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的大宋新帝国 > 第三十二章 文不如武

我的大宋新帝国 第三十二章 文不如武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25:02 来源:笔趣阁

所谓乱世出英豪,凡是能够在动荡的时代留下名声的,即便是风口上的猪,也不是真正的猪。

赵匡胤默许王溥在开封府先宣扬一下,探探风气,也让赵德昭怀疑了起来。

究竟是什么原因,才让赵匡胤一直到死,也没有给赵德昭封王的呢?

赵德昭毕竟是他的儿子,皇帝的儿子不封王,这怎么也说不过去。

难道说,主要还是赵德昭烂泥扶不上墙,所以为了保护赵德昭,故意不给赵光义制造威胁?

原本的赵德昭一根肠子通到底,性格太直,但也算不上烂泥啊。

不过这些疑惑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的赵匡胤愿意让赵德昭试试。

而这些事根本不用赵德昭出手,那就显得吃相太难看了。

今天在坐的,除了他们父子俩,其他人都愿意成为先锋。

所以议论了半天,这些事似乎跟赵德昭无关。

事实上也的确无关,明星的一切不都是经纪人给安排的好好的,幕后团队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然后明星只管露脸就好了。

何况,赵德昭还不需要露脸,他今天的五份试卷已经足以让几人宣传一把的了。

而他,只需要老老实实学习就好了。

这个时间不会很长,不会超过四个月,就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

跟王氏的婚事盯在十月十八,跟陈氏的婚事定在十月二十二,那时候他就要结婚了。

何况,在此之前,他就已经准备杀掉那个王继勋,掀起一股风波。

第二天开始,王溥每天就开始报道了。

每天早上,赵德昭习武之后吃早餐,早餐之后就开始上课。

这种私教没有课本,有的只是一本本的史记。

师徒两人,或者说翁婿两人也很少动笔,大部分时候都是看一段史记,然后师徒问答。

赵德昭回答的好,夸奖一番,回答的不对,王溥就开始跟他分析历史大环境,小环境,人物关系,然后分析出历史事件的本质。

当然,哪怕赵德昭藏拙,大部分时候,依旧回答的没有错误。

只有一些不熟悉的历史阶段,赵德昭想要多听听,才会故意答错,听王溥讲讲故事。

而在开封府,关于赵德昭的书法,以及文采之名已经传播了出去。

每一个看到赵德昭书法原件的大臣,都对这种书法大加赞赏,甚至还掀起了一股学习的风潮。

对王溥来说,重视的是赵德昭的基础水平,而对大部分人来说,那手书法更吸引眼球。

期间,许世也来过一次,可是没有捞到跟赵德昭私聊的机会,被王溥夸奖了一番,就乐的不知道东南西北了。

他只是一个国子监下属国子学的教令,跟一品大员王溥天差地远。

现在他出名了,以为人人都知道,皇子赵德昭得到了各个大臣的赞许,主要的功劳就是他的。

赵匡胤也给他升了职,成了国子学的司业,他现在也是春风得意。

最接受不了的不是别人,而是他的一帮兄弟们,原本都是天天混在一起打架的莽小子,现在突然跳出一个深藏不露的高手,他们如何能接受?

上午上课的时候他们不敢来打扰,但是只要到了下午,就要来跟赵德昭打一架。

只是,赵德昭现在骨头逐渐长成,力气越来越大,他们年龄哪怕大几岁,似乎也逐渐打不过了。

最苦逼的是几个比赵德昭年龄小的,就像韩崇训,最近挨打就多了好几次。

每一次挨打,都是因为读书不成,被韩重赟用鞭子抽。

赵德昭变成了知心姐姐,一个个开解还是没用,最后被他们联合起来捶了一顿才出气。

虽然因为距离太近少了恭敬,但目前来说,赵德昭很享受这种氛围。

在明朝的一百多年,他就是个孤家寡人,一个人高高在上惯了,似乎已经没有了朋友的温情。

至于说少了恭敬,等以后差距大了,他们自然会害怕自己。

他根本不怕以后控制不了他们,现在还是多享受一下这样开心的生活吧。

当然,赵德昭也没有忘记农庄的铁匠铺,农庄在七月中旬烧制出了合格的耐火砖之后,他就跟王溥提出了到农庄去学习。

王溥自无不可,两地相隔也就十二三里,骑马不要半个时辰就到了。

而离开了开封府,啊写狐朋狗友也不会有事无事来骚扰赵德昭,更没有人跟他抢课。

实际上,赵德昭每天都学历史,然后每天上午只有一半的时间,会轮流学习天文地理,祭祀礼仪,数学,还有外交出使,内政管理。

因为现在除了王溥,其他人都还是官员,每日要坐班,只能五天轮流一次。

其他课五天才有一节,历史课天天有,他还有些不满意。

他发觉赵德昭就像一个无底洞,再多的水倒进去也装不满。

而实际上呢,大部分知识,赵德昭比他还要熟。

比他多了一千多年的世界认知,又多了几十年的学习过程,赵德昭反过来给他当老师都足够。

但他不知道这一点,已经开始把赵德昭当天才对待。

而赵德昭的天才之名,也通过他和其他老师,传遍了开封府。

开封府衙。

位于城南的开封府衙与皇宫都位于开封府的中轴线上,不过却是一南一北,相距甚远。

赵光义虽然兼任开封府尹,不过他的主要职位却是中书令。

对他来说,掌管天下重要政务处理的中书省,自然要比开封府更具吸引力。

哪怕在中书省备受遏制,上面还有一个皇帝兄长需要伺候,他也更愿意留在那里。

不过这些时日开封府受灾,开封府主管救灾,他才来的多了一些。

十一万难民全部安置妥当,众人也才闲了下来

此时,坐在后堂的他手中拿着一份誊写的试卷,虽然不是赵德昭的笔记,但内容却一模一样。

在他的身边,还坐着开封府判官程羽,推官贾琰,以及平日亲近的从事崔彻等人。

程羽因德高望重,今年已经六十二岁,排众人之首。

他虽然现在名不见经传,但是他的曾孙在后世却赫赫有名宋朝理学奠基人二程。

“重农励商,重工励学,这八字可谓道尽了如今民生之路。不过,嘴上说说容易,想要做到,却难比登天。”

听到赵光义说话,程羽捋须笑道:“这八字岂是刚一接受蒙学小儿能懂的,怕不是那王溥王齐物为了这个女婿造势,故意提前指点。”

赵光义呵呵笑了起来。“若真是他自己的想法,我反倒会更开心。”

程羽奇道:“府尹何出此言?”

贾琰知道程羽为人实在,如今年岁已大,想法更是僵化。

处理政务他还游刃有余,旁人难及,但说到灵思通透,他却已不及。

所以他解释道:“这百年来天下纷争不断,我大宋现在虽然占据中原之地,却四周强敌,未到休兵之时。赵二哥儿本是直人,以后定当会在马上争天下,若他现在去学文,岂不是本末倒置?”

崔彻上次挨了赵德昭一顿数落,差点一剑杀了他,对赵德昭现在恨之入骨。

见几人都在思量,接话说道:“原本赵二哥儿臣还没有放在眼里,只以为蛮横无理,但近日观他行事,倒也不是胸无城府之人,怕不是大智若愚?”

赵光义笑了笑,抬头望向了贾琰。“农庄可有消息传来?”

农庄那边都是贾琰单线联系,其他人都不是很知情。贾琰也模糊道:“那二哥儿上半晌学文,后半晌就在庄子到处晃荡,这几日还迷上了烧窑,打铁,每日看那工匠烧窑,还亲自出手打铁,甚至流连忘返。”

“有无异常?”

“无,这是属下综合了几人的消息确认的。”

“如此一来,那就不必在意。只要他没有进禁军,就让他继续快活。读书……,读书要是有用,何须马上争天下?”

农庄这边,有了刘小似真还假的信息,赵光义根本没有意识到赵德昭到底在干些什么。

刘小得到赵德昭的授意,传给赵光义的消息,十成里面有九成是真,只有最关键的地方是假。

就比如砖窑其实是个耐火砖窑,两者外形一样,只有通风处有些微差别。

赵德昭亲自打铁也不假,但打造的是什么东西,才是关键。

他不会打铁,也没有想要学打铁,但他现在才十四岁,练习打铁也是锻炼力气,所以有些不好见光的东西,在自己练习的时候,就学着打造。

用了五日的时间,在他的指示下,裴甲一共打造了十套不同款式的九连环,并且准备用这赚点小钱。

九连环源于三国,却因为打造工艺,一直到了明清时候才开始流行。

明代中期以后,民间大肆流行,上至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个个爱玩“九连环”。

在这没有扑克牌,没有麻将,大部分人不懂下棋的时代,九连环这个玩具具有流行的一切元素。

经典,有趣,不易磨损,携带方便。

而农庄里做九连环,也可以掩盖赵德昭建铁窑的真正目的。

刘小掩盖住了唯一的漏洞,然后将其他地方全部真实相告,也让赵光义不会怀疑其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