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塔防战略 > 254 太空开发新阶段(二)

塔防战略 254 太空开发新阶段(二)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2-12-30 15:29:02 来源:笔趣阁

完成一次试射后,5号井进入整理、检查,准备第二轮试射。

第二轮试射的火箭有些变化,名字变成了远征一号丙。

甲乙丙三个型号,其实都出自于同一个火箭设计团队。

甲型用于载人,也就是五号井设计最初的目的;乙型则是用于运输重要载筹,设备精密度太高,往往难以承受巨大加速度的拉扯,所以乙型的最大出井速度只略大于甲型。

丙型意在最大化利用超级电磁轨道的力量,把尽可能重的载筹送上轨道。

丙型的长度,从乙型的三十米,增加到三十五米,其载荷段长度却缩短了,加上上面级推进器,也只有十四米。

第二轮试射的主要载筹,是个水箱,里面装了三十吨水,含水箱,以及包含两套爬虫机械臂分装件、五台智人机器人及其各种工具配件、一套RCS燃料再分配系统的货舱,试射载荷总重量,接近五十吨。这个重量甚至距离5号井的理论载货上限,还有一大截!

其中爬虫机械臂,是老空间站已经有的设备,这玩意可以借助每个舱段预留的对接点,在太空站外爬来爬去,帮助进行对接、宇航员舱外工作等作业。

此时未来空间站上有两套机械臂,不过只有基础功能,新的还附有额外的分支机械臂,对后续的加工作业提供帮助。

RCS燃料再分配系统,则是专门为未来空间站研制的新设备。

由于未来空间站舱外作业非常多,原有的一次性RCS组单元已经有点落伍,这套设备就是配合一些新的RCS组单元,在太空站里实现RCS再装填,降低物资消耗。

再分配系统,更代表了一个正在加大投入的航天分支,再利用和再生,此处且不展开。

远征一号丙的载荷总重达到首次试射的两倍,自重也多了八十吨,但这东西的出井速度,甚至比丙型还快,接近三马赫。

完全超导化的电磁发射井就是如此霸道,只要电管够,发射出井速度什么的,只是个数据设定问题。

出井后,远征一号丙以5%的推力推进,速度不增反降,达到一万米高度时,外壁温度临近300度,并且卡住了。

这是另一个研究项目,目的是极限利用现有发射规则,进一步提高燃料利用率。

三百度在气动加热中是个较为特殊的点,既某高度下,速度刚刚够触发气动加热时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本次发射,将把外壁温度全程控制在280到350度之间,看看到底能不能省下理论中那6%的燃料。

结果情况还可以,虽然没达到理论值,但在第一级分离时,的的确确达到第二计划轨道,比之前的方案省下大约3%燃料。

这个轨道的位置,比远征一号乙试射时更高,近点一百三十公里,远点二百公里,该高度如果自然回落,第一级需要几年才能落回大气层。

从太空垃圾管理的角度,这个发射计划不太好,但尝试嘛,总是会有些无法兼顾之处。

有了这次经验,之后的丙型可以把一级的比例略微缩小一点,把一级留在乙型的相同轨道上,两三个月内回落大气,并为上面级留下更多的燃料储备,最终多余的燃料,都可以被未来空间站回收。

两次试射成功,5号发射井供电网部分发电机组暂时停机,全井进入全面检修,并准备首次载人模拟测试。

另一边,一二三号井按发射窗口,依次发射正常组件。

因为轨道升高的关系,发射窗口由之前的八十多分钟,增加到了上百分钟。窗口段略微增加更有利于连续发射,每个发射段,都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末端对接调整。

三天后,5号发射井供电网再次提高发电量,准备载人模拟测试。

先进行一次载人模拟,还是为了宇航员安全。

由5号井发射的飞船,是一艘全新型号的载人飞船,名叫应龙。

以往C国载人航天,使用的都是2.5米直径的火箭,载荷整流罩直径小于3.35米,飞船本体各段直径都在三米以下。

使用电磁井发射,载荷段只能小于等于火箭主体直径,用5米的发射井,去发射三米直径的载荷,必然是巨大的浪费。

应龙采用了截面为类八边形的几何柱段,虽然为了保证长期内外压差下结构不变形,仍然使用了有弧度的外壳,但已经比较像科幻片里的飞船了——除了太阳能板。

前面提过,圆形截面的内空间有效利用率比较小,采用几何构型,夹层设备、管线的配置更合理,有利于降低检修难度。

但有个重大缺点,截面非圆形的物体,以同样的速度再入大气,升温速度会更快!

没错,应龙在设计时,就没想过再次回归大气层。

后续的逃生/返回舱,将全部由1、2、3号井发射专门的新式返回舱,与空间站进行自动对接。由于任务单一,这种返回舱会更简单、成本更低,但安全性却会更高,在空间站升轨之前已经完成了无人测试。

应龙总长度11.6米,截面对角线长度4.6米,上升座椅达到十二个之多,也就是它一次能送十二个人上天!

除基本功能之外,初版应龙还带有两个侧面对接口,可容纳两个装备好宇航服人员的减压室/出舱口,以及一个接近四十立方米的货舱。

之后还有进阶功能。

应龙实际上并不是针对空间站制造的飞船,毕竟C国及合作国家一起,都有好几个低轨道飞船型号了,再开发一个大号的功能重复的飞船,纯属浪费资源。

它的短期目标是成为月球开发使用的往返飞船,后续型号再瞄准红星、小行星带。

为了满足后续任务,应龙飞船有一些拓展功能,比如可供爬虫机械臂停泊的锚点是必须的;另外还有额外的燃料罐外接系统,可以把捕捉小行星剩下的那些燃料罐利用起来一部分;它甚至可以通过简单的模块化加装,额外挂载两个或四个之前用于捕捉小行星的推进器单体。

回到测试现场。

本次试射,十二个上升座位都固定了八十五公斤的假人,这些假人全身都是传感器,用来搜集测试阶段的全程数据。

此外,载筹还有一周的口粮、饮水,燃料舱容量30%的燃料。

该状态下,应龙全重为23吨,比旧空间站的核心舱略重一点。可以看出来相比核心舱那种静止物体,短了五米的应龙飞船“平均质量密度”却很大,不过这个状态已经是各种任务综合考虑下的最优解了。

随后的发射过程,全程各级火箭发动机,都没有达到最大推力。

传感器测量到的最大g力停留在4.5g,并且总共只持续了三秒,其他时间段G力均控制在3.99G以下。

g力小意味着加速慢,会在大气内停留更长的时间,总体阻力和重力带来的V损失更大,有数十吨燃料被浪费在其中。

但控制住发射过程g力,正是修建5号超级井的最初目的,通过更低的发射G力,能把体质更弱的人送上太空里,比如那些国宝级的两院院士以及后续的专业领域人才。

本次测试成功,意味着5号发射井及应龙飞船,你能够负担起运输特殊人才的任务。

不过第二艘应龙飞船,还要等一个月才能完成组装和调试,所以本轮的空间站成员,还是得用传统方式上天。

试射用的应龙飞船,仍然会与未来空间站对接,之后将作为发往月球的一次性推进载具用,当然如果到时候情况比较好,航天系统也不介意它多飞几趟地月转移轨道。

为了降低自身负担,C国给西中洲共同体、R国,分别提供了一批指定用途的超导体,用于搭建载人电磁轨道发射器。

其中R国的工程,将由C国建筑公司和R国排名第一的基建公司共同承建。西中洲部分,因为A国的影响力仍在,几十年来的负面宣传也是问题,只能让他们慢慢折腾,初步估计五年内能修好都是上帝罩住了。

工程规格,自然也要跟着未来空间站使用的标准来。

按该套标准,载荷直径在三米以下,对各种接口的适配性都比较差,当初C国没有建2.5米口径的发射井也是出于该原因。

但考虑到调整整个航天工业链的代价,实在过于巨大,对财政紧张的R国负担太大。因此与R国共建的新发射井,采用了他们的口径标准之一,4.1米芯级。

其实原本照顾到R国的情况,C国工业部门推荐的是3.5米直径的芯级,可R国认为这是几十年来,唯一一次推动航天工业升级的机会,而选择了火箭技术难度更大的4.1米芯级。

这台4.1米的芯级,就是R国当年用来发射他家空间站核心舱的火箭,不过那个空间站二十年前就已经落回大气层了。

外交部的人,还提了个在Tz建立近赤道的电磁发射器意见,但综合考虑后被暂缓了。

Tz本土并不经过赤道,北边的邻居Ken才是个跨赤道地区,不过Ken境内人化怪兽泛滥区太大,就算清除掉这些玩意,公共设施、电网的恢复也需要大量时间,不用考虑。

Tz的优势在于与C国关系稳固,且经过几十年的援助与自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建基础。

可Tz的发展水平始终是差了点,电磁发射器是个超级电老虎,功耗峰值能超过千兆瓦级,短时间内他们还无法负担如此离谱的额外用电消耗,具体通过调峰等手段,还需要补充多少发电能力,还得经过实地考察。

更重要的是黑洲本地缺乏精确核打击所需的战场实时定位能力,巨大的基建投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毁于一旦了,所以要建设电磁发射器,Tz的军事力量也还需要更上一层楼。

这些筹备暂时还用不上,本轮载人任务,还是西中洲和R国各提供一个飞船,其余的都是C国自己来。

……不是C国要强,而是西中洲的废物们工业力量太差劲,根本拿不出额外的产能负担更多的生产和发射任务。

本轮次的人员和上回一样,主要是工业系统和工程院序列的,但人数更少。

人数的问题,还要归功于A国干掉黑羊的战绩。

原本C国考虑到最糟的情况,是黑羊的污染范围快速扩大,在那种情况下,原本空间站人员不但不会下来,还要继续往里面塞人,当然现在考虑长远发展就不需要了,人越少,消耗的补给越少,工作方面,大部分简单任务都可以交给智人机器人。

有了智人机器人的应用经验积累,本轮的C国成员组成,变成八个人加七台智人机器人,算上西中洲和R国的,以及留守在空间站里的八名宇航员,总计二十一人。

人数不多,不过本轮刻意增加了女宇航员比例,男女比例为十三比八,第一位在太空里生孩子的人类说不定就会在其中产生,现在还不具备条件,但应该不太遥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