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鬼谷双子门 > 第八十一回 伍子胥遭遇公子光 范少伯师事濮上人

诗云:刚直人推伍子胥,也因献媚进专诸。欲知弑械从何起?三月湖边学炙鱼!开场诗道罢,书接前文。且说被离来至市中,稍辨洞箫之音,若有所思;片刻伍员行至近前,再相其貌,不由大惊道:“吾相人多矣,未见有如此之貌,真绝世之英雄也!”急上前拦住,揖而言道:“闻子之箫,天恨地怨;观子之貌,翻江倒海。若蒙不弃,何不入我小衙,以叙衷曲?”伍员闻其所言,有些对着自己心思;又见其冠戴,知为长吏,便不推阻,随至衙中。登堂入室之后,被离逊让伍员于上坐,单刀直入道:“我观君貌,绝非行乞之人,乃楚之亡臣伍子胥也。以子之才能,若助公子光夺回王位,则某必使吴主报子之仇,未知可乎?”

伍子胥见被他识破行藏,且一句话道着心事,兼思义弟专诸之嘱,于是欣然应诺。被离大喜,遂同时派出二使,一报吴王僚,二报公子光,皆说以伍子胥入吴之事。吴王僚早闻伍员大名,闻而甚喜,即召被离引其入郢都会见。被离便命将公孙胜接入衙中,委人看顾;使伍员沐浴更衣,随己一同入朝进谒吴王。伍员既更换衣冠,立即英气逼人,令人不敢仰视;上殿拜罢,吴王赐命平身,遂大奇其貌,并慑其威。与之共语,更知其贤能,当即拜为大夫,予以重用。子胥复述父兄之冤,吴王壮其意气,当场许诺寻机兴师伐楚,为伍氏复仇。

被离见伍员初见吴王便被重用,急遣人告于公子姬光。公子光暗道:“不好!伍员若为王僚所用,我之大事休矣!”乃入内宫,私见王僚道:“光闻楚亡臣伍员来奔,被大王委以大夫重任,且许以发兵报楚,可有此事?”吴王道:“是有此事。”公子光道:“臣谓不可。常言道是万乘之主,不为匹夫兴师。今吴、楚构怨已久,长年交兵,我未见大胜。若为子胥匹夫之恨兴兵,胜则彼快其愤,不胜则益我辱,且必寒众卿大夫之心矣!”吴王道:“卿言甚善,是寡人失于计算。”遂罢伐楚,赐伍员阳山之田百亩,使与公孙胜居此。

姬光闻此大喜,立即私往阳山来见伍员,馈以米粟布帛,待以尊师之礼。子胥拜谢道:“某自义弟专诸处,早闻公子贤德之名,今观果然如此。”公子光闻听专诸之名,恍然大悟道:“非子言及,我几忘之,真是死罪!”当即便与伍员同车共载,造访专诸之家。至其筚门蓬户,公子光丝毫不嫌,低头而入,先拜专诸之母,奉上金帛以为贽礼;后与专诸叙礼,情若兄弟。专诸深为感动,且见义兄已为其所用,遂自述己志道:“某村野小人,蒙公子下顾,无以为报。倘有差遣,惟命是从!”其母在内室闻此,叹息道:“我儿之命,付予此人矣。”公子光与伍员辞去,自此使人日馈粟肉,月给布帛,存问专诸之母。

既将伍子胥及专诸赂为己有,公子光便一改此前所议,反以国家利害为辞,极力劝说吴王出兵伐楚;转而又对伍子胥许诺,必劝吴王出兵,以为伍氏报仇。由此吴王以公子光是为国着想,同意伐楚;伍子胥以为公子光大义参天,愿为效命。由是便在周敬王元年,吴王僚乃以公子光为将,命率大军击楚。公子光奉命,便以伍子胥为行军参议,先攻州来,就此掀开吴楚大战序幕。列位看官!你道因何吴兵攻楚,必先夺取州来?原来如此,一说便知。

吴国自寿梦之时崛起,称王自立,摆脱楚国附庸身份以来,至吴王僚在位时,已有六十余年矣。此间两国战争频繁,互有胜负,吴国愈战愈勇,遂于短短数十年间,便一跃成为春秋末期强国。但吴国与楚相争,必须溯江仰攻;淮河流域且为楚国控制,故不得寸进。州来地处淮河域中心,东钟离(今安徽凤阳)、南居巢(今合肥西北),三城互为犄角,便成难以逾越屏障。故此多次吴楚之战,皆都围绕州来争夺。此番公子光发兵,自不例外。

便说吴人发兵,早有谍马报至郢都。楚平王得知吴军进攻州来,丝毫不惧,下令迎击。乃以司马薳越为帅,统率楚军,复传檄召集顿、胡、沈、蔡、陈、许六国之兵,共集七国联军前往救援。尚恐不能必胜,复使令尹阳匄总督全军。阳匄字子暇,乃楚穆王之曾孙,继斗成然为令尹。平王六年时曾在郏地主持筑城,后出使聘问秦国,以加强秦楚联盟,可谓有功之臣。此番吴人来伐,子暇虽然正患虐疾未愈,但既奉平王之命,只得带病督师。吴军统帅公子光闻报楚军大举而至,为避敌锋锐,遂撤州来之围,移驻钟离,以逸待劳。

楚军既解州来之围,前敌总指挥薳越以为初战得胜,便令扎营城外,与吴军对峙。时当夏末秋初,骄阳似火,两军皆不堪忍受,于是互派使,约定待秋凉之后再战。未料便在此间,楚令尹阳匄病重不支,竟死于军中。楚军失去主帅,士气低落,司马薳越见此大惧,又恐吴军趁丧来袭,被迫回师鸡父。一面遣使护送令尹灵柩还都,一面休整训练三军,以备养成士气后再作行动。你道鸡父究系何地?乃是今之河南固始,位于大别山西北麓,亦为当时楚国沿淮重镇也。地当淮河上游要冲,胡、沈、陈、顿、项、蔡、息、江、道诸小国,星罗棋布,屏列其西北。楚控鸡父,由此以制淮颍诸国,保持东方势力范围;以此对吴,则进战退守,皆都如意。吴若夺其地,则不仅尽得淮颍,且可由此进入大别山区,郢都北门开矣。

吴公子光闻知楚军统帅阳匄病亡,联军不战而退,谓是歼敌良机,便遣使上表吴王僚,建议寻机决战。吴王观其表略曰:“楚虽聚六国诸侯,都是小国,且因惧楚强而随之,不足为虑。胡、沈国君年幼而躁,陈大夫夏啮虽壮勇而愚顽,顿、许、蔡憎恨楚国,不肯奉令。今楚令尹死,士气涣散,薳越出身低贱而受宠,由此政令不一。如此七国异心,不能一致对敌,楚国可胜,愿请决战。”吴王僚准奏,乃亲率中军至于前线,诏命疾向楚联军逼近,定于当月晦日发起攻击,乘敌不备,奇袭取胜。公子光奉诏,遂与伍子胥商议,调兵遣将:先以部分兵力进攻胡、沈、陈等诸国之军,乱其两翼;然后集中兵力,攻击楚国中军。

七月二十九日,吴军齐进,于晦日突至鸡父,发动攻击。依当时列国通例,晦日不利于兵,忌于交战,故楚国联军皆都不作战备。面临吴军突袭,楚司马薳越仓猝应战,并命胡、沈、陈三军为第一阵,顿、蔡、许三军为第二阵,皆都列为前阵先锋,以掩护楚国中军。吴王僚见此情状,便即调整战术:自率中军,公子光率右军,公子掩余率左军,分作三路退却数里,预作埋伏;却命以不习战阵三千囚徒为诱兵,佯攻胡、沈、陈诸军。双方交锋未久,吴国刑徒便即散乱溃退,掉头便跑。胡、沈、陈三**队获胜大喜,于是贸然追击,进入吴军伏击圈中。吴王下令击鼓,三面伏兵齐出,一举全歼胡、沈、陈军,俘杀胡、沈国君,以及陈国大夫夏啮。战役迅速结束,吴王却命纵放所俘三国士卒,使其逃回本阵。三国士卒侥幸得命,便纷纷狂奔而回,口中叫嚷不已道:“胡君死矣,沈君死矣,陈大夫死矣!”

许、蔡、顿三国君侯将领闻听此言大惊,由是军心动摇,阵角散乱。吴军三路主力复合,紧随胡、沈、陈三国败兵之后,乘胜擂鼓呐喊,攻入许、蔡、顿三**阵。三国之军惊恐惶惧,转身狂奔,不战而溃,反而冲动后面楚军。司马薳越适才眼见胡、沈、陈三国得胜,狂追吴军而去,岂料转瞬之间复又败回,溃不成军?于是毫无防备之间,便被吴国三路大军攻入阵内,军列瞬时崩溃。欲待止喝约束,哪里来得及?自己座驾御者不待主将传令,亦早掉转马头,向后逃窜矣。主帅回走,更导致全军败退。吴军由此大胜,并乘势攻占州来。

楚军于鸡父之战大败,司马薳越一路收集残部,退驻薳澨(今河南新蔡),一面派人重新纠合六国散兵,欲待整军再战,以报前侯。此战之后,伍子胥向公子光申请一支军马,直入蔡国郧阳,寻到太子建之母,带回吴营。比及还师,便将楚夫人交给公孙芈胜奉养,至此祖孙重又相会。司马薳越闻说伍子胥袭夺楚夫人入吴,仰天叹道:“吾身为楚之上将,受命把守文昭关,不能缉获亡臣伍子胥,是无功也;此番鸡父之战,复丧七国之师,又失先君夫人,是有二罪也。无一功而负二罪,有何面目复见楚王?”遂自刎于军营之中。

鸡父败兵之讯报入郢都,楚平王即悲且怒;又见令尹阳匄灵柩还都,只得下令厚葬,使囊瓦接替令尹。囊瓦者,芈姓囊氏,字子常,是楚庄王第三子王子贞之孙。为人奸诈贪财,楚灵王时曾为车右,欲辱齐相晏婴,反被晏子辱之,身为楚人所笑。此番既为令尹,欲要有所作为建树,以洗前耻,乃献计平王,谓郢城卑狭,更于其东筑一大城,比旧都城墙加高七尺,方圆增广二十余里。其功半年而就,乃名旧城为纪南城,以其在纪山之南故也;新城仍名郢,徙旧都于此居之。复筑一城于西,以为新城右臂,号曰麦城,既七百年后,后汉三国时关云长殒命之地也。由此纪南、郢都、麦城呈品字形鼎足而立,联络有势。楚人皆以为囊瓦之功,惟沈尹戍笑道:“不修德政,徒事兴筑,吴兵若至,虽十倍郢城,有何益哉?”

未料此语被人告知令尹,囊瓦大怒道:“竖子以为我不能建立战功耶!”由此欲雪鸡父之耻,使朝中公卿大夫对己刮目相看,遂便大治舟楫,操演水军。未及三月,以为水手习熟,囊瓦便率舟师,顺江而下,直逼吴疆,耀武而还。吴王僚闻报楚师犯边,急派公子光率舟师星夜来援,比及至境,囊瓦已还师而归。姬光笑道:“虚张声势,是色厉而内荏也。囊瓦执楚人之政,必是我吴人之福也。”于是整饬边防而还,归报吴王僚,吴王大犒三军。

自此之后,吴国势力渐达淮上,与楚国攻守态势易位。但其后未久,楚平王却再次主动伐吴,原因倒也可笑,只缘于二女争桑。话说楚国边城钟离,与吴国边邑卑梁相邻,更无明确边界,两地居民皆以养蚕为业。周敬王三年春,钟离之女越界,至卑梁采桑,吴女上前理论,由此互相厮打。卑梁女力大,终占上风,将钟离女打哭还家。钟离族人闻而大怒,遂各操柴担榔头寻至卑梁,打死卑梁女一家数口,然后撤回钟离。卑梁女邻居皆怒,将此仇杀之事上报官府。邑守闻而怒不可遏,遂调集全部卑梁守军三百,车二十乘,往伐钟离。卑梁百姓亦都怀愤,追随步军之后,相助攻打钟离。结果钟离守戍毫无防备,终被吴军扫荡,死数百人,居民财帛亦被掳掠一空。楚平王闻说钟离被掠,不问曲直是非,当即调军攻占卑梁,并对当地军民进行屠杀。吴王僚由此便拜公子光为将,率军进攻楚国。吴军一战获胜,就此攻占钟离、居巢两城。吴楚此番大战,全是因争夺卑梁桑叶而起,故此史称卑梁之衅。

钟离、居巢二邑既失,楚平王惊怒交迸,便得心疾,久治不愈。至敬王四年,自觉疾笃难起,乃召囊瓦及公子申至榻,以太子轸相托,遗嘱而薨。二人受命而出,囊瓦因不喜太子轸,而素与子西交厚,遂与大夫郤宛暗地商议道:“太子轸年幼,且其母伯嬴,原以太子建名义向秦国所聘,并非国君正妻。子西年长而且好善,我谓不如立以为王。立长则名顺,建善则国治,诚立子西,楚必赖之。”郤宛唯唯以应,转身便将囊瓦之言,告于公子申。公子申大怒道:“若以其母非嫡而废太子,是彰君王昔日父夺子妇之秽行也。太子虽幼,其母乃为秦君之女,且久为楚君夫人,其谁谓其非嫡嗣乎?今反欲弃嫡立庶,而外失秦国大援,内扬先君之恶,蠢之极矣。囊瓦欲以其私利祸我楚国,其非丧心而病狂乎?再言及此事,吾必杀之!”囊瓦闻而大惧,岂敢再提废立之事?乃奉太子轸主丧即位,是为昭王。殓葬平王已毕,使囊瓦仍为令尹,郤宛为左尹,鄢将师为右尹,费无极使为太师,同执国政。

便在楚平王患病之时,亦即周敬王二年夏,吴国占据棠邑江口,并在此修筑城,史称古棠邑城,是为今南京地区史载最早城市原型也。此后直至秦始皇平定六国,一统天下,下令拆毁此城,共延续三百余年。便在此际,郑、晋、宋、卫、曹、邾、腾等中原诸侯国大夫会于黄文,商议安定周朝王室之策。会议期间,列国大夫互相拜访请教,交流思想,由此便为诸子百家兴起张本。当此时期,古印度列国并存,亦称早期佛教时代。此时古印度列国纷争,经济、政治及文化中心东移至恒河流域,印度河流域被波斯帝国占领,成为其国辖下行省。越明年,鲁国因赌博斗鸡引发内乱。究其原因,是季孙氏平子与郈昭伯斗鸡,双方为保必胜,皆都作弊。季平子给斗鸡套上护甲,郈昭伯给斗鸡套上铜爪。两鸡相斗,季平子败,因斥责郈昭伯违规。郈昭伯反唇相讥,亦责季平子犯规在先,斗鸡比赛无果而罢。

季平子还于己府,羞怒难当,便率家甲围住郈府,拆开郈宅后墙,在其院中强行修建宫殿,称为季氏行宫。郈昭伯势弱不敌,只得暂时隐忍,寻找反扑机会。因知臧昭伯与季平子有隙,遂与之结盟,商议一起对付季氏。臧昭伯弟臧会诈害其兄不成,藏在季氏家中,臧昭伯怒而囚禁季氏家人。季平子恼怒,复又囚禁臧氏家臣,以为报复。臧昭伯便以此事为由,与郈氏联手,使其以侵宅建殿为据,同时向鲁昭公告难,揭发季平子种种不法。

鲁昭公闻奏,亦正因季孙氏侵占公室之田,欲要反抗,见此便愤然而起,带兵攻入季氏家中。季平子实未料到昭公竟敢动武,毫无防备,便向鲁昭公认罪求情,但被拒绝。未料季平子认罪求情是假,早已暗示家人外出求援,故而拖延时间是真。正在君臣舌战之时,叔孙氏率军来到,击败昭公之军,季平子获救。昭公大窘,情急之下却又与虎谋皮,乃派郈昭伯为使,往求孟孙氏出面调解。孟孙氏二话不说,当即擒执郈昭伯,与季孙氏、叔孙氏联合讨伐昭公。鲁昭公至此叫天不灵,呼祖不应,只得出逃齐国。齐景公热情以待,并道:“请奉送两万五千户以为食邑,并待天子之命。”鲁昭公闻而大喜过望,便欲应允,子家驹谏道:“弃周公所遗基业,而为齐国臣下,可乎?”鲁昭公由此愧不敢受。家驹又道:“齐侯无信,不如至晋。”昭公不听。叔孙氏劝季平子迎归昭公,孟孙、季氏不从,于是作罢。

鲁昭公居齐时久,见齐侯并无助己还都复位之意,方信家驹之言,因而离齐奔晋,并请晋侯护送自己回国。季平子闻而大惊,乃联络三桓,共同贿赂晋国六卿,使其谏止此事。晋六卿既受季氏贿赂,因而一齐劝阻晋顷公,休送鲁昭公归国复位,以得罪三桓。晋顷公不敢得罪六卿,只得作罢,乃将鲁昭公安置在乾侯之邑。鲁昭公在乾侯一住七年,直到患病去世,命丧异乡。终年五十一岁,在位二十五年,流亡七载。鲁三桓闻说昭公薨逝,遂共立昭公弟公子宋为君,是为鲁定公。自此鲁**政皆者掌控三桓之手,国君徒有虚名。

便在鲁国发生内乱之时,孔子亦率其徒众去鲁,来到齐国求仕。齐景公问政,孔子答曰:“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主张大夫以忠事君,为君者则需自我约束,以仁治国。齐景公对其高论大为赏识,但当时齐国大权皆在大夫田氏,且晏婴为相,亦对孔子治国思想不以为然,故劝谏景公,不能采用其治政之策。孔子在齐,得闻《韶》乐,以为天下至美韵律,三月不知肉味。然见在齐国无法实现自己志向,只得返回鲁国,全力开馆授徒,从事文化教育事业。这一时期,孔子弟子越来越多,前来曲阜求学者,几乎遍及天下诸侯各国。

然而便在儒圣孔子游齐之时,齐国兵圣孙武却去齐奔吴。自田穰苴力退晋、燕二国之敌,被封为大司马之后,陈田氏就此崛起,鲍、高、国氏三大家族不喜,于是纷向齐景公屡进谗言,必欲驱逐田穰苴,借以削弱田氏势力。齐景公最终拗之不过,只得采纳三家意见,将田穰苴辞退。田穰苴被贬退之后,因不能施展满腹才能,故此心情忧郁,不久病故。孙武之父孙凭因与田穰苴同宗,时为齐国上卿,位高爵尊。其子孙武人如其名,爱武成痴,阅军事典籍,解黄帝战术,通伊尹、姜太公、管仲兵谋,尤得同宗田穰苴用兵之道三味。

田穰苴既死,又兼齐国危机四伏,孙凭以为祸乱即将危及孙氏家族,遂率全家离开封邑乐安,告别齐国,长途跋涉,逃到吴国。子孙武此时只有二十余岁,虽在兵法研究上已卓然成家,但藏形不露,随父亦耕亦读,隐居田园,等待一飞冲天之时。当此之时,商家鼻祖范蠡亦二十岁年纪,意气风发之际。范蠡字少伯,出生于宛地(河南南阳)三户邑。虽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文武双全,为道家学者,楚学开拓者之一。乃顺阳范氏先祖,被后人尊称为商圣,亦是南阳五圣之一,又被后世生意人奉为财神。范蠡谋算之学,师从于计然,一个在中国古代史上实有其人,但却神龙见首而不见其尾者。据史籍记载,计然生卒年皆都不详,亦不知其族姓,辛氏,名钘,字文子,又称计倪、计研,自号计然或渔父,宋国葵丘(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林七乡西村)濮上人也。若依此而论,则可推断,当初于江边救渡伍子胥与楚公孙胜,功成之后不肯报名,只以“渔父”告之,扬长而去者,当便是此翁矣。

计然祖先史籍不载,无从得知,但据后世史家推测,是从晋国逃亡至宋国落难贵族。计然外表平庸愚钝,但自幼好学,通览群书,常似大智者若愚。又时常观察自然,善自事未露出倪端时推其发展规律,观人颜色而知其心。至三十岁时便即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尤善计算。计然学成之后,常游于山海湖泽,尤喜作渔翁打扮,游于江湖之间,来往楚、吴、越地。当南游越国之时,正遇游学于此之少年范蠡,因喜其天纵聪明,故收其为徒,并授以灭楚七计,以为仕越之阶,显达之本。因其品行刚直,又酷爱山水之游,不肯游说自荐于诸侯,故此尽管才冠当世,却不为天下人知。素日只以计然为号,或称渔父。范蠡时欲自荐于越王句践,计然却对范蠡说道:“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功成之际,便是身退之时,切记,切记!”范蠡牢记在心,由此深为敬佩,愈加虚心学习。

计然虽在史籍中只是惊鸿一瞥,有若神龙,无人知其具体来历,最终去向,但说话人却知,其便老子开门首徒。此后更奉师命,将道家一派学术尽行传给弟子范蠡,以使其再传鬼谷子,由此便衍生出鬼谷门一派道家支脉也。其鬼谷门在战国初期更是大放异彩,其门下众徒并先后左右掌控列**政局面,影响整个战国二百余年走向,并终使秦始皇一统**,兼并七雄,成为千古一帝者。列位看官或许便问:说话的!你此番危言耸听,有甚根据?慢来慢来,且只看史籍中明载,计然在给勾践建议中有一句话云:“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也。”此思想核心,以及说话方式,便与老子一般无二,如出一辙。老子名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亦便是计然此语母版,只不过说法略有不同而已。

又据北魏李暹为《文子》作注疏云:“文子姓辛,葵丘濮上人,号曰计然,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录其遗言为十二篇。”明确指出计然便是老子弟子,是为重要文献证据。又从生活年代考证,因范蠡晚于老子约四十余年出生,而计然正处于老子与范蠡之间,故其便为老子之徒文子,便极为可能。计然师从老子于何时,已不可考,当是在老聃为周室守藏史期间,或在老子随王子朝去周居楚期间,或在王子朝被杀,隐居山林期间也。由此而论,计然收范蠡为徒,遗七计而助勾践灭吴称霸,只是牛刀小试耳。且不露声色,非似管仲相齐,百里奚相秦如此招摇,而是成大业于无形,正是道家手段。范蠡功成而去,亦更是道家行为,绝不似儒家、兵家、法家、墨家、阴阳家,或匠门、医门所为。此是后话,按下不提。

周敬王四年,是为楚昭王元年。吴王僚因丧出兵伐楚,使二弟公子盖馀、属庸为将,攻楚之灊邑。同时命四叔季子札出使晋国,以观诸侯之变,防其助楚。楚昭王轸新立,闻说吴兵来攻,急与众卿聚议拒敌之策。公子申献计道:“吴人乘丧来伐,我若不出兵迎敌,便是示之以弱,必更启其麾军深入之心。依臣愚见,可令左司马沈尹戍率步卒一万,往救灊邑;复遣左尹郤宛率水军一万,从淮汭顺流而下,截住吴兵之后,使其首尾受敌,不得归国。则吴兵进退无路,必被我擒。”昭王大喜,遂用其计,使二卿调遣兵马,水陆分道而行。

吴公子掩余、烛庸正围灊邑,谍者来报:“楚国救兵来到。”二公子大惊,乃分兵一半迎敌。探马又报:“楚将郤宛引领舟师,从淮汭塞断江口,绝我归路。”二公子由是进退两难,乃分作两寨,为犄角之势,与楚将相持,一面遣使入吴求救。吴王僚闻报惊慌,乃使世子庆忌离京北上,纠合郑、卫之兵,去救掩余、烛庸。由此吴王心腹亲信俱都领兵出都,单留公子姬光在国,保卫郢城。公子光大喜,谓伍子胥道:“若于此时夺位,不亦可乎?”

伍子胥道:“诚然,如是!”乃召专诸至府,商议行刺之事。子胥道:“今王叔及公子皆不在朝中,王僚势孤,时不可失也。公子光本为王嗣,被姬僚凭空夺去王位,众卿大夫大半不服。故若公子得位,便是王叔归来,亦绝无再废长兄嫡子之理。”专诸道:“筹谋在兄,行之在弟。贤兄不必言此,但曰王僚必杀可也。今其母老子弱,两弟一子将兵在外,又被楚绝其后,不能得归。外困于楚,内无骨鲠之臣,趁此杀之,无如我何!”公子光听罢大喜。正是:因为叔父频谦让,导致亲侄以死拼!欲知行刺成功否?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