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六百五十五章后续安排

南国江山 第六百五十五章后续安排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敬翔自杀身亡的消息传来时,杨渥颇有些扼腕叹息。

对于这个朱温的心腹老臣,杨渥还是非常看重的,觉得此人的才能在当世算得上第一流的人物,可惜最终还是未能为吴国效力。

既然敬翔都已经死了,杨渥即便再怎么看重此人,也不得不下令将其抄家,家人流放海外。

毕竟此人身为朱温的心腹,杨渥不能像个暴君一样做出将朱温开棺暴尸的事情,那就只能用敬翔来代替;若是敬翔愿意为吴国效力的话,或许杨渥还会赦免其罪行,如今敬翔都死了,那就只能严惩其家人了以表明其罪行。

除了敬翔选择自尽外,还有另一人同样选择了自尽,那就是留在曹州的王彦章。

当初杨渥率领大军大举西进的时候,并没有将王彦章带在身边,而是将其留在曹州。

原本杨渥打算等到梁国灭亡之后再设法将其劝降,哪知道如今得来的竟然是王彦章自刎的消息。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或许这就是王彦章最后宁死也不愿为吴国效忠的原因,杨渥对此深感叹息,下令追赠王彦章为太师,将其厚葬。

敬翔自缢身亡以后,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李振虽然去朝见杨渥,但并没有得到杨渥的宽恕。

对杨渥来说,吴国上下这十多年来都高举着复兴大唐的旗号,奉大唐为正统,拒不承认梁国的合法地位。

如今梁国覆灭,朱友文自杀身亡,其他梁国宗室也多数已经死去,剩下的除了早就投降吴国的朱友能外,其他人也被杨渥下令捉拿清算。

除了清算梁国宗室外,那些曾经跟随在朱温身边为虎作伥的“乱臣贼子”同样要进行清算,一来杨渥必须通过对这些人的清算来表明自己为唐朝报仇不是一句空话,二来他也要通过清算这些人,抄没他们的财物,用于赏赐有功将士。

而李振作为朱温的心腹谋臣,他的才能并不能让杨渥侧目,倒是他的罪行必须进行清算。

当初朱温篡位自立的各种谋划李振基本都参与其中,弑杀唐昭宗,白马寺之变等重要事件,他更是主谋,于情于理杨渥都不可能放过他。

所以就在李振主动前来朝见的时候,杨渥下令将其逮捕,并立即对其抄家,家财全部被没收,李振及其族人遭到灭族。

除了李振之外,赵鹄、张希逸、张汉融、朱珪等众多在朱友文时代就以贪暴不法、窃弄威权而出名的人,同样被杨渥下令抄家灭族。

还有赵岩等一部分官员被判处抄没家产,全家流放至海外;郑钰、萧清、刘岳等一大批官员同样被判流放,不过杨渥准许他们以钱赎罪;任赞、刘光素等相对较为清廉正直的官员则或是以原职留用,或是贬官后进行任用……

经过这番安排,梁国投降的文官基本上已经做了处置。

然而,对这些没有兵权的文官进行处置相对还算容易,但对那些武将进行处置就麻烦多了。

且不说关中、河北还有不少地区目前尚未被吴军占领,那些地区的刺史、节度使们如今还处在观望状态,就是已经投降吴国的那些降军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在吴国北伐之前,梁国各地总兵力加起来还有近二十万人,而在吴国北伐过程中真正被消灭的梁军连五万都不到,其他大部分都投降吴国。

这么多的降军若是不及时妥善处理,很有可能会成为新的动乱之源。

别看这些降军中有很多都已经放下兵器做了俘虏,但只要他们还存在,他们就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是如今晋军动向不明的情况下,就更要保持警惕。

不然万一晋军渡河发起进攻,而这些降兵又在后方发难的话,局势就会愈发的复杂而危险。

就目前来说,这些降军一部分已经被改造成厢军负责维持地方,一部分被收编成效义军,但还有更多却依旧保留着原本的编制,或者大规模的积存俘虏营中。

其中还保留着编制的主要是在许州上表投降的陆思铎部,而在俘虏营中的梁军士兵就更多了,比如在襄陵被俘的近五万梁军,在汝州被俘的两万梁军等,目前都没有进行安置。

如何妥善解决这些俘虏的问题,这是杨渥即将面临的一大难题。

此外,还有另一个隐性问题不得不解决,那就是新攻取的梁国地盘和原本吴国的地盘该如何融合的问题。

而这就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是军事方面,另一个是民政方面。

在民政方面,梁国原本的地方治理结构和吴国就有许多差别,而且两国的具体国情大有不同,甚至连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些差异。

最重要的一点是,吴国原本领地上的百姓会不会用一种征服者的心态来对待中原地区的百姓,若是如此的话,两地之间很有可能会出现隔阂。

要消除这些隔阂,让两地完全融合在一起,这就需要杨渥能有足够的魄力和手段才行。

至于在军事方面,吴国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其实主要集中在一点上面,那就是梁国降将和吴国原本将领,效义军和吴国禁军之间的隔阂问题。

当初杨渥成立效义军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的吸收梁军降军来为吴国征战,但时至今日,随着梁国的灭亡,效义军的存在就有可能会成为新的矛盾焦点,从而引发效义军和禁军之间的冲突。

最好的办法就是取消效义军,将效义军并入禁军系统中来。

当然,要解决这些问题倒是不急于一时,此时最重要的还是解决梁国各地依旧未投降的势力,以及派遣使者向岐国、晋国、蜀国等通告灭梁,并且试探他们的态度。

二月初三日,杨渥下令以张延翰为河南巡抚,将攻占的梁国领地中,除了山东以外,全部划归河南。

二月初四,杨渥命留在洛阳的众多或是留用或是贬职的降官各自前往任职地任职,不得停留在洛阳。

同时为了尽可能的安抚民心,杨渥以河南、山东两地刚刚遭逢兵乱为由,颁发诏令宣布免除两地今年的税收,明年和后面的税收则免半,以尽快恢复两地元气。

同时杨渥下令两省各州地方官员必须尽快编制户口,并且按照吴国的税负标准重新拟定税负,减轻百姓负担。

梁国久经战乱,其经济实力是比不上吴国的,再加上战况吃紧,每年必须征收大量税收来保证国用,所以百姓的负担极为沉重。

如今一朝并入吴国后,梁国原本各州百姓的税收负担反而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若是再加上杨渥刚刚宣布的今年免税,明年后面免除一半税收,可以说各地百姓都能得到极大好处,仅这一政策就足以收取各地民心。

当然了,政策光是制定出来还不够,更重要的乃是执行力度。

若是不能执行下去的话,再怎么好的政策也没用。

为了防止各地官员不顾诏令,自行其是的继续征收税收,甚至继续按照原来的高额标准来征税,杨渥专门下令,命大学士杨廷式从都察院中选择清廉、干练的御史分赴各地进行监督,同时暗中又让范遇派人盯着此事,务必要保证政策落实下去。

二月初五,终于有好消息传来,留在宁陵的霍彦威和留在开封的戴思远在得到梁国已经亡了的消息后,各自下令投降,并且二人已经准备启程前来洛阳朝见杨渥。

除了霍彦威和戴思远投降外,陕州、虢州等地同样派遣使者前来请降。

除了好消息外,同样也有一些坏消息传来,比如位于黄河以北的怀州就在梁国灭亡后主动投入了晋国怀抱,让晋国的势力延伸到洛阳以北的河内地区。

此外,关中各地一直没有什么消息传来,显然那些地区还打算继续观望,甚至很有可能像怀州一样选择投降晋国,毕竟吴国的体质对地方势力的限制要比晋国大得多。

当然,对吴国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搞清楚晋国的态度和他们接下来的打算。

为了消灭梁国,晋王李存勖已经亲自统领大军征战十多年,若是加上李克用时代与梁军的征战,那时间就会更长。

花费了如此长的时间,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结果最终除了河北之地外,梁国最核心的中原之地最后竟然全部落入吴国手中,要说李存勖能够心平气和的接受这个结果才是怪事。

所以接下来李存勖到底是不顾尚未平定下来的河北,就立即统领大军渡河南下,与吴国展开大战,还是选择暂时忍下这口气,等平定河北之后再渡河南下,这就不是杨渥所能预料的了。

而吴国一方,如今灭掉梁国之后也急需时间来消化刚刚打下来的地盘,消除内部可能存在的隐患,奖赏有功之臣,彻底夺取尚未投降的关中各地,甚至还有为登基称帝做准备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或许至少在两三个月内都没功夫插手河北局势。

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杨渥首先下令各俊将士将有功之人上报上来,由兵部和枢密院尽快核实并拟定封赏名单。

这封赏有功之臣可不能马虎,不仅要保证公平,而且还要尽快去办。

毕竟将士们奋勇杀敌,所图的不就是赏赐吗?如今好不容易灭了梁国,大家都指望着能尽快获得赏赐。

若是在此时杨渥不急着对他们进行赏赐,反而驱使他们对晋国或者对关中各地进行用兵,那只会让将士们大失所望,从而失了军心。

历史上李存勖灭梁之后,从梁国得到的大量赏赐都被纳入宫中,将士们却没有得到多少赏赐,结果使得李存勖军心大失,没过几年各地就接连出现兵变,最终他自己也在兵变中被杀。

而宋太宗赵光义在这一方面同样犯了一个大错,他在攻破太原灭掉北汉之后,还没有对有功将士进行封赏,就不顾将士们的疲劳和极力反对,急不可耐的在退兵途中下令征讨幽云十六州,结果最终大败而归。

杨渥目前刚刚取得大胜,他可不想闹出相同的问题来。

……

魏州,正如杨渥预料的那样,在得知吴军已经攻占洛阳的消息后,李存勖的确是气得暴跳如雷。

当初杨渥曾经派遣使者出使晋国,劝说晋国放弃进攻镇州,让他们一同南下先消灭梁国,那时候李存勖对杨渥的“建议”还是不屑一顾的;之后当襄陵之战的结果传来,吴军以极为轻微的损失就取得全胜,彻底消灭梁军主力后,李存勖便感到大事要糟。

那时候他亲自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刚刚击败契丹人,追击敌军至幽州;在得知消息后,李存勖率军疾驰,仅仅用了五天时间就赶到魏州。

可惜即便回到魏州,对于黄河以南的局势他也无法插上手,毕竟只要镇州这个“坑”一天没有被填上,他就不能集中兵力渡河南下。

所以到了魏州之后,李存勖一面派人催促阎宝加紧对镇州的进攻,一面调动各地军队,在魏州等地积蓄钱粮辎重,开始为渡河大战做准备。

然而他还是低估了吴军灭梁的速度,也高估了梁国的实力和士气。

当吴军绕过开封,一路长驱直入,目标指向洛阳时,李存勖便明白梁国将完。

那时李存勖一度想要改变作战方略,直接派兵在滑州渡河,攻击吴军后路,为梁国减轻负担。

不过这个计划最大的问题就是后路问题。

吴国不比梁国,当初吴国水军在围攻郓州时就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那些庞然巨物一般的大型战船,让没怎么见过吴军战船的晋国探子见了之后目瞪口呆,回去后极力强调吴军水军实力强大,在水上难以与之为敌。

北人擅长骑马,南人擅长操舟,这一点自古就是如此,李存勖对此很清楚;如今又得了探子的密报,就更加不敢疏忽。

若是直接在滑州渡河的话,一旦黄河水道被吴军战船切断,渡河的晋军就会陷入孤军奋战的下场。

这种极度冒险的事情,即便是喜欢冒险的李存勖也下不了那个决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