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三百三十五章 兄弟同心齐上阵(二合一)

一个时辰之后,帐内旖旎的声音方才停止。

刘琦疲软的从蔡觅的身上爬了起来,然后取过自己的衣服,替她盖在身上。

即使帐内的温度此刻并不是很高,但蔡觅的脸上依旧都是晶莹剔透的汗珠。

她娇喘连连的裹着衣服,探过身依靠在刘琦的怀中,轻轻的抚摸着他的小腹,道:“少郎君今日似乎比往日更加威武。”

刘琦伸手拍了拍她的脸蛋,道:“主要是阿姐今日实在热情,我若是不表现的好些,岂不辜负阿姐对我的一番情意。”

蔡觅用手指轻轻的在刘琦的小腹上画圈,轻声道:“少郎君,姐姐想陪你一起在新野住上半年,先不回襄阳了,可好?”

刘琦明白蔡觅的意思,她是想在服药的这段时间,一直与自己同房,争取看看能不能怀上一男半女。

这种要求,刘琦自然没法不答应。

“阿姐既然愿意留在南阳郡陪我,那我自然是快活的紧,只是新野终究只是一个小县,阿姐留在这里,怕是要受委屈了。”

蔡觅从衣服中伸出自己莲藕般的玉臂,拦住刘琦的脖颈,将嘴贴在了刘琦脸旁……

刘琦本以为她是要亲自己,没曾想,这女人居然是伸出自己的舌头,在刘琦的脸颊上轻轻一舔。

“有少郎君在,姐姐住哪都不委屈……”蔡觅口吐幽兰,在刘琦的耳边轻声吹气言语,同时,她揉着刘琦小腹的手又开始向下挪去……

刘琦感觉自己好像又支了小帐篷出来。

他无奈地言道:“阿姐,别撩拨我了,我这几天都没闲着,太累……耗损精力……”

蔡觅却仿佛没听见似的,她的小手上下用力,轻声道:“年纪轻轻的,就该多做些年轻人该做的事,切不可自己就认输了哦。”

刘琦不由扬天长叹。

看起来回头,也得让张仲景给自己开几幅补药了。

两名荆武卒守护在帐外,一个荆武卒长长地打了个哈欠,却突然听到里面又传出了‘哼哼唧唧’呼喘之声。

那荆武卒的哈欠戛然而止,他惊诧的看向了自己的同伴,用手轻轻的指了指帅帐,然后小心翼翼地用口型说道:“又来?”

另外一名荆武卒则是敬佩的伸出了手指,亦是用口型说道:“刘府君威武!”

“威武,着实威武!”

两名荆武卒一边感慨,一边艳羡,同时还有深深的佩服之色。

……

次日,刘琦拄着腰子来到了张机之所在,询问他考虑的如何了。

经过了一夜的思考,张机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到荆楚学宫去编撰他的那部《伤寒杂病论》,毕竟在这部书最终问世之时,放眼天下,也唯有荆州能够给他最直接的资源支撑。

最终,张机答应了刘琦的请求。

得知张机肯来荆州学宫,刘琦大喜过望,道:“神医肯来学宫,实乃是荆楚乃至天下百姓之幸,我回头派人护送神医前往襄阳去见家严,并亲做书信一封,说以关键,严君必会对神医妥善安置。”

张机郑重地道:“那就有劳刘公子费心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张机仔细的看了看刘琦的脸色,奇道:“公子昨夜没有睡好?”

“嗯……”刘琦略有些不好意思地道:“神医高见,昨夜确实是操劳了一些。”

张机何等样人,只是大略看了看刘琦的样子,就知道他口中所谓的‘操劳过度’是怎么一回事。

张机感叹一声,道:“还是切勿纵欲太甚才是。”

刘琦尴尬的咳嗽了一声,颇为无奈地笑道:“张神医此言甚至,只是有些事情,非刘某人一人所能左右,实在是身不由己。”

饶是张机岁数不小,老成持重,听了这话也不由的被气笑了。

好一个身不由己,想不到这个词居然还能这么用。

张机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伸手请刘琦在桌案旁坐下,道:“刘府君,且让我给你把把脉。”

刘琦闻言,心中略微有些忐忑,他坐下身来,然后将自己的手腕伸到了张机面前,道:“既然是张神医有意帮忙,那刘某人便不客气了,还请神医帮忙诊断诊断。”

张机一手捋着胡须,一手便开始替刘琦把脉诊断。

随着摸脉的时间越长,刘琦的脸色便越来越黑,少时,却见他长叹口气,自言自语的吐出了一句话。

“刘府君……你这委实有些虚呀。”

刘琦的心不由顿时向下一沉。

这是他最担心的事情。

身为一个男人,在被人评价为虚的时候,不知是应该感到自傲,还是应该感觉到后悔莫及。

“神医,我这虚……到什么程度?”

刘琦犹犹豫豫地问出了一句话。

却见张机笑呵呵地道:“放心,并不是很严重,很容易便可以调回来,以后老夫每半年给你调理一次身体,你再循序养身,定可康健体魄,益寿延年。”

“如此,便多谢神医了。”

……

张机提刘琦把了脉,并给他开了养身养神的药。

如此,刘琦和蔡觅这对姐弟夫妻,便一同开始每日尽服中药,一个治不孕不育,一个治疗身心体魄。

在颍阴的事处理完了之后,刘琦一行人随即返回了南阳郡的新野县。

回了新野之后,刘琦立刻下了明文,征辟荀攸为郡主簿,并亲自写了一封书信,向刘表陈述了关于张机正在创作的《伤寒杂病论》的重要性,将他推荐往襄阳学宫,并派人护送张机前往襄阳。

若是普通的医生,即使有刘琦的信做介绍,刘表也是不屑一顾,但张机身份不同,他的出身和他的履历,让刘表不得不对他表示重视。

当刘表对一个人的本身开始表示重视的时候,那这个人做撰写的东西,即使写的牛头不对马嘴,也一定会得到刘表的认同和肯定,这就叫爱屋及乌。

回到了新野县之后,刘琦也不外道,便请荀攸参观了己方的军营,并让他看观看新野屯田的山越之民,以及各部将领都介绍给他认识,让他能够最快速度的熟悉己方的情况。

毕竟,这个人今后就是他的谋主了。

就在荀攸正在对刘氏在新野的势力进行逐步了解的时候,襄阳那边,有一行人抵达了新野。

这些人倒是令刘琦非常的意外。

其中就由刘琦的两个弟弟,刘琮和刘修。

另外,就连刘琦的两个妹妹,刘雅和刘灵亦是来此。

这两个妹妹,皆是刘琦的从妹,只是父亲早夭,便由刘表代兄抚养,前番刘表只是先将刘琮和刘修接到了荆州,但随着荆州逐渐平定,山阳刘氏开始在荆州有独掌乾坤之势,刘表便开始大批量的迁移家乡山阳刘氏的宗族,这其中也包括她们姐妹。

刘表现在需要用这些刘氏宗族,帮助他稳固荆州内部。

这两个妹妹,也是自幼跟在刘琦屁股后边屁颠屁颠跑的小娃儿,只是如今时过境迁,两个从妹竟也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眼见弟弟和妹妹们一同来了新野,刘琦心中既高兴,又诧然不解。

“仲璜,你们为何来新野了?”刘琦将弟弟妹妹们让进了县衙正厅后,首先向刘琮发问。

刘琮身为次子,仅在刘琦之下。

他急忙站起身,对刘琦拱手道:“年关之节,兄长为了咱刘氏的基业,都不曾赶回襄阳与家人团圆,父亲恐兄长一人在外孤独,特命我们几个作弟弟妹妹的前来探望兄长,顺便表达父亲对兄长的赞赏。”

刘琦这才恍然的点了点头,道:“原来是父亲派你们来慰劳我的?”

“正是。”

刘琦感慨道:“着实是辛苦你们了。”

刘琮摇头道:“这点小事有甚辛苦的,兄长实在是对我等见外了……再说,我们身为兄长的弟妹,前来看看出征在外久不归家的大兄,也不是在常理之中么?”

刘雅在一旁掩嘴轻笑:“大兄休要听仲兄说的好听,我和灵妹来此,确实是因为见大兄久不归家,因而特来探望,但仲兄他们两个此来,实是奉了父亲的之命,前来随大兄建功立业来的,这动机相比与我和灵妹,着实是不甚单纯呢。”

“建功立业?”刘琦诧然的看向二人,奇道:“如何建功立业?”

刘琮低低的咳嗽了一声,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却见刘修笑呵呵地道:“大兄,父亲说了,让我和仲兄到你的军前学些本事,以后咱们兄弟一同上阵,辅保汉室,为朝廷尽忠。”

刘琦万万没有想到,这俩小子居然还带着这么一项任务来自己面前,着实是让他深感为难。

倒不是刘琦为人小气,不愿意让两个弟弟建功立业,彰显声威,着实是他对自家的这两个小弟颇是了解。

刘琮和刘修的能力,真的是非常非常的一般,属于死狗扶不上墙的那种,刘表见自己出息了,就以为他其他的儿子都可以成才。

这老头着实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一些。

但眼下的难处,就是这俩小子已经被刘表派到了新野,很明显刘表是想让他俩也和自己一样得到历练,自己若是推三阻四,只怕会引起一连串不必要的误会。

刘琦显然是有些为难了。

文不成武不就的,他们又能干些什么呢?

就在刘琦犯愁的时候,一名侍卫走进了正厅,对他拱手言道:“启禀刘府君,陶郡丞前来拜见。”

一听‘陶郡丞’三个字,刘琦一时间有点没太反应过来,

但他很快就想到了。

不就是那个被陶谦送来,给他当人质的陶商么?

自己为了安抚陶商,还将他委任为郡丞,做了自己的二把手,不过到了新野之后,刘琦并没有让身为郡丞的陶商去接触军中最为核心的权力事物,而是让他主要替自己处理一些郡内的琐碎事务,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

陶商倒也是尽职,即使刘琦让他做的这些不过是一些如同牛毛的小事,但陶商也把这些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桩桩件件都落实的极为认真,而且还总是会如期的完成这些任务,并将结果不定期的向刘琦进行汇报。

刘琦估算了一下日子,陶商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出现,今日来此应该是来向自己汇报这一阶段的成果来了。

不论怎么说,陶商目下都是郡丞,在南阳郡是仅次于刘琦的存在,就算是他并不掌权,但并不代表着他没有名位。

郡丞来会见郡守,若是拒而不纳,传出去未免太折陶商的面子。

即使刘琦现在正在会见自己的弟妹,但郡丞也不能不见。

“请陶郡丞入内。”

少时,便见陶商亲自端着一个手盘,上面放着一大摞的简牍,亦步亦趋的来到了正厅。

刘琦手下的荆武卒急忙结果了陶商手中的托盘,放置于刘琦面前。

刘琦疑惑地指了指那托盘上的简牍,奇道:“陶郡丞,这些都是何物?”

陶商长长的向着刘琦一作揖,道:“回禀府君,这些都是新野以及周边的六个县城中所有的杂税口赋之数,陶某已经将他们分类归整,交付于府君,请府君指正当中的不足,并卓此拟定新的赋税之道。”

刘琦拿起托盘上的一卷简牍,仔细的看了一会,方才有些惊讶地道:“竟然有这么多税目?除了口赋和算赋之外,这所谓的渔赋,船赋,路赋又都是些什么东西?我怎么从来木没有听说过……我大概数了一下,这一年下来,税赋的次数,几乎都能达到二十多次,这黔首的日子又该怎么过?”

陶商叹息道:“南阳郡人口众多,但可惜土地大多被本地望族把持,而袁术来南阳郡的这两年,为了快速发展,除了算赋口赋之外,还增添了杂七杂八的名目不下数十条,如此他倒是可以快速的发展势力,但相对是,是很多吃不上饭的百姓流离南方,宁可举家迁移,也不会在选择继续留在南阳郡了。”

刘琦恍然地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也难得郡丞能够查探的这般细致,这南阳郡的税赋,回头倒是还真得好好研究一下。”

就在二人说话的时候,刘琦的妹妹刘雅一直在悄悄的打量着陶商,这个人温文尔雅,虽然年纪有些大了,但做事时的那股精细劲,不知为何让人看着极为舒服。

刘琦认真地打量着俊朗的陶商,然后低头问身边的妹妹刘灵道:“妹妹,这是谁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