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渣的逆袭 > 第69章 患得患失

明渣的逆袭 第69章 患得患失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3 01:50:34 来源:笔趣阁

“这不明摆着,当然就是在下了!”

王和垚哈哈笑了起来。

“衢州大溪滩一战,在下斩杀旗军将领二十余人,其中还有亲王将军这样的大鱼。攻克杭州满城,在下又擒杀了旗将近二十人,其中还有浙江巡抚、浙江布政使等高官。虽然距国姓爷与晋王差了些,但在下排第三,应该没有人反对吧。”

众人都是欣然点头,尤其是郑明珠,更是笑意盈盈,连连点头。

“不错!你王将军排第三,堂堂正正,我赞成!”

她看着王和垚,忽然觉得,这位“短发贼首”只是性子直些,有什么说什么,似乎也没有那么讨厌。

“可惜北伐南京功败垂成,汉家再无北顾之力。”

陈永华接话道:“将军还未回复我等,会不会撤兵?”

看来,他明白了王和垚话里面“可惜”二字的意思。

“将军,如今撤兵还来得及。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还请将军收回成命。”

郑宽苦劝道。

郑明珠则是看着王和垚,期待他的回复。

“在下已经说了,木已成舟,绝无退兵之理!”

王和垚摇摇头,回答的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

“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郑明珠悻悻一句。

“将军,浙江义军训练有素,火器犀利,一路北上,直到南京城下,应是不难。”

陈永华适时开口:“当年国姓爷北伐兵败,不得不退回福建,清军大举攻打厦门,调集大小战船只,却于海战惨败。满清水师孱弱,非将军之敌。”

“满清水师孱弱,先生是这样认为吗?”

王和垚精神一振,登时起了兴趣。

这样来说,水师获胜的几率不小?

只要大军能到南京城下,破城的问题,应该不大。

“大人,陈先生说的是。满清之所以弄出迁界令这暴政来,还不是水师太弱,最终以陆制海。”

屈大均接上话来:“国姓爷北伐,清军在海上大败,但清军长于陆战,因而能牢牢守住沿海各城,并屡败郑军。因而满清国策以陆制海,弃水师而用陆师,不愿在水师身上多花银子,清军水师不堪一击,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约几月前,我台湾战船行至舟山以南海面,苏松水师就在岸边眼睁睁看着,战船仅三十余只,何能用兵?我军战船屡次出船,清军江南水师总是避战。但我军不擅陆战,兵力不足,只能退去。”

陈永华看着王和垚,意味深长:“将军北上,水师可长驱直入,到南京城下都不难,难处在于攻城陆战。将军可要想清楚了。”

“多谢几位先生释疑解惑。”

王和垚心头陡然轻松许多。

“回去告诉令兄,孤守台湾没有前途。劝他停止攻打耿精忠,挥军北上才是正途。要真是有缘,咱们南京再见!”

郑氏几人出了总督府衙门,都是沉默。陈永华思虑片刻,这才开口:

“你二人暂且回台湾,我随浙江军北上。我倒要看看,这位王将军,如何应付这沿途的战事?”

“先生,算我一个!”

郑明珠跟着一句。

浙江义军即将出征,她很是焦虑,害怕浙江损兵折将,甚至大败。

她又很是期盼,因为这个冷静睿智的总督大人,身上似乎有一种力量。

没有什么人可以阻挡他,勇往直前、摧枯拉朽的力量。

郑氏众人离开,张世豪的声音在书房外响起。

“大人,杭州黄家的黄正方求见。”

“让他进来吧。”

王和垚一怔,回到椅子上坐下。

“小人黄正方,见过总督大人!”

黄正方向王和垚行礼,摘下折巾,露出一颗大光头来。

王和垚惊诧道:“黄正方,你剃掉了辫子!”

武备学堂,此君可是为了辫子当面挑战他的霸权,并因此被赶出了武备学堂。

“大人,当日年轻气盛,不知夷狄有别,春秋大义。如今外出耳濡目染,处处碰壁,才知大人用心良苦,小人羞愧难当。”

黄正方正色道:“大人,旗人面前,即便是留着辫子,也是低人一等。而只要剃掉辫子,便是堂堂正正的汉人。小人想堂堂正正做人,不想奴颜婢膝,一直跪着,这便是小人剃掉辫子的原因。”

黄正方的话,让王和垚轻轻点了点头,心头浮起一丝宽慰。

黄正方有所觉悟,这是去掉了心中的辫子,远比仅仅身体上剃掉辫子。

“黄正方,你出自士族之家,自小锦衣玉食,不知民生疾苦。你能有今日的想法,已是难得。但我还要说几句话于你。”

看来,出去一趟,不知遭受了怎样的人生挫折与打击,才让这位纨绔子弟幡然悔悟。

黄正方肃然道:“大人请讲,小人洗耳恭听。”

“黄正方,看看你,仪表堂堂,饱读诗书,家世显赫,应有一身傲骨,何苦轻贱自己?又何苦软了骨头,金钱鼠尾,甘为异族驱驰?”

王和垚一副痛心疾首的神情,让黄正方傲气浮上心头,又羞愧难当。

“你所要报效的朝廷,如何对待我汉家子弟,想必你已有所见识。单单是一个迁界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罪行累累,罄竹难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难道不是你一介汉家男儿的报复吗?”

“黄正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你还年轻,不能完全领悟。等有一日,你为我汉家民族的文明文化自豪,以自己是汉人而骄傲时,那才是真正的觉醒。”

王和垚看着窗外的绿荫,悠悠说道。

历史上,哪怕是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大多数国人仍然浑浑噩噩。没有民族意识,没有民族骄傲,这是汉民族最为悲哀的地方。

汉人的骄傲,到哪里去了?

汉人的脊梁骨,为什么软成了这样?

若是没有近代

“大人教诲,小人铭记在心。”

黄正方站直了身子,恭恭敬敬,肃拜一礼,似乎醍醐灌顶,却仍然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

不过,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又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这些先贤文章里都有提到,他还是知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你阅历增长,知道了民生疾苦,书读多了,其中的道理,自然明了。”

王和垚点点头,示意黄正方坐下。

“黄正方,你今日前来,所为何事?要是想进武备学堂,前去报名就是。”

顶着一颗大光头,又有这样的觉悟,他愿意给黄正方一个机会。

“大人,小人刚从南京城回来,得知李若男被抓,特来向大人禀报此事。小人一路南下,仔细观察沿途清军布防,还有南京城防,驻兵情形,想说于大人。”

黄正方讪讪道:“至于武备学堂,小人愧不敢当,日后再说。”

武备学堂第一期的学员中,有些人他不好意思再见。他还年轻,第二期再去报考也不迟。

“你刚从南京回来?”

王和垚精神一振:“黄正方,你且坐下,仔细与我说说。”

能说出“在旗人面前低人一等”的话,能剃掉辫子,相信年轻的黄正方,不是卑鄙小人。

“大人,容我一一奏来。”

黄正方将沿途所见,包括打探到的清军将领情形,和盘托出。

“施琅!”

王和垚不由得一惊。

屈明治在南京,他那边提到过镇江增兵,却没有提施琅的事情。

清初姓施的名人不少,叫施琅的更是独一无二。此人是水战高手,不成想堵在了北上的要塞。

“不错!大人,镇江水师的总兵就叫施琅,原是国姓爷的麾下。说起来他与我黄家,还有些渊源。”

黄正方尴尬介绍了起来。

黄锡袞,汉兵部尚书,浙江黄家家主黄机的堂弟。

黄锡袞,又是绍兴府姚启圣的妹夫。

而施琅,却黄锡衮的妹夫。

种种关系,盘根错节,怪不得这几人个个都能在东南风生水起。

“大人,另有镇江知府李煦,原浙江布政使李士桢的长子,此次南下,想必也是为父报仇而来。”

黄正方道,心头犹豫了几次,还是没有将邱浩的事情道出。

尽管二人分道扬镳,但他觉得,背后告发邱浩,不仁不义。

“残渣余孽!”

王和垚冷笑一声。

“黄正方,多谢转告。我去一趟水师驻地。你要是愿意,到时随我一路北上。要是想待在杭州,先在郑思明将军麾下做事。”

施琅堵在镇江口,也不知道,镇江之战,会不会过于惨烈?镇江能不能顺利通过?

南京城能不能被攻下来?李若男有没有受罪?能不能被解救出来?

“大人,小人愿随大人一同北上。行万里路,总比纸上谈兵强。”

黄正方道。

“如此甚好!无事的话,随我去水师看看。”

王和垚点点头道。

这是一场硬战,不知要死伤多少将士?

一贯乐观的他,第一次有了患得患失。

佛挡杀佛,神挡杀神,快意恩仇,并不是嘴上说说那么觉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