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的大宋新帝国 > 第三十五章 意外

我的大宋新帝国 第三十五章 意外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25:02 来源:笔趣阁

手起刀落,竹制的躺椅被赵匡胤一刀砍进去了一半,胳膊粗细的毛竹被直接砍断,又砍断了十几根竹条。

赵匡胤晃了晃刀柄,抽刀回来,如获至宝地又看了看刀口,接连点头。

六姐原本兴高采烈地跑了过来,看到赵匡胤突然动刀砍椅子,吓的站在原地不敢动。

赵德昭走了过去,蹲下身子抱起了她。“六姐不怕,爹爹是在试刀。”

六姐嗯了一声,紧紧搂着赵德昭的脖子,软绵绵地喊道:“二哥。”

赵匡胤这个时候却又大喝了一声。“薛高班,立即安排送上来各种粗细的毛竹,里面灌上铁砂,我要试试这把刀是不是真的削铁如泥。”

薛授看出官家现在的心情很好,又忍不住看了赵德昭一眼,这才领命而去。

这一眼,有赞赏,有惊奇,还有一丝示好。

赵德昭很精准地把握住了他的心态,心里也有了一丝计较。

赵匡胤兴奋问道:“二哥儿,这刀真是你亲手炼制?”

赵德昭笑道:“孩儿只是打打下手,主要归功于裴氏父子。”

望着刀上的花纹,赵匡胤的眼睛都拔不出来,又问:“这是何炼制方法,能否大批量炼制?”

“人工耗费甚大,怕是难以全部推广。”

“你们用了几日炼制?用料多少?”

“四人耗费七日,用生铁三十斤,油脂一桶。”

“大善。”赵匡胤兴奋地一弹刀身,说道:“今后要善待裴氏父子,这镔铁宝刀炼制技术唐末就已经失传,不想今日在他们手中重见天日。”

乌兹钢并不是印度人,阿拉伯人独有,在东方也有这样的工艺,炼制出来的刀剑被誉为镔铁。

赵匡胤顿了顿又说:“不,那裴氏父子应该进造作所,专门为我所用。”

赵德昭问道:“跟着孩儿不是一样吗?”

“不一样……”他得意笑了起来。“所谓名正言顺,在你的手里属于老子跟你借人,还要承你的情。不过,上次我都说了要奖励你,这次你造出神兵,将裴氏一家转给我,再记你一大功。”

赵德昭这个时候当然是要为自己索要好处了。“那爹爹为何不兑现奖励?直接赏我一个高位,也不至于让孩儿还挂着从五品的衔。”

赵匡胤楞了一下,不以为然说道:“只有虚衔又有何用?手里没兵,没人会听你的。我本欲在你大婚之时再奖励于你,你确定现在就想要官?”

赵德昭装作兴奋地问道:“孩儿想知道爹爹要封孩儿什么官?”

赵匡胤摆了摆手,旁边的几个太监和捧着另一把横刀的佟亮就立即退下。

赵德昭也放下了六姐,和声和气说道:“六姐去跟四姐玩,二哥一会儿再来陪你。”

他招了招手,四姐就懂事的走了过来,牵走了还想黏着赵德昭的六姐。

他们身边十步之内没有其他人了,赵匡胤才诙谐笑道:“大将军如何?”

大将军在唐朝的时候,上面还有一个上将军,自府兵制日渐破坏,十六卫实际已经没有军队,诸卫大将军成为虚衔。

宋朝根本没有统一全国,十六卫更是纸上画饼,这大将军就更只是一个散衔官。

赵德昭装作犹豫了一番,问道:“为何不能是节度使?”

节度使与州牧,禁军指挥使一样是从二品,论起来,比大将军还低了一级半,因为大将军这个虚衔是正一品。

赵光义这个时候还不是晋王,因为晋阳还在北汉的手里,是北汉的都城。

征略了北汉以后,赵光义才坐上了晋王的位置。

现在的他是禁军殿前指挥使,这个级别与节度使一样,但他是实职,除此之外,还有中书令这个正一品,开封府尹这个正三品的实职。

所以论起来,即便让赵德昭挂个节度使的衔,也比不上赵光义。

赵匡胤楞了一下,问道:“为何想要节度使之位?以你如今年纪,如何能坐镇一方?”

“四叔也才十八,就是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尹,孩儿不敢跟四叔比,不过山南东道节度使这个位置,应该不会逾规吧!”

山南西道是以兴元(后世汉中)为中心的重要区域,在后世,这里属于落后地区,但在这个时代,属于大宋最精华的区域。

特别是现在四川也被大宋拿下来了,扼守川中平原的山南西道就更加重要。

在大宋的继承人顺序上,晋王和开封府尹一般就相当于太子的封官,这是储君的位置。

晋阳扼守北方威胁的咽喉,对大宋来说非常重要,开封府是首都,更不用提了。

而山南西道这个时候的地位,仅次于晋阳和开封府,赵廷美就被封这个地方的节度使。

后来的大宋继承人制度,基本就延续了这一套。

至于其他地区,河北是百战之地,关中长安那里土地肥力逐渐衰退,当了上千年的首都,已经耗尽了地方潜力。

别的不说,每次建城都要砍伐树木,其他地方郁郁葱葱,关中却连大树都找不到几棵。

至于中原地区,目前也处于休养生息的开端,像雒阳城变成了废墟,都没有修复。

山南东道目前是大宋地盘最大的一个道,北到南阳,南到长江边,东到武昌,西到四川东部的区域。

以后世的目光来看,当然比多山的汉中要强的多,但是江汉平原原本是南平朝,两年前这个政权才被消灭。

对江汉平原到宜昌,到武昌这片区域,目前还处于消化阶段。

所以在目前大宋的官员眼里,这里还有待融合,没有大后方的山南西道重要。

赵匡胤皱起了眉头,对赵德昭的要求有些意外。“为何是山南东道?”

赵德昭试探道:“孩儿想要自领外放,就看中了这里。”

赵匡胤大怒:“混账话,历朝历代哪有嫡长皇子外放的?”

赵德昭反问道:“历朝历代,又哪有弟弟越过儿子的?”

赵匡胤一下子语塞了,他很想说这是因为弟弟赵光义功劳太大,但被他赋予的权力也太大了。

这个时候,已经逐渐长大的赵德昭心里有了不满。

这种不满也是赵德昭故意表现出来试探赵匡胤的,因为他必须要了解赵匡胤的真实心态。

他的处境短期之内不会有很大改变,想要求变,就必须要冒一点风险。

何况,他现在有什么可以损失的呢?没有!

大不了被赵匡胤揍一顿,然后冷淡他一段时间,或者压制自己的发展。

但没有赵匡胤的支持,他根本不敢表现出对赵光义的威胁,那个时候才是真的危险。

而如果赵匡胤愿意扶持他,那绝对就是赚了。

回答不了赵德昭的话,赵匡胤老羞成怒,把刀换到了左手,就是一记耳光扇了过来。

赵德昭站在原地没动,生生受了这一记耳光。

啪地一声巨响,赵德昭感觉头一震,左脸剧痛,然后变的麻木,嘴里也多了一点咸腥味。

内侍们听到了动静,看到这一幕赶紧低下头,装作什么都没看见,也没听见。

可是远处的六姐看到赵德昭挨打,哇地一声就哭了起来。

对她来说,爹爹只是偶尔出现的陌生人,而二哥跟四姐一样,才是最亲的人。

四姐见到赵德昭挨打,眼睛也朦胧了起来,不过她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捂住了六姐的嘴。“六姐不哭,二哥没事……”

而原本和五姐玩跷跷板的赵德芳,他们两个也停止了玩耍,有些畏惧地站在了原地。

出手之后,赵匡胤就有些后悔了。

他也没有想到,赵德昭竟然不躲,以前要挨打,不是跑的比兔子都快吗?

看到嘴角渗血的儿子面无表情地站在自己面前,十四岁的他已经不比自己矮多少了。

这个儿子是他的骄傲,继承了他在武学方面所有天分,唯一略逊的是,以前城府太浅,性格太直。

可是今天听到他表达不满,他才意识到,自己似乎从来都不了解这个儿子。

他的嘴角颤了颤,哑声问道:“你何时有不满的?”

“孟昶受降日那天,大梁门瓮城发生了什么事,孩儿不敢深思。”

赵匡胤愕然:“不是意外吗?”

赵德昭也有些惊讶地抬起头来,问道:“难道没有人告诉你,并不是意外,有人在草料里面下了阿芙蓉吗?”

那天的事情发生在文武百官去接孟昶的路上,知道的人很多,不是想要隐瞒就能隐瞒的住的。

可是现在这种情况,显然是有人瞒报真实原因了。

而正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所以人人也都以为赵匡胤应该很清楚这件事。

他立即愤怒了起来,眼睛四周望了一圈,大声喝道:“孟宽,立即将大典那日大梁门惊马之事的调查卷宗去给我要来,我倒要看看,究竟是谁在里面搞鬼!”

孟宽远远地躬身应是,然后快步走出了景福宫。

赵匡胤看他的背影消失,才长叹了一口气。“你怀疑你三叔?”

“孩儿不敢,孩儿只是觉得,力量控制在自己手中才更安全。”

“那这些时日,你在你三叔面前只是虚与委蛇?”

赵德昭当然不会承认。“孩儿是真心想所有人和和气气,不要内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