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五百八十三再议迁都

南国江山 第五百八十三再议迁都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迁都回洛阳?”朱友贞愣住了,朝中不少大臣同样愣住了,只有李振等少数几人心中明了。

当初朱温在开封起家,一路扩张,最终篡唐立国,建都开封。

不过开封虽然是朱温起家之地,又是梁国国号的来源,但开封实际上并不适合作为国都,因为这附近四面临敌,无险可守,作为都城的话势必需要大量军队防守才行。

而洛阳相比之下作为都城就要合适得多,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得洛阳防守起来要比开封容易得多;此外,洛阳周边水土肥沃,人口稠密,这些也是作为都城的一个重要优势。

在此之前的历代统治者中,一般不是将都城定在长安,就是定在洛阳,就是因为这两地都有极好的地理条件。

所以朱温在初期虽然定都于开封,不过立国不久之后就将都城迁移到了洛阳,并将开封定为东都,以博王朱友文为东都留守。

之后朱友珪杀父自立,同样以洛阳为都城。

然而朱友贞发动兵变登上皇位时,却因为他的根基在开封,所以选择了在开封登位,都城自然也就迁移到了这里。

如今敬翔突然提出迁都之事,很快就引得朝中众臣议论纷纷。

“迁都洛阳?这有必要吗?当初太祖皇帝就是在开封立下基业,如今定都城于此,这不是很好吗?何必迁都?”

“此言差矣,迁都洛阳的好处的确众多,别的不说,光是洛阳的地利优势,就值得咱们迁都,当初太祖皇帝还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迁都洛阳的?如今迁都回洛阳,这也是应有之义!”

“什么应有之义?这迁都来,迁都去的,来来回回折腾这些干什么?”

……

众臣议论纷纷,朱友贞心中却是一沉,他目光灼灼的向敬翔看去,似乎是想看明白此人的居心。

“敬翔在这个时候提出迁都洛阳,这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说他不满朕宠信赵岩、张汉杰二人,所以才有此议?”朱友贞皱眉沉吟。

敬翔却是不慌不忙,神色平静而从容,似乎没有听到众臣的议论,也没有感觉到朱友贞的目光一般。

“好了,吵吵闹闹的,成何体统?”这时候,崇政院使李振站出来制止众臣议论。

他大声向朱友贞道:“陛下,臣以为迁都回洛阳,这的确有利于防守。昔日东汉,曹魏,北魏,都定都于此,便是隋唐二朝也曾一度在此立都,由此可见洛阳作为都城,的确是有其特别之处的。臣赞同迁都之议。”

敬翔接着又笑道:“陛下,迁都回洛阳,这不仅顺应天时,同样也象征着陛下继承太祖皇帝的大业。当初太祖皇帝在开封龙兴,后迁都于洛阳;如今陛下同样在开封登上大位,再迁都到洛阳,这岂不是天意?”

朱友贞点了点头,此时他已经平静下来,不管敬翔、李振等人是不是想借此机会表达自己的不满,但迁都之议已经提出,此时不管如何都要给个说法。

按照他的本意来说,自然是不愿迁都去洛阳的。

毕竟自他坐上东都留守的位置以来,时间虽然不算长,但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已经对开封有了足够的掌控力度。

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不愿意再迁都洛阳,那里可不是他的地盘,而是他的敌人朱友珪的地盘。

不过朱友贞毕竟也不傻,他当然也知道建都洛阳相比于建都开封的好处,别的问题且不说,光是洛阳的优越地理条件就比开封强得多。

这样一来,梁国就只需一部分兵力就可以扼守险要之地,防备敌军突袭。

而若是敌军建都于开封的话,因为开封附近无险可守,就只能用强大的兵力来防守,这很容易被敌军直逼城下。

事实上,历史上的梁国正是被李存勖以大军突袭至开封城下,当时城中兵力空虚,朱友贞在绝望之中自杀,梁国就此灭亡。

朱友贞虽然不知道历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明白建都洛阳的好处。

敬翔、李振二人带头赞同迁都,接着又有不少其他文武之臣站出来附议,一时间仿佛朝中都是赞同迁都之人一般。

朱友贞皱了皱眉,转头向自己的亲信赵岩、张汉杰二人看去。

只见张汉杰此时正低头看地,一言不发,仿佛地上有什么有趣的东西一般。

而另一个心腹赵岩却道:“陛下,迁都之事,何其重大?臣不敢妄言,还请陛下自拿主意。”

朱友贞再次愣住了,这两人这是什么态度?难道他们也赞同迁都吗?

他却不知道,自从去年李振、敬翔二人开始商议迁都之事后,便暗中在朝中寻找支持他们的人,便是张汉杰、赵岩二人,他们也曾去寻求支持。

原本赵岩二人对于是否迁都洛阳,他们的态度是不赞同,但也不支持;不过李振、敬翔二人乃是朱温时代的老臣,地位高,资历老,张汉杰二人无论如何都不能与之相比。

二人虽然受到朱友贞的宠信,得以权倾朝野,朝中许多大事都能一言而决,不过他们毕竟威望尚浅,在朝中的支持者并不多。

而敬翔和李振二人主动找到他们寻求帮助后,二人原本下意识的就想反对;但敬翔二人既然主动找上门来,自然是有一定的把握才会出手。

在两人一番口舌和许诺之下,最终赵岩、张汉杰二人被说服,承诺若是敬翔提出迁都的话,他们保持中立

保持中立,这已经是赵岩二人所能做到的极致,而敬翔和李振也仅仅希望他们能保持中立就够了。

见了两人的这副态度,朝中许多原本打算反对迁都的文武顿时也打住了,纷纷决定暂时观望一下局势。

而朱友贞到了此时当然明白,敬翔显然不是突然提出迁都,而是在此之前就经过了长久准备的,便是赵岩二人都已经被说服了。

这让他不由得感到有些恼怒。

他身为天子,按理说朝中大小事务都应该由他说了算,但之前对于徐州战事他不能做主也就罢了,如今居然连迁都这种大事,他都是刚刚才知道,在此之前居然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

这就使得敬翔突然提出迁都的时候,他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不仅一点准备都没有,而且在此时还不得不单独面对朝中上下文武众臣的压力。

朱友贞心中恼怒,原本对于是否迁都还只是有些犹豫,但此时的他对于迁都的提议却变得十分反感了。

当然,面对众人的一片支持之声,此时朱友贞也不好站出来反对。

沉吟一会后,他冷声道:“迁都回洛阳,这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迁都之事事关重大,如今徐州那边正在用兵,后方粮草辎重不可有丝毫纰漏,若是在此时迁都,万一出了什么差错,谁都付不起责任。所以迁都的事情还是等以后再议吧。”

此时朝中上下都是赞同迁都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朱友贞心中不想迁都,但他也不好直言反对,所以只能使用拖延的办法。

等过了今日之后,他就可以从容布置,在朝中寻找支持之人,到时候迁都与否还不是由他说了算。

但敬翔二人好不容易才找到现在的机会发难,怎么可能让朱友贞就这样糊弄过去?

敬翔大声道:“敢问陛下,是不是说等徐州战事结束之后,不论发生何事,都要立即迁都洛阳?”他目光紧紧逼向朱友贞,想要从他那里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

朱友贞神色不悦,但在敬翔的追问下,也只能开口道:“这怎么可能?如今天下的时事变化无常,谁能知道到时候的局势又是如何?朕只能说,若是局势稳定的话,到时候就迁都去洛阳。”

敬翔依旧有些不满意,但李振却在一旁道:“陛下金口玉言,既然言定徐州战后就会迁都,想必到时候局势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如此,我朝必将大兴于天下。”他一边说着,一边向敬翔使眼色。

敬翔心中叹息,他知道李振的意思,无非就是不想逼迫太过,毕竟朱友贞再怎么说都是天子,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怎能一味相逼呢?还不如先坐实了徐州战后就迁都的决议,等到时候再做商议。

“罢了,想来晋王李存勖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南下,而徐州大战之后,不论胜败,想必吴军也要休整一段时间;这样一来,到时候朝中应该也不会有什么重要事情。”

想到这,敬翔也只好跟在李振身后出言附和。

散朝后,朱友贞有些闷闷不乐的起身,张汉杰和赵岩二人见了连忙追了上去。

“陛下稍待,臣等有事禀报。”

朱友贞回头一看,见是二人,不由得有些不悦道:“你们跟来作甚?莫不是还要给敬翔二人当说客?”显然他心中还是对刚才二人的举动有些不满。

张汉杰连忙道:“不敢,臣等二人忠于陛下,怎敢为敬翔二人做说客?之前之所以没有站出来反对,也是觉得此事对陛下也是一件好事,所以才没有出言反对。”

“好事?朕可看不出哪里有什么好处。”朱友贞声音冷淡,不过脸色比刚才还是好了一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