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668章 大明的喀秋莎(求订阅!)

战争仍在继续。

十里宽的战场正面并非一堵直愣愣的排枪阵线,战场正面分割为两个镇的步兵阵列线,而每个镇的正面又分割为若干营的正面。

从镇到营乃至各队之间都有相应缝隙,但这些缝隙却绝非准噶尔骑兵有胆量去冲击的缺口。

一门门火炮自的缝隙前出,超越了步兵阵列线,以一百八十度的覆盖射角,射出猛烈的炮弹,编织着一道道远及一两百丈的死亡线。

射速快到一分钟接近十发,几乎等同于火枪的大明虎蹲迫击炮更被准噶尔人视为死神!

以火炮阵地为圆点,数百米之内的扇面内,准噶尔人死得奇形怪状,甚至只能用一摊烂肉来形容的人马是再清晰不过的警告。

看到这些惨状,孙思克直呼:“这回真嘎了!”

到目前为止,已经没有骑兵敢去冲击大明的迫击炮阵地,他们宁愿去冲击排枪阵线,那样至少能留个全尸。

不过懂得这道理的准噶尔骑兵往往已经找机会下马在地上匍匐前进了!

后方涌来的准噶尔骑兵却被战场的热闹给搞得肾上腺素激增,不乏有人昏了头朝炮兵阵地压去。

只不过死相会很凄惨。

“长生天……”

为了忽悠更多的准噶尔人来冲击阵地和试验新武器,在国防军和近卫军两军的一个交汇处,留出了两百米左右的缺口。

准噶尔骑兵经历了近半小时排枪火炮的大明立体火力洗刷后,以蒙古人血液中独有的战场感,终于找到了这处缺口!

一个个准噶尔部族的勇士扭转马头,朝这处缺口涌去。

孙思克心想恐怕着是唯一的机会了……

他亲率以上千骑兵自这道缺口涌入,越过排枪的长城后,展现在他们前方的是薄薄的队列,以及后方还以纵队队列前进的明军士兵。

跟之前面对的厚实如山的阵势相比,这样的情形就像面对两个脱光了衣物的女子。

左右席卷还是直戳深处?

孙思克幸福得难以选择……

但这一日注定是上天给孙思克展现所有希望,然后再一个个砸碎的曰子。

左右收缩的明军很快在两侧编组出了横阵!

他们的阵型跟前方的正面横阵形成了折角,将孙思克左右席卷的企图粉碎。

缺口足有两百米,看似宽阔,可对准噶尔骑兵来说,正面还容不下一百骑。

这上千骑兵,以及后续跟进的大队人马根本没有向左右提速驱驰的空间。

两侧排枪不断,冲入缺口的孙思克部反而陷入了夹击,如鲜笋般一层层剥落。

左右动弹不得,就直戳前方吧……

他要用骑兵捅出一片天。

可就在这时,前方突然出现,十来具怪模怪样的东西整齐排列着,再度阻住了他们的步伐。

只见它们好像是车子,有两个轮子,架起了十来根铁管子拼在一起的物事,管口正直直对着他们。

战场的后方,尽管有热气球纵览战场,但依旧搭起了十来丈高的嘹望台,供大明的高指挥官掌握战况。

郁起隽手举着高倍望远镜关注着各部的战况。

他的旁边是参谋林剑锋,曾经勇夺大明全国运动会射击冠军的近卫军选手。

“郁将军,快看看缺口,不知道工部给的新鲜玩意能唱多大的戏!”

“小林,别期望太高,感觉就是敲敲边鼓的玩意,炮虽然轻便,可炮弹却很麻烦,又不能分开运,要不是工部强塞给我们,我都不想要,还不如给几门迫击炮呢!”

“是啊,郁将军,那玩意精度也太差了,就算不上炮,据说这项目还是应天礼花公司的几个大工匠参与设计。”

“唉!我还是喜欢制造总局的货,其他不地道!”

“总有它的用处嘛,是骡子是马,等会不就能看清了?”

就在此时,嗖嗖嗖的密集呼啸声响起,将战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大明火箭炮,这一亮相,敌我皆惊。

一道道如礼花般的焰光从那些小车架上的铁管子里喷射而出!

他们拉着清晰可见的抛物线扎向突破缺口的准噶尔骑兵群中。

这是黑旋风火箭弹的是升级版!

蓬蓬蓬的!

一团团焰火在两三丈到人头高度炸开,但这不是礼花,而是无数颗细小弹丸。

两人用高倍望远镜分明看到了一朵又一朵的焰火绽放后,接着又是骑兵群中升起一朵朵血雾之花,在焰火中盛开。

这是战争的艺术。

“压住!压稳了!角度对了!”

那一排正不断喷射出死亡礼花的“车炮阵”后,几名与其说是军官,更像是工匠的人在高声大喊着。

新武器嘛,那些工匠直接上前线测试武器,就是一个敬业!

八根铁管排作两排,架在简陋的两轮小车上,左右各有士兵正死死压着手柄,让小车保持稳定,确保铁管的射角始终不变。

大明神武十年式火箭炮,得到了国内最先进的礼花公司的技术支援,再借助黑旋风火箭弹的技术,火箭炮从最初的单管式发展现在的多管式,甚至在朱克臧的指导下,还衍生出了单兵肩扛式!

有点rpg的味道了,不过,由于稳定性差,容易误伤等特点,单兵肩扛式火箭炮没有在今天的大战出现。

现在定型的八管式有点像旧大明“一窝蜂”高配升级版。

靖难之役,朱棣率领塞北骑兵一直所向披靡,毫无败绩。

以步兵为主的朱允炆朝廷军队屡战屡败。

这支塞北铁骑便成为了朱允炆明军的噩梦。不过,朱棣在战争中也有过失利的时候,而他正是败在了这一一窝蜂之下。

一窝蜂,是由明朝的架火战车辅以神火箭屏而构成。

据《武备志》记载,一窝蜂一次足以齐射出32支火箭,这些火箭都被装载到一个类似筒型的容器中,而每车几乎都配备几十筒到上百筒。

一旦点火发射,大量的火箭将会覆盖大片区域,可有效范围打击敌人。这在那个火器并不发达的时代中,无疑像死神收割机般,剥夺着敌军的性命,足令敌人胆寒。

虽然一窝蜂给朱棣军队以巨大压力,但是火箭不是当时战场的主角,无法改变整个战局,最终朱棣还是赢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

当然,一窝蜂跟新大明的火箭炮只能说是想象,完全不是一个物种了已经。

记得新大明的火箭炮试射的时候,朱克臧在山头上喃喃自语:“朕的喀秋莎!”

听到喀秋莎三字,见多识广的李老太监默默想着:听起来是罗刹妹的名字,结合皇帝的爱好,李老太监充满怀疑皇帝这是金屋藏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