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二百一十八章 蜀相被刺

汉末三国传奇 第二百一十八章 蜀相被刺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当时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位,两宫并立,朝廷百官多派子弟分别侍奉。全琮因次子全寄为孙霸宾客,便写信向陆逊告知此事。陆逊回复全琮,认为官僚子弟应凭借才能晋升,不该通过私第邀利取荣。依附两宫势力者,则必各自结成派别,古人最为忌讳之事。便劝全琮效仿故汉相金日磾杀子,以防羞辱家门。全琮对陆逊所言非常不满,怒道:“世间岂有劝人杀害亲子者耶!”两人从此积怨渐深。不久全琮父子上表孙权,称陆逊外甥顾承曾串通陈恂,谎报战绩以谋求高位。孙权怒而不察,命将顾承与其兄顾谭皆流放。陆逊不料全琮竟因自己相劝一语而行此卑鄙手段报复,连累自己两个外甥皆被流放,乃为此愤愤不平。

只因太子孙登早亡,孙权以三子孙和为太子。然孙和母王夫人与孙权长女全公主积怨,致孙和被废。孙和使心腹藏于孙权床下,窃听父亲与重臣杨竺谈论,欲立孙霸为储。孙和恐惧,于是秘密召见亲信陆胤,令到武昌请族父陆逊处,请为自己出面申辩,太子太傅吾粲也为此事,屡与陆逊互通消息。陆逊误听二人之言,便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又请求进京面见天子。孙权见陆逊奏表中提到孙和与孙霸嫡庶之辨,便觉禁中密语漏泄,于是大怒,将杨竺、陆胤、吾粲皆收监审问。又遣使写信责备陆逊,不该打听宫中机密之事。杨竺招供陆逊二十条罪证,陆胤却不发一言。陆逊痛悔不应卷入太子夺嫡之事,不胜愤忿而卒,去世之时家无余财。孙权闻报大悔,因陆逊长子陆延早夭,使由其次子陆抗袭爵,领陆逊部众五千人送灵柩东回,葬于横山。后陆抗进京面见孙权,洗清杨竺所控父亲所谓二十条罪行。

按下东吴,再说西蜀。魏正始元年,蜀延熙三年,越巂郡蛮夷数次起兵反蜀,杀太守袭禄、焦璜。其后蜀主刘禅所置越巂太守,皆不敢治所于邛都,而寄治在距邛都八百余里之安定。蜀帝刘禅闻之大忧,乃命武将张嶷为越巂太守。张嶷到任恩威并施,蛮夷畏服,郡界悉平,复还旧治。中领军向宠征讨汉嘉郡蛮夷,遇害身亡。其年春,蜀丞相蒋琬向后主刘禅上表:“今羌、胡乃心思汉军如渴,又昔凉州刺史魏延偏军入羌,郭淮败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后主准奏,于是姜维就职,率偏师以出陇西。

说话的,你道蜀相诸葛孔明已死六年有余,那姜维受恩师临死重托,以恢复中原为任,怎生到此时才得领一旅偏师,兵出陇西?原来这里面大有缘故,非姜维而能为所欲为者。孔明生时六次北伐,朝中便有谯周等众臣谏阻,后主刘禅亦多次相劝,是孔明决意不从,这才明知其不可为而强为之,但为朝中大半朝臣诟病。故此姜维虽欲夺两京图复中原,奈不为朝廷重用,手中亦无兵权何。自孔明仙逝,后主刘禅即废黜丞相府,并将权力进行分割,以防朝中重现“一言谈”之状。姜维原是魏人,便一直位于蒋琬、费祎之后,不得重用。

蒋琬初接孔明大任之时,亦欲继承武侯遗志,曾制定由水路进攻曹魏计划,但未被后主采纳。刘禅本无其父一统天下之志,谁管他汉祚如何,只要太平就好,故数年来鲜有征战。延熙七年,蜀镇江州太守、车骑将军邓芝发哀书来报,永安都督陈到因日夜思念先帝与孔明军师,终至病笃身亡。后主思及其平生护驾大功,甚为悲悯,下令厚葬于奉节鱼腹浦江滩高阜之处,其墓下视武侯所遗八阵之图。治丧方毕,镇北将军王平上表,说魏帝命曹爽率领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前锋已在雒谷。后主览表大惊,问计于蒋琬及朝中群臣,如何对敌。蒋琬奏道:“王子均随先丞相征战多年,又熟知汉中地理。曹爽乃纨绔子弟也,素不知兵,虽众寡不敌,必空劳往返。可使涪城诸军悉从大将军费祎调度,姜维巡哨于汉中与成都之间,紧急时予以接应即可。”后主依其奏,于是诏命费祎、姜维引军出成都,来救王平。

且说汉中大营之中,王平升帐,商议应对曹爽之策。因当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便有人说道:“我兵力不足以阻挡魏军,应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魏军若长驱进入汉中,则我涪城援军一到,即可将阳平关抢回。”王平厉色言道:“不可!汉中去涪城有一千余里,魏军若得阳平关,则必为汉中祸患,涪城之军焉能解救?应遣护军刘敏与杜参军据守兴势,我亲引中军为后拒。若魏军分兵进攻黄金城,我则率兵前往救援,彼时涪城救兵兼程而至,此乃上策。”刘敏领命,依计引兵而去。曹爽果然自攻阳平关,另分兵去打黄金城。王平从容调动汉中兵马拒之,魏军累月不下,损兵折将。蜀大将军费祎引涪城诸军,以及姜维引巡哨精骑相继而至,魏军果被击退,败回长安——悉如王平当初所料。

当时蜀汉诸将,马忠在南中防备南蛮;邓芝驻守永安防备东吴;王平在汉中防备曹魏。三人各守一方,保障蜀汉平安,于是人皆呼为“平安三侯”,威名始于此时。王平在军旅中长大,不会写字,所识之字亦不超过十个;但其能口述,让幕僚代写书籍,词章字句皆合意理。王平让人读史,秦汉系列书籍传记,自己在一旁倾听,便能知其大义,论说之时不失主旨。王平遵行营中法度,从不玩笑,姿态严正,不足者性狭侵疑,为人自轻。蜀汉延熙十一年,王平去世,其子王训继爵。延熙十四年,邓芝病世于任上。其为将二十多年,赏罚明断体恤士卒。身上衣食取自官府,从不经营私产,妻儿甚至忍饥挨饿,死时家无余财。

姜维见蜀国宿将并皆亡故,每日如坐针毡,意志渐渐消磨。延熙九年,一力反对北伐的丞相蒋琬积劳而死,姜维于是上疏,请伐曹魏。后主刘禅眉头微颦,命转呈费祎审阅。姜维见天子如此批示,自然心中一凉,费祎本乃“萧规曹随”之辈,焉肯同意兴兵?果不其然,费祎虽未明示不可,但付姜维手中可用兵士,往往不过万人。魏国雄霸天下三之有二,如此丁零兵力怎有作为?姜维实在无计可施。可惜!其时魏明帝曹睿已逝,继任皇帝曹芳幼弱,曹爽与司马懿正明争暗斗,实在是天赐之机,就如此被一介书生费祎白白浪费了也。

这一日洛阳细作来报,曹爽尽夺司马懿父子兵权,整日淫乐游猎,不修武备。姜维大急,于是亲至费祎府宅,力陈北伐之策。费祎置酒相待,姜维说道:“大人可曾记得,当年诸葛丞相曾云,待天下有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如今魏国罅隙不断,司马失兵,曹爽无征战之能,此乃天赐良机于我蜀汉。何不上奏天子,出兵伐之?”费祎听罢微微一笑,问道:“伯约休怪,你觉得自比丞相何如?”姜维答道:“自不如之”。费祎即顺口答道:“是也。丞相尚且不能之事,似我等凡夫,又何能为之哉?”姜维无语可答,只得告辞,出门仰天长叹,泪洒满腮。北伐议题就此搁置数年,当年意气风发之少年将军,如今已是双鬓斑白。姜维自觉年事已高,寸功未立,心里甚自不安。延熙十五年,后主不知何故心血来潮,竟令费祎重新开设相府。姜维更是悲从中来,费祎本乃北伐政敌,如今身居高位,恐怕此生光复中原无望矣。这日自相府议事归家,姜维颓唐至极,于是自斟自饮,借酒浇愁。正当此时,门人忽报郭循来拜。姜维陡然惊醒,心中大喜,急令请进,并亲接出二门以外候之。

书中暗表,郭循乃天水郡人,乃是姜维同乡,原为魏将郭淮部下,在西羌战中为姜维所俘。念在老乡之谊,且又是用人之际,姜维便将其编为帐下死士。因见郭循恰也很有本事,于是又做顺水人情,将其推举到相府,亦为费祎喜而重用。十年之间,郭循武运连连,终任蜀汉左将军之位,竟领当年马超之职。今已近十年未见,几乎被姜维遗忘,不想此时忽然登门。郭循随门人进府,见恩公姜维竟在二门外垂手恭候,不由受宠若惊,急上前以部下之礼参拜。姜维扶起,二人遂将酒席移至密室而谈。当日作彻夜长饮,郭循次晨方离去。

延熙十六年岁首大会,丞相费祎大宴群僚,郭循在坐。后主刘禅亲赐酒一巡,转入后宫,令丞相费祎与众臣欢饮。因往岁蜀中粮食大收,费祎欢饮沈醉,频频巡席敬酒,令歌舞佐兴,自己颓然于座席之间。当时宫外春寒料峭,宫内却欢声笑语,满座皆欢。郭循趁着酒兴,歌舞弄剑于席间,盘转于歌女之间,众官大乐。郭循渐舞至费祎坐前,忽然剑锋一转,直刺入费祎胸口。费祎大叫一声,当场毙命。郭循大笑数声,对众官说道:“某与费祎有仇,故而杀之,他人无干。今大仇得报,某心安矣!”说罢,于众官惊骇中横剑自刎。席间风云突变,众官皆呆若木鸡。侍宴官报入后宫,天子刘禅闻报大惊,急出于席前,问行刺丞相主谋。姜维即从座起,进奏后主道:“此人本是末将帐下军官,臣念其英勇,荐于费相,至今已十余年矣。丞相因爱其才破格擢升,以至左将军高位。未想此贼不报丞相恩情,反而加害。臣细想此人形状,每宴会时便欲亲近陛下,幸为左右所遏。定是魏国细作,潜伏我国十载,原想刺杀陛下,因不能得手而刺国相。今日宫廷血案,皆因下官十年前推荐非人而起,望陛下治臣失察之罪。”后主听了,哑口无言。十年之前所荐之人犯罪,如何问罪于推荐者?且刺客在费祎帐下效力十年,而费祎作为丞相,却无察奸之能,又怪得哪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