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429章 举贤、见闻

朕乃一代圣君 第429章 举贤、见闻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4:38:08 来源:笔趣阁

四川巡抚费宏在基本是过了初三便上路了。

蜀道难,他不得不提前很久出发,这样才能在大朝会之前赶到京师。

除了他以外,在他的队伍里,还有三个特别的人。

这其中,有两个人是绑着扔在囚车里的,另外一个人则正常。

去年十月,京师侍从室来了旨意,要求他详述嘉定府知府李旦华、顺庆府知府刘夫和叙州府知府付茂兴三人的为政之德和为政之道。

这种旨意还是头一回。但侍从室来的东西,肯定是皇帝亲口嘱咐。

而且他也知道侍从室的规矩,时间长不给回复,必定会下督办单来催办,下的次数多了,那基本官儿也当到头了。

所以这件事他亲自来办。

但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个嘉定府知府李旦华、顺庆府知府刘夫对上是谄媚拍马屁,对下则是欺压奴役,生活作风更是穷奢极欲、极讲排场,关键这样的人还在吏部拿到了优等。

这件事不是小事。

而且远在万里之外的皇帝为什么忽然要查这两个人?难道说皇帝已经知道了?

可他这个四川巡抚却不知道!

而且他自己也非常痛恨这样的官员。

所以不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说,李旦华和刘夫两人都非抓不可!

要说在他们在京里的关系,费宏也不怕!

费宏,字子充,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1名进士及第!

但话说回来,这也不是怕不怕的事情,主要是有些尴尬。

皇帝挑了三个人出来问他,结果两个知府是个贪官,另外一个付茂兴其实也难堪大用,才能平庸,唯熟于逢迎上司,这种人有什么好说的?

所以问题来了,这封奏疏要怎么写?

三个知府,结果没一个好东西,而且他更没有必要替这些人撒谎顶雷。

好在最后他的夫人濮氏提醒了他一下。

宜宾县顾人仪,刚正不屈、清正廉洁,敢于为民抗上,虽说只是七品知县,但好官难遇,身为巡抚,便是皇帝不提这一茬,也该为朝廷举贤。

费宏一想很有道理,所以就在奏疏的最后稍待上了这个人。

没想到效果挺好,宫里的批示:善,带其入京。

到这个时候,费宏才明白皇帝此番动作的意思。

不是为了要查办这几个人,而是为了择优而录。

这个顾人仪倒是好运。

可惜他的运气就一般了,今年四川在汛期遭遇洪水、又在秋冬之际遭遇旱灾,可以说旱涝并重,四个府前后闹了饥荒。

四川离京师又远,无论是拨银还是调粮入川,都难以及时反应。

所以今年四川不仅税粮锐减,而且饥荒之下,饿死百姓数以万计。

他这个巡抚四川的主政官员,就是没有责任也会变得有责任。

难道让皇帝、朝廷担责吗?

这种情况下,更加不会再动他的位子。

即便是天灾,但一边是饿殍遍野,一边又官运亨通,总归是说不过去。

顾人仪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冒头,宜宾县灾情不轻,但此人及时开仓放粮,又发动县内大户捐赠,总算是把许多百姓命给保了下来。

奏疏中所说的‘为民抗上’,就是他为了一些赈灾粮的克扣问题,和知府大闹于公堂。

上面答应的5万石,给他4万石他还不满足。

因而才一时名声大噪。

经过两个多月的赶路,他们这一行人终于到了顺天府境内。

二月时的北方,满眼望去还是一片枯树遍布,大多数河在清晨之时还能看到一层薄薄的冰。

天气苦寒百姓不易,官道之旁,不时的还会看到一些流民沿路乞讨。

这样的景象在大明朝并不鲜见。

不过每一次见到依然会让人觉得心情沉重。

其中有一个老农,破衣衫褴,头发散乱,也不知道为何,竹篓里背着个娃娃,天冷啊,娃娃冻得脸上都有疮,而且不停哭闹。

“四川是有天灾,却不知北直隶又因为什么、”

队伍里的顾人仪忽然这么说了一句,然后他竟放下读书人的架子,跑到队伍后方的囚车边,叫着说:“来人!把这两人的衣服给扒下来!”

李旦华和刘夫一机灵,大冬天的开始冒冷汗,“顾人仪!你疯了,你要干什么?”

“你们才是疯了!襁褓之中的娃娃无衣取暖,你们两个贪官污吏倒是裹得紧实!”

“莫要慷他人之慨,你看着大义凌然,自个儿不也是棉衣棉裤穿着?”

顾人仪被怼得一愣,“那好,那咱们都不穿。你们两个,去脱了他们的,本官的衣服本官自己脱!”

前头的费宏掀开马车的帘子,只往后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

像是一种默许。

而这个顾人仪也真的跟疯子似的,竟就把棉衣给脱了下来,并着李、刘二人的一起,递给了路边的老农,搞得那两个人马上冻得蜷缩起来,开口大骂。

顾人仪则已经去了路旁,“老人家,天气寒冷,还是给您孙儿穿上。”

这个场景并不会让真正的仁者产生成就感,而只会觉得世事艰难,民生之苦。

“多谢官爷、多谢官爷。”

老者给顾人仪叩头,叩得让人心酸。

可惜顾人仪这一路上发了不少粮食,搞得此时他都有些饿。怀里是一点儿干粮都没有了。

“老人家,这大冬天,你们要去哪里?”

老者说:“去京师。”

“去投奔?”

“不是,听村里的人说,京师做活的地方,我想去挣些工钱。”

“可……怎么这个时候出发?”

这时候后面跟上了一两个男子,走到这里也有些气喘,蹲下说:“粮食吃完了,再不去做工,就要饿死了。”

顾人仪叹气,“此处离京师还有百十里路程,你们……”

“官爷……想必也是进京的队伍。近来各地入京的人多,我们反正一边要饭,一边过去,到了京师再说。”

老者默默地再给自己孙子套衣服,衣服很大,正好一圈一圈套暖和些,也因为这样,小娃娃不再哭闹了。

顾人仪没想到这男子还知道些朝廷的事,便说:“当今圣上爱民如子,河北之地的民牧逐渐也在取消……你们,你们再坚持些,往后肯定会更好。”

“涿县的民牧去年便取消了。”老者快速说道。

顾人仪一惊,“那为何还只能乞讨?”

“取消民牧,朝廷就要回收马匹,小老儿养的马不合格,只能罚钱,原先的几亩薄田也只能卖了。”

若顾人仪还是刚出京的进士,他大概听不出内涵,

但他已经当了六年知县了。

什么叫不合格?

什么又叫合格?

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大了去了。

但这么一想,顾人仪心中颇为震撼,偏头问其他人,“你们……你们也是?”

众人沉默以对。

……

……

“中丞,属下想迟些入京。”

在一处亭子中,顾人仪跪在端坐诸位的费宏面前。

费宏吃着很硬的干粮,就着水,连续的赶路,其实他的气色也不是很好,“义山(顾人仪字),你为何为官?”

“自然是上效君父,下安黎庶。”

“想不想升官?”

“中丞信也好,不信也好。下官六年知县,从未想过升官之事。”

费宏叹了气,“你该想的。你若欲为百姓做更多的事,就该想。当年,陛下还是太子时,便鼓励东宫官员磨练本领,以便能够坐上更高阶的位置。你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就是跑断了腿、说破了嘴,又能够救几个人?京里的人常说,欲谋官先谋身。这句话并非没有道理,就要看你怎么理解。”

顾人仪磕了个头,“下官自然明白中丞提点之意。但七年前,下官赴京赶考、六年前,下官远行赴任,当时京畿之地已经推行改牧为农,还民于田之策,下官本以为此次入京,能看到炊烟袅袅,却不想还是流民沿道而乞讨。下官实在不解,若是不解开这一点疑惑,即便是金銮殿上天子亲自问道,下官也只能支支吾吾,不知如何作答,到那时一样是丢中丞的脸面。”

费宏略带深意的看了这个壮年官员一眼。

“……那你去的时候,不要穿官服,并且带两个人吧。到了京师,就到养育巷来找本官。再有,不要耽搁太久,务必在三月之前入京。”

顾人仪大喜,“谢过中丞!”

费宏其实还有话要说,他站起身,负手背对着他。

大概好一会儿,他才忽然转身,而眼神已经变得极为认真。

“顺天府的事,你可以问、可以看、甚至可以上奏,三月的大朝会本就是陛下问道天下。但是此处为京畿,京畿之地关系盘根错节,很多人、很多事不仅仅是李旦华、刘夫这两个贪官那么简单,有时甚至会涉及到宫里。

你在四川抗上,说到底,是本官这个巡抚在为你扛着。但到了京师,你这个七品,太小,本官这个巡抚也太小,若还是如以往一般,怕是很难护住你。但话说回来,圣天子在朝,一个七品的小官之言,天子反而更为相信,因而说不准又很大,这其中之要害,你要把握的准。”

顾人仪一身正气,“下官只说下官看到的、确信的。既是圣天子,必定辨得了忠奸。”

“本官不是这个意思。”

“那中丞何意?”

费宏把他扶了起来,他要说句心底的话,“义山,今上天资卓绝,谋众断独,做事、派官都有自己的安排,所以这不是辨不辨忠奸的问题,这是你是否打乱陛下安排的问题。你可明白?”

“那……这些事,陛下是知道,还是不知道?”顾人仪满脸疑惑的问。

但费宏却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不过京师这地方,从来复杂,本身就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明确答案的。

而人的命运就是在这种不确定的岔口,走出完全不同的风景。

只是,顾人仪不懂的是,中丞说的京畿之地,盘根错节指的又是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