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二百一十七章 司马装病

汉末三国传奇 第二百一十七章 司马装病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管辂舅父闻说外甥得罪何宴、邓飏,大惊失色言道:“何、邓二人威权甚重,又皆为有仇必报小人,你何敢冒犯?若彼挟恨报复,我家则被灭族矣。”管辂笑道:“舅父勿忧。我观邓飏行步,筋不束骨脉不制肉,起立倾倚若无手足:此为鬼躁之相。何晏视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此为鬼幽之相。二人早晚必有杀身之祸,何足畏也!”其舅不信,大骂管辂而去。此后不久曹爽事败,何、邓二人伏诛,方信外甥相人奇术非凡。

司马懿即晋升太傅,曹芳即诏封蒋济迁升太尉。蒋济因见曹爽党羽丁谧、邓飏等经常轻易更改法度,颠倒朝纲,便上疏谏道:“今吴、蜀未灭,将士征战在外已数十年,男女皆怨,百姓贫苦。国家法度,唯有济世之才编改纲法流于后世,岂是平庸之辈可改?终不仅无益于国家,且损害百姓。臣启陛下,望朝中文武各尽其职,则国可太平祥瑞也。”曹爽览其奏表,以为是迂腐之论,纵容何晏等乱政如故。蒋济于是与司马懿暗谋,准备推翻曹爽。

曹爽不放心司马懿在家何为,虽自己大权在手,亦感时刻不安。适逢天子除李胜为荆州刺史,于是曹爽即令李胜往辞仲达,就探其虚实。门吏报入府中,司马懿道:“此乃曹爽不放心我,使李胜来探虚实也。”乃去冠散发,上床拥被而坐,又令二婢扶持在身后,请李胜入府。李胜至床前拜道:“学生因朝事烦杂,一向不见太傅。今天子命某为荆州刺吏,特来拜辞。”司马懿佯作耳背,胡乱答道:“当年吕布与张辽均起于并州。并州地近朔方,民心剽悍,你到那里,需好为之备。”李胜扬声答道:“是除荆州刺史,非并州也。”

司马懿便笑道:“原来你从并州来。那就留在京都罢,不要再去了,那里可不是玩的。”李胜叫道:“是汉上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大笑道:“何不早说?你是从荆州来也!”李胜哭笑不得,即问从人乞纸笔写道:“学生奉旨到荆州任刺史。”拿给司马懿看。仲达又眯着双眼看了半天,这才笑道:“我是病的耳聋了,又兼眼花。荆州地近东吴,公此去保重。”侍婢进汤,司马懿双手颤抖不能端碗,于是将口就之,汤流满襟。勉强喝了三两口,便倒在床上,声嘶气喘,激咳连连。李胜拜辞回见曹爽,细言其事,曹爽闻报大喜。司马懿见李胜去了,从榻上一跃而起,对二子说道:“李胜此去回报,曹爽必不顾忌我矣。你等需暗自联络旧部,及朝中老臣,时刻做好筹备,只待他出城畋猎之时,即可图之。”二子领诺。

按下魏国曹爽乱政,司马懿父子密谋夺权,再说东吴孙权。吴嘉禾六年正月,孙权下诏,令群臣讨论奔丧之法,丞相顾雍奏请违法奔丧应处以死罪。此后吴县令孟宗违法奔母丧归家,事后亦知己罪,自请拘于武昌衙署,上表听候吴帝处罚。陆逊闻之,遂上疏孙权,叙孟宗平时作为,并借机为孟宗求情。孙权见是上大将军求情,于是给孟宗减刑一等,并申明下不为例。众官警惧,于是违法奔丧之事乃绝。二月,孙权遣陆逊督军征讨彭丹,旋即平定。

同年,吴中郎将周祗赴鄱阳郡征兵,问计于陆逊。陆逊认为鄱阳郡百姓易动难安,不征为妙。周祗不听,果然激起民变,吴遽等人聚众起义,杀死周祗。陆逊与陈表征讨吴遽,乃被招安,得精兵八千余人,三郡平定。陆逊任命陈表为偏将军,晋封为都乡侯,提兵北往,驻守章坑。吴赤乌元年春,校事吕壹奸邪败露,被处死。吕壹乃吴郡人,先受孙权宠爱,用为心腹,任中书典校郎,监察中央及地方州郡文书事。其为人险狠,因恃宠弄权,离间君臣,擅作威福,挟嫌报复,手段残忍。常以文书往来中寻章断句,诬陷大臣。曾弹劾丞相顾雍和左将军朱据谋反,将二人下狱。黄门侍郎谢厷问道:“陛下令某前来相问,顾公谋反之事到底如何?”吕壹答道:“证据对其不利,结果不乐其观。”谢厷又问:“则若顾公被免职为民,谁将代之?”吕壹不答。谢厷又问:“公颇解天子心意,则试猜之,是否当命潘太常继之?”吕壹答道:“若依陛下素日喜好所论,极为可能。”谢厷原为解救顾雍而来,于是趁机说道:“如公所说,顾公若问罪罢相,则陛下必以潘太常继任。那潘濬切齿恨公,每欲手刃公而后快,只因苦无机会而已。此事荆州文武尽知,公岂不闻?若其一但接替顾公,恐明日即以明公为敌矣。”吕壹闻听此说,大为惧怕,于是顾雍罪状不了了之。

陆逊闻顾雍、朱据下狱,与潘濬谈及此事,俱各忧心如焚,提起来常常流泪不止。步骘、陆逊时时上书天子,孙权皆置之不理。潘濬即上奏吴帝,请求赴京朝见,名为奏荆州之事,其实想要赴阙力谏,为顾雍鸣冤。孙权准其入都,潘濬至建业驿馆,未及见吴王,太子孙登即趁夜来访,说道:“某就顾公之事,亦曾屡谏父皇,但皆不纳,且被厉斥。公今来若为此事,亦是无用,休为此触怒天子,以惹祸上身也。”孙登言罢辞去。潘濬愈怒,便以久不入京为名,使人持自己名帖到各家故旧百官府宅,说欲大宴宾客,吕壹亦在名单之中——欲在宴中亲手杀之。吕壹见潘濬进京请客,忽想起谢厷之语,遂托病不往。潘濬不肯罢休,数日后趁天子孙权召见,便为顾雍辩冤,且力陈吕壹奸险,乃误国之臣,绝不可信。孙权虽未立刻采纳潘濬之谏,但思其言有理有据,便对吕壹之宠渐衰,并令人暗查其奸。

潘濬见孙权为自己谏言所动,即亲查吕壹之奸,再奏吴帝。孙权览奏,见其罗列吕壹罪状,小罪且不待言,大罪约有四桩:“吕壹门客违法,被建安太守郑胄所杀,吕壹衔恨中伤郑胄,郑胄即被禁锢,后因陈表为其辨明冤枉,郑胄方得以释放。此其诬陷大臣罪一;吕壹又告江夏太守刁嘉谤主,百官皆不敢违逆,纷纷赞同其诬。只有侍中是仪怒从座起,表示未闻此事。是仪本名氏仪,字子羽,北海郡营陵县人也。因被北海相孔融嘲笑‘氏’字是‘民无其上’,故改姓为‘是’。在东吴历任骑都尉、忠义校尉、裨将军、偏将军、侍中、中执法、尚书仆射等官,以为人正直、不惧强权闻名于朝。吕壹又诬是仪与刁嘉同谋,陛下将刁嘉逮捕入狱,令有司将是仪详审验证,是否与刁嘉同谋。是仪被审讯多日,只是答道:‘今刀锯加颈,臣怎敢替刁嘉隐瞒真象,而自取灭族之祸,且为不忠之鬼?臣为刁嘉辨冤,只为让陛下知此事本源也。’审问再三,言辞不易。其后陛下命令罢审,是仪、刁嘉得以释放。此其诬陷大臣罪二;吕壹陷害宰相顾雍,因黄门侍郎谢厷巧言,只要顾雍免官,将由潘濬接任为相。吕壹畏惧潘某,只好放过顾雍。此其诬陷大臣罪三;吕壹又陷驸马朱据,告其私吞军饷,拷打幕府理财库吏致死,终无供状以证其事。后因朱据怜库吏屈死,为其安葬,吕壹又认定是驸马心虚之证。朱据闻其诬陷,只得自我监禁,等候陛下问罪。后经反复审查,已知驸马清白,并无私吞军饷之事。此其诬陷大臣罪之四也!”条理分明,言之凿凿。

孙权详细看罢潘濬奏疏,叹道:“吕壹狂妄至极,朕今知之矣。驸马朱据都被诬告,况普通吏民哉?”于是愤怒,诏令将吕壹斩首弃市。吕壹既除,孙权引咎自责,遣中书郎袁礼向被诬大臣致歉。又责备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重臣,明知吕壹之奸而不查报,是推脱三公辅国责任;并盛赞陆逊与潘濬忧心为国,是真为国之柱石者。赤乌二年,潘濬病故于任上,吴主怜之,令其子潘翥袭爵。诸葛瑾受责,心下不安,由此亦得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死前嘱咐家人棺服丧事务需简约,不许盛葬,并上表请罚,遗嘱不可使其子诸葛恪掌握兵权。因儿子诸葛恪志大才疏,聪明外露,若掌大权必将误国——真是知子莫若其父者。孙权追思诸葛瑾一生为吴,立功无数,遂令厚葬,重用其子诸葛恪,使袭其父爵。

赤乌七年正月,东吴丞相顾雍病死。孙权命陆逊为丞相,下诏说道:“朕以无德之人承应天命,登此大位,天下尚未一统,奸乱之徒充塞道路,朕朝夕忧恐,不顾休息。惟尔天资聪颖,美德显著,担任上将重职,辅佐朝廷除乱。有盖世之功者,应受广大荣耀;兼具文武才者,定当社稷重任。昔伊尹兴商、吕尚辅周,今朝廷内外大事,实由陆公一人肩负。今朕遣太常傅常持节赐公印绶,以为丞相。公当光大尚德,建树良业,恭从王命,安定四方。呜呼!总管三公职事,训导群臣百官,能不严肃认真,公自勉为之!公原任荆州牧、右都护兼武昌留守等职,仍依旧职不易。”陆逊再三请辞,孙权不许,只得领丞相之位。列位看官!你道孙权因何如此器重,让陆逊身兼将相文武两班重任?皆因其才能为吴国之冠,无人能及耳。陆逊素来深思静虑,所测之事无一不验。当初暨艳大造府第,陆逊即规劝告诫,以为必由此招祸,后果然如此。陆逊又对诸葛恪说:“在某之前者,我定奉其与某一道升迁;在我之后者,我则帮扶之。今观子势侵凌上,蔑视下属,此非固德之基也。”诸葛恪其后果然败亡。又广陵人杨竺少年成名,陆逊谓其终会惹祸亡身,劝其兄杨穆另立门户,其后亦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