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三百九十八章 玄武门外

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三百九十八章 玄武门外

作者:罪孽9999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22 18:41:40 来源:笔趣阁

初秋。

风还是那么炽热,泥土还是那么烫脚,知了还是那么聒噪。

玄武门外,京苑总监的部田中,泥土尽数被翻起,野草被堆积到一处,曝晒小半日之后付之一炬,滚滚浓烟冲天而起。

即便是司农寺所属,燃烧大堆的野草也需要报备的。

毕竟,这个时代的烟雾,有着浓重的意义,烽烟了解一下。

当然,烽烟里加了料,色泽与寻常烟色迥异,等闲不会看错的。

但是,非要有人拿着焚烧野草的烟雾当烽烟呢?

这世上,从来不乏赵高,白狗偷吃、黑狗当灾的事屡见不鲜,别以为贞观朝大风气向好就没这恶心事了。

就连李治知道此事也满眼的惊愕。

大唐的忠武将军加司农少卿,竟如此谨慎吗?

在喜鹊喳喳叫着,盘旋落地,呼朋唤友,尽享这一场饕餮盛宴。

各种小型鸟类渐至,叽叽喳喳声汇聚成美妙的乐章,看得敦化坊学生们心旷神怡。

虽然想欢呼雀跃,却怕惊扰了鸟雀,陈利俭他们面容上满是笑意。

李守因撇了撇嘴,弯腰捡起一块石头,狠狠地砸向部田,顿时鸟雀惊飞。

陈利俭勃然大怒,伸手搡了一把李守因,却没推得动。

哪怕是庶子,李守因也多少练过家传武艺,不是陈利俭这种早就没了传承的散落支脉能比拟。

李守因咆哮,抡着拳头就要朝陈利俭面门砸去,却听得范铮鼻孔里一声冷哼,只能悻悻作罢。

阿耶在范铮面前尚且谦恭有礼,李守因自然不敢炸刺。

何况,范铮决定了自己的去留,不呆在敦化坊,回去看阿娘的脸色么?

庶子得称呼阿耶的正妻为阿娘,自己的生母却是阿姨。

阿姨一词,于唐有二意。

一为妻的姐妹,见《杨太真外传》;

二为庶母,见《金华子杂编》。

“好端端的,你非得去祸害鸟雀?”范铮明确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李守因龇牙:“世叔却是冤枉我了。我家耶耶人称鸟贼,就是因为射猎鸟兽而起,家传的技艺罢了。”

别说,还真有几分道理,就是李客师的错。

范铮哼了一声:“部田新耕,虫、卵显形,正利于鸟雀觅食,也能使田间少一些虫害,你却不晓事!再如此,退回李氏。”

李守因无奈应下,心头却不怎么服气。

咋,部田的虫卵清除干净了,常田中的虫豸就不会爬过来了?

汤仪典过来行礼参见,同时带了两名性格温顺的蕃户,备运车拉了一车的小锄头过来。

范铮喝道:“这是京苑总监丞,还不速速行礼。”

陈利俭带着一干同窗,叉手行礼:“敦化坊学生陈利俭等见过官人。”

独有李守因,抱臂在一旁冷笑,显然不屑一顾。

范铮的面色阴了下来:“怎么,区区从七品下监丞,不入你李公子法眼?”

李守因眼中闪过一丝倨傲:“我阿耶,殿中省尚辇奉御,从五品上!”

“伱阿耶是奉御,与你何干?难不成你以为自己也是奉御了?论资荫,从五品子,以从八品下叙,还是散官,你在职事官面前倨傲个啥?”

“哦,忘了啊,资荫还轮不到你,嫡子李守真才能荫官。所以,你拿什么倨傲?”

范铮言辞如刀,刀刀扎心,刺激得李守因伏地大哭。

没得嫡子的命,一身嫡子的病,李楷家婆娘没把他扔井里已经很大度了。

汤仪典笑眯眯地摆手,示意自己不介意。

币宝才会不介意哟!

要不是惹不起,汤仪典能上去给他正反八个耳巴子,不对称都不行!

还得是上官,丝毫不让,骂得他哭,爽快!

坊学生们面无表情地排队,从备运车上领小锄头——万一笑出来可不太好看。

锄头大致可分为三类:大面积浅挖的板锄,除草、刮地表的薅锄,小面积深挖的条锄。

精擅奉承之术的汤仪典,安排的当然都是轻薄的薅锄。

一些坊学生好歹为家里打理过两畦菜地,但更多的是从来没接触过农活,只能耐着性子听蕃户讲解技巧与注意事项。

最重要的一条:不得持薅锄打闹!

郦正义与糜斐手持戒尺,在外围警戒着,时不时斥责两句,谁有打闹迹象,过去就是两戒尺。

没辙,带坊学生出来,山长、先生是要承担责任的,真以为为人师表那么简单?

不同于官奴、蕃户们的汗流浃背,坊学生的活是轻松惬意的,仅仅是让他们体会生存的艰辛而已。

李守因抹了眼泪,领了一把薅锄独自立于田地一角,有一下没一下地刮着地皮。

真是刮地皮,那锄刃连泥巴都没沾上。

脾气耿直的郦正义想张嘴训斥,却被范铮止住了。

张驰有度,再打压下去,李守因说不定真崩溃了,以他那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出身条件,能摸一下薅锄都是一种进步。

即便陈利俭他们没什么劳作强度,看到官奴与蕃户疲惫不堪的样子,还是很有触动。

范铮指了指官奴与蕃户,当着坊学生咏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知道农夫的辛苦,就应珍惜粮食的来之不易,在家中用膳不要浪费,有机会为官吏也体恤一下民间疾苦。”

至于《悯农》的作者李绅,作这组诗时血尚未冷,后来为了前程撞入牛李党争,良心,大约献祭了。

多少热血男儿,最终昧了良心。

糜斐与郦正义尚未开口,汤仪典已经击掌而贺:“上官之作,朗朗上口,通俗质朴,悲天悯人之意真挚感人!”

汤仪典的话,罕见的没有奉承,只说实话。

旁边的蕃户,已经将这首诗口口相传开了,这便是明证。

这个时期,能让不识字的小民记住的诗,真不多。

何况,这首诗,说的还就是他们这些苦哈哈的。

糜斐与郦正义对视一眼,无可奈何地笑了。

该说的话全部让汤仪典说了。

待到用膳时,才是坊学生吃苦的重点。

家境不是太好的,倒是对粗食、肥肉没什么感觉,大口食用着;

如李守因等人,是没法下口的,勉强不得。

贫不学俭,富不学奢,盖其自然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