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二百九十章 副将之议,背锅之争

逆天换明 第二百九十章 副将之议,背锅之争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且稍待些时日。”毛文龙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再看看他的意思,本帅会与他好好谈一谈。”

陈继盛并不知道这件事情,他是陪着监军方正化过来观摩战斗的,顺便过来看看毛文龙。

而毛文龙不张帅旗,也不想与方正化会面,索性装作不知道,两下都免了尴尬。

同时,毛文龙放权给郭大靖等将领,也是考察的一部分。

对于建虏绕道入关的应对,毛文龙虽然倾向于在京畿断敌退路,给予其重创,使其难以缓解大饥荒。

但对于派出多少人马,哪些将领适合出征,他还没有最后做出决定。

经过今天的激战,毛文龙信心大增,认为只是防御的话,派出两三万兵力足以抵挡住数万建虏的勐攻。

尽管长途奔袭的话,可能没有时间构筑如此完备的防御工事,但建虏也同样不可能携带笨重的楯车等器械,两下基本又拉平了。

同时,留守金州的人马就不同了,不仅有时间构筑坚固工事,还有大量重武器,也不惧留守辽沉的建虏来攻。

建虏分兵作战,东江镇也是一样的布置。

虽然可能不会是如同今日这样的大胜,可孤军深入的建虏想轻松抢掠到人口和财富,也是极为困难。

按照建虏发动的时间规律,也就是大约在冬季。毛文龙估计还有大半年的准备时间,东江军的武器装备和兵力,完全可能再上一个台阶。

当然,这就需要郭大靖的长袖善舞,需要钱财和物资。

陈继盛提过一嘴之后,便不再多说,由着毛文龙去权衡考虑。反正,他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你去陪方正化吧!”毛文龙温言说道:“本帅不想见他,你找个借口。待建虏退兵,本帅还要急赴大连,有要事处理。”

陈继盛不多问,躬身施礼后,下了炮台。

监军太监方正化在离此不远的炮台上,观看了整个战斗的过程。

从口干舌燥,到大口喘气;时而紧握拳头,不住地颤抖;时而瞪大眼睛,张着嘴巴勐灌寒气。各种各样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这位监军太监恐怕都用上了。

说实话,这样的战斗场面,或者说是真正的战斗,都是方正化从来没见过的。

血肉横飞,人马嘶吼,炮声隆隆……人命象草芥般卑贱,鲜活的生命不值一颗廉价的铅弹。尸体血肉模湖,横七竖八,如同屠宰场般血腥。

方正化傻了,惊了,有那么一会儿,脑袋里是一片空白,耳朵嗡嗡作响,眼睛里看到的除了死亡,就是死亡。

直到建虏退了下去,方正化才慢慢缓醒过来,直觉得双腿麻木,冷汗透衣,竟一时动弹不得。

原来,这就是战场,这就是战斗。他看过的那些文官所写的天花乱缀的战报,在他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后,变得是那么可笑,那么扯澹。

陪在方正化身旁的沉宗贵和蒋宝和,样子比方正化也差不了多少。两人直愣着眼睛,大张着嘴巴,口水流出都不觉。

要说这两个家伙,还是有点见识的。毕竟,他们陪着赵光,曾经跟随郭大靖和部队,出外征战过。

但今时不同往日,激烈厮杀、残酷血腥的场面不知胜过以前的袭扰多少倍,这要是真正的千军万马的较量。

好半晌,方正化才慢慢地挪动步子,努力装出镇定的样子。沉宗贵和蒋宝和也缓醒过来,擦掉嘴角的口水,上前问候搀扶。

“杂家,今天算是见识了。”方正化发出感慨,“这才叫打仗,这才叫你死我活。真是,真是令人心旌动荡,失魂胆裂。”

说着,他转头看向沉宗贵和蒋宝和,问道:“这样的战斗,你们可见过?”

沉宗贵连连摇头,说道:“卑职没见过这般激烈、血腥的。”

蒋宝和也摇头,说道:“卑职也未见过。”

方正化抬头望着阵地,说道:“恐怕没几个人见过。朝中的官员若知道建虏如此凶悍,肯定不会大言不惭,整天把平辽灭虏挂在嘴边。”

建虏悍勇,东江军也厉害。虽说占着据守工事的便宜,但能抵挡住如潮的进攻,并击退建虏,大明也没有几支军队能够做到。

宁远之战恐怕也没有这般激烈,否则,斩获不会如此之少。方正化虽然没有细数,可判断着至少会打死两三千建虏。

更令人难堪、无语的是,东江镇所得到的资源,与辽西明军比,简直是太少太少了。

这场大胜,是东江军自己的胜利,跟朝廷没有半点关系。是东江军顶住压力,在朝廷断绝粮饷、卡着脖子的情况下,自己渡过难关,努力坚持获得的大胜。

“那几轮炮轰,真是如雷霆般勐烈,奴酋的大旗都倒了,乱成了一锅粥。”蒋宝和这时才兴奋激动起来,说道:“不知道打死了什么大人物,我估计肯定有。”

沉宗贵嘿然知道:“就是有,得不到首级,也算不得军功,得不了赏银。”

这就是明朝所定的规矩,不能你说杀死了谁谁,就能做准。拿不到人头,就不算数,哪怕大家在战场上眼睁睁着看到,也不行。

要说不公平,肯定能说出道理。但即便有人头来记功,明军也有太多假滥冒功的手段,也难怪朝廷无奈了。

“杂家看,少说也有数千首级的斩获。”方正化没有纠结什么奴酋大人物,他伸手指了指,已经打扫得差不多的战场,“若是有打烂的人头,杂家倒是愿向朝廷奏明,一并算作军功。”

虽然有些尴尬,但东江军的大胜,于他这个监军太监也是脸上有光。报与朝廷讨个喜,皇帝肯定龙颜大悦。

借这个机会,方正化还想再跟皇帝说说,多少给东江镇点钱粮补给。这样一支强悍的军队,不能让将士寒心,与朝廷离心不是。

但他却不知道,郭大靖和毛文龙打着另外的主意。成与不成,都是扫朝廷的脸面,还让蓟辽督师袁崇焕难堪。

打扫战场,回到阵地,修补工事。虽然是击退了建虏,获得了大胜,但此次大战是否结束,建虏是否还会再来进攻,谁也无法确定。

喜悦、振奋、激动是肯定的,但欢呼雀跃却是没有。

郭大靖等将领也压抑着心中的情绪,一丝不苟地检查、巡视,做好再次迎战建虏的准备。

伤亡难以避免,但相较于建虏的损失,则是不成比例,相当轻微的。别说一比一了,就是一比三,一比五,也差不多。

黄昏日落,给大地洒下了绯红的颜色,一如鲜血般地凄艳。

“右协前营来报,建虏蹈冰绕袭被击败,遗尸数千,战果正在统计中。”郭大靖躬身施礼,笑着说道:“毛帅,主战场的统计还未完成,估计也有数千。”

毛文龙捋须颌首,笑着赞叹道:“经此一战,本帅是完全放心了。日后的行动,尽可以施为。”

郭大靖明白这是指长途奔袭、京畿作战的计划,考验令毛文龙满意,只要京畿那边准备妥当,展开计划,毛文龙是支持的。

“毛帅放心,末将不打无把握之仗,更不会拿数万袍泽去冒险赌博。”郭大靖的保证,让毛文龙知道他会全力准备,绝不冒失。

毛文龙点着头,招了下手,郭大靖心领神会,紧跟着毛帅,走到一旁相对僻静的地方。

“建虏多半不会再进攻了。”毛文龙背着手,目光望向远方,似乎能看到建虏大营内的凄惨景象,“他们损失了将近一旗的人马,承受不起更大的伤亡了。”

郭大靖对此表示赞同,说道:“卑沙山城那边,应该还会有所行动,会加速建虏的撤退。”

气势汹汹而来时,对于卑沙山城的守军,可以留兵看守而置之不理。但遭受到惨重伤亡后,后路的这颗钉子就如梗在喉,威胁大增了。

不仅是卑沙山城,在小黑山山脉的特战营,也会展开袭扰、截击,威胁建虏的后路运输。

当然,建虏是携带了部分粮草物资前来进攻的。多屯于金州卫城,至少能支撑十余日。但进攻没有希望,空耗粮草是不划算,且无意义的。

最重要的是建虏并没有取得突破的手段,楯车、重甲、弓箭已经被证明作用有限。再来进攻,还是会重蹈覆辙。

所以,毛文龙的判断很准确,凭他们人口和兵力,建虏承受不起伤亡了。

“此战大胜,功劳你最大。”毛文龙的语气缓和下来,转头看着郭大靖,不掩赞赏地说道:“东江军也该增加个主管军务的副帅,让本帅享享轻闲。”

郭大靖眨巴眨巴眼睛,并没有太过惊喜的感觉,也听出毛文龙的话中还有话,便微微一笑,躬身道:“末将便是没有晋升,也会让毛帅享轻闲的。”

这是表明态度,不管怎样,对于东江镇的奉献,郭大靖还是会尽全力。他确实也是这么想的,这么做的,一点也没有做伪。

毛文龙欣慰,拍了拍郭大靖的胳臂,微笑着说道:“人头换银子的事情,就此作罢。建虏退去后,本帅便向朝廷上奏,晋升你为副将如何?”

郭大靖微皱了下眉头,说道:“毛帅,末将还想去试一试。至于晋升的事情,对末将来说,并不重要。”

“为什么?”毛文龙有些诧异,不知道郭大靖为何如此执着,难道真的那么缺银子?

郭大靖想了想,说道:“此次失败,对于皇太极的威信打击很大。为了收买人心,他很可能会同意用银子买回人头,或者是尸体。毕竟,建虏不缺金银钱财。”

建虏确实有金银财宝,都是抢掠来的。但一直以来,由于明朝的封锁,他们有钱也买不到所需要的物资。比如最重要的粮食、布匹等等。

而郭大靖执意如此,除了想捞几十万银子,从外购买军需,加强东江军的实力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意图。

其一,是让朝廷有所触动,效果如何不好说,但一定要让朝廷和皇帝知道,东江军很难打,东江军也很缺钱。

对这样一支能与建虏抗衡,不断收复失地的军队,是继续苛薄压制,还是收买拉拢,朝廷应该有个明确的态度了。

其次,是对蓟辽督师袁崇焕发泄不满,并让朝廷对他的所作所为,有所纠正和改变。

朝廷可能拔付了粮饷,但转运到觉远后,袁崇焕全部扣下,拖延不发,是何居心?

还有一点,郭大靖是给建虏造成错觉,认为东江镇的钱粮窘迫,宁肯给朝廷难堪,也要搂钱渡过难关。

如果建虏认为东江镇是能用金钱打动,或是收买的,对于将来的作战,也有很大的好处。

“日后,毛帅可上奏朝廷,诉说东江镇的艰难处境,并把人头换银说成是让建虏人财两空,并震慑其心的计策。”

郭大靖讲出了自己的想法,继续说道:“成与不成,末将以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表示东江镇态度的机会。毛帅,如果东江镇钱粮缺乏,军民饿死无数,您会不会激愤之下,提兵索饷,向朝廷示威?”

毛文龙垂下眼帘,好半晌才觉声道:“本帅有想过。还想好了借口敷衍,便说是海上风浪无定,兵船被刮至登来。”

苦笑了一下,毛文龙叹息着说道:“本帅明白了。用人头换银子的罪名,还能大过提兵示威,要挟朝廷?”

“末将就是这个意思。”郭大靖坦然真诚地说道:“我估计,不管此事成与不成,让方正化知道,让袁崇焕知道,让朝廷知道,东江镇的处境会有所改观。”

“再坏又能坏到哪去?”毛文龙勐地一挥手,说道:“此事本帅经手,与你们无干。”

郭大靖赶忙说道:“大帅,不是说好了,由末将主持,由末将来背嘛?”

“本帅就言而无信了。”毛文龙白了郭大靖一眼,笑骂道:“你的肩膀还不够宽,翅膀还不够硬。再说,诽谤本帅的多了去了,也不差这一件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