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

南国江山 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当然是好事了。”赵岩答道:“陛下试想,如今我朝统兵能力最强的人是谁?”

“这还用说吗?当然是邺王杨师厚。”朱友贞想都没想便答道。

“那么谁手中掌握的兵力最多?”

“自然也是邺王杨师厚。”

“地方各节度使中,谁掌握的钱粮最为丰厚?”

“这,只怕也是杨师厚吧。”朱友贞神情有些难看。

“是啊。邺王杨师厚的统兵能力是我朝最强的,他如今手中掌握的兵力同样也是我朝最强的,再加上魏博丰厚的钱粮储备,他手中的这份实力,若是他愿意用来抵挡晋军的入侵固然不错;不过若是他有什么心思的话,只怕……”赵岩没有再往下说。

张汉杰却接口道:“若是此人有什么心思的话,只要他引兵渡过黄河,这大梁的江山只怕就要姓杨了!陛下可别忘了,开封府距离黄河可不远啊。”

朱友贞的脸色阴沉,此时周围除了他和赵岩、张汉杰两个外,并没有别人,所以他们说话的时候也少了一些顾忌。

说起杨师厚,他的眼神中不由得露出深深的忌惮之意。

的确,杨师厚可不是什么善人,且不说当初杨师厚夺取魏博的事情,便是坐上魏博节度使位置后做的那些事情,同样让朱友贞深感不满。

魏博节度使辖下虽然只有六州,但这六州之地却是极为繁盛的地区,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物产极为丰富,也正因此,魏博镇才能在唐朝时期长期与朝廷抗衡。

在罗绍威死后,魏博彻底落入梁国的掌控,节度使府的大小事务都有朝廷派去的人节制,每年的钱粮税收等也大量供应到朝廷中来;但如今杨师厚坐上节度使后,却私自截留税收,并且重新组建牙兵“银枪效节都”。

这些举动无不表明此人心中野心之大,即便是需要留着杨师厚来防备北方晋国的威胁,但朱友贞也不得不对杨师厚做一些防备。

此时听张汉杰提起开封距离黄河太近,与魏博仅仅隔着一条大河,这才让他惊醒,原来杨师厚的威胁居然离得这么近,自己之前竟然没有想到这一点。

一时间,朱友贞脸上阴晴不定,过了许久之后,他才问道:“你们过来寻朕,就是为了这件事吗?”

他虽然转了话题,不过张汉杰二人都知道,他心中对于迁都之事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至少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反感了。

“敬翔,李振,我二人也就只能帮这么多了,不过你们答应的事情也不能忘记才行。”张汉杰心中想到。若不是敬翔后来又付出不少许诺,张汉杰二人也不可能再主动来劝说朱友贞。

说完迁都的事情后,张汉杰二人又说了其他一些事情,不过都不怎么重要,商议了一会儿便告辞离去。

另一方面,敬翔等人虽然未能一锤定音的定下迁都之事,不过能大让朱友贞答应徐州之战后就迁都,这也是一个重大成果,所以二人脸上自然挂着笑意。

“若是能将都城迁移到洛阳去,那么等将来时局变化,或许就有机会再一次迁都,将都城迁移到长安去了。到时候坐拥关中之地,笑看吴国与晋国之间连连大战,这才是我朝唯一的出路啊。”敬翔心中想着。

一些原本就赞同迁都,但并不知道敬翔等人谋算的大臣,此时同样极为高兴,相互之间各自道喜,一时间众人仿佛打了打胜仗一般。

……

徐州这边,杨渥的心情就不是那么愉快了,倒不是因为这段时间的战事,而是因为从金陵传来的消息。

在战事方面,杨渥原本就没打算用强攻的方式来击败梁军,毕竟梁军的实力同样很强大,而且在指挥上也没有什么问题,吴军想将其击败可不是容易之事。

所以杨渥采取的办法就是相持待变。

反正目前吴国国内的局势稳定,各方也没有什么大敌,再加上国内府库储备充裕,自然有的是时间和梁军耗,没必要心急。

像历史上李存勖就与梁军沿着黄河一线相持了三年时间,始终找不到突破梁军防线的办法,最终只好冒险一战,结果在胡柳婆一战中虽然获得胜利,但自身也伤亡惨重,而且还折损了大将周德威。

如今吴军与梁军对持还不过三个月时间,所以杨渥根本不急。

反倒是梁军一方未必能耗多久,李存勖不可能放着吴梁交战的机会不用,即便晋军需要休整一下,但要不了多久,他应该就会南下用兵。

到时候朱友贞就不可能还像现在这样镇定。

战事方面不需要杨渥担忧,不过后方传来的几个消息却让杨渥心情极为沉重。

在两个月前,郑国公陶雅病逝,时年五十三岁;而在不久之后,与陶雅关系亲近的宋国公刘威同样病逝。

这两位老将都是追随杨行密起家的功臣,一生的功绩非同小可,在吴国朝中乃是举足轻重的老臣,其威望资历等都是首屈一指。

虽然杨渥处于种种原因,对二人都有一定的防范,不让二人有插手军务的机会,但这种防范既是一种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对二人的保护。

试想二人若是一直手握兵权,到时候君臣相疑,只怕出事的可能性更大,若是再有阴险小人居中挑拨的话,二人定然晚年难以安生。

如今二人先后病逝,也算全了君臣之义,所以杨渥下令追封二人为郡王,并且特意下诏恩准由两人的长子陶敬昭和刘崇景二人继承国公之位。

当然,他们这种继承仅仅是杨渥特旨,以示恩宠而已,他们的后人还是要按照正常的爵位继承之法,逐级降爵,直至侯爵后转为世袭。

此外,杨渥又诏令将二人的次子召入羽林军中担任职位,并各自册封为子爵。

对陶雅二人的追封以及各种殊荣,在某种程度上既表现了杨渥的胸怀和仁厚,同时也算对那些老臣们的一个交代。

不过在陶雅二人病逝之后,老将秦裴又在不久前突然离世,让杨渥深感震惊与悲痛。

相比于陶雅和刘威二人,秦裴才是杨渥自己的亲信,也是最早追随他的老臣。

当初杨渥初次领兵时,就是作为秦裴的副将,随李神福渡江攻打在升州起兵叛乱的冯弘铎。

这一晃十多年时间过去,不想当年那位虎将如今居然不在了。

拿着手中这份文书,杨渥心情悲痛,久久不能言语。

“老了,都老了!”杨渥在心中叹息着。

如果说当初杨渥未雨绸缪,提前选拔锻炼年轻将领,其目的还是为了防止那些老将病故后没人接班的话,那么如今那些老将们就是真的老了。

当初淮南最早建立禁军时,一共只有李神福、秦裴、王茂章、李承嗣、台濛这五个都督,而如今转眼间,五个都督里面就已经有三个不在了,剩下的王茂章伤重难愈,李承嗣则担任枢密使,不能单独领兵。

甚至接替那五个都督的人中,刘存、张训二人同样已经病故。

便是如今朝中的诸多文武之中,许多人的年纪也不小了,按照这个时代普通人平均不到四十岁的寿命,或者按照富贵人家不过五十多岁的平均寿命来看,这些人只怕都活不到吴国北伐的那一日。

可以说如今的吴国诸多都督,基本上要么是当初杨行密的老臣中处于第二层次的将领,要么就完全是杨渥提拔任用的新人,真正在杨行密时代就独掌一方的大将已经一个都没有了。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是新旧交替的时代,杨渥不知道如今的吴国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但他相信现在的吴军应该比以前更强了。

说到底,如今的吴军虽然那些高层将领可能比不上以前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将那样经验丰富,但在基层方面,随着一批批军校生的加入,禁军的基层军官素质必然有一定的提升。

此外,在国家税收逐年增加的情况下,现在杨渥也有了足够的财力来提高将士们的待遇,这在某种程度上同样提高了将士们的士气。

而在高层将领里面,如今还剩下的诸位都督,能力都还算是不错,用他们来领兵北伐却是足够。

“拟诏令,追封秦裴为鄂国功,命其长子继承爵位……”

杨渥很快就做出了对秦裴病逝的安置,加封的爵位和殊荣总体上比刘威、陶雅二人要低了一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秦裴在军功和资历上都要差了一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