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二百五十七章 情报分析,大饥荒的迹象

皇太极摇了摇头,说道:“现在出兵攻打,也只是把明军赶回去,难以得到大量的缴获。等他们屯田,或是在城内积聚了粮草物资,再去攻打抢夺不迟。”

萨哈廉得了空子,赶忙对皇太极表示支持,说道:“辽西明军不过守城之犬耳,让他们筑城也无大碍。待时机成熟,或围城打援,或攻打城池,主动权都在我军手中。”

代善抬起了眼帘,沉声说道:“金州必攻,否则便如刀抵腹,如梗在喉。但东江军已今非昔比,火器之凶悍犀利,实在不可小觑。依某之见,出动三万五千人马,再加五千蒙古兵,方有获胜把握。”

还是四万人马,只不过换成了五千蒙古兵的附庸,也就是炮灰部队。

代善的意思也很明显,能少死点旗人,就少死点,让蒙古人顶上就是。

皇太极很是赞同,又询问了一遍其他人的意见,见没人再反对,才开口说道:“既是如此,便由两白旗出兵一万,两红旗的损失尚未补充,便与正蓝旗各出兵六千,不足的由两黄旗出兵补齐。”

莽古尔泰心中不愿意,但又没有合理的借口推脱,只好沉默不语,憋着气接受了汗令。

为了少消耗粮草物资,此次出兵只有旗人和蒙古兵,并携带大量的器械,比如楯车和云梯之类。

其实,说是四万人马,但除去沿途驻守要地,保证后路的人马外,能够抵达前线,参与到进攻的兵力,应该也就三万左右。

即便是三万的人马,皇太极和众人也认为是很有胜算的。东江军就算发展很快,但实际的兵力摆在那儿。

明廷又断了东江镇的粮饷,想必已经是人心浮动。只待隆冬季节,前往金州的河流封冻,便是大举发动的时候。

正象皇太极所说,以前想给东江镇毁灭性的打击,可隔着大海,只能望洋兴叹。

现在好了,打下金州不仅能给东江镇造成极为沉重的打击,还能抢掠到人口和粮草物资,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皇太极决定亲征,一来认为胜算很大,能增加自己的威望,为称帝积累资本。另外,他盯上了莽古尔泰,要寻机处置他,至少也要削弱正蓝旗的实力。

………………

阿鲁的贝勒、台吉前来盛京朝见皇太极,皇太极借此机会与阿鲁的贝勒、台吉对天盟誓。

皇太极保证将像土谢图汗奥巴等人那样对待阿鲁的贝勒与台吉,而作为回报,阿鲁的贝勒与台吉则保证永远不背叛后金!

皇太极又召集科尔沁的贝勒,阿鲁四个子部落的台吉,像与阿鲁一样,进行了一个对天盟誓的隆重仪式。

皇太极又与科尔沁、扎萨克和阿巴噶的贝勒、台吉开会,商议了适用于蒙古各部落的军事制度。

扎鲁特的噶尔诺特鄂尔博台吉、布库特鄂尔博台吉因为没有向皇太极亲自辞行,就率领所部人马携带劫掠来的财物和牲畜返回了扎鲁特,被皇太极罚了一匹战马,一头骆驼

皇太极派遣阿什达尔汉、希福两人前往科尔沁处罚那些不率领所部人马前来会师的贝勒与台吉。

皇太极派遣了拜音达里、伊拜两人前往察哈尔所属的喀尔喀部落,处罚那些不率领所部人马前来会师的贝勒与台吉。

………………

郭大靖放下了送来的汇总情报,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景致,陷入了长长的思索。

皇太极这几个月没闲着,正在整合依附后金的蒙古诸部。或盟誓,或处罚,恩威并施,为再次进攻察哈尔部作着准备。

不管这些蒙古部落愿不愿意,“强权就是真理”,规则自然是由实力强大的一方来制定。

而对于明朝来说,非但不能维护林丹汗这个盟友,反倒是尽革其赏,逼得林丹汗举兵侵扰,在大同和宣府爆发了大规模的冲突。

在崇祯想来,借着北方闹灾,趁着察哈尔部虚弱之机,既省下市赏的银子,又能用饥饿打垮林丹汗,彻底解决北方的蒙古问题。

不知道这个奇葩的想法,该称为雄心勃勃呢,还是愚蠢短视。

如果趁着察哈尔部困难之机,伸手拉一把,兴许能使察哈尔部成为宣大的北方屏障,甚至可能威胁到后金抄掠京畿的计划。

现在好了,虽然后来崇祯眼见宣大难以抵御察哈尔部的侵扰,又恢复了市赏。但芥蒂已生,察哈尔部不再信任明朝,岂肯再帮明朝?

同时,明廷的这番操作,也令不少蒙古部落为之寒心,并暗中倒向后金,这等于又给建虏的抄掠行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现在,唯一使得皇太极不敢放心行动的因素,便是金州,便是东江镇了。

可现实又不允许东江镇放弃金州,更不能因此而自己削弱,来诱敌行动。

否则,没有了根基,就没有了实力,就算建虏大举发动,又拿什么去捣其老巢?

脚步声响起,周庆很快进到了屋内,递给郭大靖一份情报,说道:“刚收到的,但也不出所料。”

郭大靖伸手接过,打开看了一眼,便冷笑着扔到了桌案上。

以麻痹皇太极的名义行和谈之事,要为修筑锦州、大凌河等城争取时间,这样的鬼话,也只能骗崇祯那个傻瓜。

朝堂上的大佬应该知道袁崇焕的真实意图,但他们乐见其成,也不会告诉崇祯实情。

“袁崇焕真要议和的话,东江镇怕是成了他的绊脚石吧?”周庆不太确定地说道:“难道朝廷断粮断饷,罢设登莱巡抚,改变朝廷贡道,都是在压制东江镇?”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没错,袁崇焕和朝堂上的东林党大佬,就是要压制东江镇。”

“那皇帝呢,为什么如此对待东江镇?”周庆皱紧了眉头,“难道东江镇这两年来的战绩,他看不到吗?”

“宁要听话无能的臣子,也不要难以节制的功臣。”郭大靖笑了起来,说道:“皇帝只在意他的龙椅,且也不觉得没有东江镇,对泱泱大明有什么损失。”

周庆看着郭大靖的笑容,那里面有愤懑、不甘、无奈,说是气极反笑倒更确切。

“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本来就有掩败为功之嫌,是朝廷为了安定民心、振作士气的宣传手段。”

郭大靖坐了下来,伸手示意周庆也坐下,开口分析道:“但崇祯显然是信以为真,在东林党文官的吹捧下,把袁崇焕当成了扶危济难的名将,将平辽灭虏的希望全寄托在他的身上。”

从历史上看,崇祯确实被文官和袁崇焕忽悠了,对明金的战争形势出现了严重的误判。

但要说他冤枉,郭大靖显然不认同。

识人不明、用人失策固然可以辩解,但不考虑大明子民的生死,视前线与建虏作战的军民于草芥,却是最不可原谅的。

而崇祯在位十七年,不仅视底层的士兵和百姓为蝼蚁,对于文官武将也一样视为犬马,在残忍无情上,更超过太祖朱八八。

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的大明皇帝,竟然都是如此冷血,杀人如麻,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安排。

败一仗,杀一将;输一场,斩一官。崇祯最后的疯狂,便是逼死自己的皇后和贵妃,砍杀自己的女儿。

或许,封建帝王都是这么个德性,只是所处情势不同,心中的冷血残忍有没有表现的机会罢了。

周庆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看来,只能靠咱们独力抵抗建虏了。”

郭大靖点了点头,无奈地说道:“不仅要对付外敌,还要防范内部的倾轧打击,东江镇到了最危险的时期。”

话锋一转,郭大靖的脸色又坚定起来,说道:“但也只需再坚持一年多,形势便会大变。”

接着,他看向周庆,说道:“谍报工作要继续加强,我再拿一万两银子,你和马大哥好好安排。不只是建虏统治区,还有京师、山东,也要广布耳目。”

“放心吧!”周庆用力点了点头,说道:“何贵忠和李海东已经在北京和天津立稳了脚跟,也按你的命令,派人在京畿地区查探村镇县城,以及地形地势。”

“至于山东,耳目主要还是在登莱,有你的话,再向其他地方发展便是。”周庆呵呵笑了两声,调侃着说道:“你这挥金如土,阿秀知道吗?”

郭大靖笑了起来,说道:“钱财乃身外之物,我决定的事情,她们肯定全力支持。对了,若是我不在,你若用钱,就去找藤野英要,我跟她打好招呼了。”

周庆颌首应承,顺着这话茬又提醒道:“你把弟妹送走就不管了?这边也没事了,你还是快去陪她们吧!”

郭大靖摆了摆手,说道:“陪着女人家逛来逛去的麻烦,就让她们自由自在好了。咱们也许久不见,把马哥找来,多聊会儿。”

“成。”周庆起身,笑着向外走去。

………………

林家商栈。

“秀姐,蓉儿……”林婉儿笑着跑过来,抱抱这个,搂搂那个,开心极了。

从来到大连,林婉儿只是在去郭府串门时,见过秀姐和蓉儿一次。数月过去,再相见是异常的亲近热情。

藤野英在旁笑着,时常和林婉儿在一起,倒也不觉得林婉儿冷落了自己。

“请了你们数次,这才来。”林婉儿两只手一边一个,左瞅右看,有些埋怨地说道:“离得又不远。”

藤野英见阿秀有些讷讷地不知怎么解释,便笑着说道:“家里的事情那么多,只有秀姐一人操持。这秋收过去,才得了点空闲。我拉着她们来,想添置些东西。”

蓉儿歪着小脑袋,好奇地问道:“婉儿姐,这是你们家的商栈,有什么好玩儿的好吃的嘛?”

林婉儿咯咯笑着,拉着左右两个就向后边走,“商货不少,你们自己看,自己挑。看好啥拿啥,别不好意思啊!”

“不要钱吗?”蓉儿捏了捏自己的小荷包,里面有几块碎银,几张军票。

“要什么钱,那不是羞辱我嘛?”林婉儿挺着胸脯,豪气地说道:“尽管拿,拿的越多越好。”

平常的时候,藤野英也不少往家里捎买。象给阿秀的绸锻、首饰,给蓉儿的蜜饯糖果,给李秀成的书籍。

所以,阿秀和蓉儿就算是来串个门,热闹一下,还真不缺什么东西。

藤野正说笑着相陪,让林婉儿好好显摆一下。反正林家也不指着商栈里的商货赚钱,品种虽多,却也只是表面上摆着好看。

金州的供销站可是掌握在官府手中,林家运来的比较大宗的,象棉花、棉布、白糖等,都是直接卖给官府,算是供货商的地位。

虽然这个商栈也零卖些商货,可现在的金州,并没多少人有那个消费能力。

所以,绝大多数的时候,林婉儿是无事可做。幸好有郑嫣儿陪着,还能去藤野英那里玩耍,才不致太沉闷。

“郭将军也回来啦!那我派人去告诉他一声,今天中午在这吃饭。”林婉儿对此表现得比较平淡,这也正常,连郭大靖都不觉得自己有多英俊潇洒。

藤野英赶忙阻止,说道:“夫君还有军务,说过了,午饭在外面吃。”

林婉儿觉得这更方便,高兴地叫来厨子,让他卖卖力气,做几个江南的菜式。

“金陵烤鸭嘛,不错;三虾豆腐,好啊;火腿煨萝卜,油爆大虾……”

蓉儿在旁听着,不由自主地咽了口唾沫。连听都没听过,一定很好吃。

打发走了厨子,林婉儿又热情地腻在阿秀身边,邀请道:“在这儿多住几天,咱们去大连湾看海,去大孤山……”

后世的大连市,以港立市。现在,也只能算是个小镇子,风景区也全是天然,也没风景区这个称呼。

“住在自家的商栈方便些,不好给你添麻烦的。”阿秀笑着婉拒,“两家离得又不远,要游玩的话,招呼一声就是了。”

“麻烦啥,就当陪我好了。”林婉儿是真心地,一点也没有作伪。

藤野英眼珠转了转,也在旁撺掇道:“跟夫君说一声便是,反正他忙军务,让咱们随便玩耍。”

嗯,把阿秀哄着在这里坐下,自己偷偷回商栈,和夫君睡觉觉,多美呀!

藤野英的心眼儿多,想到这个好主意,再想着晚上独霸夫君,是愈发地兴奋和激动。

……………

这边安排着江南菜肴,郭大靖那边却已经吃喝上了。虽不丰盛,谈得却融洽,气氛也很好。

周庆、马民是郭大靖最先认识,且并肩作战的袍泽。虽然郭大靖很快就去了广鹿岛,但情谊还在。

郭大靖也不是专为相聚畅饮,有些情报工作要陆续展开,这两个是值得信赖的,能够放心地交代下去。

“今年冬天来得早啊!”周庆把几块羊肉放在架在炭炉的铁网上,笑着说道:“天冷有天冷的好处,这肉能多存些日子。”

没有冰箱,吃肉确实不太方便。宰杀的牲畜,也就吃上两三顿。你也不能天天杀鸭宰羊,条件不允许呀!腌制起来倒能多存些时间,可味道就不一样了。

可冬季的到来,则给人们提供了天然的冰箱。把肉冻上,想吃就缓一块。

马民把嘴里扔了两颗花生米,嚼得喷香,笑道:“听说这些吃法,都是大靖传授的,味道确实不一般。”

郭大靖嘴里嚼着烤好的羊肉,给周庆和马民倒着酒,笑道:“某就是贪嘴,好瞎琢磨。你们觉得好吃就行,做起来倒是不麻烦。”

周庆感慨地说道:“要不是占了金州,朝廷这次断粮断饷,连吃饭都成问题,哪还有肉吃,有酒喝。”

马民深有同感,说道:“去年就差点饿死人,亏了大靖从外面买了粮食,才勉强撑过去。”

“不说这些。”郭大靖摆了摆手,轻抿着小酒,缓缓说道:“建虏冬季攻打金州几成定局,我军也有把握守住。击退建虏后,我军会再向北推进,先把整个金州拿下。”

周庆和马民放慢了吃喝的节奏,知道郭大靖话没说完,肯定还有别的任务交代。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说道:“如果只是建虏,抵挡起来还比较容易。但内部来自朝廷和蓟辽督师的压迫,却不容易对付。撑上一年多,没有问题,可时间长了呢?”

周庆连连点头,说道:“确实如此。就算有军票,光复的土地有产出,但从外购买铁料、硫磺硝石等等,也需要银子。没有了这些,武器装备难以保障。”

马民看着郭大靖,说道:“一年多,你刚才说过不用撑太久,就会有变。“

郭大靖放下酒杯,说道:“我确实有这样的预测,是基于建虏统治区的综合情况。今年歉收,这是情报已经确定的。如果明年收成再不好,闹饥荒就不意外……”

建虏统治区的歉收绝收,寒潮是最大的影响,可还有旱涝这样的自然灾害。要知道,建虏不仅生产方式落后,连年战争更是疏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没有水利设施,缺乏沟渠的排涝和灌溉,对于自然灾害几乎是没有抵抗能力,自然影响巨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