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贾诩搅风云(二合一)

乘氏李家在历史上,是在曹操占据兖州之时,因为家族利益而站在了曹操的一面,但同时因为李氏家族的势力太过强悍,所以就连曹操在一统河北之前,都不敢对他们的家族势力进行整顿,因为李家在中原的影响力太大,没有足够的硬实力,是没有办法压制他们的。

也只有在全据华北之后,曹操的腰板才硬气了一些。

他通过跟李家的交涉,方才让李典徒部曲宗族一万三千余口迁于邺城,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曹操才有能力完全压制李氏宗族,而让历史宗族的人迁移至邺,也是因为他们在中原地域的影响力太大,明升暗贬,用一种迂回的方式进行打压。

如今刘琦的势力不在历史上已经开始打压李氏宗族的曹操之下,当此时节,他也没有太多需要求着李氏宗族的地方,现在朝廷兵强马壮,手下的人完全够用,多李氏的人不多,少他们也不少。

现在的刘琦完全占据着主动优势,他没有必要非要跟谁进行彻底的妥协。

更何况现在乃是天下一统前最乱的时候,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进行清洗,为将来的盛世打一个好的开端,是付出成本最低的时候。

这也就是冲李典的面子,如若不然,刘琦直接把李氏一族捆绑到叛贼的战车上,把他们和曹操袁绍一块灭了也无所谓。

不过眼下既然李氏要投降,那就得按照刘琦的规矩来。

李氏家族在收到了刘琦的告知之后,当时就乱了。

或者说,乱了的人是李进本人。

刘琦要剥夺他的家公之位,李进自然是不想的。

他纵然是跟大汉朝廷对抗到底,也不能让刘琦把他从李氏家族一把手的位置上拉下来。

凭什么啊?

但李进舍了命的想要保住自己的位置,李氏家族其他的人可不这么想。

没有人会真心想要跟着李进负隅顽抗到底,用整个家族和自己的性命为他陪葬。

又凭什么呀?

首先,是李叔节,李乾,李整等人相继来劝他,大概的意思是希望他能够看清局势,顾全大局,而且就算是不当家公,他在族中的地位也一样还在,而且归他统领的宗支绝不会减少的。

本来是好说好商量的一件事,但李进自持其勇,偏偏不干,他不但不干,还大骂其兄李叔节以及其弟李整,说他们屈膝向刘琦下跪,谄媚示好,卖族求荣。

李乾因为辈分比李进高一辈,倒是没被李进破口狂喷,不过却也没有得了李进的好脸子,被他一顿怒斥赶出了门。

三人心中极是憋屈,但偏偏碍于李进的勇武,不敢跟他正面发生冲突,但他们心中其实还是非常不服气的。

换了谁,谁心里也不会服气。

这算是怎么回事?说我们屈膝谄媚,那你派人找刘琦,想要投降归顺的时候,就不是献媚了?什么东西!什么逻辑?

但这话他们当面是不敢说的,毕竟李进可是武力堪比吕布,关羽等人的存在,这话说了就是找死。

但他再厉害,在面对家族利益的时候,只靠一个人是撑不住的。

随后,族中有威望的长辈相继来劝说李进,包括各宗支的族长,也来与他交涉沟通。

面对这样的压力,李进依旧紧咬着牙关不松口,但实则心已经有些虚了。

特别是,刘备在拿下睢阳之后,已经整兵向乘氏进发,而山阳郡已经彻底的倒向了刘琦,赵云方面拿下了陈留,也开始动向进兵,刘琦的主力军整装待发,亦开始北上。

现在的李进,面对的是将他李家合为的局面。

但压垮他心中最后稻草的,则是曹军方面的分崩。

正如诸葛亮等人当初所算到的,河北伪朝的建立并非正统,没有强大的向心力,而且是袁绍和曹操两股势力因为形势的作为,这样的根基是难以长久的。

若是顺风局的时候倒是还看不出什么,可一旦局势逆转,这种没有向心力的政治集团,四分五裂是早晚的事。

打响曹军主力军投降第一炮的,是当年以贼身投靠到曹操麾下的昌豨。

这个人和臧霸一样,同属泰山贼,不过他和臧霸不同的是,这个人在历史上就是出了名的老赖,其人几度背叛曹操,让曹老板不断的接纳他,然后再反叛,再接纳,比演绎中的诸葛亮七擒孟获还要来的让人瞠目结舌。

曹操一辈子最大的耐心,估计都是给了昌豨了。可问题昌豨的良心让狗吃了。

曹操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如今,昌豨又再度发挥了他本性的特点,直接向刘琦投降了。

如今面对中原如此的形势,昌豨毫无疑问的再度当起了二五仔,直接一纸降表递送到了刘琦的龙桉前。

昌豨的投降,在曹军之中的影响极大,而且昌豨在巢湖的势力不小,他的投降,犹如在曹氏的腹地增加了一堵墙,挡住了袁绍和曹操向东的联系,将曹军在中原仅存的战略空间给封死了。

另一方面,从西凉赶到中原的西凉军,开始大批量的加入了战局。

西域都护贾诩坐镇到了黄忠的大营,与黄忠和荀攸,徐庶,满宠等人会和,并提出了分化之计策,直接瓦解袁绍的势力。

在贾诩看来,袁绍早在尸乡一战,就已经丧失了大部分元气,根本没有能力与刘琦再度保持势均力敌的势态,之所以能够坚持到今天,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乌桓与南匈奴的支持。

鲜卑方面也是蠢蠢欲动,虽然袁绍也派人与鲜卑沟通了,但鲜卑方面还是比较有自知之明,因为鲜卑与大汉朝一直处于极端的对立,故而对于汉朝任何一个势力的邀请,他们很自然都都会认为这是**裸的利用。

当然了,汉朝方面也确实是在利用他们。

贾诩使出了他的老招数,派使者去见鲜卑和南匈奴首领,或是拉拢或是打压,或许诺利益或是威胁,总之针对不同的对手,就采取不同的离间手段。

最终,鲜卑在朝廷的威胁下与利诱之下,决定放弃联合袁绍,坐观成败,毕竟这事本身就跟他们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至于南匈奴方面,刚刚上任的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本来就因为支援袁绍这件事而遭到了各部首领的质疑,而这一次贾诩另辟稀径,不直接派人与呼厨泉所领导南匈奴王庭联系,而是去拜访了正在上党附近流浪的栾提于夫罗。

于夫罗是呼厨泉的兄长,按道理来说,他才是南匈奴王庭这一代的顺位继承人,不过可惜的是,于夫罗没赶上好时候。

他年轻时遭到了部落的内乱,颠沛流离只能离开南匈奴王庭来到中土投效孝灵皇帝,后来又归顺袁绍,不过于夫罗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主,在袁绍麾下效力的时候,又因为绑架了上党的张杨而遭到了麹义的追杀,最终被袁绍派兵打的大败,在并州流离。

本来是一个落魄的王子,如今却被贾诩盯上了。

贾诩用他的身份做文章,答应帮助他夺回南匈奴单于的位置,不过需要他向大汉朝效忠。

于夫罗梦寐以求都想重新攻回王庭,只是他在外面流浪多年,既没有实力有没有人望,如何能够达成?

如今得到了贾诩的联系,于夫罗自然是知道机会来了,他立刻用全家的性命,并用十八辈诅咒赌咒起誓效忠大汉。

当然,于夫罗本身就是一个两面三刀的小人,他的效忠在贾诩的眼中根本不值一哂,不过于夫罗的身份确实可以有大用。

若是在南匈奴王庭没有战事,内部却相对安定的时节,即使用了于夫罗,也未必能够在南匈奴王庭搅出什么风浪。

但现在的情况对朝廷很是有利,因为吕布已经屡次三番的击败南匈奴王庭,令栾提呼厨泉的威望大大减弱,各部首领对他都非常不瞒。

而这个时候,雒阳朝廷承认了于夫罗的单于地位,那自然就可以动摇南匈奴的内部,然后再通过于夫罗想办法拉拢一批南匈奴首领,让他们内讧自攻,如此匈奴就没有办法干扰大汉的内战。

贾诩这些年在凉州,面对西域诸国,干的基本就是这样的事,所以说这种搞分裂对他来说,完全就是手到擒来。

他为什么这么厉害?没别的,唯手熟尔。

对于贾诩来说,他还要掌控一个度。

于夫罗势力目前还不足够强大,所以,贾诩要用大汉朝的力量来帮助于夫罗建立自己的势力,让他与呼厨泉分庭抗礼,势均力敌。

但贾诩也会注意,不可让于夫罗的力量发展的过于迅勐了,万一他真把呼厨泉给压死了,那于夫罗单方面坐大的后果也不是贾诩想看到的。

针对此一点,贾诩决定不能用吕布继续牵制匈奴了,因为吕布的性情太过激进,一个不好就容易真的扶持于夫罗将呼厨泉灭了。

贾诩派人飞马通知刘琦,将自己的计划都告诉了他。

当然,贾诩和刘琦还是有一定默契的,通知刘琦归通知,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些事情不能等刘琦反应过来了,他再出手,那样就来不及了。

贾诩找到了黄忠,让他将吕布先行征调回来。

然后,他思虑再三,决定用出生于并州雁门的张辽,代替吕布,去负责协助并监督于夫罗。

另外,贾诩又让马超率领一部西凉铁骑,从侧面协助张辽,共同进攻呼厨泉。

……

贾诩在北方的一系列动作,很快就传到了中原,这促使中原的投降之风更甚。

匈奴是袁绍的一条臂膀,而鲜卑则是袁绍下一步进兵的指望,如今他现在的臂和未来的翼都被贾诩砍断了,试问袁绍还靠什么继续维持北方的战线。

消息传到李氏家族之后,李氏家族的人慌了。

情况都如此明显了,李进还敢跟朝廷硬抗?他能抗的起,族中的人可没胆量用脑袋陪他玩!

于是乎,族中的诸位长老联合李乾,李整等人,暗中订下计划,以一位长老的生辰为由,在酒宴上拿下李进。

这是一种极为冒险的手段,毕竟李进勇不可当,用这种方法对付他,一个不好就容易被他反伤,但是到如今,被逼到悬崖边上的李氏众人,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

刘琦坐在帐篷里,手中捧着一份简牍,百无聊赖的看着,他的下方坐着另外一个人,是李典。

但很显然,李典现在显得有些焦虑不安,心不在焉。

刘琦斜眼看了李典一眼,随即长叹口气。

他将手中的简牍放下,无奈道:“惦记着呢?”

李典叹道:“事关家族成败,臣心中岂能不忧虑?”

“什么家族成败,不过是一群人为了守着自己手里的那点东西,互相争抢而已……呵呵,摆下鸿门宴,邀请李进去赴宴?也真亏你族中那几个老家伙想的出来!有点让朕想起当年了。”

李典可是没有刘琦这样的好心情:“陛下,你说这事能办成么?”

刘琦轻轻地哼了一声:“办成又怎么样,不办成又怎么样?李氏的家公之位,不早晚都是你的。”

李典闻言愣了愣,随即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

“不必焦虑,这件事朕心中有数,当然了,李进若是能被活捉,这事自然好办,就算是捉不得李进,那回头朕大不了多费些周折,但毫无疑问,结果肯定都是差不多的。”

刘琦的话刚说完,便见一名卫士署的卫士来到皇帐口,高声求见。

进来之后,那卫士随即向刘琦大概叙述了乘氏方面的侦查情况。

这场鸿门宴中间,确实是费了一些周折,但最终以李叔节,李乾等人为首的投降派,还是将负隅顽抗的强硬派首脑李进活捉,目下已经软禁。

李氏宗族在拿下李进之后,火速派人请刘琦进驻乘氏,兵开始派人清缴李进在族中的势力。

“看到没有,这些人还是不负众望的!这事办的也算是漂亮,倒是省却了你我的麻烦。”刘琦笑着看向李典。

李典也似乎是松了一口气,若是这一次拿不下李进,刘琦应该就会派兵直接与李氏发生正面冲突,虽然李典对李进并无好感,但是李氏族中其他人与他并无特别大的仇怨,若是真有过多伤亡,他也是于心不忍。

“陛下,臣请令率兵先行前往乘氏,帮助族中人清缴收服李进势力,毕竟李进当了多年的族长,虽然人已经被拿下了,但势力犹在不可不防,但臣整绞完毕之后,再请陛下进驻乘氏。”

“好,曼成你领朕的荆武卒去,想来速度还能快一些,朕再让许郸和许仪随你同往,作为臂助,帮你成事!”

“谢陛下!”

……

数日后,李典派人送来了消息,说是乘氏内部已经平定,请刘琦进驻乘氏。

说实话,刘琦真心不太想去,但为了李典,他还是亲自驾临了乘氏一趟,并见了以李叔节,李整,李乾等一众人。

刘琦安抚了一下众人,并向他们许诺朝廷会善待他们李氏,让他们大可不必担心。

不过李氏毕竟是曹操的帮凶,而曹操方面与先帝之死有直接关系,李氏就算是可以归顺,但终归需要给朝廷和天下一个交待。

话说的不是很明白,但李家人大概都听明白了。

最终,经过了李氏众人一番商讨,他们最终推出了一个背黑锅的人。

就是这个人连撺掇,带强迫,强行将李氏众人带到了曹操的麾下。

毫无疑问,这个人,就是李进。

而这个罪名一旦下来,毫无疑问,李进就死定了。

……

乘氏县署的牢狱内,李进被绑缚在牢房内,捆的犹如粽子一样。

多少日了,李家人对他是不闻不问,没有一个人来看他。

直到今日,终于有一个李家人到了。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典。

看着李典严肃的面容,李进的表情变的有些狰狞。

“这就是你想看到的?为了你的一己私欲,李家完了!”

李典冷冷道:“你错了,从今日开始,李家将从一地豪强,而成为天下望族,李家不但不会完,反而会愈发兴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