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传奇 > 第一百八十章 文聘退敌

汉末三国传奇 第一百八十章 文聘退敌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3:32:08 来源:笔趣阁

臧霸即死,明帝曹睿即命满宠东下,尽收青徐之兵屯守樊城,以当东吴之兵。又进封刘晔为东亭侯,食邑三百户。刘晔上书,认为辽东公孙渊胁逼其叔父公孙恭让位,自立为辽东太守,其公孙氏占领辽东即久,自恃海山阻隔,必似胡族一样难以制约,甚至发动叛乱。遂建议应趁公孙渊初登大位人心不服,出其不意出兵讨伐;并设重金悬赏引诱其反对者协助朝廷,则可不战而解矣。曹睿不纳其计,公孙渊果于景初元年叛魏,酿成大乱。

明帝虽不纳刘晔伐辽东之策,但依然对其宠信亲近,有事必问。因欲攻伐蜀汉,问于群臣,众臣均以为不可;又独召刘晔私问,刘晔说可。刘晔辞帝出殿,众臣即来问询可否攻蜀,刘晔又说不可。因刘晔素有胆识,每言必出于挚诚,故明帝曹睿及各大臣都以为其出自真心,各无怀疑。当时中领军杨暨被明帝宠信,其亦敬重刘晔,闻刘晔对众所言,于是引为知己,问其蜀汉不可攻伐之理。刘晔详为解之,郑重其事。杨暨大喜,次日面见天子,即以刘晔所析之理谏阻伐蜀。曹睿大怒,指责其乃儒生,不通军事。杨暨亦恼,说道:“既陛下以为某不懂军事,东亭侯一生随高祖征战,多献奇计胜敌,有大功于魏国。今陛下可当某之面召而问之,看其是何说法?刘公若说蜀不可伐,则某服之,今后再不以此谏劝陛下也。”明帝以为言之有理,且早知刘晔赞成伐蜀,于是令内侍召请刘晔,使与杨暨当堂对质。刘晔奉诏而至,见问是可否伐蜀一事,便不发一言。杨暨不知其意,怒而辞帝下殿。

杨暨既出,明帝便问刘晔不发一言,是何意也?刘晔忽然发怒,当场指责明帝道:“非是为臣前后不一,亦非避而不言。陛下不应将伐蜀大计随意问人,亦不可随意将己之真实意图公之于众。兵者,诡道也,陛下安知我朝堂之中定无蜀汉间谍乎!若孔明得悉曹魏来攻真实情报,预为之备,蜀道难于上天,便有百万大军,又能何为?既欲攻之,宜先否之,秘而不宣;待出兵之日,即便蜀谍得知,已无能为力矣。何兵马未动,先宣之于众耶?”

这一顿话语激烈高亢,如雷烟火炮,便似训斥三岁学童一般,左右侍者闻之,无不凛然,暗道:“坏菜,此老头恐怕性命难保!”哪知明帝曹睿只是稍怔,即仰天大笑道:“公真乃直人,亦谓真人也。此句句谋国之语,体公之论,真苦口良药!”于是离座下阶施礼,向刘晔逊谢陪罪。刘晔辞帝出殿,见杨暨仍候在殿外未离,观其情状是专候自己,要面斥自己口是心非者。刘晔不待其开口,即将杨暨拉到僻静之处,厉言责道:“其对君主进谏者,宜婉言而进之,方得其效也;似公这般进言过于直率,陛下即便认可公之高论有理,其能听乎?今陛下已知伐蜀不可,此后不必再谏矣。”杨暨听罢大服其论,亦逊谢之。刘晔回府,即刻修下密书,说明曹睿欲发兵伐蜀之事,派心腹人送至山阳郡崔州平处,令其转赴成都,面呈诸葛丞相。不料明帝曹睿及中领军杨暨即服刘晔之论,均将此事告之华歆。

华歆见刘晔如此两面巧妙奉迎,不由甚为厌恶,于是亲自进宫面圣,向明帝诋毁刘晔。更建议天子再召见刘晔时,可特地隐藏真实意图,以相反意见问之。若其每次都附和皇帝,则谓刘晔乃揣摩上意,逢迎之徒耳。曹睿听了,后以己之真实意图反面相试,果然如此,刘晔每临大事,皆顺从帝意而言。于是曹睿恼怒,因此疏远刘晔。列位看官!那刘晔虽然聪智,由此看来,毕竟与华歆相差半筹也。于是刘晔因而发狂成病,再不能上朝与闻军国大事。后于太和八年,在府中听闻家人说起孔明死讯,便也似臧霸一般,在床上大叫数声而亡。明帝不知其乃蜀汉间谍,因死后叙其劳苦功高,谥封景侯。此是后话,此处先行表过。

且说东吴孙权闻说魏帝曹丕驾崩,张辽、臧霸亦均已作古,不由大喜道:“此二人死了,孤便无所畏惧也!”遂诏命厉兵秣马,整军北上,于黄武五年秋八月出兵攻魏。乃分兵派将,兵分两路,命左将军诸葛瑾率兵十万,战将五十员,北进襄阳;自率军十五万,战将百员,进攻江夏。历次北伐,以此次出兵最多,几乎是倾国而出,必要成功。八月末,孙权攻打石阳,包围文聘,轮番冲击。石阳城中不足一万军,情况急殆,阖城众官均欲弃城而走。便齐来见文聘,说我新君年幼,必不会发兵来救;与其困守孤城待死,不如弃城而走。文聘大怒道:“今城中有粮,兵足以战,何言退也?当年大将军曹仁以五千兵抵关羽七万大军,半年有余,城中粮早绝矣。又于禁救兵已绝,尚不言退;今吴兵战力不如关公多矣,某之城池又坚于樊城。谁再言弃城者,与此案同!”说罢,拔剑而起,将案角斩落于地。诸将见此,遂群情激奋,各依安排谨守城门。孙权屡攻不下,驻扎城外二十馀日,未得尺寸之功。

转入九月深秋季节,天气忽变,淫雨连绵不断。吴兵扎营于野外,因不胜湿寒,多有得风湿疾者,力不能举戈,拉不得硬弓。此时江夏城栅多已崩坏,人民均分散于村野之间,闻大军交战,多远遁深山,城上防御工程即将崩坏,而无劳力补修。文聘每日巡城,见此情状大急,暗道:“这雨再下三五日,亦不需吴兵攻击,此城必塌陷矣,如此奈何?”身旁侍从在旁见主将心忧,不由懊恼,均发牢骚道:“果然被众官不幸言中。我等守此孤城旬月,朝中若肯派救兵来援,便是爬也爬来了。让我等在这里送死,那些朝臣大将,却饱食高卧!”文聘听侍从说到“高卧”一语,不由喜笑颜开,擂了侍从一拳,大笑道:“真乃妙计,妙之极矣!此番退了吴兵,某便奏封你为裨将军,食邑三百户。”侍从目瞪口呆,暗道:“文将军莫非是被急得失心疯了不成?某哪有妙计!”于是文聘敕令城中人等全部躲将起来,不可让孙权察见,自己则置巨榻于城门楼上,解衣高卧,令伶人奏起丝竹,声闻于城外。

攻城吴兵见状,急停攻击,归报吴主孙权,说文聘如此搞怪,不知何意。孙权亲至城下观看,见状大疑,对诸将道:“文聘者,一勇之夫也,绝无此闲情与孤斗气闲耍。曹氏以此人谓忠臣,故以此郡托之,是何等重要!今我军攻城未歇,而其高卧不起,若非其有秘图,则必是救援将至矣。”又见吴兵皆患寒湿,于是急令退兵。城上魏军见吴兵三军大动,急报文聘。文聘闻言从榻上一跃而起,喝道:“众军听着,此正破敌之时也!”即顶盔贯甲,提刀下城上马,领军开城追击。吴兵即领退军之令,已无战心,一触即溃,纷纷下船而走,多被拥入水中冻死者。文聘追至江边,大破吴军而还。孙权一路为魏军所败,遂撤兵而走。捷表报到洛阳,魏明帝大喜,诏令重赏文聘,增邑五百户,并前共计一千九百户。

文聘领受天子封赏,叩拜谢恩。天使却对文聘笑道:“某这里尚有一封皇帝亲手密书,转与将军自看。”文聘接过,见只是一张字条而已,上面写道:“孙权攻江夏之时,朝廷已知卿在坚壁拒守矣。群臣商议欲发兵相救,则朕独谓孙权向习水战,之所以敢于下船陆攻,是趁我不备掩进而已。今既已与卿相持,攻守之势差以倍数,其终必不敢久留。非朕舍卿,实欲成卿之大名耳。”文聘观罢大喜,不料天子见事如此之明,亦足见皇帝信任我文聘也。书中暗表,此乃文聘最后一战。三年后,文聘死于军营,寿六十岁,善终。文聘驻守江夏数十年,威恩并施,名震敌国,使孙吴不敢进犯。朝廷封文聘之子文岱为列侯,又赐文聘从子文厚爵关内侯。文聘死后,追谥曰壮侯。文岱先亡,又赐文聘养子文休爵关内侯,文休死后,赐其子文武爵。可赞!一代名将如此结果,正是死得其所,文聘一生结果表过不提。

按下孙权江夏一路兵败,再说诸葛瑾引兵北攻襄阳,一路势如破竹,过当阳越临沮,魏将望风披靡。魏大将军曹真闻之,亲提兵马北出宛城,南下襄阳。将至临沮,吴军鼓勇而来,漫山遍野,带兵者乃是先锋大将张霸。曹真见吴军势众,又闻诸葛瑾率领大军随后,遂不与其正面作战,而是于山中埋下两翼伏兵,亲自出马诱敌,将吴兵带入埋伏圈内,三路并起,斩杀东吴先锋张霸,斩首千余级。吴军前军既败,诸葛瑾由是兵势遂阻,困守城中不敢出战,由是进退失据。正在两难之际,吴主孙权诏命忽至,因江夏一路兵败,令诸葛瑾速速回军。诸葛瑾得吴主亲书,不由以手加额,嗟叹庆幸不已。思想若无吴王此诏,某若率军困顿于此,便似关公当年孤军深入樊城之时,终必至兵败身死矣。于是奉诏还师,驻于南郡。吴主虽知其败,但为抚恤士卒,亦赞其战功,下令赏赐颇丰。当年十二月,升诸葛瑾为骠骑将军,镇守江陵重镇。从此诸葛瑾便以儒生独掌东吴兵权,转而成为大将,国之柱石矣。

此番吴魏交兵,又以吴国败北告终,两国就此休兵,江淮一带再无战事。吴国黄武五年,交趾太守士燮病死,高寿九十岁而终。吴王孙权遂并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为交州,以戴良为刺史;苍梧、南海、郁林、合浦并入广州,以吕岱为刺史。士燮之子士徽起兵反吴,自称交趾太守,被吕岱诱斩,复合交、广为交州。扶南、林邑、堂明诸国,各遣使入贡。吴将朱应、康泰奉命出使扶南等地,凡历百数十国,乃中国最早海外旅行家也。有大秦国商人秦论从海道至交趾,又至建业,居吴国八年之久。大秦国,即罗马帝国也。孙权赠予矮人男女各十,送秦论返国。魏国利成郡兵蔡方起事,杀太守徐质,推郡人唐咨为主。曹丕诏令校尉任福、段昭镇压,唐咨兵败,从海道奔吴。鄱阳彭绮反吴,孙权乃命周鲸、胡综擒之。即令采武昌山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锋利无比,方关上刻“大吴”篆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