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二十一章 来自马尼拉的消息(上)

1625冰封帝国 第二十一章 来自马尼拉的消息(上)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这是尼堪心目中的“新型”舰队第一次捏合在一起,他所不知道的是,这种配置实际上已经领先世界了。

舰队上有一位意外的客人。

这也难怪,舰队的各艘船只在汇集于利尻岛前,都在不同的海域进行训练、试航,有的还接受了正式的任务——比如那两艘排水量超过千吨的运输船。

徽州商人汪然明。

他就是坐上一艘运输物资到济州岛然后返回利尻岛的“信天翁号”的,按照瀚海军的规制,这自然是不允许的,不过他坚称自己有重大情报要向大汗汇报,并且先行向孙佳绩说了。

孙佳绩听了之后也觉得事关重大,便破例捎上了他,当然了,他也只能继续搭乘一艘“信天翁”号。

说起这汪然明,还有一段风流孽缘。

柳如是漂泊杭州时,被汪然明看上了,汪然明自己比柳如是大十八岁,不过生得一表人才,又是秀才出身,还利用南京官府为了对付农民军“捐输”的机会得了一个南京户部承运库大使的职位。

这里面又有讲究。

汪然明是徽州豪商的杰出代表,今年还不到四十岁,江南一带,徽州商人、扬州商人、苏淞商人几乎三分天下,而不到四十岁的汪然明隐然已是徽州商人的领头人物。

他的生意做的极大,木材、茶叶、瓷器、铁器、食盐、火药、笔墨纸砚、当铺,凡是你能想到的没有他不做的,当然了,这其中又主要以木材、食盐、茶叶、笔墨纸砚为他的主打。

所谓豪商,若是手里头没有官府的“盐引”,在外人看来那就是一个笑话,几乎所有的豪商同时又是盐商。

与其它豪商不同,汪然明同时又是大海商,不过按照大明目前的规矩,只有漳州月港一地能对外贸易,其它的海域还是处于“禁止”的状态,不过由于辽东连年战事,光依靠官府的船只对辽东进行补给实在力有未逮,这便给这些个豪商提供了机会。

官府当然对商人的船只有严格的限制,从哪里出发,装货几何,有多少人,预计多少天抵达目的地,接货人是谁,几日卸完,返程又装了什么……林林总总,事无巨细都一一列明。

不过历来官场的德性都一个样,你只要开了口子,剩下的就不会受你控制了,何况是已经风雨飘摇、百病缠身的大明,于是在明末,海上贸易实际上已经是半公开地在进行了。

何况在东南福建,可是有一位官员明目张胆地在海上跑,包括皇帝在内的全国人民都知道。

汪然明也是其中之一,他的商船南至广南、巴达维亚、马尼拉,北到日本、济州岛、朝鲜,尼堪的瀚海国完全控制济州岛后,来自朝鲜、日本的货物基本上在此地都买得到,此后像汪然明这样的商人基本上不去日本和朝鲜了。

于是日本便几乎成了郑芝龙独享的贸易对象。

有这样的魄力,吃苦耐劳的徽州商人出身,秀才的身份,官府“大使”的加持,让汪然明在南直隶一带呼风唤雨、如鱼得水。

以汪然明秀才的出身,在南京官府只捐了一个“户部承运库大使”的职位实在有些难以想象,要知道,这个大使也就是一个正九品的小官,身家巨万的汪然明如何瞧得上?

这就是徽州商人的精明之处了。

大家都知道,南京与北京一样,有一套几乎相同的官府衙门,虽然大多数都是闲职、清水衙门,不过有两个部门还是很有实权的,一个自然是兵部,另一个嘛,就是户部了,为了匹配兵部的职能储藏的粮食、物资堆积如山,当然了,都是些陈年旧货。

这些“陈年旧货”在商人眼里可是“无价之宝”,因为这些个物资民间自然也能生产,不过那需要官府的“订单”,民间不可私自生产,一旦查获,罚个倾家荡产还是轻的,满门抄斩也不是没有可能。

汪然明这个库大使的职位当然还是虚的,不过却能隔三差五到库房“参与闲务”,意思是你不能具体管理库房的事宜,不过却能发表意见,多的是与诸吏员见面的机会。

一去二来,以汪然明的手腕,整座库房几乎都成了他的人,而他也最终成了“陈年旧货”清库、发卖的唯一接收者,这里面便能包括大量的军事物资。

不图虚名,一切以务实为要,这便是徽州商人的发家秘诀。

钱多了,便附庸风雅起来,狎妓便成了豪商们共同的爱好,一个偶然的机会汪然明碰到了柳如是。

按照正常的轨迹,像汪然明这样横跨商、官两届,在整个南直隶呼风唤雨的人物,柳如是嫁给他为妾是再好不过的结局。

不过人生不如意往往十之**,这时另有一人介入了,他就是陈子龙。

陈子龙当然也是有身价的,还是松江书香世家,不过与汪然明一比就差远了,但陈子龙的才气可不是汪然明能比的,最终柳如是还是倾心于陈子龙。

最终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柳如是嫁给了钱谦益,这中间陈子龙的责任还是蛮大的,由于这事汪然明还同陈子龙干了起来,只要见到陈子龙就大肆挤兑,让陈子龙一听到“汪大使”三字便只有望风而逃的份儿。

在陈子龙离开柳如是的当口,汪然明继续与柳如是往来,还时常接济,也经常帮她摆平一些个流氓无赖,久而久之,汪然明几乎成了柳如是的“好闺蜜”,最后连与钱谦益的好事他也出力不小。

这样的人物,若是放在后世绝对是热搜的对象,还是榜单前三的角色,不过在大明,商人虽然有钱,终究还是不如读书人,也没有人给他们著书立传,于是,在后世陈子龙鼎鼎有名,汪然明却泯然众人矣。

实际上,清兵南下后,汪然明暗地里资助了不少义军的反清活动,就这一点来说,也算得上“义商”一名,比那山西的“八大皇上”强得岂止里许。

他确实是“义商”,他这次专程北上,带来了马尼拉的消息。

汪然明过往的一切尼堪自然不太清楚,不过他那豪爽的派头却早有耳闻,听说他有“重大消息”要向他禀报,尼堪在海参崴自己的“行宫”接见了他。

说是行宫,无非是一处四进的院落而已,瀚海国境内,凡是有城池的地方,都有他的院落。

“大汗,此事要从去年说起”

“请讲”

“是,大汗。我家的船只一共有两艘,都是大号的福船,主要往来马尼拉,用苏淞一带的丝绸、棉布、瓷器等物交换西班牙人的银币,间或也会换一些玉米、烟草、铜锭等物”

“按照以往的惯例,船只在北风盛行的时候南下,由于有郑大人的令旗在手,途中倒没有任何阻拦”

“哦?”,听到这里,尼堪觉得有些奇怪,这途中可还是有盘踞在台湾岛的荷兰人的,以他们的秉性,对于落单的商船没有不抢劫的道理。

似乎是知晓尼堪为何疑惑,他解释道:“船只沿海南下,不断汇集船只,等抵达漳州时与郑家的船队汇合再穿越大洋抵达马尼拉”

“难怪”,尼堪点点头,此时的郑家船队还是有些实力的,荷兰人也不敢轻举妄动。

“抵达马尼拉后便在华人居住的‘八连’区等候,主要是为了等候西班牙人从大洋的那一头运过来的银币,在等候的期间,也会采购少量的当地特产”

“然后就空船回来?”

“自然不是,若是西班牙人的银币到了,我等将转向西边,先去文莱,那里有大食商人商人运过来的地毯、玻璃等物,接着便越过大海直接去广南,主要采购一些上好的檀香木,回程时基本上带一半的货物,另一半银币分文未动”

“有时候直接用剩余的丝绸、棉布、瓷器交换这些物品”

“回来时你们就将银币全部熔化了?”

“自然是的,不过也会保留一些以便遇到稀奇珍贵的玩意儿可以及时买到,按照惯例,我等九月份南下,会一直在马尼拉等到来年春天南风开始的时候北上,没想到他们等了整整一年还没有等到西班牙人的大船!”

尼堪心里一凛,他突然想到一事。

都说明末亡于天灾、鼠疫、外患,他却在后世见过一篇文章,说什么白银在明朝最后几年异常吃紧以至于财政困难才是主要原因,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具体的原因。

具体的时间他记不清了,大概是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由于从马尼拉出发的大帆船连续几年在太平洋上失事,从美洲过来的大船也频繁出事,造成了有好几年的大帆船贸易中断。

大帆船贸易一中断便很快造成了连锁反应,传到大明官府时便造成白银短缺的迹象(当然了,以大明商人守财奴的本性,家里头还是很有存底的,不过肯定不会拿出来救济官府和百姓),白银一短缺,官员、士兵的薪饷便成了问题。

加上频繁的大旱,粮食也成了问题,就算有银子也买不到粮食,造成粮价居高不下,进一步造成了白银的短缺,大明的将士们思来想去,还不如加入到有钱有粮的“义军”队伍里去。

当然了,这只是一家之言,尼堪当时看过之后便忘了,连去年救下从大帆船上落水的林来福时他也没有仔细盘问相关事宜,浑然忘了还有这一茬。

想在他终于想起来了,林来福所在的那艘大船估计就是在大海里失事的“怀胎圣母”号,他能记住这艘船的名字自然是因为它的名字很特殊,就算林来福没有在方便的时候跌入大海,最终也逃不过船覆人亡的下场,林来福提前落水倒是倒是运气来了。

当时他倒没有想这么深,想在经汪然明一提醒他猛然记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