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五百三十二章 巡查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五百三十二章 巡查

作者:臊眉耷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8:54:23 来源:笔趣阁

刘琦想要将蒙学加入官学中的意思,刘表多少能品出来了。

若不是这个意思,想来他也不会亲自编撰这些所谓的《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什么的。

不过有一说一,刘琦编纂的这些蒙学的范本,还是非常不错的,哪怕就是相比于现在各州各郡所用的蒙学《急就篇》,也是只在其上,不在其下。

要知道,史游的《急就篇》在大汉朝作为蒙学的范本,已经持续了两百多年,其地位之高,一直没有其他的典籍可以取代。

但以刘表的观察,刘琦所写的这篇《千字文》和《弟子规》,似乎更适合用于为孩子用以启蒙教育。

刘表心中颇为惊诧。

自家的这个儿子,何时竟也有这般才华?一身学识让人惊讶。

虽然他只是自创了几篇用于蒙学的篇幅,但正因为是用来启蒙孩童的典籍,这个中的内容必是马虎不得,非得几经推敲,方可使用。

若是不能够熟读经史,并深研孔圣人之道,根本是不可能编纂出这种东西的。

至于刘琦是让旁人替他编纂的那种可能性……

怕是不可能,能够编纂出这种可传于后世的蒙学之人,毫无疑问,必是名士,这般呕心沥血的传世之作,如何能轻易予以旁人?

刘表深深的望了他这个儿子一眼。

曾几何时,他只是注意到了他这个儿子的军事能力……却忽视了他治学的本领。

虽然《汉记》和《汉书》也是他主持的,但毕竟非他直接编纂。

可这些蒙学篇章……

或许这个小子的治学之能,是在自己之上的。

刘表好半晌没有说话,似乎一直在沉思这件事。

刘琦自然是明白刘表的震惊之处,故而也没有出言打扰他。

虽然是后世人见怪不怪的《弟子规》和《千字文》,但以刘表的角度而言,自然知道创作出这东西的艰难,给他一点消化的时间还是要的。

“要将蒙学纳入到官学之中,你可知晓这当中的投入?”刘表看向刘琦,出言问道。

刘琦认真地点头:“知道。”

刘表眯起了眼睛:“我荆州目下虽然富庶,但在各郡建立学宫,已是耗费了诸多,若是再在官学之中立蒙学……这财货……”

“财货的事,父亲不必担忧,想来父亲也多少知道,如今茶叶和白瓷都是在荆楚被咱们刘家人垄断着,北方人的钱,目下还够咱们赚的。”

刘表颇有些不解地看向刘琦,道:“你为何想在蒙学这一块,下功夫?”

刘琦拱手道:“孩儿也并非是只钻研用兵的莽夫,士人在这个天下间的分量,孩儿自然是清楚的,父亲和孩儿亦属士族,只是如今已居高位,就不能再事事再像原先一样,站在士人的角度上想了……自大汉建立以来,诸位先帝皆不将蒙学列入官学,只因光是各地官学和太学中的士子,人数总和便数以十万计,光是筹措太学生的事情,就已经令朝廷无有余力了,况且蒙学归私学乃是历代以来留下的传统,若无大事,恐也无人会去特意变更。”

刘琦轻轻地甩着手中的简牍,道:“那你为何突然就想要变更了?”

刘琦向着刘表作揖,道:“主要有几个原因,清平之世,朝廷无有余力开展蒙学,主要是为了全力顾及太学和官学的普通士子,可是如今是乱世,朝廷已无力治学,而趋于太学以获求官身的士人减少,很多人投身于各地牧守之下为其私士,有些人则归隐不出,如此情况下,对地方官学进行改制,将蒙学纳入官学,这也是提升我们对地方士子的掌控力度。”

刘表缓缓点头。

刘琦又道:“况且,若是《千字文》和《弟子规》等典籍一旦问世,势必又会令我山阳刘氏的文名再登新高,以父亲为首的荆州学派,称雄天下诸学的日子,想来也不远了。”

虽然只是给刘表画大饼,但刘琦这话刘表就是爱听。

刘表满意的点了点头,道:“你这话倒是不错……特别是你撰写的这些可用于蒙学的典籍,足可传于后世!”

刘琦微笑着冲刘表作揖:“多谢父亲赞誉。”

刘表又认真地思虑了一会,道:“对我山阳刘氏而言,终归也是件好事,况且也不是禁了私学的蒙学,只是在官学中也加入了蒙学而言,倒也不伤大雅,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处置吧,正好让为父看看你的本事。”

“父亲放心,此事尽管交给孩儿便是。”

其实在刘琦心中,将蒙学加入官学中的好处,还有的一点他没有说话。

那就是将文化的垄断权力收缩。

以官方的角度,去跟士族争抢教育的延伸权和拓展权。

父子二人正在议论着,却有侍卫来报,说是太史慈前来求见。

刘琦没有吭声,恍若不觉。

刘表却是一拍额头,叹息道:“子义从东面归来已有数日,老夫却因为古文经学之事一直不曾见他,怕是让他着急了……正好今日伯瑜你也在这,咱们就听听子义要说些什么。”

“诺。”

“速召子义来!”

少时,太史慈来到厅内,分别拜见刘表和刘琦。

“子义不必多礼,老夫让你巡视各郡,如今情况如何,且细言之,不可有所疏漏。”

太史慈急忙领命,然后将自己视察地方所遇到的情况,一件一件的向刘表做了汇报。

当然,这其中,太史慈主要还是提及了刘繇在柴桑的艰难,以及黄祖不给刘繇支持的事情。

刘表听完之后,沉默不语。

刘琦转头看向太史慈,却见太史慈也正好瞅着他。

两人彼此交换了一个默契的眼神。

刘琦转头对刘表道:“父亲,正礼公是咱们请到荆州,以扬州刺史的身份作为咱们在东面的屏障的,他在柴桑占据要冲,可以替咱们钳制吴地的对手,一旦东面有战事,则江夏诸地,就不会被战火祸及,如今正礼公日子难捱,一旦东边事起,荆州未免有些被动。”

刘表轻轻地揉着额头,道:“黄承先昔日便与我相识,乃是旧交,况江夏之地,若无承先,咱们父子也断然不会轻易的就能掌控……如今他有些小心思,却在清理之中,为父总不能因为这点事,就斥责旧友吧?”

刘琦叹息道:“父亲,问题这不是小事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