完的劳乏。李太后、安太妃两人年龄已高,委顿的了不得。安太妃本有目疾,至是连日流泪,竟至失明。就是冯皇后以下诸妃嫔,均累得花容憔悴,玉骨销磨。

未几即有辽敕颁到,令南徙建州,石重贵复挈全眷启行。自辽阳至建州约千余里,途中登山越岭备极艰辛。安太妃早已失明,禁不起历届困苦,镇日里卧在车中,饮食不进奄奄将尽。当下与李太后诀别,且嘱石重贵道:“我死后当焚骨成灰南向飞扬,令我遗魂得返中国,庶不至为虏地鬼了。”

说完痰喘交作须臾即逝。石重贵遵她遗命焚尸,偏道旁不生草木,只有一带砂碛,极目无垠,那里寻得出引火物!嗣经左右想出一法,折毁车轮作为火种,乃向南焚尸。尚有余骨未尽载至建州。

建州节度使赵延晖已接辽敕谕令优待,乃出城迎入,自让正寝馆待重贵母子。

石重贵亡国北迁两年后,辽帝耶律阮断绝了对石重贵等人的饮食、住宿供应,并在建州划拨给他们土地,要求这帮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双手吃饭穿衣。于是石重贵带着妃嫔、太监、宫女及流亡官员们在这片土地上建造房屋、分田耕种,过上了和普通农夫一般的生活。亡国之君转行做了农夫,与刘邦、朱温等正好相反。

石重贵虽然转行做起农夫,但生活并不安定,因为他身边带着一帮娇艳如花的妃嫔、公主,契丹贵族难免动心起念。没多久,耶律阮的大舅哥绰诺锡里看中了石重贵的幼女,但在提亲时遭到婉拒。这位大舅子回去后找耶律阮哭诉,耶律阮不耐烦地说道:“不给你不会抢啊!”说完便叫人将此女抢给绰诺锡里为妾。

自从绰诺锡里开了先例,其他贵族闻风而动。一日石重贵正与妻妾闲谈,忽然来了胡骑数名,说是奉皇子命,指索赵氏、聂氏二美人。这二美人是石重贵宠姬,怎肯无端割舍!偏胡骑不肯容情,硬扯二人上舆向北驰去。石重贵伏案悲号,李太后也不胜凄惋。冯皇后拔去眼中钉,想是暗地喜欢。大家哽咽多时,想不出什么法子可以追回,只好撒手了事。

石重贵虽然频频遭受奇耻大辱,但他还是在建州顽强而健康地生活了25年时间,直到辽景宗保宁六年(974年)六月才去世,终年61岁。随着石重贵的死去,属于他的荒诞人生就此落下帷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