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667章 蒙古人蓄发?(求订阅!)

zw443sx

战场的走向此时正如启尔哥布斯基手中的军刀握把,感觉那般清晰和真实,仅在掌握中。

“不可一世的明军,终究要尝试到失败的苦果!”

似乎见到前方一里外的大明军队已尽数变作横七竖八的伏尸,启尔哥布斯基兴奋地手舞足蹈。

可一声清脆的号声响起,原本一直沉沉的鼓点骤然昂扬起来!

哒哒哒哒像是敲在他心房上,让兴奋的启尔哥布斯基差点岔了气。

大明军队变阵了!

大明军官们高高举起的龙泉剑,仿佛是一把把无形的尺子!

他们带着大明军队勐然变阵,从面对准噶尔骑兵转为侧对。

大明的军人们踏着鼓点,朝着侧面踏步前进!

同时队伍的另一半还加快了脚步,小跑前进,超越了另一半人。

几乎不到十个呼吸,一道行军队列就伸展为两队人马,依旧侧对着准噶尔人,但拉出了一百二十人的大宽度。

再听得军官们纷纷扬扬的呼喊,轰哗一阵响,大明步兵瞬间转身。

此时包括孙思克在内,一股毛骨悚然的感觉将准噶尔人从发愣状态刺醒,横阵!

之前大明军队明明是八人幅度,六十人的纵队,转眼间变作一百二十人宽度,四人纵深的大横队。

这就是拿破仑时代的战术。

大明军队不折不扣的执行力,更是让这个战术无懈可击。

如果仅仅只是一道行军队列的转变,不足以让人这般恐惧,可在前方的十多二十道阵列,几乎都在同时完成了这样的变阵!

一个个横阵衔接而起,仿佛一道朱红色的长城像是从天而降,稳稳当当地立在准噶尔人和孙家面前。

孙思克、孙承恩眼睁睁看着刚才还一队队行军的明军,骤然之间变身为朱红色长城,就算还没到魂飞魄散,也已经离肝胆皆裂差不多了。

哗啦啦如微风过林的碎响声里,一排排套着刺刀的掣电式步枪举起!

战马上的孙思克两眼圆瞪,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冲在最前面的准噶尔离那道忽然出现的横阵已经不过六百米距离,已经进入明军步枪的射程了。

孙思克想要闭眼,但一道道枪声死死地涌入他的耳朵里。

明军使用的是定装无烟火药,只有微弱的白烟,不仔细观察的话,很难看到。

要不是有声音,他们甚至不知道明军开枪了。

十二时十分,从行军队列转为作战队列的大明步兵轰出了第一道排枪。

面对杀伤力巨大的米涅弹,最前面的准噶尔骑兵抛洒出鲜红的血液,饮恨当场。

第二道、第三道……排枪声以明军锤炼多年的自有韵律稳稳运转着,冲锋的准噶尔骑兵也一向前奋进,卷入到这个血肉漩涡中!

准噶尔骑兵再没人能掌控自己,只能随波逐流,被大明冰冷而无情的战争机器碾为齑粉。

准噶尔骑兵狂潮铺天盖地压来,换作一些娇弱文人,怕是要被吓坏,什么“铁骑卷西域”之类的词句下意识就要从嘴里喷薄欲出。

可对新大明的军人来说来说,敌人高大的战马,狰狞的面孔,不仅没有什么压迫感,反而是更方便瞄准的靶子。

只是,离近了一些,郁起隽有点奇怪:从前蒙古骑兵的发型不是奇奇怪怪的吗?

怎么也学大明人蓄发起来了!

还有中军那些明显汉人面孔的绿营兵也剪掉了辫子。

难道是因为孙思克?

郁起隽不仅心中暗探:老孙啊,你心里憋着什么劲呢,都这样了,投降不就皆大欢喜?

大明也不用浪费弹药,圣明天子朱克臧再给你赏赐点官制,多好啊!

不过考虑到孙思克的父亲是孙得功,可能事情又不一样了。

孙得功算是投降满洲的第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将,导致旧大明失十数城,导致关外从此溃败,鞑子取得攻势地位。

孙得功早年与先前在抚顺投降建州的明降将李永芳有旧。

大明这边,王化贞安排孙得功策反投降鞑清的李永芳。

而在孙得功奉命策反李永芳的过程中,李永芳不仅是不为所动,反而是对孙得功言传身教,晓以利害,竟然让孙得功投降了努尔哈赤。

这还不算,李永芳与孙得功还就此唱起了“双黄”,李永芳假意投降,而孙得功也是假意效忠。

终于,伴随着广宁之战的爆发,这次不为人知的投降,给王化贞、给熊廷弼、给整个辽东战局带来巨大的影响。

从西平堡撤回的孙得功直接杀到了广宁城,并且迅速控制了广宁,大肆宣传前方已败,广宁不保,同时率部大肆清洗城内官员与继续抵抗的明军。

王化贞见势不妙,只得弃城而逃。

孙得功阵前倒戈,进而控制广宁,成为压断“经抚不和”的最后一根稻草,不管是出于气愤,还是为了发泄长久以来压抑的不满,熊廷弼做了他一生之中最为错误的一个决定,放弃关内所有的堡垒和据点,军民全部迁入关内。

此举让明朝经营多年的辽东地区可以用毁于一旦来形容,而被迫南迁的军民也在沿途不断遭受后金和蒙古军队的劫掠,遭受了灭顶之灾。

基于这一历史因素,孙思克投降前景不明,不到万不得已不投降。

投降的话,也不知道朱克臧会不会看在他汉化有功,留他一命呢。

战场容不得孙思克多想。

在明军将一道道由数千弹丸汇聚而成的死亡镰刀推送出去的同时,准噶尔人也回敬于如雨的弹丸和箭失,没错,就是箭失!

尽管准噶尔人在孙思克和前任大汗策妄的努力下,大多已经换用火枪,但在这场压榨出准噶尔人所有力量的战场前,挽着弓箭上阵的士兵并不是少数。

当然,这些能在战马上拉弓射箭的,都是没被排枪打中的幸运儿,他们人数稀少,因为全程被明军步兵压着打,心里有一把火,只得通过弓箭发泄出去。

但这些箭失大部分都只起了给战场配音的效果,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那是箭失打落在前排大明劲旅的精钢盔甲上弹跳的声音,这让战场的声响不再那么炸裂和单调。

郁起隽笑道:“不错的配乐,不愧是能歌善舞的蒙古人!”

zw443sx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