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六百五十六章

南国江山 第六百五十六章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从滑州渡河的话太过冒险,若是从郓州渡河的话,杨刘渡的守备倒是做得不错,既有浮桥连接黄河两岸,同时又修建了铁锁封锁河道,足以保证道路的通畅。

不过从杨刘渡渡河的话同样有三个不利之处,第一个就是杨刘渡周边的地盘都已经落入吴国手中,并且有较多兵力防守,想要从这里取得突破显然不容易。

第二个问题就是,郓州附近地区并不是吴国的核心地区,甚至也不是之前梁国的核心地区,而且这里地形较为复杂,不仅多山,而且河流湖泊较多,比如后世的梁山泊就在这里。

在这样的地形条件进行征战,战事很可迁延日久,这对晋国来说没什么好处。

第三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有共通之处,若是晋军集中兵力在郓州发动进攻的话,处于河北的澶州,相州、卫州等地就会兵力空虚,反而容易被吴军所趁,这也是李存勖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不仅是李存勖对于要不要立即渡河南下感到迟疑不决,晋国众臣同样为此争论不休。

不少性格火爆,做事激进的将领对于吴国独吞河南深感不满,认为吴军是抢了晋军的好处,必须给他们一个教训才行。

而这些主张主动进攻的人里面,又以李嗣源的建议最为激进,他亲自从杨刘渡驻地赶到魏州,向李存勖提出自己愿亲自带着一万军队渡河偷袭郓州,为晋军南下打开通道。

一旦郓州被攻占,附近地区吴军驻守的兵力并不多,想要攻下来必定容易许多。

这样的话,晋军就能赶在吴军主力赶到之前尽量扩大战果,然后以逸待劳,设法击破吴军。

李嗣源的这个想法看上去还是有些可行性的,而且他还提到,即便晋国不主动进攻,吴国也会主动对晋国动手,还不如先发制人,总比被动防守的好。

此外,郓州等地区吴国也只是刚刚占领不久,还未来得及巩固,人心也没有彻底依附吴国,当地必定还有不少反对吴国占领的势力。

若是晋军立即南下,这些当地势力或许会群起响应;若是现在不动手,等过上一年半载,到时候人心完全归属吴国,再想攻取就难了。

到时候吴国得了河南之地,实力必定大大增加,到时候反过来对河北进攻,晋国将永无宁日。

“总管之言,深得我心,此时我军乃不得不战耳。奈何镇州战事迁延,至今尚未见到破城之日。镇州虽小,却也牵制了我军不少兵力,若是贸然渡河,一旦不能取胜则如何?”

魏州行宫之内,向来果决的李存勖表现出了与往日不同的迟疑。

前些日子李存勖抵达魏州后,便下令召集众军做好渡河南下的准备。

那时候他心中下了决心要渡河与吴军决一高下的。

然而就在前两天,镇州有不好消息传来,大将闫宝率领的军队竟然十分意外的被镇州军队给杀得大败。

原来闫宝领兵攻城日久,军队都非常疲惫,且损失较大,只好将攻城的力度降低,改以长期围困为主。

他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镇州被围日久,虽然目前还不缺粮食,但也不得不未雨绸缪,所以这些日子镇州军队经常派兵出城抢掠粮食。

前些天,张处瑾突然派出五百人出城,闫宝得知后不以为意,认为这五百人起不到什么威胁,所以下令各军不得出战,放镇州军队过来,准备等这些人抵达后再派兵将其包围消灭。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张处瑾派出的这五百人仅仅只是先头部队,用来迷惑晋军的;在这五百人的后面还有数千精兵跟随。

如此多的军队出城发动反击,这是一股不容轻视的力量;而晋军却在闫宝的命令下没做防备,结果数千镇州军队猝然而至,对晋军大营发动火攻。

闫宝惊慌失措,在慌乱之中未能挡住镇州军队的攻势,只好放弃营垒,退回赵州;营垒中大量钱粮辎重为镇州军队所得,费了很多时间都不能将其搬回城中。

闫宝身为朱温时期的老将,可以说身经百战,投降晋军之后也曾有过突出表现,在幽州之役、胡柳坡之战等重大战役中展示了不俗的才能;然而在这次战斗中却因为轻敌而付出惨重代价,竟遭到大败。

得知消息后,李存勖差点没气被气死,一面下令以昭义节度使兼中书令李嗣昭为北面招讨使,以接替闫宝;一面也对渡河南下的计划感到迟疑。

正如租庸使赵季良说的那样:“大王连河北都尚未平定,又想着去攻打河南,百姓早就为沉重的负担压得透不过气来;大王去攻河南,万一不能取得胜利,到时候将士损伤,百姓离心,别说平定河南,就是河北也不复为大王所有。”

李存审等大将同样出言劝阻,认为当前应该尽快平定镇州,不宜与吴军开战;真正极力主张渡河的大将其实也就李嗣源一人而已,其他有此主张的将领影响力相对较小。

“大王,末将听说帝王的兴衰都有天命,镇州战事虽然有所迁延,但毕竟没有影响到大局,我军可以以长期围困为主,留下少量军队防止守军出城就是。只要城中军粮耗尽,守军将不战自溃,根本没必要发兵攻城。”面对李存勖的迟疑,李嗣源劝说道。

“若是大王为了镇州而放弃渡河南下的机会,那么一旦吴国在河南的统治稳固下来,我军将一统天下的一日,大王难道要放弃自己的天命吗?”

“天命”这种东西说起来玄之又玄,但李存勖却对此深信不疑,认为自己身上担负了统一天下的天命。

上次契丹人南下时,李嗣昭就是以此理由来劝说,最终晋军只以五千精骑就击败了看上去实力强大的契丹人。

如今李嗣源同样以天命来劝说,果然让李存勖神情一震。

的确,他从十多年前起就统领大军征战四方,先解潞州之围,挫败梁军对晋阳的攻势,又在高邑之战取得大胜,一举扭转晋梁争霸的局势,接下来幽州之战平定刘守光,魏州之战彻底夺取河北,这么多的胜利早就让李存勖树立了统一天下的志向。

若是放弃眼下的机会,坐视吴国独占河南,那他的志向就成了空谈,统一天下的美梦将永无实现的可能。

一想到自己当初还曾有过与吴王杨渥一争长短的野望,如今面对吴王的大军自己却迟疑不决,李存勖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羞愧之心。

“平刘守光,破契丹人,灭梁国,这是我当初继位时立下的三大目标。此外我那时还下定决心要与吴王比试一番,看看谁才是真英雄。如今刘守光已灭,契丹人已多次被我击败,梁国虽然不是我所灭,但我军却出力最多。或许接下来是时候与吴王一争高下了!”

想到这,李存勖渐渐下定决心。

……

凤翔。

夜色深沉,寒风凛冽,呼啦作响,吹得城墙上的旗帜东倒西歪的。

李茂贞站在城墙上,一手扶着城墙上的女墙,一手遮挡吹进眼睛里的寒风,望着城外奔走的行人,跟随的众多随从皆默然无语的侍奉在身后。

如今已经六十六岁的他渐渐年老,身穿一身青色长袍,衣饰平凡,须发都有些花白,额头上出现不少皱纹,精力大不如前,不仅没了当年驰骋疆场的那份豪情,看上去反而有些苍老。

若是不熟悉他的人很难把眼前这个糟老头子与名镇天下的岐王李茂贞联系起来。

“父亲?”这时,身后有声音传来,语气恭敬,正是李茂贞的长子李从曮到了。

“你来了!”李茂贞点了点头,转过身来。

“不是让你亲自招待张汉杰兄弟二人吗?你怎么到这里来了?”他用苍老的声音问道。

“孩儿听说父亲在城墙上站了快一个时辰了,有些担心,所以过来看看。”李从曮恭恭敬敬的答道。

“我无事,只是想在这里看看。”

“父亲,那张汉杰二人为人粗鄙,且在梁国之时向来没什么好名声,如今梁国已经灭了,咱们为何还要对他二人这么客气?”李从曮有些疑惑。

“客气?”李茂贞笑了:“是很客气,不过现在客气点,将来若是要取二人性命也不过翻掌之间的事情,就是客气一点又如何?为父所担心的乃是吴国啊!”

当年刚刚在关中树立割据大旗的时候,李茂贞还只有割据一方的想法,安安分分的做一个藩镇,并没有更多的心思。

不过后来朝廷彻底丧失权威,连唐昭宗都不得不向他求援,再加上那时候的他正处在全盛时期,势力强横,不可一世。

所以在将天子劫持至凤翔后,李茂贞就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进取天下的野望。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事实却是残酷的。

就在李茂贞做着当另一个曹操的美梦时,来自中原的朱温同样也有这样的想法,而且其实力同样处在全盛时期,连晋王李克用都多次被梁军击败,连晋阳都两次遭到围攻。

当李茂贞的大军与正处于全盛时期的朱温对上后,李茂贞才明白朱温的威名的确不是吹出来的,而是真的有那么强大。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征战后,李茂贞虽然凭借凤翔坚固的城池,给梁军造成极大损失,但最终还是在无奈之下被逼将唐昭宗交出去,以换取两家和谈。

虽然那之后岐军又恢复了一定实力,并且一度卷土重来,夺回了大量之前被梁军占领的地区,但元气大伤的岐军却永远都未能恢复到全盛时期。

同样的,他那争夺天下的雄心也在一次次败给刘知俊后荡然无存,只留下割据关中的野心还留存下来。

后来晋梁争霸,岐国在东面的压力大大减轻,但与蜀国的矛盾又迅速激化,李茂贞又不得不连连与蜀国征战。

蜀王王建虽然一心割据蜀中,但此人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他麾下集中了不少能征善战的名将,再加上蜀中富庶,钱粮充裕,所以接连取得胜利,夺取了大量岐王的领地。

到如今,李茂贞的领地已经只有七州之地,而且久经战乱,兵疲民乏,元气大伤。

好在天无绝人之处,就在蜀军步步紧逼之时,王建却病死了,接位的蜀主王衍套图享乐,毫无进取之心,这才让李茂贞能喘一口气。

然而此时,李茂贞将不得不再次面对一个重大选择:该如何面对已经将势力发展到洛阳来的吴国。

吴国北伐,一路势如破竹,这个重大变故早就引动李茂贞的神经,有大量密探被派往中原,不时将最新的消息传来。

前两天,张汉杰、张汉伦兄弟二人赶来凤翔,既是向他请求援军,同时也向他寻求庇护。

借此机会,李茂贞自然向二人打听到了之前那些密探无法得知的消息,也明白了洛阳陷落、梁国灭亡就在眼前。

而今天又有消息传来,吴国已经灭了梁国,并且将派使者前来通告这一消息。

派使者前来通告灭梁的消息,表面上看这是出于“盟友”的义务,各家以复兴大唐为旗号,联合起来对付梁国,如今梁国灭亡,吴国自然要派个使者来通报一声。

但除了通报消息以外,这何尝不是吴王杨渥在向他示威,向他展现吴国的强大实力:“看,连梁国这种强大势力都已经被我灭了,你还是识趣一点,早早的来归附吧!”

归不归附吴国李茂贞目前还没想好,但对吴国的威胁他却忧心忡忡。

之前不管是梁国也好,还是蜀国也好,虽然一度威胁到岐国根本,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都退去了,但如今元气大伤的岐国,还有实力击退吴国的侵袭吗?

“吴国实力强大,且尤其擅长攻城。虽说目前还有晋国作为牵制,但有黄河天险在,晋国难以渡河南下。而吴国的实力在吞并中原后必定大增,远超之前的梁国都不是问题。若是吴国派部分兵力牵制晋军,以主力向我发难,我岐国还能挺过这一关吗?”李茂贞忧心忡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