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二十章 新舰队

1625冰封帝国 第二十章 新舰队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时间很快来到了一六三九年,也就是大明崇祯十二年。

这一日,风和日丽,海参崴的码头上,人头攒动,旌旗招展,锣鼓喧天,眼见得是在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

今年二十九岁的尼堪一身戎装站在队伍中间,与其他人一样对着海面的方向翘首以盼。

二十九岁的年龄,已经接近后世孙秀荣的年龄了,尼堪愈发体会到“白驹过隙”的心境。

此时的他,还是那套熟悉的打扮:黑色的缠棕大帽,红色的丝带系在颌下,镶蓝袍,高帮牛皮靴子,双手缩在宽大的袖口里。

与往年相比,他嘴唇上的那抹短须竟然出现了一些白点,显见得执掌这个国度并不是那么轻松写意——才二十九啊。

面庞也比以往瘦削了一些,倒是更显得面部棱角更加分明,加上年近三十,从二十岁那年刻意形成的养气功夫,一副喜怒不形于色的神情终究是练成了——说实话,后世的他是一个直爽汉子,如今却被迫要这样,这内心若是没有愁苦是不可能的。

难道位居人上之人就非得要这样?

此时,海面上恰好有一股冷风袭来,也让尼堪从嘈杂的人声、乐声中清醒过来。

世事难料,岁月如梭,自己还是打起精神来应对吧。

在他的左近站着一人,约莫二十出头,身材与尼堪相仿,不过更加粗壮一些,竟然是原来的汉军骑头目、甘肃杨家的杰出代表杨庭栋。

杨庭栋一身团级武将打扮,他站在尼堪身后约莫五尺远的地方,仔细盯着周围人群的动静。

没错,他就是如今尼堪的护卫头目,大号叫做“各族青年近团”,简称“近卫团”的头目。

原本的的护卫头目,孙传宇只是客串,到查克丹,罗继志,都是林中之人,如今瀚海国的丁口早就突破了一百万,汉人已经占了六成的比例,再使用林中人担任自己的护卫已经不合适了。

原本罗继志用的好好的,不过一来有这个考虑,二来嘛,执掌如此庞大的帝国,终究还是要有权衡之道,罗家已经因为罗承志一飞冲天,按照查克丹的轨迹,用上几年后,一个新军的将领是跑不了的,再让罗家做大也不是尼堪想看到的。

于是,出身贫苦,又号称是山后杨业后代的甘肃牧户杨庭栋便成了合适人选。

尼堪喜欢在自己的国度里四处巡查,有时还要坐船,这样的话亲卫队的规模就不能太大了,像历史上耶律德光、耶律洪基那样动辄几万皮室军四处转场他是做不到的,也不屑于做。

因此,一个千人规模的卫队便形成了。

作为尼堪的护卫队,自然不是为了担任战役任务,唯一的目标便是护卫他的周全,因此,机警、忠诚是首要的素质,当然了,作为“各族青年勇士”,手底下还是有两下子的,否则也入不了尼堪的法眼。

还是以往的配置,三百飞龙骑,三百猛虎骑,三百龙骑兵,一百炮兵,经常跑来跑去,重炮自然不能携带,多是两三百斤的短管小炮。

如今海参崴的镇守使已经换成了曲承恩,而原来的镇守使林茂春调去了上都新城,这也是应有之意。

曲承恩没有机会恰逢其会,他抽调了城里一半的军力亲自在码头、街面上保持警戒。

陪着尼堪的是工部尚书孙秀节和伯力省巡抚罗承志。

作为以前师承徐光启的举人,今年四十余岁的孙秀节在瀚海国那可是如鱼得水,他执掌的工部如今成了各部翘楚,连各部之首的哈尔哈图也隐隐有些落在下风。

罗承志执掌伯力省已经好几年了,如今与布耶楚克有了一儿一女,夫唱妇随,琴瑟和谐,确实是羡煞旁人的美满眷属,不过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此时的罗承志,虽然面带笑容地陪在尼堪身边,不过如果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他的笑容有些勉强。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罗承志这个样子?

谁也说不清楚。

或许,作为尼堪最钟爱的妹妹的夫婿,这压力也不小啊。

闲话少说,如今是五月份,海参崴的港口解冻也才一个月,尼堪这样大张旗鼓地来到此地,还兴师动众弄出了这么大的动静,究竟是何用意?

此时正是上午时分,朝阳已经在东面的天空冉冉升起,金色的光线洒在金角湾(海参崴南面的港湾)的海面上,深蓝色的海面泛起了一片片金光。

“呜……”

一阵悠扬的铜号声从西边海湾入口处传来了,随即一簇白色的帆影跃入了众人的眼帘,由于那入口离港口尚有好几里的距离,那簇帆影在众人眼里就像一朵盛开的白花一般。

渐渐地,随着船只的逐渐驶近,帆影也越来越清晰了。

“哗……”

码头又重新热闹起来,人们的欢呼声,锣鼓声此起彼落,等帆影接近港口时,一艘漂亮的帆船终于展现在众人面前。

约莫十丈左右,宽约两丈,目测只有一层火炮甲板,不过依旧有三根桅杆,前后的桅杆都有四面横帆,后部桅杆有三面横帆,首尾还有三角帆。

船体通体修长笔直,几乎没有首尾楼,桅杆的高度几乎与船体长度平齐,故此显得刚刚跃入眼帘时只见船帆而不见船身。

船首更是奇特,以前瀚海国的军舰为了便于破浪,大多采用“尖”型,不过为了船身的稳定,削尖的程度也有限,但眼前的这艘船只露出水面的部分却几乎是“v”字型!

这还不止,在船只主桅杆的两侧,竟然还加挂了两面辅助帆,导致中间船帆的宽度大大超过了船体的宽度。

此时正是南风开始吹拂的时候,这艘身材修长的船只似乎是为了炫技,船速突然加快起来,非常快地从众人面前掠过,接着又在海湾的东端通过调整三角帆、船舵做了一个大转弯,转弯时,船只的一侧几乎靠近海面了,吓得岸上的一些不懂行的人以为它快要倾倒了,不过在接近码头时它又完全复原了,让人惊出一声冷汗。

尼堪却是频频点头。

这正是他来到此地的原因,这还只是第一艘。

“雨燕”号飞剪护卫舰,集侦查、通报、袭扰、打击为一体的护卫舰,5:1的长宽比,飞剪的船首,高大的桅杆,众多的船帆,使这艘船的速度几乎是贝加尔级船只的一倍以上,若是两侧翼帆全部打开,船速还能最快。

作为护卫舰,船上也布置了一些火力,唯一的一层直通火炮甲板上一共布置了二十门火炮,每侧九门,首尾各一门,九门中,中间三门是尼布楚十二斤青铜炮,两侧六门都是千斤重的短管火炮,首尾的也是各一门千斤短管火炮。

这种舰船,对付如今西方人的盖伦船力有未逮,更不用说新出现的战列舰了,对付郑芝龙的大乌船也够呛,不过胜在船速够快,打不过还能跑,对付一般的商船则是绰绰有余,是侦查、袭扰、迷惑、游击的上佳选择。

雨燕号靠岸后等了许久才又出现了两艘大船的身影。

形制类似萨哈连2型船只,不过与以前的萨哈连2型船只相比,首层甲板面更为平整,船首还是尖型,不过船腹已经变成了明显的椭圆形,桅杆帆索的布置与雨燕号类似,自然没有两侧的翼帆。

“游隼”号驱逐舰,长十二丈,宽三丈,长宽比4:1,还是两层火炮的布置,不过底层火炮甲板面安放了瀚海国新出的九尺长、重3750斤,炮口4寸,能发射十八斤实弹的中型加农炮,每侧也是九门,这便是十八门。

上层火炮甲板则安放了瀚海军用于陆战的十二斤加农炮,炮管长还是九尺,重三千斤,炮口约莫三寸半,可发射十二斤的实弹,同样是十八门。

首尾则是十二斤的火炮各两门。

当然了,首层甲板面还布置有小炮、短管炮多门,以防万一有接舷战的时候使用。

不计这些小炮,加农炮总计四十门,在尼堪的策划里,这样的船只未来将是瀚海国海军的主力舰种。

这样的舰只一共建造了四艘。

跟在游隼号后面的便是一艘几乎与贝加尔级船只相差无几的大型舰船了,与以往的贝加尔级相比,对首层甲板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拉平,椭圆形的船腹,主桅杆、前桅杆都是五面横帆,后部桅杆则是四面横帆的设计。

长十四丈,宽四丈,高四丈,长宽比3.5:1,与贝加尔级不同的是直通甲板增加到了三层,从底层到上层,分别布置了二十四斤、十八斤、十二斤的加农炮各十八门,加上首尾的各四门(首尾只安置了两层在中上层,十八斤、十二斤的各两门,这便是八门),一共是六十二门火炮。

“金雕号”战列舰,一个编队里只有一艘,与欧洲的大型战列舰相比,金雕号自然偏小一些,不过在尼堪看来,像这样的战列舰已经足够用了。

最后还有两艘大型运输船,也是飞剪式样,不过长度几与金雕号相同,不过却只有三丈多,桅杆高度还超过金雕号,挂着五面横帆,与雨燕号相同的长宽比让它即使满载了货物跑得也很快,进入编队时不至于由于笨重、缓慢成为敌船的靶子。

“信天翁号”运输船。

为了多装东西,信天翁号运输船除了首层甲板面有一些短管小炮外,完全没有重型的加农炮,设计成飞剪模样也是为了方便地逃跑。

“信天翁”号运输船的诞生对于尼堪来说是一举两得,有了这样的运输船,再次横跨大洋时再加装翼帆,估计一个多月便能抵达瀛洲一带。

这样的编队,一艘“金雕号”战列舰,四艘“游隼号”驱逐舰,两艘“雨燕”号护卫舰,两艘“信天翁”号运输船,九艘舰艇,今后便是瀚海国海军一个独立的海上作战单元。

这些船只已经先后下水已经两年了,先后调试、更改过多次,冬季都停在北海道附近唯一的一个不冻港利尻岛,最近才最终成型,按照尼堪的安排,巴巴地开到海参崴接受检阅,这也是尼堪最近几年除了几艘贝加尔级大船外在海上积攒的唯一家底。

这些船只,已经将瀚海国海军未来两年的造船经费全部吃掉了,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两三年,瀚海国只能依靠目前这些船只进行作战、防御了。

按照他的计划,瀛洲的条件比亚洲强得多,将来就算有更加大型船只的建造,也只能安排在那边。

与以往乱哄哄的建造计划相比,如今的舰队才是一个完整的舰队,也标志着瀚海国的舰队组建思路日趋成熟,当然了,实际上是尼堪的思路日趋成熟而已。

当配着少将军衔的孙佳绩从金雕号上走上码头时,立时欢声雷动,尼堪拍拍手,也迎了上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