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二百零五章 六出祁山

汉末三国传奇 第二百零五章 六出祁山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司马懿不知是人是鬼,又不知多少蜀兵,十分惊惧,急急引兵奔入上邽,闭门不出。此时孔明早令三万精兵将陇上小麦割尽,运赴卤城打晒去了。司马懿在上邽城中,计算时日,暗道:“孔明哥哥,你即割完了麦,下面该打某的埋伏了罢?不要只顾晒麦子,耽误了正事。”正思念间,忽报副都督郭淮入见。司马懿问有何事,郭淮道:“某闻蜀兵现在卤城打麦,可以出兵击之。”司马懿大笑道:“正合我意!”于是和郭淮计议,分兵两路而来。司马懿引兵径到卤城下,日已昏黑,遂命屯兵。一更时分,郭淮亦引兵到,两下合兵,一声鼓响,把卤城围得铁桶相似。城上万弩齐发,矢石如雨,魏兵不敢前进。忽然城外四周麦田里火光冲天,喊声大震,蜀兵一齐杀至;卤城四门大开,内兵杀出,里应外合大杀一阵,魏兵死者无数。司马懿引败兵奋死突出重围,占住山头;郭淮亦引败兵奔到山后扎住。

郭淮因是自己主意,致使损兵折将,不由懊恼,又来告司马懿道:“可发檄文调雍、凉人马,并力剿杀。某愿引军袭剑阁,截其归路,敌可尽灭。”司马懿从之,即发檄文星夜往雍、凉调拨大将孙礼。雍凉兵到,司马懿即令其约会郭淮,一袭卤城,一袭剑阁。却说孔明在卤城相拒日久,不见魏兵出战,乃唤姜维、马岱听令道:“今魏兵守住山险不与我战,定是令兵去袭剑阁,断我粮道。你二人各引一万军先去守住险要,以逸待劳,休等其扎营稳妥,便率兵袭之。”二人领命,引兵去了。孔明却调集城内晒麦大军,以待雍凉之兵。

却说西凉人马倍道而来,走的人马困乏;方欲下营歇息,被蜀兵一拥而进,人人奋勇,将锐兵骁,雍、凉兵抵敌不住,望后便退。蜀兵奋力追杀,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孔明收聚得胜之兵,入城赏劳,便要起兵大进。忽报永安李严有书告急,说听闻东吴陆逊令人与魏连和;魏令其发兵取蜀,吴主孙权意为所动,就要起兵。孔明览书甚是惊疑,乃聚诸将传令,教祁山大寨人马先退回汉中。张郃奉命扎营祁山,忽见蜀兵退去,乃急往卤城大营见司马懿请令,要去追袭。司马懿知道孔明又要以退兵为名,施拖刀之计,便故意劝止道:“孔明诡计极多,不可轻动。不如坚守,让他退去。”张郃要追,司马懿坚执不从。

孔明知道祁山兵马已回汉中,再无后顾之忧,遂令杨仪、马忠入帐授以密计,令引一万弓弩手去剑阁木门道埋伏,若魏兵来时,如此如此。二人引兵去了。又唤魏延、关兴在城上四面遍插旌旗,城内乱堆柴草,虚放烟火。大兵趁夜出城,尽望木门道而去。司马懿见城中烟起,亲自出营来看,于是笑道:“此乃空城也。孔明已退,谁敢追之?”不看张郃,却问上将魏平。魏平正要主动请令,不料先锋张郃却道:“且慢。我料诸葛亮此番退兵,定有计策,不可追之。”司马懿听了,吓了一跳,暗道:“莫非他已经得悉某与孔明合谋,欲害他性命,故言不可?”察颜观色,却又不似已知底细。想到此处,正要发问,魏平想要追敌建功,已经颇不耐烦,于是怒问张郃道:“蜀兵已退走远矣,能有何计策?”

张郃眼睛盯着司马懿,口中却训斥魏平道:“夫用军之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不可穷追。况蜀兵自出祁山以来,屡屡获胜,又新破我西凉兵马,锐气正盛;且新得陇上新麦数万斛,全军足食一年有余,今何故退兵?非计而何?”魏平没有张郃官大,听罢诺诺连声,只是心中不服,却不敢还口。正在这时,司马昭忽然进帐,对其父附耳低言数语,又递上一封信。司马懿开拆其信,张郃偷窥一眼,见书皮上写道:“书呈司马懿大都督开拆——麾下南阳太守满宠”字样。司马懿看完,作大喜状,将书信置于案头,即问司马昭:“满伯宁使者现在哪里?”司马昭答道:“现在帐外等候回复。”司马懿道:“此信未知的确与否,如此,待某亲自详细问他。”于是让司马昭前面引路,急急走出帐去。张郃见主将有这许多张致,心中不解,看到司马懿背影已出帐外,遂将案上书信拿起,迅速看了一遍。见那书上写道:“今有东吴上大将军陆逊,闻蜀相诸葛亮屡胜我军,惧蜀胜魏国后报昔日侵夺荆州,谋害关公之仇,于是上书吴主孙权,调集荆州大兵以袭蜀之巴郡。蜀江州太守李严上书蜀主,被某细作得知,报与末将。某谓大都督言,若孔明兵败,必不退兵;若是大胜之余忽然退兵,则必因陆逊发兵矣。都督趁机追之,必获大胜,良机莫失!”张郃看了,与魏平相视,二将心意已决。说话的,此真是满宠来信否?乃司马懿所做圈套,欲张郃上当,是其催命符也。

却说司马懿回帐,见密信已被挪了位置,心中暗喜;乃不动声色,看了众将一眼,速将那封书信拢入袖中,便令散帐。张郃急谏止道:“大将军且慢来!那蜀兵都退尽了,都督不说追击与否,怎生就要散帐?”司马懿道:“某刚才细想,将军所言极为有理。蜀兵毫无缘由退兵,必是孔明见我坚守不战,又以退为进,欲施埋伏之计耳。不要追他,令其计划自然落空,岂不是好?退一步说,即是孔明无计,得他退兵,我等不战而胜,回去报与天子,一样赏赐,岂不是妙?将军回帐休息去罢,休要多事。”说着,便要回归自己寝帐而去。

张郃大恼,忽然高叫道:“都督转来!某尚有一言。既满伯宁来信说吴兵已袭蜀国之后,孔明故此回军。此时不令某等追击,却是何意?莫非都督与那孔明通谋,要纵虎归山不成?”司马懿故作大惊,急回身道:“将军怎可偷看某之机密信件?”张郃冷笑道:“天子虽命公为征西大都督,但亦有圣旨,令某统管河西兵马,提调关中诸将。凡至军中机密,某均有权与闻其要,不谓越制。那案上密信既是军情,俺便看了,那又怎地?只问都督,纵敌为何!”司马懿听他如此说话,且每句皆以“某”自称,再无恭敬之意,上下之分。当下只得软了语气,说道:“非是某欲纵敌,实是那孔明诡计多端,防不胜防。此信虽是满伯宁遣使送来,但焉知其消息是否的确?若是东吴陆逊和孔明之合谋,作此诱敌之计,岂不是又上其当了?俗语云‘小心千里去得,大意寸步难行’,还是不追也罢。”见他只顾推三阻四,张郃愈加心疑,说道:“公若不追,某愿自往。”司马懿阻道:“公性急躁,更不可去。”张郃怒道:“都督出关之时,命我为先锋;今日正是立功之际,却不用我,何也?”

司马懿无奈,只好允可,又叮嘱再三道:“蜀兵即果真退去,于险阻处也必有埋伏,须十分仔细,方可追之。”张郃道:“某随武皇帝征战半生,甚么不晓得?都督不必挂虑。大丈夫舍身报国,虽万死无恨!”司马懿叹道:“公即坚执要去,可引五千兵先行;某却教魏平引二万马步兵后行,以防埋伏。我也引三千兵随后,策应将军万全。”张郃领命出帐,引兵火速望前追赶,魏平随后而进。司马懿虽说亲自策应,但哪里肯去管他!

张郃直追出六十余里,休说伏兵,便是掉队蜀军伤兵,也见不到半个。方转过山坡,忽喊声大起,蜀将关兴引一彪军闪出,与张郃交锋。不上十合,关兴拨马便走。张郃暗道:“关兴乃蜀之大将,想来这就是伏兵了,因归途紧急,故无心恋战。”自说自解,驱兵大追。蜀兵尽弃衣甲什物,塞满道路,魏军皆下马争取。张郃喝止不住,只了撇了众兵,独率数十骑部将奋勇追赶。看看天晚,赶到木门道口,前面关兴拨回马来骂道:“张郃逆贼,何必赶尽杀绝!你放某回去,以后还可相见。要只顾赶来,今与你决一死战!”张郃坚信蜀兵已至穷途末路,哪里理他说三道四?挺枪骤马上前。关兴挥刀来迎,战不十合大败,尽弃衣甲、头盔,引败兵望木门道中而走。张郃杀得性起,乃骤马赶来,不知好歹,一头扎进山谷狭道之中。此时天色昏黑,一声炮响,山上火光冲天,大石乱柴滚将下来,阻截两头去路。张郃猛醒,大叫一声:“我中司马懿与诸葛亮合谋矣!”忽听一声梆子响,两侧山上万弩齐发,将张郃并部将皆射死于木门道中。可叹!此一员无敌大将,竟死于敌我合谋诡计之下。

却说张郃已死,随后魏兵追到,见塞了道路,已知张郃中计。忽听山头上大叫道:“诸葛丞相在此!”众军仰视,只见孔明立于火光之中,以扇指众军言道:“我今本欲射马,误中一獐。我敬张郃乃是英雄,今令你众人将其尸首运回,报于你魏主厚葬罢。上覆司马仲达:某还要再出祁山,让他好生等着,早晚必为我所擒。”魏兵即扛了张郃及遇难诸将尸首,回见司马懿细告前事。司马懿假作悲伤不已,仰天叹道:“张隽乂身死,乃我未加力阻之过也!”于是收兵回渭滨大营,上报天子。魏主闻张郃战死,令厚葬之,使其子袭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